读弟子规的感受1000字
写读后感需要对原文进行分析和评价,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因此可以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写好读弟子规的感受1000字有什么技巧?这里给大家整理读弟子规的感受1000字,方便大家学习。
读弟子规的感受1000字篇1
说来惭愧,读《弟子规》并非自己主动而为,而是儿子所读学校开铺的一项家校互动的内收留。原本认为不外是些“之乎者也”罢了,可是读过之后却被深深触动,因此感悟颇多。
《弟子规》作为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着重于品德涵养教育和糊口教育,培养为人子女和学生一生中应具有的素质,从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自身涵养、治学立场以及世间的礼节规范,都作了细细的阐述,可谓中华道德文化之瑰宝。
百善孝为先,我经常担心现在的孩子长大后是否懂得如何孝顺父母。优胜的糊口环境养成了他们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的性格,从父母那儿,他们习惯于轻而易举的获得,却很少考虑基本的付出,良多时候我们健忘了教他们往如何感恩。我并不怀疑孩子对父母的爱,也许他们都有一颗诚挚的孝心,可是他们知道如何往表达吗?“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是《弟子规·进则孝》的描述,它不光教导我们如何教育子女,也一样教导我们如作甚人子女。
爱人喜欢望韩剧,实在剧情都是些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却仍旧乐此不彼,还时常感叹说:“你瞧人家韩国人多有涵养,连吵架都那么有礼貌!”我固然不置可否,却也常有思量,她所谓的涵养大概就是指剧中的那些个礼节规矩吧?那不恰是我们民族不小心所遗失的吗?常常望到一些报道,讲一些中国人在国外的不文明行为,我就很不明白,我们的这些同胞到底怎么啦?几千年文明古国、礼节之邦的子孙,怎么一下子就变得不懂礼节、不守规矩了呢?读了《弟子规》,好像有一些明了,也许我们过往忽视了太多的东西,包括中国文化的一些最为精髓的东西。
想想还真是有些伤感,从小学到大学,读了十几年书,上过不少的思惟品德教育课,参加工作后也常常接受一些思惟政治教育,却仍是第一次读到《弟子规》。或许我该为自己知识的浅薄而深刻反思,或许我们也该为我们教育的缺失而深刻反思。我们时常讲要加强国民道德教育,进步全民素质,我们也为此做了良多工作,可为什么仍是有那么多人感叹“世风日下”?仔细想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大概就是由于我们一直将最好的教材压在箱底。
伤感之余,我也感到庆幸,由于儿子学校的这次家校互动,让我有机会读到这本书。对我来说,所获得的不仅仅是一本《弟子规》,而是它将让我往重新熟悉中国古文化的精髓。中国古代经典博大精深,这是祖先留下来的巨大财富,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承传这些财富,并将它发扬光大。
读弟子规的感受1000字篇2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如此奥妙深厚的大千世界发展至今,文化也传承至今。而今,我慕名拜读了这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弟子规》后,受益颇深。
有人说:“若是要成为这天下第一强国,创造一个理想的先进国度,那就得回到一千多年前,学习中国孔老夫子的文化。”我想这句话是毋庸置疑的。中华上下五千年,那积蓄已久的力量。岂是这些后起的“小辈”可比拟的?这薄薄的《弟子规》并没有多少重量,但这2千个字,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引导我们向善趋恶,这,便是中华文化的魅力。
自古以来,便是万善孝为先。老师长辈教导我们:父母将我们生之育之,十几年如一日,不容易。我们要孝敬父母,切不可忤逆父母。我们听着念着,也做着。可是,你是否有做好?是否也时时认为父母养育我们天经地义?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一切是用来还前世的债?
不是的,这世间又有谁是欠谁的呢?父母照顾养育我们,只是因为那血浓于水的情,并不是债啊。而我们孝敬父母,才是天经地义的。人生在世,不过区区几十年,父母与我们最亲,给予我们的恩情也最深重,那,是怎样都还不清的一份情!“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把孝当作一项大事业,用心经营,用爱培育,不让父母忧心劳心虑心担心,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
人们说:“孝乃小善。”那,何谓大善?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所以说,善良是人之天性,每个人都对大众有颗关怀爱护的心。然而我却认为,善不分大小。无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富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会给予,会感恩。付出的纯是一片仁慈友善,不为名利,毫无虚假。只是被现实的尘土所蒙蔽,以致看不到那颗原原本本真真正正的心。《弟子规》教我如何“剔糟粕”。清洗灵魂,涅磐重生,重拾那颗纯净的心,从而人人为善,这大概就是大善了吧!
