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网 > 大学 >

红楼梦1500字读后感

时间: 新华 大学

写读后感需要运用到平时所学的语言知识,使学生通过思考和表达方法改进自己的写作能力。红楼梦1500字读后感要怎么写?接下来给大家带来红楼梦1500字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红楼梦1500字读后感篇1

《红楼梦》作为古代文学之巅峰,便涵盖了所有小说应当具备的良好素质,丰富的故事情节,深厚的文化底蕴,细腻的文字描述,鲜活的人物形象,以纯熟精妙的笔法为我们展现了一段凄美的感情故事,同时,也揭露了社会百态。

《红》用一种带有玄幻色彩的开头,巧妙地设下了由一块石头引发的三世恩怨。小说处处有伏笔,例我们初看宝玉出世时,不要那金书玉帛,不要那兵戎铁马,偏生选择了女孩子家家使用的玩意儿,便可粗略猜出他的性格。

小说的细节描述更是令人惊叹,单是黛玉进贾府这一事,就把熙凤等人的性格描绘得淋漓尽致。王熙凤,作为古代社会的女强人,有着精美绝对的容颜和狠毒足够的心肠。而她,也是间接导致贾府腐败的原因之一。要说贾宝玉身边的女子,且不谈那金陵十二钗的正册,单是他的丫鬟,袭人就足够了。袭人长伴宝玉左右,似乎是最懂得他心思的。我想她定是一个善解人意,温柔婉约的女子,哪曾想曾在一本评析上,看见她是那尖酸刻薄之人,从她的名字上就能够略知一二(一说袭人是因为姓花,宝玉取自花气袭人知骤暖)。我心底也疑惑,不知究竟该给她下个什么定义。只是从心底,并不厌恶这个身世可怜的女子。

薛宝钗作为故事的核心人物之一,作者自是花了很多笔墨在她身上。她出身优越,大方得体,知书达礼,无一不彰显着一个完美女性所应有的所有特征。她生得珠圆玉润,她眉目含情,怎奈如此佳人美景,却得不到宝玉的真心怜爱,便是平白娶了这位美人儿,也百般不愿。

是的,有因才有果。贾宝玉无法理解宝钗,是因为心里已有了一个林黛玉。黛玉瘦弱,不似宝钗丰腴,却另有一番风味。她双瞳如剪秋水,乃至见宝玉一见,便不由得给她取了个“颦颦”作为字赞美她万千风韵。然,黛玉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她多疑、善妒,常常讽刺他人,言语之间充满了一股清傲之味,仿佛就是那冬日里一株梅,高洁傲慢。这仅是我个人拙见,并不能遮掩她的种种光芒。她才华过人,完全颠覆了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好胜,她骨子里带着一份叛逆。她偷看被禁的《西厢记》,她是曹雪芹笔下无与伦比的女子,她勇于突破,追求属于自我的感情,她仿佛就是天上那一只落单却又倔强飞翔的雁,永久地飞翔。文坛不会再有下一个林黛玉,不会再有这样一个美得令人以为从天而来的女子,怀揣冲破禁锢的心,守候着自我的感情。作者借这个人物形象地表现了自我想要改变封建社会制度的完美愿望。只是小说的结局不免给人一种凄凉的感受

《红楼梦》里佳丽无数,我最喜欢的要数史湘云。她也有着如黛玉一样的家世背景,却不如她叛逆,但也不成日悯人悲天,暗叹自我抱怨他人。她豁达,她乐观,她不拘小节。她能够是醉卧芍药倾众生的美貌女子,也能够是身着男装的率性孩子,也会是巧妙对联的“枕霞旧友”。喜欢她,更是因为她的才情,喜欢她说的“抛书人对一枝秋”。

而,前期营造的完美氛围被一点点打破,黑暗的社会与人情世故终是没有放过他们。贾母纵是疼爱黛玉,也狠得下心。宝玉与宝钗大婚当日,她一人独守病榻泪尽而死。我想,她死前,必须带着对宝玉无尽的怨与爱,惆怅地离开。只可惜红颜薄命。

古往今来,有不少人对《红楼梦》进行研究,对这本名著的解读也各有不一样,从我一个初中生的角度来看,除了宝黛的感情主线以外,这本书对社会的批判也有所感受。我想,我从这本书得到的,是不要墨守成规,要冲破别人给予你的牢笼,努力去挣脱那些羁绊你的,为自我的未来所争取。我没有办法改变这个社会的状况,但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改变自我。

贾、史、薛、王四大家族的兴衰荣辱,在作者笔下逐渐成形,每一步都蕴含伏笔,每一件事都不是空穴来风,最终的结局,既是没有放过书中的人物,也没有放过读者。我们的心境随着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而起起伏伏,最终如同一块石头,砰然落地。于是开始思考活着的意义。很久,我都无法明白,我们究竟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还是为了死去而活着。

那倾国倾城的貌,那多愁多病的身,那美玉无瑕,那阆苑仙葩,也终会成梦,一场千古流传的红楼之梦。

红楼梦1500字读后感篇2

“红楼”是值得我们品一生的作品,每阅完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触。经典的魅力也就在此处之中。“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是宝黛之间的痴痴所爱,而宝钗之间的又有几人能看懂;金陵十二钗有又几人享受人间之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又能兴盛多久;这是时代铸下的杯具!

阆苑仙葩是他们的开始,一个爱惜女孩,批评程朱理学,一个生性孤僻,多愁善感。初次见面就互相吸引,宝玉为林妹妹摔玉而到黛玉焚诗归魂,这都是宝黛的所爱所恨的感情。宝玉含着玉石出生,受贾母的百般疼爱,游于温柔富贵乡,专爱作养脂粉,亲敬家里姐妹和丫鬟。他重情不重礼,批判程朱理学,喜爱性情文字,这也是与黛玉心有灵犀的初衷。在人间看尽了爱别离,万念俱空,了却尘缘,跟随一僧一道出走,““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结果。这是多强烈的比较。“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的黛玉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最富灵气的女子形象。从小的书香熏养,琴棋书画样样的才女,而最终也落得为爱殉情的结局。聪明清秀的她也受贾母疼爱,孤高自许,在那人际关系,贾宝玉成为她的知音,遂把期望和生命交付于宝玉的感情中,我行我素,用尖刻的话语揭露着丑恶的现实,以高傲的性格与环境对抗,以诗人的才华去抒发对自我命运的杯具感受,这是她个性格。最终的为爱现身,今生在贾府流尽了这一生的眼泪报答宝玉,这也完成最初的心愿。这一绕人心弦的感情令人羡慕也为此深深感到遗憾,在这一社会背

景下,结局也应是注定的。以往在一齐的时光的,他们在人生理念上,他们是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这样一致让他们更为之疯狂,但在封建礼教的生活下他们的感情注定是扼杀的,无论过程是多么完美。这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讽刺着封建的残暴。

位于金陵十二钗之九的王熙凤,“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她一生精明而自我的命却是那么的轻薄。身处在大世家族,她善于察言观色、机变逢迎,心思缜密,处理事物也是得心应手。但心狠手辣的处事手段,在背后受到仆人的谴责谩骂,对她充满怨恨。她对于刘姥姥的态度却不一样,以致最终能把巧姐交给刘姥姥抚养,这也许是上天对王熙凤的唯一照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不缺王熙凤这样的人,封建权财,人吃人的形象难道还少吗?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凄凉的死去,那个时代人物典型的真实性,也反应了那个时代的风气。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与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群芳之冠的宝钗。她容貌柔美,不逊于黛玉,举止娴雅,博学多才,善解人意,是王夫人心中儿媳的不二人选。宝钗是封建礼教中的传统女子形象,知书达理,修炼自我的品格,善意待人,曾出钱出物为史湘云设东摆螃蟹宴,解决了湘云贫寒、势单却要请客的困难;照顾命运坎坷的香菱,使香菱免受欺负;暗中帮忙家境贫寒的岫烟,一针一线地为她着想。这一性格的她也喜欢宝玉,一心为他,宝钗之间的“金玉姻缘”在最终构成,但没有维持多久宝玉就看破红尘出家,只剩下宝钗和腹中胎儿这一杯具。曾与宝玉在贾府的相处,了解宝玉,日子很欢乐,和林妹妹的写诗较真也让生活变得趣味,但最终宝钗历尽世态炎凉,尝遍人间甘苦,苦修苦炼,这是封建制度下的时代所促成的,它的本质被曹雪芹注入了红楼中,

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中的事事物物,是时代的结晶,反映封建的兴衰败亡。其中的性情仅有我们自我去体会,值得去尝的经典。

红楼梦1500字读后感篇3

风月情浓,金玉良姻却未若木石前盟,齐眉举案,到底美中不足意难平心难安。忆往昔,初见宛若旧相识,恨今朝,黄土陇头埋白骨,恨杳杳,思悠悠。万千心绪难言说,情债冤孽,你给我雨露恩惠,我还你一生眼泪。整部《红楼梦》,无数痴男怨女,在薄薄书页浅浅油墨的小世界里,上演着一幕又一幕风月情愁,宏大,壮阔,也细腻,温柔,但终归要成为一场梦,梦醒,一切转瞬皆成空。

初识红楼,年岁尚小,每每总唏嘘感慨着为何宝玉和黛玉会闹这么多别扭,为何他们不能够在一起,为什么那么喜欢黛玉的贾母最终也没有能让他们相守共白头。宝玉初见黛玉,眉尖若蹙,眉目含情,一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连起了他们之间细细的情思。在宝钗还没有来的时候,宝黛二人相处十分融洽,待宝钗一来,黛玉便觉得多了一个情敌,寄人篱下心思细腻的黛玉免不了去用假言假语,时不时去试探宝玉是否真心,自己的真心究竟有没有错付。于是有了拌嘴,黛玉使小性子闹脾气,宝玉低声下气好言好语哄回黛玉,在一次次的拌嘴中,二人感情也不断的升温。有黛玉费心费神为宝玉绣荷包,也有宝玉天天时不时来潇湘馆的探望;有桃花树下共读西厢的脉脉温情,也有同诉衷情的点点温柔。宝玉喜欢黛玉,黛玉对他而言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是生命中温暖明亮的一抹阳光,黛玉知他,懂他,陪他,爱他,为他哭为他笑为他苦恼。这种感情是纯真的,没有心计,没有目的,只是因为喜欢一个人爱一个人,所以这种感情,在柳湘莲所说的“只有门前那两只石狮子是干净”的府邸里,更加显得珍贵难得。或许这就是我很欣赏宝黛的爱情的原因吧。感慨于红楼,除了宝黛之间的爱情,还有王熙凤,这个“凡鸟偏从末世来”的存在不少争议的人物。《红楼梦》的人物集中于贾府这样一个诗礼簪缨的富贵人家,在贾府里,凤姐管家,凤姐精干聪明,把事情都打理得清清楚楚,可谓是顶梁柱一样的存在。可也就是凤姐,放高利贷,逼死尤二姐,为了收钱做下许多歹事,没有听取秦可卿死前的忠告,没有为贾府留一个退路,忘记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把贾府逐渐带入了灭亡。是“成也萧何败萧何”吧,机关算计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盛极而衰,或许,真的就如那红楼十二曲里面唱的那样,“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的艺术魅力,不仅仅在于它引人入胜的情节,还在于它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正如__所言:“《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看《红楼梦》,可以欣赏茶文化,可以了解建筑文化,可以明白戏曲文化,可以沉醉于古典诗词文化,更别说那服饰文化,禅宗思想,色彩搭配艺术……所以《红楼梦》被说是一本近代中国的《百科全书》,也着实有着道理。《红楼梦》是美的,是精致的,是充满文化气息的,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难能可贵的艺术精品。

有人说,这是文学名著最好的时代,也是文学名著最坏的时代。在日新月异发展迅速的现代生活,文化的传播是那么的方便快捷,不用捧着“大部头”一样的《红楼梦》实体书,只需要一部手机,你就可以随时随地轻松不费力的看到它,互联网上下载如《红楼梦》这样的文学名著也几乎都是免费的,这大大降低了名著阅读的门槛,是很有利于这些文学名著被更多的读者看到的。但是,这也的的确确是文学名著最坏的时代,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社会,人们生活的节奏非常快,很难有时间静下心来去认真的读书,心浮气躁,就难以读懂《红楼梦》这样有内涵,意义深刻的书了。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人生太快,太忙碌,也许浮生若梦,也无法阻止我对《红楼梦》的喜爱与赞美。它还有很多我没有读出来的深意,也还有更多的秘密等着我去发现,去探索,《红楼梦》就是我的执着,我毕生所爱毕生所求。落花闲愁千万种,而我独爱《红楼梦》,诗意人生,有它足矣。

红楼梦1500字读后感篇4

“红楼梦”是值得我们品一生的作品,每阅完一次都有不同的感触。经典的魅力也就在此处之中。“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是宝黛之间的痴痴所爱,而宝钗之间的又有几人能看懂;金陵十二钗有又几人享受人间之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又能兴盛多久;这是时代铸下的悲剧!

阆苑仙葩是他们的开始,一个爱惜女孩,批评程朱理学,一个生性孤僻,多愁善感。初次见面就互相吸引,宝玉为林妹妹摔玉而到黛玉焚诗归魂,这都是宝黛的所爱所恨的爱情。宝玉含着玉石出生,受贾母的百般疼爱,游于温柔富贵乡,专爱作养脂粉,亲敬家里姐妹和丫鬟。他重情不重礼,批判程朱理学,喜爱性情文字,这也是与黛玉心有灵犀的初衷。在人间看尽了爱别离,万念俱空,了却尘缘,跟随一僧一道出走,““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结果。这是多强烈的对比。“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的黛玉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最富灵气的女子形象。从小的书香熏养,琴棋书画样样的才女,而最终也落得为爱殉情的结局。聪明清秀的她也受贾母疼爱,孤高自许,在那人际关系,贾宝玉成为她的知音,遂把希望和生命交付于宝玉的爱情中,我行我素,用尖刻的话语揭露着丑恶的现实,以高傲的性格与环境对抗,以诗人的才华去抒发对自己命运的悲剧感受,这是她个性格。最终的为爱现身,今生在贾府流尽了这一生的眼泪报答宝玉,这也完成最初的心愿。这一绕人心弦的爱情令人羡慕也为此深深感到遗憾,在这一社会背景下,结局也应是注定的。曾经在一起的时光的,他们在人生理念上,他们是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这样一致让他们更为之疯狂,但在封建礼教的生活下他们的爱情注定是扼杀的,无论过程是多么美好。这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讽刺着封建的残暴。

位于金陵十二钗之九 的王熙凤,“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她一生精明而自己的命却是那么的轻薄。身处在大世家族,她善于察言观色、机变逢迎,心思缜密,处理事物也是得心应手。但心狠手辣的处事手段,在背后受到仆人的谴责谩骂,对她充满怨恨。她对于刘姥姥的态度却不同,以致最后能把巧姐交给刘姥姥抚养,这也许是上天对王熙凤的唯一照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不缺王熙凤这样的人,封建权财,人吃人的形象难道还少吗?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凄凉的死去,那个时代人物典型的真实性,也反应了那个时代的风气。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与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群芳之冠的宝钗。她容貌柔美,不逊于黛玉,举止娴雅,博学多才,善解人意,是王夫人心中儿媳的不二人选。宝钗是封建礼教中的传统女子形象,知书达理,修炼自己的品格,善意待人,曾出钱出物为史湘云设东摆螃蟹宴,解决了湘云贫寒、势单却要请客的困难;照顾命运坎坷的香菱,使香菱免受欺负;暗中帮助家境贫寒的岫烟,一针一线地为她着想。这一性格的她也喜欢宝玉,一心为他,宝钗之间的“金玉姻缘”在最后形成,但没有维持多久宝玉就看破红尘出家,只剩下宝钗和腹中胎儿这一悲剧。曾与宝玉在贾府的相处,了解宝玉,日子很快乐,和林妹妹的写诗较真也让生活变得有趣,但最后宝钗历尽世态炎凉,尝遍人间甘苦,苦修苦炼,这是封建制度下的时代所促成的,它的本质被曹雪芹注入了红楼中,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中的事事物物,是时代的结晶,反映封建的兴衰败亡。其中的性情只有我们自己去体会,值得去尝的经典。

红楼梦1500字读后感篇5

每次看《红楼梦》,总也看不到结尾,原因无他,只是觉得林黛玉的生世可怜本就可怜,可为什么结局也那么的凄惨,为何要让她知道宝玉成亲,最后气结而亡。这个结局知道就够了,没必要去一遍遍的温习那种心痛。

我知道很多人写了红楼梦的续篇,以前对于这种书,我总是排斥的。觉得那些人搞出一个个大团圆,或死而复生或仙境重逢之类的结局,实在是没有意义。这么粗劣的改续,无聊的紧。不过这次去图书馆,见到书架上好几个版本的这种书,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却使我萌动了重读红楼结尾几章的想法。

读至尾章,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我不由黯然。对于黛玉的遭遇,我依然惋惜哀叹不已,但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么?

以前,我一直是不喜欢薛宝钗的,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林的更令人叹惋。

薛家也是大家族之一,薛宝钗从小就家境富足,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的一段。现在想来,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恶毒举动。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该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

在封建社会的礼教中,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身不由己的。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与黛玉相比,宝钗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黛玉至少曾得到过那虚无缥缈的爱情,且她没有看到家族没落的悲惨下场,而是一死解脱了时间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

本应是一个敢爱敢恨,个性洒脱,恣意生活的宝钗,却成了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对于她的一生,曹雪芹先生应该也是叹惋的吧!