我们若处处学着仁厚待人,天地间也将处处荡漾着爱的波纹。生活中的一切就像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也对你笑,你对他哭,他便会对你哭。同样,如若你温情待他,他也是会善待你的。
孝者,无须像张坚那样卧冰求鲤,无须像周文王、子路般时时牵挂。每天出门说一声:“爸妈,我走了!”回家时说声:“爸妈,我回来了。”让父母安心,这便足矣。
善者,无须像佛祖割肉喂鹰,无须像黄帝尝遍百草。只是每天对身边的人一个微笑,多做一些“举手之劳”,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谦让,这便足矣。
读弟子规的感受1000字篇3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是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行为要小心谨慎、讲信用。
入则孝是弟子规的第一课,它告诉我们对待父母要比对自己更好,不要动不动就让父母生气。其实孝顺我们都知道,我们也想过做到,只是做不到而已。而父母说的话我们也常常当耳边风,其实我的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事,刚买电脑时,我对电脑很好奇,甚至一天都不离开电脑,父母为了我的眼睛不坏掉就一次一次的提醒我不要总是玩电脑、看电视,可是我偏偏不当回事,每回都把他们的忠告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终于,过了一年,我的眼睛视力就不好了,甚至看不清黑板,然而,父母知道了我的眼睛不好并没有责怪我,而是立马带我去做治疗、配眼镜,花了上千元做了纠正。是我自己自作自受而造成的视力下降,可是爸妈却不怪子女,只是想办法解决眼前的视力问题。每个人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不管儿女对自己怎么样都始终对儿女好。而作为儿女的我们却经常惹父母生气,甚至有时候还对着父母发脾气,真是太不应该了。读了《弟子规》中的孝,我知道了自己对父母发脾气是多么的不孝,也会好好的反省自己。
《弟子规》中另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信。人无信则不立,意思是一个人要是没有诚信就不能立。诚信是交朋友的必要素,一个人有了诚信才能让别人信任你,答应别人的事也绝不能食言,不然别人就不会信任你。在我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我以前跟一个小学同学约了一起去新华书店,可是因为爸爸妈妈叫我去舅舅家,所以我没有去约定好的地点。但是我没想到,第二天那个朋友一句话都没跟我说,我主动找了她好几回她才告诉我原因,原来是因为我昨天没去那里,害她等了我一个小时。我拼命的解释,可她根本就不听。我第一次尝到了不守信用的滋味。经过了这件事,以后我约定好了的事要是临时有问题我就无论如何也要跟约好了的人说一声。因为那一次我的不守信用给我的人生都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当我读到《弟子规》的“信”时,我真的觉得诚信非常重要。
弟子规将我们平时的言行标准都归纳下来了,更教给我们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小辈与长辈应该如何相处等等一些道理。我也会努力的去做到《弟子规》中对我们平时为人处事的一些标准。《弟子规》中的道理真的对我们的人生有意义,这样的书值得我们都去看、去学习!
读弟子规的感受1000字篇4
盼望着,盼望着,我们学校的读书室终于开放了。我怀着高兴的心情走进读书室借书。借什么书呀,我望见书架上有一本《弟子规》我就把它借回来读。
《弟子规》是一门国学,我读了它后有了很多的体会,然而,在众多的体会中最大的就是我变了。
我是独生子女,父母把我当成宝贝。小时侯的我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关心别人,体谅别人,不理解父母,不知道父母吃了多少的苦。“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让我感到十分惭愧。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气。有一次,妈妈把饭做好以后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饭,我被精彩的电视剧迷住了,没有答应。妈妈一而再再而三的喊我吃饭,我不耐烦的回答:“你们去吃嘛,我一会再来,喊我干什么嘛。”妈妈说:“饭快凉了,快点来吃吧!”我还是等电视剧完了之后才到饭桌上去吃饭。还有一次,妈妈正在厨房里干活,叫我帮她把地扫一扫。我根本就没有理她,只是在电脑上尽情的打游戏。妈妈过了一会又喊了:“你把地扫了没有啊?”我还是没有听见。妈妈生气的说:“你这孩子,没有听见我叫你吗!”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的入则孝,我很后悔。尤其是有看见后面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说“父母叫我们,应该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辞偷懒。”反思我自己的行为,羞愧之心悠然而生。勇于承认错误是一种美德,现在,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
读了《弟子规》后,我最大的变化就是言行举止和我那臭臭的牛脾气。现在的我非常的有礼貌,在学校遇到老师就问"老师好!"并深鞠躬,遇到客人也热情问候,在家中我不再那么刁蛮了,懂得了关心父母,不再和父母发脾气了。妈妈他们都说我长大了,懂事了。在外边我讲礼貌了。串门时受到亲人们的赞赏,在路上时也会受到路人的好评,此时此刻我真的觉得自己长大了。《弟子规》使我彻彻底底地变了,变的成熟了,变的懂事了,变的越来越好了!相信我以后会继续的变,变的更好.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做人要讲求信用,说话办事不能花言巧语,要实事求是,为人真诚,这才是立身之本。 “言必行,行必果。”这是诚信的基础,我也做到了。从现在起我要懂得这些道理,认真做事,真诚待人,将来长大了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弟子规》改变了我。它是一面镜子,我要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读弟子规的感受1000字篇5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绵延五千年而不曾终绝的。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国学经典,渗透着众多国学精髓。正如我手中的《弟子规》,使人受益终生。
翻开《弟子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孔圣人的教诲。“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就为此奠定基础,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谨慎、守信用、有善心、有仁德的人,还要多学知识、充实自己。
“入则孝”讲述要尊敬孝顺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自己儿女的关爱是无微不至的。有时父母的一句句啰嗦、一声声叮咛、一次次嘱托正是对我们的关怀和爱护。正值学习紧张的我们,在埋头苦读圣贤书时要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哪怕手中的事再多、再忙,也应该停下来到他们面前;正值青春期的我们,在面对父母的教导与责备时,也要做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犯了错,面对父母的责罚,我们不能一错再错、越陷越深,而是要冷静地接受,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平时我们要尽力了解父母的好恶,所作所为要体贴父母,若让父母担忧、伤心,此乃不孝之举。在日常生活中,还要爱护自己、注重品德修养。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文明,父母把最好的东西全部留给儿女,我们在父母年老时也要做到这样。乌鸦尚返哺,羔羊犹跪足;人若不孝亲,不如禽与兽。西汉汉文帝为母亲尝药,常常衣不解带;晋朝的王祥为不喜欢他的继母在腊月卧冰求鲤的故事都深刻体现了反哺之情。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出则悌”教育我们对待兄弟姐妹要和睦相处,对待长辈要谨记“长者先,幼者后”的教导。在古代,对待长辈要凡事都为长者尊,如若晚辈先行,见长辈没大没小,便会被众人认为是没有修养、素质低下的粗人。对待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长辈或兄长,也要像对待自己的长辈、兄长一样毕恭毕敬。汉朝大臣张释之尚能跪地为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系带,刘邦谋士张良亦可为老人拾鞋三次并为其穿上,更何况如今我们这些朝气蓬勃的青春少年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谁都能说出这句话,可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呢?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谨”阐明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道德规范行为。“朝起早,夜眠迟”,岁月不等人,一定要珍惜现在的时间。我国是“礼仪之邦”,作为中国人就更要做到“礼”字。春秋卫国士大夫蘧伯玉在过宫殿时扶轮步行,怕打扰君王;孔融四岁让梨,我们又怎能不做有“礼”的人呢?礼者,人道之极也。
“信”道出做人基本信用、说话做事的方式。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分别描述友善、感恩、读书。
一本《弟子规》在手,我可真是一生受益不尽!