红楼梦1500字读后感篇6

红楼梦这本书刚到手的时候,着实吓了我一跳,看那比板砖还要厚的书,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读完,当真正读完红楼梦的时候却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有一点空虚,迷茫,还有一丝悲伤。

红楼梦中有很多人物出场,加起来有几百多个,主角就是宝黛钗三人,但在红楼梦这本书中还有一个人物至关重要,他就是王熙凤,我对这个角色好是有很多的好感。

我对他第一印象就是她的风姿,在黛玉初次到达贾府时,凤姐登场,在当时,我正是被她的风姿所吸引,“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凤姐他身上散发着一种气息,这种风韵是我深陷其中,凤姐这一个人物让我想到职场中的女性,正装着体,勾勒出成熟女人特有的曲线,一言一行中散发着一种不容忽视的特点,现代社会在职场拼搏的女性都有这种特点,当面对客户时,这种特点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和客户交谈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讨好客户,更重要的是让客户信服自己,王熙凤正是带给我这种感觉。

王熙凤给我带来的第二种印象就是她的性格,有人评价王熙凤,说她的性格泼辣,但他在面对重大事件是能够从容不迫,端庄得体;说王熙凤性格温柔,在受贾瑞调戏后,他那毒辣的调戏手段又实在不敢让人恭维;说王熙凤处理事情从容不迫,不被外界因素所干扰,丹凤街在得知秦可卿病重时痛哭流涕,又把他的形象塑造得更加感性。总结王熙凤的性格就是琢磨不透,越有神秘感的东西越吸引,这也是我对王熙凤有好感的原因吧!

王熙凤给我带来的第三点印象就是他的在文中多次提到过王熙凤未卜先知别人的心思猜到别人的想法,提前他人一步想到要做的事情,先他人一步完成事情,就像清代的“刘伯温”一般,这也是我对王熙凤有好感的原因之一,但也就是他的这种聪明,使自己不能得到解脱,最终把自己的性命葬送在其中。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红楼梦中对凤姐诠释的这句话实是有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很多人就是如此,对于事情太过于执着,不是自己应得到的,却要机关算尽的算计别人,是自己深陷囹圄不得解脱,何必呢,不要抛弃一切强行去追求不可能的梦想,有时顺其自然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人生不过梦一场,在这过程中,或喜或悲,不管是波澜壮阔还是碌碌无为,到头来也是无可奈何,我认为人这一生,概括起来,就是要得意淡然,失意坦然,在你得意的时候,要淡然面对,不能看得过重,当你失意的时候,要坦然,不可太在意,要继续努力,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会有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有的人就会对自己犯的错误过于在意,导致忽视其他部分,使自己的一生碌碌无为,;有的人做好一件事情就洋洋得意,达到“忘我”境界,这也是太过于极端的表现。得意淡然,失意坦然,这也是一种对人生的心态,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平常心,遇到事情不过于积极动,不过于无视,佛教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平常心是道”是禅宗的一则公案,做事都要以平常心对之,这样才能更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本书在我眼里是一个悲剧,林黛玉因丧母,被外祖母贾母接到贾府后,悲剧就上演了,先是遇到宝玉,一见倾心,感情日益加深,因黛玉思想终身之事无人可求,染重病,这时,贾母做主,让宝玉迎娶宝钗,使黛玉孤苦而死。然后,宝玉又得知这一婚姻是一个骗局,遂出家,最后贾家势败,悲剧结束。

一本红楼,瞬间则乐极生悲,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红楼梦1500字读后感篇7

“红楼”是值得我们品一生的作品,每阅完一次都有不同的感触。经典的魅力也就在此处之中。“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是宝黛之间的痴痴所爱,而宝钗之间的又有几人能看懂;金陵十二钗有又几人享受人间之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又能兴盛多久;这是时代铸下的悲剧!

阆苑仙葩是他们的开始,一个爱惜女孩,批评程朱理学,一个生性孤僻,多愁善感。初次见面就互相吸引,宝玉为林妹妹摔玉而到黛玉焚诗归魂,这都是宝黛的所爱所恨的爱情。宝玉含着玉石出生,受贾母的百般疼爱,游于温柔富贵乡,专爱作养脂粉,亲敬家里姐妹和丫鬟。他重情不重礼,批判程朱理学,喜爱性情文字,这也是与黛玉心有灵犀的初衷。在人间看尽了爱别离,万念俱空,了却尘缘,跟随一僧一道出走,““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结果。 这是多强烈的对比。“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的黛玉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 最富灵气的女子形象。从小的书香熏养,琴棋书画样样的才女,而最终也落得为爱殉情的结局。聪明清秀的她也受贾母疼爱,孤高自许,在那人际关系,贾宝玉成为她的知音,遂把希望和生命交付于宝玉的爱情中,我行我素,用尖刻的话语揭露着丑恶的现实,以高傲的性格与环境对抗,以诗人的才华去抒发对自己命运的悲剧感受,这是她个性格。最终的为爱现身,今生在贾府流尽了这一生的眼泪报答宝玉,这也完成最初的心愿。这一绕人心弦的爱情令人羡慕也为此深深感到遗憾,在这一社会背景下,结局也应是注定的。曾经在一起的时光的,他们在人生理念上,他们是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这样一致让他们更为之疯狂,但在封建礼教的生活下他们的爱情注定是扼杀的,无论过程是多么美好。这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讽刺着封建的残暴。

位于金陵十二钗之九 的王熙凤,“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她一生精明而自己的命却是那么的轻薄。身处在大世家族,她善于察言观色、机变逢迎,心思缜密,处理事物也是得心应手。但心狠手辣的处事手段,在背后受到仆人的谴责谩骂,对她充满怨恨。她对于刘姥姥的态度却不同,以致最后能把巧姐交给刘姥姥抚养,这也许是上天对王熙凤的唯一照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不缺王熙凤这样的人,封建权财,人吃人的形象难道还少吗?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凄凉的死去,那个时代人物典型的真实性,也反应了那个时代的风气。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与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群芳之冠的宝钗。她容貌柔美,不逊于黛玉,举止娴雅,博学多才,善解人意,是王夫人心中儿媳的不二人选。宝钗是封建礼教中的传统女子形象,知书达理,修炼自己的品格,善意待人,曾出钱出物为史湘云设东摆螃蟹宴,解决了湘云贫寒、势单却要请客的困难;照顾命运坎坷的香菱,使香菱免受欺负;暗中帮助家境贫寒的岫烟,一针一线地为她着想。这一性格的她也喜欢宝玉,一心为他,宝钗之间的“金玉姻缘”在最后形成,但没有维持多久宝玉就看破红尘出家,只剩下宝钗和腹中胎儿这一悲剧。曾与宝玉在贾府的相处,了解宝玉,日子很快乐,和林妹妹的写诗较真也让生活变得有趣,但最后宝钗历尽世态炎凉,尝遍人间甘苦,苦修苦炼,这是封建制度下的时代所促成的,它的本质被曹雪芹注入了红楼中,

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中的事事物物,是时代的结晶,反映封建的兴衰败亡。其中的性情只有我们自己去体会,值得去尝的经典。

红楼梦1500字读后感篇8

《红楼梦》这部中国经典的著作,我也曾有所涉猎。几年后的现在,成长了一些的我以一种不同的角度再去欣赏这部名著,以求有所新的不同体会。

从课本中黛玉进贾府的一小个片段中就不难看出《红楼梦》这部名著内容之丰富,作者心思之缜密。纵观全文,亦是如此。

《红楼梦》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在贾府中,宝玉能碰上的几乎全是女性,而贾宝玉还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终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由此可见,宝玉的柔也十分正常,自从他们搬进大观园后天天吟诗作乐,在其中,薛宝钗和林黛玉算得上是最突出的两人了。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用“凄美”来形容。可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体虚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宝玉与宝钗成亲,林黛玉知道了以后竟被气死,而当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黛玉是宝钗,而黛玉又已经死去,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另外,王熙凤这个人物不得不提,她类似于贾府的“总管”她凭着自己的权利用毒计害死贾瑞,又用阴谋逼死尤二姐。她生性尖酸刻薄,两面三刀,到最后害了全家。还有贾母,她是贾家的“最高统治者”。她十分溺爱孙子宝玉,从前80回曹雪芹的文字中可以得知,贾母是支持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的,但是在高鹗的续篇中,她又不支持了,这又是《红楼梦》的一个悲剧,最后四大家族的没落和主要人物死的死,嫁的嫁,出家的出家,这出悲剧就算落幕了。

《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也是非常高的,曹雪芹用了10年的心血凝结成这本书,文中的一切一切似乎都有关联,即便是开头再小不过的东西,文末都有清楚的交代。作者曹雪芹自己用一幅对联概括了《红楼梦》:原应叹息春风晚,差忒情欲巧妙云;横批:情不情。

《红楼梦》还是一个谜,有谁能够解开它呢?也许曹雪芹也不能回答吧……

2021寒假红楼梦读后感篇五

柔情似水、泪眼朦胧、红颜命薄,乃林黛玉也。《红楼梦》这一本书中一共写了九百多个人物,而我最喜欢的,便是林黛玉。

她是一个身世坎坷、寄人篱下的女子。她六岁丧母,后又离开父亲,来到了贾府。她是一个多心小心、多愁善感的人。说她多心小心,那是因为她想的事儿要比别人多,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词,也要细细地咬文嚼字一番。因此,宝玉便说她:“……那是你多心,才染出一身病来。”

但是,她又是那么倾国倾城,那么才华横溢呀!美,美在两弯似蹙非蹙笼眼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才,就拿“元妃省亲”来说,她作的诗与众不同,当宝玉冥思苦想也想不出最后一首诗时,她快速地写了一首律诗,帮宝玉解围。和宝玉相互赠帕时,一口气写了三首诗。

我有时恨过曹雪芹:为什么把黛玉的生活写得那么悲凉,又为什么硬把宝、黛的爱情拆散?现在想想,才知道作者的用意。作者这样写既符合那个时代的特点,也更让我们看到了古代的人们,特别是女孩子追求自己的生活和幸福是多么的困难,让我们更真实地了解了古代的社会生活。

像黛玉这等才女,如果在今天,也许她会成为一位名扬天下的文学青年,比如会成为诗人或作家,也许她还能享受荣誉所带来的富贵、地位。但是,在旧时封建社会中,总是重男轻女,封锁了多少才女的才华!像林黛玉一样,一生只能呆在那极为渺小的大观园里,没有一点独立自主的机会。最后,随着家族的衰落而走向悲剧、走向灭亡,像一朵婀娜多姿的花,无声地开,悄悄地走……

月夜是那样的宁静,一轮新月挂在空中,没有一点儿喧闹声。而此刻的我,却心潮澎湃,我为旧时封建社会的黑暗而愤怒,为旧时封建大家庭由兴到衰而感叹。

红楼梦1500字读后感篇9

  风月情浓,金玉良姻却未若木石前盟,齐眉举案,到底美中不足意难平心难安。忆往昔,初见宛若旧相识,恨今朝,黄土陇头埋白骨,恨杳杳,思悠悠。万千心绪难言说,情债冤孽,你给我雨露恩惠,我还你一生眼泪。整部《红楼梦》,无数痴男怨女,在薄薄书页浅浅油墨的小世界里,上演着一幕又一幕风月情愁,宏大,壮阔,也细腻,温柔,但终归要成为一场梦,梦醒,一切转瞬皆成空。

初识红楼,年岁尚小,每每总唏嘘感慨着为何宝玉和黛玉会闹这么多别扭,为何他们不能够在一起,为什么那么喜欢黛玉的贾母最终也没有能让他们相守共白头。宝玉初见黛玉,眉尖若蹙,眉目含情,一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连起了他们之间细细的情思。在宝钗还没有来的时候,宝黛二人相处十分融洽,待宝钗一来,黛玉便觉得多了一个情敌,寄人篱下心思细腻的黛玉免不了去用假言假语,时不时去试探宝玉是否真心,自己的真心究竟有没有错付。于是有了拌嘴,黛玉使小性子闹脾气,宝玉低声下气好言好语哄回黛玉,在一次次的拌嘴中,二人感情也不断的升温。有黛玉费心费神为宝玉绣荷包,也有宝玉天天时不时来潇湘馆的探望;有桃花树下共读西厢的脉脉温情,也有同诉衷情的点点温柔。宝玉喜欢黛玉,黛玉对他而言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是生命中温暖明亮的一抹阳光,黛玉知他,懂他,陪他,爱他,为他哭为他笑为他苦恼。这种感情是纯真的,没有心计,没有目的,只是因为喜欢一个人爱一个人,所以这种感情,在柳湘莲所说的“只有门前那两只石狮子是干净”的府邸里,更加显得珍贵难得。或许这就是我很欣赏宝黛的爱情的原因吧。感慨于红楼,除了宝黛之间的爱情,还有王熙凤,这个“凡鸟偏从末世来”的存在不少争议的人物。《红楼梦》的人物集中于贾府这样一个诗礼簪缨的富贵人家,在贾府里,凤姐管家,凤姐精干聪明,把事情都打理得清清楚楚,可谓是顶梁柱一样的存在。可也就是凤姐,放高利贷,逼死尤二姐,为了收钱做下许多歹事,没有听取秦可卿死前的忠告,没有为贾府留一个退路,忘记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把贾府逐渐带入了灭亡。是“成也萧何败萧何”吧,机关算计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盛极而衰,或许,真的就如那红楼十二曲里面唱的那样,“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的艺术魅力,不仅仅在于它引人入胜的情节,还在于它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正如毛泽东所言:“《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看《红楼梦》,可以欣赏茶文化,可以了解建筑文化,可以明白戏曲文化,可以沉醉于古典诗词文化,更别说那服饰文化,禅宗思想,色彩搭配艺术……所以《红楼梦》被说是一本近代中国的《百科全书》,也着实有着道理。《红楼梦》是美的,是精致的,是充满文化气息的,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难能可贵的艺术精品。

有人说,这是文学名著最好的时代,也是文学名著最坏的时代。在日新月异发展迅速的现代生活,文化的传播是那么的方便快捷,不用捧着“大部头”一样的《红楼梦》实体书,只需要一部手机,你就可以随时随地轻松不费力的看到它,互联网上下载如《红楼梦》这样的文学名著也几乎都是免费的,这大大降低了名著阅读的门槛,是很有利于这些文学名著被更多的读者看到的。但是,这也的的确确是文学名著最坏的时代,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社会,人们生活的节奏非常快,很难有时间静下心来去认真的读书,心浮气躁,就难以读懂《红楼梦》这样有内涵,意义深刻的书了。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人生太快,太忙碌,也许浮生若梦,也无法阻止我对《红楼梦》的喜爱与赞美。它还有很多我没有读出来的深意,也还有更多的秘密等着我去发现,去探索,《红楼梦》就是我的执着,我毕生所爱毕生所求。落花闲愁千万种,而我独爱《红楼梦》,诗意人生,有它足矣。

红楼梦1500字读后感篇10

纵观人类情恋的演变史,大体可分为史前情感史,古代情感史和现代情感史三个阶段。如果文学史正是人类情感史的一种反映再现,那么《红楼梦》一书在时代中的位置就更加清晰了。宛若一座拱桥,她正好横跨在古代情感史的终结和现代情感史的开端之上。由此看来,《红楼梦》一书和我们这个时代的距离也更加鲜明。作品呈现的古典画卷如此全面逼真地保存着过去时代的影响,使我们得以从中品位出古代人和现代人在情感领域巨大而微妙的异同。我们悲喜交加地看到,人类情感史和理性史一样是在向前进化着,尽管进化的轨迹是如此沉重而迟缓,一步一个脚印,前仆后继,包括血和生命的代价,转眼间焦头烂额,各奔东西。

现代人仍能从灰飞烟灭中感受到强烈的力与美,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共鸣的感情中正夹杂着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的疏远与隔膜。这个时代一多半的男人择偶时会选择薛宝钗,至于癫狂情痴的怡红公子,失去他显赫的门第,他在一多半女人的眼里简直就是一文不值。现代人的眼泪肯定越来越少,比过去至少少一条黄河的水份。不知道这意味着情感的荒芜干旱还是精神上的愉悦幸福。人们在情感上变得聪明多变,也更加蒙昧狡猾。他们经常处于言不由衷、情感与理智相悖离的状态,胸怀理想但并不听从理想的召唤。他们有七情六欲,但往往跟情感背道而驰。如果说古典情感时代个人情爱的悲剧来自家族和社会,几无可调,但毕竟是在前进着。作品力所能及地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为古典情感史划下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句号。

珠泪滚滚冲跨了红楼,雕梁画栋堆满了石头,昔日的富贵温柔埋进了荒野冢。幸亏木石前盟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设想宝、黛一旦结合接踵而来的男耕女织、柴米油盐的家庭生活对出弹得破的宝哥哥和林妹妹而言,不啻于另一场崭新的噩梦,至于金玉良缘则不过是张有名无实的过期银票。貌合神离、行尸走肉般的夫妻生活,不是陷入了另一种苦难方式么?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烟般的风花雪月一去不复返了。理想和现实的双重毁灭、精神和肉体都无法取得胜利。恋爱变成病根,女人成了婆姨,男人成了女婿,大观园内一群贵族男女成了世人叹为观止的情爱玩偶。

然而,现代人并不见得会比古人轻松到那里去,相反,他们保存精神之爱的难度更大,阻力不仅来自社会,更主要来自人心本身,它蕴藏的愚蠢和激情似乎仍然大有潜力。斩断了旧问题,繁杂的新问题又在涌现,时代的问号就像一只此起彼伏的九头怪。

人类是万物之灵长,但有时结解决一个难题,却要耗费数千年之久。从《红楼梦》一书到当代文学,这近三百年的时间也许离集体解疑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时间还差很远,人们仍在迷茫,情感的艰难状态仍然是一个悬念。