读弟子规的感受1000字篇6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开始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了。《弟子规》的每句话都很短,只有十二个字,但里面的含义非常丰富。我的这本《弟子规》读本中还附带有很多流传已久的小故事,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弟子规》是教我们小孩子在家孝敬父母,外出和别人友好相处,在学校尊敬师长的行为规范,原名《训蒙文》,是根据古代名人孔子的教导编写的。从古代到现在,小朋友们都在学习这本书。
《弟子规》一开头就教我们“首孝悌,次谨信”,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谨慎、讲信用。接着就教我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和姐姐平时基本上都做到了,除了有时我看书入迷了听不到妈妈叫我的声音。
父母养大了我们,我们该怎样孝敬他们呢?《弟子规》是这样教我们的:“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女侍奉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感到暖和;夏天要让他们感到凉爽。早晨起床,要先向他们请安问好;傍晚回来了,要向父母报平安。这里还有一个“黄香温床”的故事呢。
黄香是东汉时的一个小孩子,他对父母十分孝顺。黄香九岁时,母亲去世了,他和父亲相依为命,对父亲非常体贴。
夏天,黄香每天都熬一锅清凉降火的青草茶让父亲喝,让父亲消去暑气。晚上,黄香用蒲扇扇父亲的床铺,直到枕头、竹席都没有热气了,才让父亲上床睡觉。
冬天,黄香每晚都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直到把被褥暖热了,才请父亲上床睡觉。
《弟子规》中的“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这段话我不太理解,读了更让我感动的故事“卧冰求鲤”,我知道了“如果父母疼爱我,我孝顺父母,并不是一件难事;如果父母讨厌我,我却还能用心尽孝,那才算得上难能可贵。”
王祥是西晋时临沂人,他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的父亲给他娶了后妈朱氏。朱氏经常虐待他,可是王祥觉得她是长辈,一直都很孝顺她。
一年冬天,朱氏想吃鲜鱼,可到处都买不到。王祥只好跑到河边,准备把冰凿开来打鱼。冰太厚,很难敲碎,他就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坚冰。后来,终于在冰上凿开一个大窟窿,有两条受到感动的大鲤鱼从水里跳出来。王祥带着鱼回到了家,继母朱氏被王祥的孝心感动了。
黄香和王祥都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我也要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爸爸妈妈累了,我就给他们捶捶背捏捏肩;妈妈胳膊疼了,我就给她揉一揉;我有好吃的东西就先让爸爸妈妈尝一尝。
当爸爸妈妈老了的时候,我也要天天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做游戏;他们提出的任何问题我都会认真地回答;如果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就上网查资料,找到正确的答案。
《弟子规》教会了我怎样去孝敬父母,还有很多很多的道理。
读弟子规的感受1000字篇7
李毓秀的《弟子规》是仿《三字经》体例,三言成语,名句叠韵的形式为古代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敬师规范,由《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纂而成,今天读来仍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当今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和古代的社会环境不能同日而语,读《弟子规》我想在现实和传统之间有没有一个承继关系?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讲得最多是一个“育人”的问题,所谓至乐莫如育人,怎样教育人,怎样增加修养,做一个完善的人?这是我们应从传统中继承和发扬的。在物质丰富、科技发展的现实环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没有依托,往往在纷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导原则,而在《弟子规》中所提到的做人的总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教诲,以此成为做人的原则,那么我们在工作和学习时,就能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和谐和同事之间、领导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那么共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弟子规》中讲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学等方方面面的行为标准和作人准则,提倡正人先正心。我从中深刻领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严以对已,宽以待人,积极融入到团队当中,要尊重领导,认真完成领导所交待的各项任务,忠于职守,互相帮助,协作共事,作为服务窗口工作,要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礼貌待人,微笑服务,做到百问不厌,应保持坦诚、公正、客观的态度对人对事,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弟子规》对和谐家庭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的健康才能保证社会机体的健康,其中“二十四孝亲图”在感化人的同时,也教会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亲人,也让我们思考在当今社会怎样去实现传统文化的价值,试想,如果一个连父母长辈都不尊重、孝敬的人,一个丧失了做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的人,如何能对别人以礼相待?这样的人能否让人信服与尊重?
《弟子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们要从中领悟其精华,发扬中华美德,做一个完善的知礼仪、知廉耻、知谦虚、知恭敬、知忠厚的人。这样,在我们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读弟子规的感受1000字篇8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发现许多追崇西洋文化的华人常以不屑的态度去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这些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相反,中国传统文化不但不过时,还能使我们变成更加完美的人。《弟子规》就是这么一本好书。无论是牙牙学语的孩子,还是儿童,少年,甚至壮年,老年都耳熟能详,熟读成诵。《弟子规》早已成为历史的篇章,成为华夏儿女成长的脚印。
“弟子规,圣人训……”一遍遍诵读着朗朗上口的《弟子规》,一次次聆听着《弟子规》给我们带来的谆谆教诲,一遍遍体会《弟子规》中的每一个字蕴藏着的哲理,我认真的实践着书中的任何一个字。领悟到了文中许多的深刻道理。
孔子用简简单单的1080个字描绘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着一个人生哲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啊,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整天为我们早出晚归,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里一定是累了,我们为父母干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务活,是应该的。我们应该尽心尽力的去为父母“服务”,因为爸爸妈妈给予我们不求回报的爱,我们这辈子必定还不完!