《红楼梦》是那个时代一位具有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所能写出的的文学巨著。我们在磋叹惋惜的同时又不得不承认,我们这个仍在发光的思想,正在离我们这个时代渐行渐远,早从书中不可弥补的疑难断层开始,它已经在做这种反向运动。

情感不会过时,过时的是情感方式。每个时代都有悲剧,不尽相同的是悲剧的性质。从这层意义上来讲,现代人需要有总结他们情感史的巨著,有的已经出现,有的仍在以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静悄悄的孕育着。谁知道呢?未知的一切对创造者构成巨大的挑战和诱惑,奋斗的最终也许只是一个不完美的句号,但他们毕竟已经展开了一幅相对和谐和完整的新生活图卷。

为报答三生石畔神瑛使者的灌溉之恩,下世为人的绛珠仙子决定把一生的眼泪偿还给他。这一感人至深的引子,使得书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古典美的哀婉和感伤。华丽唯美的描情绘景、工整严谨的诗词行文,无边的现实主义的写作规范……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作者都将古典文学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红楼梦1500字读后感篇11

“红楼”是值得我们品一生的作品,每阅完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触。经典的魅力也就在此处之中。“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是宝黛之间的痴痴所爱,而宝钗之间的又有几人能看懂;金陵十二钗有又几人享受人间之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又能兴盛多久;这是时代铸下的杯具!

阆苑仙葩是他们的开始,一个爱惜女孩,批评程朱理学,一个生性孤僻,多愁善感。初次见面就互相吸引,宝玉为林妹妹摔玉而到黛玉焚诗归魂,这都是宝黛的所爱所恨的感情。宝玉含着玉石出生,受贾母的百般疼爱,游于温柔富贵乡,专爱作养脂粉,亲敬家里姐妹和丫鬟。他重情不重礼,批判程朱理学,喜爱性情文字,这也是与黛玉心有灵犀的初衷。在人间看尽了爱别离,万念俱空,了却尘缘,跟随一僧一道出走,““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结果。这是多强烈的比较。“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的黛玉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最富灵气的女子形象。从小的书香熏养,琴棋书画样样的才女,而最终也落得为爱殉情的结局。聪明清秀的她也受贾母疼爱,孤高自许,在那人际关系,贾宝玉成为她的知音,遂把期望和生命交付于宝玉的感情中,我行我素,用尖刻的话语揭露着丑恶的现实,以高傲的性格与环境对抗,以诗人的才华去抒发对自我命运的杯具感受,这是她个性格。最终的为爱现身,今生在贾府流尽了这一生的眼泪报答宝玉,这也完成最初的心愿。这一绕人心弦的感情令人羡慕也为此深深感到遗憾,在这一社会背

景下,结局也应是注定的。以往在一齐的时光的,他们在人生理念上,他们是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这样一致让他们更为之疯狂,但在封建礼教的生活下他们的感情注定是扼杀的,无论过程是多么完美。这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讽刺着封建的残暴。

位于金陵十二钗之九的王熙凤,“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她一生精明而自我的命却是那么的轻薄。身处在大世家族,她善于察言观色、机变逢迎,心思缜密,处理事物也是得心应手。但心狠手辣的处事手段,在背后受到仆人的谴责谩骂,对她充满怨恨。她对于刘姥姥的态度却不一样,以致最终能把巧姐交给刘姥姥抚养,这也许是上天对王熙凤的唯一照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不缺王熙凤这样的人,封建权财,人吃人的形象难道还少吗?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凄凉的死去,那个时代人物典型的真实性,也反应了那个时代的风气。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与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群芳之冠的宝钗。她容貌柔美,不逊于黛玉,举止娴雅,博学多才,善解人意,是王夫人心中儿媳的不二人选。宝钗是封建礼教中的传统女子形象,知书达理,修炼自我的品格,善意待人,曾出钱出物为史湘云设东摆螃蟹宴,解决了湘云贫寒、势单却要请客的困难;照顾命运坎坷的香菱,使香菱免受欺负;暗中帮忙家境贫寒的岫烟,一针一线地为她着想。这一性格的她也喜欢宝玉,一心为他,宝钗之间的“金玉姻缘”在最终构成,但没有维持多久宝玉就看破红尘出家,只剩下宝钗和腹中胎儿这一杯具。曾与宝玉在贾府的相处,了解宝玉,日子很欢乐,和林妹妹的写诗较真也让生活变得趣味,但最终宝钗历尽世态炎凉,尝遍人间甘苦,苦修苦炼,这是封建制度下的时代所促成的,它的本质被曹雪芹注入了红楼中,

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中的事事物物,是时代的结晶,反映封建的兴衰败亡。其中的性情仅有我们自我去体会,值得去尝的经典。

红楼梦1500字读后感篇12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惹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曹雪芹先生对晴雯的态度能够由这首词看出来,曹雪芹先生认为她是霁月在天,她的人品很是难得,光明磊落,她会寿夭是因为周围环境的黑暗,可见曹雪芹对她的基本态度还是肯定的。

可是我却要反过来说一说,因为曹雪芹先生写这部书时,常是照着本来的面貌还原生活,所以他即使偏向这个有傲骨的奴才,但在写作中仍是写出了她众多的毛病,其中当然也有很多是她致死的原因。

首先,很多书里为了表扬这个拥有反抗思想的奴才就会把她描述成一个先进的战士,其实呢?她真的有大家说的那么有思想吗?错,她充其量也就是和宝玉一样,一方面,她认识到这种看似舒适的生活其实就有着对她们这样人的压迫,但另一方面,她却是离不开这种生活的,她只能依附于这种生活,离开这种生活回到贫困的家中,她也就象刚开的剑兰送入猪窝一样,夭折了。

其次,她是不是真的就是个奴才呢?当然不全是。虽然她身份低微,她是没有父母被卖入贾府的,可是她却被老太太收在身边,并且还能够将自我的哥哥也介绍进府,之后跟了宝玉,也是房里数一数二的大丫头,在贾府的金字塔结构中,这种大丫头其实就是仅次于主子的二主子。什么是奴才呢?在大观园中有比她身份更低微的人,婆子,老妈子,即使就在一个怡红院,其中也有一干小丫头是听她们差遣的。这种大丫头有时权利很大,能够代主子管教小丫头,如果说主人欺负奴才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无奈的话,那奴才之间互相比大小,互相争斗就是可悲,在有一回中,晴雯处罚偷东西的小丫头坠儿时,先掐先打还拿簪子戳,最终就一句话把她赶出去,还让别人无可辩驳,这中间,小丫头有错,可是晴雯也确实是有倚势压人的嫌疑,并且那狠辣的态度,也很有凤姐遗风。

第三,晴雯是不是真的不爱宝玉呢?我个人意见,她是爱的。请看,她总是与袭人拌嘴,虽然这有很大一部分是她看不惯袭人,可是其中就没有一点嫉妒吗?袭人说了句“我们”,就被她抓住把柄大加讽刺。她还讽刺麝月,看不得麝月得了两件太太给的衣服就喜笑颜开,可是后几回,她却抢着送东西说也要去“显个好”,宝玉给麝月梳头时,她躲在门口偷听,她其实很多时候都在注意这宝玉,注意着和宝玉接近的丫头,例如小红和宝玉略有交集,就被她粗暴打断。她曾笑着说“没什么我不明白的”就是因为她时时在注意!可是晴雯是有骨头的奴才,她不愿卑微的爱一个人,她总想要和宝玉站的平等一点,她不能象袭人那样谦卑的爱一个人,她有她的特点,有点象野蛮女友,漂亮却不温柔,袭人曾笑宝玉“每一天不挨她两句硬话衬你,是再也过不去的”,可见,晴雯这种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的手段还是有用的。

第四,晴雯的志向,晴雯能有什么志向呢?她反抗性再强,她能明白反抗什么吗?她茫然的斗争着,其实都不明白斗争什么,她期望得到的是什么呢?平等?怎样的平等?她一个从小生活在富贵乡中的女孩,也算是娇生惯养的了,她离开这个富贵锦绣地,她能做什么?她的苦恼有很大程度上是不明白该怨什么该争取什么,她明白自我身份卑微,是无法和宝玉站在同一高度的,可是她却想能那样,她的最高目标,也可是就是能够成为小姐与宝玉谈个平等的恋爱。她的杯具就是因为期望的比得到的多,她的心太高,所以永远无法和袭人一样随遇而安,于是总是痛苦着。

第五,晴雯的人际关系,晴雯为什么会落得那个下场的,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她极度失败的人际关系,她不能得到上级的垂亲,这很正常,即使此刻一般人也是不喜欢这种倔强人的;她也没法得到下级的好感,她喜欢仗势欺人,她看不起比她更卑微的人,凡事都要占先,所以一但事发,一群人就将她告倒,最终落个被扫地出门的下场。这点在我看来真的不如袭人,袭人远比她有交际的手段。

浅谈几句,觉得还是辞不能达意啊。

红楼梦1500字读后感篇13

风月情浓,金玉良姻却未若木石前盟,齐眉举案,到底美中不足意难平心难安。忆往昔,初见宛若旧相识,恨今朝,黄土陇头埋白骨,恨杳杳,思悠悠。万千心绪难言说,情债冤孽,你给我雨露恩惠,我还你一生眼泪。整部《红楼梦》,无数痴男怨女,在薄薄书页浅浅油墨的小世界里,上演着一幕又一幕风月情愁,宏大,壮阔,也细腻,温柔,但终归要成为一场梦,梦醒,一切转瞬皆成空。

初识红楼,年岁尚小,每每总唏嘘感慨着为何宝玉和黛玉会闹这么多别扭,为何他们不能够在一起,为什么那么喜欢黛玉的贾母最终也没有能让他们相守共白头。宝玉初见黛玉,眉尖若蹙,眉目含情,一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连起了他们之间细细的情思。在宝钗还没有来的时候,宝黛二人相处十分融洽,待宝钗一来,黛玉便觉得多了一个情敌,寄人篱下心思细腻的黛玉免不了去用假言假语,时不时去试探宝玉是否真心,自己的真心究竟有没有错付。于是有了拌嘴,黛玉使小性子闹脾气,宝玉低声下气好言好语哄回黛玉,在一次次的拌嘴中,二人感情也不断的升温。有黛玉费心费神为宝玉绣荷包,也有宝玉天天时不时来潇湘馆的探望;有桃花树下共读西厢的脉脉温情,也有同诉衷情的点点温柔。宝玉喜欢黛玉,黛玉对他而言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是生命中温暖明亮的一抹阳光,黛玉知他,懂他,陪他,爱他,为他哭为他笑为他苦恼。这种感情是纯真的,没有心计,没有目的,只是因为喜欢一个人爱一个人,所以这种感情,在柳湘莲所说的“只有门前那两只石狮子是干净”的府邸里,更加显得珍贵难得。或许这就是我很欣赏宝黛的爱情的原因吧。感慨于红楼,除了宝黛之间的爱情,还有王熙凤,这个“凡鸟偏从末世来”的存在不少争议的人物。《红楼梦》的人物集中于贾府这样一个诗礼簪缨的富贵人家,在贾府里,凤姐管家,凤姐精干聪明,把事情都打理得清清楚楚,可谓是顶梁柱一样的存在。可也就是凤姐,放高利贷,逼死尤二姐,为了收钱做下许多歹事,没有听取秦可卿死前的忠告,没有为贾府留一个退路,忘记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把贾府逐渐带入了灭亡。是“成也萧何败萧何”吧,机关算计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盛极而衰,或许,真的就如那红楼十二曲里面唱的那样,“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的艺术魅力,不仅仅在于它引人入胜的情节,还在于它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正如毛泽东所言:“《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看《红楼梦》,可以欣赏茶文化,可以了解建筑文化,可以明白戏曲文化,可以沉醉于古典诗词文化,更别说那服饰文化,禅宗思想,色彩搭配艺术……所以《红楼梦》被说是一本近代中国的《百科全书》,也着实有着道理。《红楼梦》是美的,是精致的,是充满文化气息的,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难能可贵的艺术精品。

有人说,这是文学名著最好的时代,也是文学名著最坏的时代。在日新月异发展迅速的现代生活,文化的传播是那么的方便快捷,不用捧着“大部头”一样的《红楼梦》实体书,只需要一部手机,你就可以随时随地轻松不费力的看到它,互联网上下载如《红楼梦》这样的文学名著也几乎都是免费的,这大大降低了名著阅读的门槛,是很有利于这些文学名著被更多的读者看到的。但是,这也的的确确是文学名著最坏的时代,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社会,人们生活的节奏非常快,很难有时间静下心来去认真的读书,心浮气躁,就难以读懂《红楼梦》这样有内涵,意义深刻的书了。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人生太快,太忙碌,也许浮生若梦,也无法阻止我对《红楼梦》的喜爱与赞美。它还有很多我没有读出来的深意,也还有更多的秘密等着我去发现,去探索,《红楼梦》就是我的执着,我毕生所爱毕生所求。落花闲愁千万种,而我独爱《红楼梦》,诗意人生,有它足矣。

红楼梦1500字读后感篇14

初读《红楼梦》时,已在看八七版《红楼梦》电视剧之后,看电视剧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看得囫囵吞枣,走马观花。只记得大观园中的女子们个个美如天仙,身穿绫罗绸缎,彩带飘拂,莺歌燕舞,姹紫嫣红,羡慕极了。就连大观园的丫鬟们也是锦衣玉食,犹如小姐一般,想想要是我也能在大观园中当个丫鬟也是很好的。当拿起《红楼梦》一书品读时,才真正感受到《红楼梦》所散发出的魅力,一旦捧起来读时再也难以放下。慢慢会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更为书中精彩描写片段而深深折服。会自然而然地读,不为颜如玉,不为黄金屋。是发乎本性地读,随性随缘,自由自在地读。

读《红楼梦》,似真似假,似虚似幻。隔着烟云,淡淡的,如梦如幻。隔着水声,轻轻的,玄之又玄。尽管这只是虚构的故事,只是好像水中月,镜中花的一场唯美的梦幻,读的人却更愿意把自己置身在这场梦幻之中,一起游历。悠然自得,乐在其中,不知是仙里梦里。

第一次读《红楼梦》时,为林黛玉的悲情而唏嘘,为薛宝钗的沉稳而赞叹,为王熙凤的精明泼辣而感慨。曹公的人物刻画如此生动,仿佛这些个人物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从金陵十二钗正册到副册的伏笔描写,到后来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外貌描写,以至于到后来的“葬花吟”、“秋窗风雨夕”性格特征的显露,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鲜明地再现了读者眼前,甚至那举手投足间也把人物形象刻画得如此逼真。

纵观《红楼梦》中的人物,每个女孩都是那么可爱,与众不同。林黛玉手扛锄头,一曲《葬花吟》不知唱碎了多少人怜香惜玉的心?一向沉稳的薛宝钗拿着扇子捕捉蝴蝶,身腰轻闪,香汗淋淋,把个未成年的少女贪玩的本性就这样勾勒出来,一幅“滴翠亭杨妃戏彩蝶”的唯美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勇晴雯病补雀衣”,那个争强好胜,美丽妖娆的俏丫头一览无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每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态都能显露出每人的个性特征,所以我们看到了大家闺秀,看到了纨绔子弟,看到了村妇,看到了达官显贵,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

第二次读《红楼梦》,就想品一品栊翠庵的梅花雪,想尝一尝贾府腌制的茄鲞,想敷一敷宝玉兑制的茉莉花粉,也想试一试那滋阴补气的燕窝粥,更想置身于大观园中,看亭台轩榭,赏秀山明水,一览翠竹青萝、芭蕉海棠,听嗔莺咤燕……

所有的繁华在书中陈列,可悲的是最终都化为烟花,灰飞烟灭。万种风情都化成了万种闲愁,流水落花,无语怨东风。嗟叹,再华丽的人生也只是一场过往!莫不如做个平平淡淡的人,过着平平凡凡的生活,真实而无风无浪,安然静好。

淡然人生,返璞归真。超越自我,找到真我,活出真性情,方能自在解脱。这也可能是曹公最终的本意吧!到头来,无非都落得个“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如今再读《红楼梦》,我学会学习林黛玉婉约风流的文笔,欣赏史湘云灵慧韵致的诗句,喜欢薛宝钗温婉厚重的诗风,也佩服香菱的聪明好学……

黛玉那句“孤标傲世携谁隐?”不仅说出了自己孤傲高洁的风骨,也悲叹了自己孤单可怜的命运。宝钗的那句“珍重芳姿昼掩门”,把一个大家闺秀稳重端庄的身姿喻现出来。史湘云的“隔座香分三径路,抛书人对一枝秋。”更是香音袅袅,韵味无穷。妙语连珠的要属林黛玉了,李纨也夸黛玉的诗句风流别致,更胜一筹。

品读《红楼梦》,寻找一种不同凡响,清新淡雅,超然物外,豁达自然的心境。在红楼里做一枕虚幻梦,在心底与红楼欢欣,与红楼惆怅,与红楼叹息,也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情趣。

一部《红楼梦》,十年的心血,给世人带来唯美的感观,浪漫的追求。以奇特的视角,别致的笔风,不一样的结尾,让这部巨著千古不朽,世代流传!

如此经典名著,少之又少,虽然我对书中所深藏的博大知识也只是略读皮毛,但我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来钟爱《红楼梦》的。一生中,总有些令你回味的话,总有些令你喜欢做的事,总有些让你丢不下的牵挂……谁会让你这样魂牵梦绕呢?《红楼梦》做到了!