提起生活中,我想我做的还不够,每天放学回到家,爸爸劳累了一天,也回到了家,浑身酸痛,疲倦的不得了,而我却因为作业儿发着牢骚。“来,好儿子,给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疲惫的声音又在我的耳边萦绕,“没时间,没看见我这正写作业呢吗?”我不耐烦的应对着。现在再回想一下,我真的意识到我错了,爸爸累还不是为了我,为了这个家?我就算是毫不犹豫的去给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对我的付出啊!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错事的时候,总是要被妈妈说一通。当然,我那不争气的泪珠,也随之在眼角流落下来,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生出了许多不满于埋怨。可是在读完《弟子规》后,我知道了妈妈都是为我好,为了我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正如大人们整天总唠叨的,我们就像一个小树,不为它修枝剪叶,总也长不成一棵正直的参天大树。
今后,我一定要管好自己,自己心里所想,就要用心去做,弟子规所讲述的每一个道理,都给我带来了启示。“孝、悌、谨、信、爱、仁”就是一个人最应该拥有的,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孔圣人对我们的教育与引导!做一名优秀的学生。
让《弟子规》点燃我们心灵的火把,点燃心中那盏不灭的灯。让《弟子规》永恒,让经典永恒,让爱永恒!
读弟子规的感受1000字篇9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如此奥妙深厚的大千世界发展至今,文化也传承至今。而今,我慕名拜读了这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弟子规》后,受益颇深。
有人说:“若是要成为这天下第一强国,创造一个理想的先进国度,那就得回到一千多年前,学习中国孔老夫子的文化。”我想这句话是毋庸置疑的。中华上下五千年,那积蓄已久的力量。岂是这些后起的“小辈”可比拟的?这薄薄的《弟子规》并没有多少重量,但这2千个字,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引导我们向善趋恶,这,便是中华文化的魅力。
自古以来,便是万善孝为先。老师长辈教导我们:父母将我们生之育之,十几年如一日,不容易。我们要孝敬父母,切不可忤逆父母。我们听着念着,也做着。可是,你是否有做好?是否也时时认为父母养育我们天经地义?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一切是用来还前世的债?
不是的,这世间又有谁是欠谁的呢?父母照顾养育我们,只是因为那血浓于水的情,并不是债啊。而我们孝敬父母,才是天经地义的。人生在世,不过区区几十年,父母与我们最亲,给予我们的恩情也最深重,那,是怎样都还不清的一份情!“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把孝当作一项大事业,用心经营,用爱培育,不让父母忧心劳心虑心担心,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
人们说:“孝乃小善。”那,何谓大善?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所以说,善良是人之天性,每个人都对大众有颗关怀爱护的心。然而我却认为,善不分大小。无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富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会给予,会感恩。付出的纯是一片仁慈友善,不为名利,毫无虚假。只是被现实的尘土所蒙蔽,以致看不到那颗原原本本真真正正的心。《弟子规》教我如何“剔糟粕”。清洗灵魂,涅磐重生,重拾那颗纯净的心,从而人人为善,这大概就是大善了吧!