红楼梦1500字读后感篇15

《红楼梦》作为古代文学之巅峰,便涵盖了所有小说应当具备的良好素质,丰富的故事情节,深厚的文化底蕴,细腻的文字描述,鲜活的人物形象,以纯熟精妙的笔法为我们展现了一段凄美的感情故事,同时,也揭露了社会百态。

《红》用一种带有玄幻色彩的开头,巧妙地设下了由一块石头引发的三世恩怨。小说处处有伏笔,例我们初看宝玉出世时,不要那金书玉帛,不要那兵戎铁马,偏生选择了女孩子家家使用的玩意儿,便可粗略猜出他的性格。

小说的细节描述更是令人惊叹,单是黛玉进贾府这一事,就把熙凤等人的性格描绘得淋漓尽致。王熙凤,作为古代社会的女强人,有着精美绝对的容颜和狠毒足够的心肠。而她,也是间接导致贾府腐败的原因之一。要说贾宝玉身边的女子,且不谈那金陵十二钗的正册,单是他的丫鬟,袭人就足够了。袭人长伴宝玉左右,似乎是最懂得他心思的。我想她定是一个善解人意,温柔婉约的女子,哪曾想曾在一本评析上,看见她是那尖酸刻薄之人,从她的名字上就能够略知一二(一说袭人是因为姓花,宝玉取自花气袭人知骤暖)。我心底也疑惑,不知究竟该给她下个什么定义。只是从心底,并不厌恶这个身世可怜的女子。

薛宝钗作为故事的核心人物之一,作者自是花了很多笔墨在她身上。她出身优越,大方得体,知书达礼,无一不彰显着一个完美女性所应有的所有特征。她生得珠圆玉润,她眉目含情,怎奈如此佳人美景,却得不到宝玉的真心怜爱,便是平白娶了这位美人儿,也百般不愿。

是的,有因才有果。贾宝玉无法理解宝钗,是因为心里已有了一个林黛玉。黛玉瘦弱,不似宝钗丰腴,却另有一番风味。她双瞳如剪秋水,乃至见宝玉一见,便不由得给她取了个“颦颦”作为字赞美她万千风韵。然,黛玉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她多疑、善妒,常常讽刺他人,言语之间充满了一股清傲之味,仿佛就是那冬日里一株梅,高洁傲慢。这仅是我个人拙见,并不能遮掩她的种.种光芒。她才华过人,完全颠覆了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好胜,她骨子里带着一份叛逆。她偷看被禁的《西厢记》,她是曹雪芹笔下无与伦比的女子,她勇于突破,追求属于自我的感情,她仿佛就是天上那一只落单却又倔强飞翔的雁,永久地飞翔。文坛不会再有下一个林黛玉,不会再有这样一个美得令人以为从天而来的女子,怀揣冲破禁锢的心,守候着自我的感情。作者借这个人物形象地表现了自我想要改变封建社会制度的完美愿望。只是小说的结局不免给人一种凄凉的感受

《红楼梦》里佳丽无数,我最喜欢的要数史湘云。她也有着如黛玉一样的家世背景,却不如她叛逆,但也不成日悯人悲天,暗叹自我抱怨他人。她豁达,她乐观,她不拘小节。她能够是醉卧芍药倾众生的美貌女子,也能够是身着男装的率性孩子,也会是巧妙对联的“枕霞旧友”。喜欢她,更是因为她的才情,喜欢她说的“抛书人对一枝秋”。

而,前期营造的完美氛围被一点点打破,黑暗的社会与人情世故终是没有放过他们。贾母纵是疼爱黛玉,也狠得下心。宝玉与宝钗大婚当日,她一人独守病榻泪尽而死。我想,她死前,必须带着对宝玉无尽的怨与爱,惆怅地离开。只可惜红颜薄命。

古往今来,有不少人对《红楼梦》进行研究,对这本名著的解读也各有不一样,从我一个初中生的角度来看,除了宝黛的感情主线以外,这本书对社会的批判也有所感受。我想,我从这本书得到的,是不要墨守成规,要冲破别人给予你的牢笼,努力去挣脱那些羁绊你的,为自我的未来所争取。我没有办法改变这个社会的状况,但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改变自我。

贾、史、薛、王四大家族的兴衰荣辱,在作者笔下逐渐成形,每一步都蕴含伏笔,每一件事都不是空穴来风,最终的结局,既是没有放过书中的人物,也没有放过读者。我们的心境随着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而起起伏伏,最终如同一块石头,砰然落地。于是开始思考活着的意义。很久,我都无法明白,我们究竟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还是为了死去而活着。

那倾国倾城的貌,那多愁多病的身,那美玉无瑕,那阆苑仙葩,也终会成梦,一场千古流传的红楼之梦。

红楼梦1500字读后感篇16

说起《红楼梦》,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那段恋情吧,这恋情因生不得在一齐,死后也无法相见而显得难能可贵,刻骨铭心。我阅读《红楼梦》后,也对他们的恋情感到可惜,然而我却还是不为他们没在一齐而感到惋惜。

林黛玉只适合养在深闺中保护起来,如一只容易受伤的金丝雀,没了主人的保护和爱惜便不能久活。而贾宝玉正好就是那位不能带给她幸福的主人,贾宝玉这个人,说傻不傻,但也不是太过聪慧,他只是一向都在随心所欲的活在世界上,他的存在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这种格格不入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好的地方在于他表现了作者的意识和当代社会的阴影面的投射,不好的地方在于正是他的性格造成了他和林黛玉不幸的一生,不能拥有美满的结局。

要我说还是薛宝钗和贾宝玉更加相配,薛宝钗要容貌有容貌撑得起一个家族的面貌,足够有当家奶奶的气场,且也懂得如何与人相处,不像林黛玉一样处处敏感,总觉得别人话中有话,最终因为这多感的心而劳累了身体,最终香消玉殒。薛宝钗容貌,性格,气质,对贾宝玉的关心都足以为她赢得当家少奶奶的头衔,然而就因为当时社会的以夫为天的封建思想,使得她如此一位有才气,集美貌与智慧与一身的女子败在了一纸休书上。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能起来,只能郁郁寡欢,最终也落得个不太美满的结局。

而贾宝玉呢,他辜负了一个女子的一生,又毁了另一位女子的一辈子,最终也只是考的状元却最终落得个皈依佛门的终局,正如曹雪芹自身在文章的开头便写到的那些伏笔一般,一个似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最终分散两地,全是虚幻,也全是泡影。

小说中主人公的不幸结局也暗含着作者的落魄和不幸的人生,原是豪门的曹雪芹却因正值革命时期而没能当上状元,也没能在官场上有所大出息,小说中贾宝玉的前半辈子幸福的人生可能就是作者的过去吧,也只能说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落魄了的作者其实内心深处还是在深深眷念着过去纸醉金迷的繁奢的生活吧,而贾宝玉之后所经历的贾府落魄,也正是作者生活开始衰败的投影吧。

可能也正是由于作者生前经历过的真实生活的巨变,贫富的差异,生活的不顺心,使得他最终从过去那种腐烂,颓败的生活中看到了社会的阴暗面和隐藏在社会深处的黑暗气息。人心的异变与自身身份的改变给了曹雪芹一个蜕变的机会,正是因为他亲身经历过了奢靡的生活,他才通晓那些大家族里的规矩和方寸,也明白那些复杂的人心和大宅里的勾心斗角吧,结合了自身的人生经验,曹雪芹使得《红楼梦》中那些人物生活都活了起来,那些人物的言语,行为,动作,仿佛跃然纸上。

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王熙凤,树下悲歌葬花的林黛玉,说出男女是泥和水的贾宝玉,有那通身气派的老祖母,一个个人物在小说中活出了他们精彩的一生,不可谓曹雪芹以示面面俱到了,还有众人那影藏了一生悲欢离合的人物诗,和那一出出暗含的玄机,直令看的人觉得内心痛快。

但在阅读书中人物的一生时也不禁引起我们对于当今社会的反思,那时候的封建社会的坏习性和不良风气是否延续到了今日那时候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是否在今日仍然出此刻了当今的社会主义社会当中,那时的对百姓的迫害,大家族对百姓的欺压,法律对贵族的庇护是否在今日还活在社会那个阴暗的角落我们需要反思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并不只是一个人的思考,也不是一群人的深思,而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世界全体人民的深深自我反省与自我监督。

《红楼梦》的魅力当然不仅仅只是这些,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是如此的出彩和丰满,看着《红楼梦》,仿佛就看到了整个社会的气息,仿佛触摸到了古代珍贵非物质文化的躯体。那不仅仅只是一本书,一本小说,它是另一个名为《红楼梦》的世界的载体,使得另一个世界得以以这种媒介和我们这个社会相接触。这或许就是红学的诞生缘由吧!