我们若处处学着仁厚待人,天地间也将处处荡漾着爱的波纹。生活中的一切就像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也对你笑,你对他哭,他便会对你哭。同样,如若你温情待他,他也是会善待你的。
孝者,无须像张坚那样卧冰求鲤,无须像周文王、子路般时时牵挂。每天出门说一声:“爸妈,我走了!”回家时说声:“爸妈,我回来了。”让父母安心,这便足矣。
善者,无须像佛祖割肉喂鹰,无须像黄帝尝遍百草。只是每天对身边的人一个微笑,多做一些“举手之劳”,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谦让,这便足矣。
读弟子规的感受1000字篇10
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弟子规》,老师让我们回家背诵。同学们没有一个有怨言,因为这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名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具体列举出为人弟子在家、出外、接待人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究家庭教育与生活,是启蒙养正,教育弟子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这本书是依据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要小心谨慎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然后做到了这些还有多余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有益的学问。
看了《弟子规》,我发现,有很多的要求我们都没有做到,出必告,反必面,现在很多学生偷偷摸摸的出门去网吧,不告诉家长,让家长非常着急。放学回来,又不和家长说一声,直接把书包一扔,就急冲冲的去写作业了。从来不守孝道,而这又违反了“斗闹场,绝勿进”的规则。所以做任何事时都要先考虑一下后果,否则会犯下大错。
其次,是信,任何事,都得以诚信为先。“诚交天下客,信从誉中来”。诚信是经商得到的基础,更是做人的基本道理,还是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基本体现。政治老师总是对我们说:“一个人有了信誉才能获得名誉;如果失去了信誉,也许他今天可以欺骗他人,甚至获得利益,但迟早会身败名裂!”是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一些奸商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往往忽略了诚信,用尽了一切奸诈的手段,骗取了很多不该属于他的钱财。现在,越来越多的商人丢了“信”——火腿肠中有三聚氰胺,小吃中查出了地沟油,甚至连奶粉中都有了对婴儿不利的激素……他们都忘了“信”。而世界上如果人人都少了诚信,那我们该怎么生活?那些制造奶粉的奸商有了孩子,还会放心让孩子和自己制造的奶粉吗?不会的,想都不用想,他是不可能让自己的孩子喝的。因为,他已经没有了信。
一个人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名誉,首先要爱惜和尊重自己的名誉,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遵守承诺。
无心非,名为惜,有心非,名为恶。知错能改,错误就能慢慢减少;若掩饰,则错上加错。希望那些“丢”了诚信的商人,吧诚信“捡”回来,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瑾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几点将铭刻我心,永远不忘!
读弟子规的感受1000字篇11
说起《弟子规》的风采,对于我们来说一点儿也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很熟悉。因为在我们这个书香满溢的校园生活中,她不仅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朋友,是她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言慎行。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记得刚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就认识了这位特殊的“老师”,每天课前我都会摇头晃脑地读着她的“弟子规,圣人训”的话语,虽然,我还不明白她的话是什么意思,但是我从心底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欢!
渐渐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她的话有了一点理解,同时我也有了很多的变化。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孝从古流传至今,可是,我们这一代人却因为父母的溺爱、呵护,忘记了孝。《弟子规》中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以前,妈妈叫我帮忙做一些事时,我总是慢吞吞的,非常不情愿,妈妈叫我动作快点,我还是拖拖拉拉;做作业的时候,妈妈指出了我的不足,我却是置之不理,有时还觉得很烦;犯错时,妈妈责备我,我还经常顶嘴。想想过去的自己,真是觉得非常惭愧。自从学了《弟子规》之后,我经常用里面的话来指导自己的言行。现在,妈妈叫我,我就会赶紧到妈妈身旁,并且做事也不拖拉了。妈妈教导的时候,我不敢再顶嘴了,而是低头反省,虚心接受。我的这一改变也让我尝到了甜头,不但妈妈说我懂事了,变孝顺了,而且自己的各项学习也进步了许多,这可都是《弟子规》的功劳啊!你说她是不是我的“老师”?
说她是“老师”,却更像是我的“朋友”。现在,我每做一些事情时都会想到她的话。无论什么时候出家门时,我都会告诉爸爸妈妈,因为她告诉我:“出必告,返必面”;乘车时,每当我看到老年人没有座位时,我会主动给他让座,因为她对我说:“长者立,幼勿坐”;每当在学校时,每当我玩得很疯狂时,她就会耳边轻轻地提醒我“幼不学,老何为”,我顿时明白小时候要好好学习,否则,长大就不会有所作为。在学习方面,我想着快快写完,去看我的游戏攻略,字写得歪歪斜斜,老师批评了我。回到家我的“朋友”告诉我:“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这使我明白了学习不能浮躁不安,看对自己没有益处的书会败坏人的意志。我的这位“朋友”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教育着我,提醒着我,改变着我。
在我成长的历程中,她就像一泓清泉,清洗着我的心灵,让我变得懂事,变得慧智,她就是我喜爱的老师、朋友——《弟子规》。
读弟子规的感受1000字篇12
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使我们在家线上学习了几个月,同时,也度过了一个不平凡的暑假。这个暑假,我非常充实,因为我读到了一本非常好的书——《弟子规》,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里面有很多个小故事,每个小故事背后都有深刻的内涵。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知道了孝道在中华民族的地位,也明白了尊老爱幼的重要性,更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不能分心,不能一心二用。
老师推荐给我这本书,是因为它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在孝顺父母方面,例如:入则孝这一章节,“入则孝”的意思是进入家中就要孝顺父母,要尊重老人。践行孝道,不仅要求我们要在心中感恩父母对我们付出的一切,还要在行动上回报父母,细心照顾父母,报答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不能认为父母对我们好是天经地义的,我们要自觉在行动上感激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记得前几天,我放学回到家中,正在自己的卧室里玩耍,妈妈叫我帮她去洗菜,喊了我两次我都不太想回应,更不想干家务,但是突然想到《弟子规》这本书中提到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我深刻的反省了自己,认为自己做的很不正确。母亲叫我时我应该立即回应,母亲需要帮助时我更应该及时伸出援手。在这之后,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想到《弟子规》里面的教诲,并努力去践行,严格要求自己,我受到了老师和父母的表扬。
除了孝道之外,《弟子规》中还有一句话让我受益匪浅,这句话是“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它的典故是管宁与朋友读书时朋友三心二意,不认真读书,去外面乱逛,管宁割断了席子与他绝交,对他说:“我不与你这三心二意之人坐一张席子”。说完,管宁认真读书,不再理朋友了。这句话一直激励我做任何事都要认真,尤其是在学习时,要端正态度,认真读书,不被外界所干扰。除此之外,其他故事也很吸引人,也深刻的教育了我们。
在真正阅读《弟子规》之前,我以为这只是一本普通的读物,但是通过几天的阅读我发现《弟子规》不仅仅是本书,更是一盏指明灯,它教给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处理与父母老师及同学等人的关系,教给我应该学会的规则规范。它指引着我的前进,不断激励着我,督促我成为一个孝顺父母,遵纪守法的好孩子,是我人生的导航仪!
读弟子规的感受1000字篇1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国家也有梦想,“中国梦”就代表了一个国家美好的未来。随着年代的发展,梦想或许会成为现实,或许会永远是个泡影。我觉得“中国梦”不应该只是空洞的豪言壮语,它需要我们亿万人民群众脚踏实地的努力,也需要规矩方圆。《弟子规》虽然只有区区一千字,但却概括出了我们在待人接物、自我管理、求学交友、理想情操等各方面应有的礼仪规范和道德要求。现在,大家都在提倡“遵循弟子规,共圆中国梦”,任何好的习惯都要从小做起,我们学生也不例外。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想有大的作为,先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比如一些行为举止——“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初读这里,我十分不屑。人的洗漱更衣、坐立躺卧如此简单的事竟然会出现在一本经典著作中。但合上书思索片刻,当年中国人在外国店摇摇晃晃地坐着,遭到外国人颇有微词地评论之事从我脑里划过。同时,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我一回到家总是一屁股歪在沙发上半靠半倚,只想着舒服了,从来没有想过这是不合礼仪规范的。去春游时,我和小伙伴把展览馆的门槛当体育场的跳高垫不断跳跃,“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虽是简单的道理,可哪一样我又做到了呢!如果人人都没有这样一点规矩的话,我们这个国家还怎么称得上是礼仪之邦呢!
没有一个人能遗世而独立的,交友处事也是人生的要事——“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这教导我们不为一时的名誉而乐,是要担心能够称得上,积极地完善自己向这个荣誉靠拢。听到自己的过错,要带着乐观的心态去改正,才能有益友亲近。而我平时最怕、最憎恨的是别人发现我的短处,又常常为一个荣誉乐个不停,这样,怎么能交到良友呢!
再看看我们的社会,新闻中总是曝光一些公民的不文明,骄傲自大的行为:公交车上占三个座位睡觉的人,炫耀自己官位、家产的人百出。“公民素质”大合唱已经开展了许多年,都快唱得人心烦意乱,但问题依然严重。“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如果人人都能讲诚信,又哪来那么多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呢?究其根源,我们的“规”基本上还停留在纸上,在一遍一遍的背诵中。现在,为了我们的“中国梦”,我们要让“规”种植进人们的心里,播撒在日常生活中,直至让它成为一盏指引我们共筑中国梦的明灯。
读弟子规的感受1000字篇14
今年寒假,我被一本薄薄的《弟子规另解》所吸引,这册小小的书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我急忙查了《弟子规另解》的原著:《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的资料,翻开他的的创作目录,竟有数十册之多,什么《学庸发明》,《四书正伪》,《水仙百咏》等,可是其中流传最广,名声最大的就是《弟子规》。
《弟子规》全文仅仅1080个字。为什么它能使我百读不厌呢?是它,教会我如何尊重别人——要孝悌;是它,帮我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要信;是它,让我学会了生活方方面面注意的问题——要谨。
记得第一次打开《弟子规》扉页,我便被“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惊呆了,原来我国古代早已把这种行为作为第一规范了,可是有几个人能做到呢?我也一样,比如在看电视时看到精彩片段,就会激动不已,不能自已﹗常常妈妈叫我下楼吃饭时,我只是嘴里应并没关上电视,继续津津有味地看那精彩的内容和那动人的画面,直到妈妈拿着衣架上楼催我,我才关上电视,和心爱的动画片依依不舍的告别。不过现在爸爸妈妈叫我,我都有听话说做就做。想想过去和现在,你会惊奇的发现:其实只要听爸爸妈妈的话,你就会得到两份乐:你乐父母也乐﹗
继续往后翻,“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现在大多数家庭和我一样只有一个孩子,平常自己总是独霸一方。一旦放假,问题就来了,我和表哥无论大小事务互不相让,吵架、打架变成了家常便饭,妈妈、姥姥对此头痛不已,读了这句话我才懂得我们两人“兄道敌,妹道凶,兄妹争”就是不孝的表现埃是啊,我俩吵架、打架的时候,妈妈、姥姥都不得不停下手上的活来劝架,这不是给大人添麻烦吗?从此我就尽量克制自己了。比如前几天哥哥骂我很难听的话,我本来准备马上回击,可还是忍住了。事后我跟哥哥讲他说的不对,他也向我道了歉,避免了一次吵架。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条读书学习的方法正切中我的要害,我读书时眼在书上,嘴也在念,可心经常飞到九霄云外。自从读了这句话,我就开始在学习时尽量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而是专心致志地学习,读书,写字。说来也奇怪,我的学习效率竟然大大提高,以前做作业总是需要半天甚至还得熬夜,现在只要不到半个小时就够了,剩余的时间我就可以快乐地玩了。
《弟子规》教会我的东西太多了,每当我读起它,就会想起卫老师课堂上讲过的话“现在很多家长望子成龙,结果孩子们成了龙也成了凤,却没有成人。”既不孝顺,也不与他人好好相处。我相信,我读了《弟子规》,肯定在成人成才的过程中找到了一条捷径。我同样相信,每个读《弟子规》的孩子,都能成人成才。
读弟子规的感受1000字篇15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虽为古文,但作者最初的立意对象为受训的儿童,故而字意简单,读起来并不费劲,加之在网上查到杨淑芬老师的讲解,使我对整篇文件的思想有了一个浅显的认识。全文以人的品性修养为根本,教育一个人从小到大应该刻尽的本份和不应逾越的界尺,虽然觉得有些古板,但字里行间的劝叫,如明镜般映照出我与文中教诲的德行的格格不入,随之而来的是我对人生的迷惑和无助:我究竟应该怎样活着?
在读大学的时候,对儒家思想产生过浓厚的兴趣,在并不深入的学习过程中,发自内心的感慨古人的智慧,之乎者也中深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伦理道德。但是,近代一百多年的社会动荡和西方文明的交融,使得原本清晰的文化脉络渐渐模糊,尤其是肃清全社会价值取向的若干次运动,更是雪上加霜。或许,对共产主义和建国领袖的崇拜支撑了上一代人的精神体系,到了我们这一代,原有的价值体系彻底崩溃,物资的充沛更加彰显精神的苍白,我们是文化缺失和精神贫乏的时代的产物,从何而开为何而去,我们没有信仰,却渴望信仰,我们对新的旧的道德标准都报以怀疑的态度,不屑于权威,却又迷失在追求的过程中。
或许会有人笑我矫情,自己的事情都管不好,还去管这些似是而非的东西。但是,这样的迷茫会影响我们的价值取向。偏激的、散漫的或者是愤世嫉俗的内心反映出来的正是我们自由主义。
看《弟子规》,觉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一出生就已经有一套社会认可的道德范本,遵循着约束着,在短短的光阴中,总有被主流思想认可的圣贤书指引着,不管对个人发展是好是坏,但至少不会迷茫无助。一个人有一生都为之坚持的信仰,就算他资质驽钝,依然会有所成就的。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虔诚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时下太多如我一般的年轻人,强势的自我,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而后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后无法无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照《弟子规》,发现,陋习多的不是一点,而是全部。欣喜,此书再次开启我的启蒙教育,内审自我价值观,批判的接收古人为人处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