红楼梦1500字读后感篇17

《红楼梦》一段令人可叹、可怜的爱情故事;一幅对社会、对闺阁情完美诠释的画卷;更是一段曲折、凄美的神话。

《红楼梦》是以金陵四大家族的兴衰做背景,又以宝、钗、黛三人的爱情为主线,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社会的腐朽与黑暗;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势力。

说到红楼梦就不得不说一下它的主角:黛玉、宝钗、宝玉。

黛玉——贾府千金贾敏的女儿。她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精通诗文,才华横溢。但由于从小寄人篱下她便形成了“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高傲性格。于是她的她的一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既写出了白海棠的别样娇媚,又在无形中将黛玉的高傲性格和独立的人格、纯洁品性表现的淋漓尽致。虽然她精通诗文,才华横溢可终将无法摆脱她“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的命运。

宝钗——出身于皇商大家,同样精通诗文,才华横溢。由于她自幼接受严格的封建闺范教育。所以在更多的时候她可能更在意封建礼教,以致于她喜欢宝玉但从未表达,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的终生大事交给别人来做决定。她在势力阴冷的贾府中,她学会了八面玲珑、“随分从时”便显得圆滑与世故。

宝玉——贾府最受宠爱的贵族公子。他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见了“便觉清爽”,“男子是泥做的骨肉”见了“便觉浊臭”于是他同情奴婢。他憎恶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和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当他的表妹林黛玉来到贾府,他又将对女性的博爱移于黛玉一生。他们性格相似,志趣相同,热爱生活,向往自由。于是他不顾一切的爱上了林黛玉,以致在梦里说出这样的话:“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

可是他最终中了“掉包计”害的黛玉最终焚毁诗稿,呕血而亡。在死的时候只说出:“宝玉,你……你……”

林黛玉的的惨死,宝钗的青年守寡和宝玉的出家,这一系列的事情不得不让我们想到一个人:那就是大观园的当家人——王熙凤。

她是一个有着惊艳面容的女人,但是她却有着一副与脸不相配的蛇蝎心肠。当黛玉初进荣国府时她为讨贾母欢心曾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想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可是到后来她却导演并参加了一出撕心裂肺的的爱情悲剧。这不得不让我们想像当时的社会竟可以只为一己私利而无形的去杀死一个人。这是多么的黑暗与腐朽啊。而她也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掌权者的一个缩影。

《红楼梦》虽谱写的是一场凄美悲凉的爱情故事,但又无不突显我国古代诗词之美。

像:宝钗的:“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就将白海棠的另一种美描绘的妙不可言。

湘云的:“隔坐香分三经露,抛书人对一枝秋。”便将供菊写的惟妙惟肖啊。

探春的:“半床落叶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用秋后之凄凉景象衬托残菊的别样感受。

《红楼梦》阐述了一个时代的作者对这个时代的见解,从描写一系列在大观园发生的事情,也写出了社会的黑暗与势力。一群看似知书达理的青年们,他们却是那个时代人物最真实的缩影,也是社会最真实的缩影。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这是《红楼梦》的引子,它是对男女情爱的感叹。

他们说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理由有很多:黛玉的多疑,宝钗的圆滑,贾母的利益等等,其实细想起来,造成宝黛悲剧的难道不是社会吗?

黛玉父母双亡,家中已经丧失了权势,又加上她由于长期的寄人篱下而缺乏安全感导致的多疑。和她太过孤高的性格致使她没有宝钗那么受欢迎。所以最后被元春扼杀了,还听从了王熙凤的“掉包计”。使原本的不幸加上了一层厚厚的霜。由于贾母等封建贵族的一己私利,才导致了宝黛钗悲惨结束。

这不得不发人深思,什么样的社会才不会造成像宝黛钗一样的悲剧。

红楼梦1500字读后感篇18

每次看《红楼梦》,总也看不到结尾,原因无他,只是觉得林黛玉的生世可怜本就可怜,可为什么结局也那么的凄惨,为何要让她知道宝玉成亲,最后气结而亡。这个结局知道就够了,没必要去一遍遍的温习那种心痛。

我知道很多人写了红楼梦的续篇,以前对于这种书,我总是排斥的。觉得那些人搞出一个个大团圆,或死而复生或仙境重逢之类的结局,实在是没有意义。这么粗劣的改续,无聊的紧。不过这次去图书馆,见到书架上好几个版本的这种书,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却使我萌动了重读红楼结尾几章的想法。

读至尾章,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我不由黯然。对于黛玉的遭遇,我依然惋惜哀叹不已,但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么?

以前,我一直是不喜欢薛宝钗的,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林的更令人叹惋。

薛家也是大家族之一,薛宝钗从小就家境富足,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的一段。现在想来,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恶毒举动。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该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

在封建社会的礼教中,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身不由己的。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与黛玉相比,宝钗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黛玉至少曾得到过那虚无缥缈的爱情,且她没有看到家族没落的悲惨下场,而是一死解脱了时间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

本应是一个敢爱敢恨,个性洒脱,恣意生活的宝钗,却成了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对于她的一生,曹雪芹先生应该也是叹惋的吧!

红楼梦1500字读后感篇19

独倚桌前,茶茗飘香,翻开漫卷诗书,历经《红楼梦》之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之巅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感情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叉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杯具美。经过家庭杯具、女儿杯具及主人公的人生杯具,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在《红楼梦》中,人物各具特色。其中我最欣赏的是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人公,他虽出身于身世显赫的封建大家庭,却是个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这样的勇敢与顽强是在当时封建社会上所不可比拟的。他鄙弃功名利禄,能够平等待人,在现实生活中做到这一地步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更何况是在当时封建腐朽的社会呢?在他的心里人仅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他同情女性,尊重女性,敢于向当时儒家的道德标准挑战,是个不折不扣的时代英雄。

关于贾宝玉的故事,其中著名的有贾宝玉得名和抓周的故事,王夫人生了一个公子,一落胞胎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头还有许多字迹,便取名为宝玉。周岁时,贾政要试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抓取,谁知宝玉却抓了些脂粉钗环。贾政为此大怒,认为宝玉长大必为酒色之徒。

宝玉摔玉——表妹林黛玉来投亲,宝黛初见,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了林妹妹”,十分有好感。可当他闻知黛玉无玉,便摔玉于地说:“这玉连人的高下都不识,不要了。”此举惊坏了黛玉,也吓的众人一拥去抢,多方哄他才作罢。

宝玉挨打——宝玉挨打的起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其二是宝玉与琪官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正无端招开ZZ纠纷,其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成了金钏儿。

宝玉瞒赃——贾府丢失了玫瑰露、茯苓霜,女管家林之孝家的怀疑是管厨房柳家的女儿五儿所偷,凤姐吩咐严惩。凤姐的丫头平儿了解到这些东西是王夫人的丫头彩云偷给贾环的,因怕探春生气,又怕连累许多无辜的下人,让宝玉都承担起来,从而平息了事端。

贾宝玉的性格为何“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大多数人认为是他生活在罪恶腐败的贵族环境里,不可避免地沾染着一些贵族公子的恶劣风气和腐朽观念,这些坏的东西和他性格中好的倾向并存着,但随着生活中他所见闻的重大事件给予的刺激和教育,随着他在卷入现实矛盾时精神上所受的挫折和打击,他的思想品格里一些腐朽恶劣的东西就慢慢减少了,清除了。他的叛逆思想渐渐坚定了、成熟了。

读完《红楼梦》能让我领悟到人间的辛酸与丑陋,当然也有像贾宝玉那样完美的善良的灵魂。让我认识到当时封建社会的落后腐朽,启迪我们在此刻的时代潮流中要紧跟时代步伐,踏实做人,不重蹈覆辙。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当学习宝玉这种平等待人与不追求功名利禄的难能可贵的品质。问世间有多少人清心寡欲?其实这一类人也很少,也包括我自我也有也被功名利禄迷惑的时候。尽管宝玉玩世不恭,但我们仍要静下心来想想自我的不足之处,踏踏实实的踩好人生每一个步伐,直至走向成功。

也许世间有时会像宝玉所经历的封建社会那般,但我们也应当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像贾宝玉那样同污浊的世间对抗,活出纯真的自我。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红楼梦》的尾声令我们的心里有些许悲凉与感慨万千,一个家族从兴盛走向衰弱,只是在一刹那之间让人感叹不已,《红楼梦》的爱恨情仇,从侧面所反映出的当时社会形象,引人深思。它所展现清朝四大家族兴盛衰落的社会史,既有社会百态又有人情冷暖,是研究清朝社会各阶层的最佳脚本,我们能够学习其中的亲情,友情和感情,认真活好人生中的每一分钟。

红楼梦1500字读后感篇20

说起《红楼梦》,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那段恋情吧,这恋情因生不得在一齐,死后也无法相见而显得难能可贵,刻骨铭心。我阅读《红楼梦》后,也对他们的恋情感到可惜,然而我却还是不为他们没在一齐而感到惋惜。

林黛玉只适合养在深闺中保护起来,如一只容易受伤的金丝雀,没了主人的保护和爱惜便不能久活。而贾宝玉正好就是那位不能带给她幸福的主人,贾宝玉这个人,说傻不傻,但也不是太过聪慧,他只是一向都在随心所欲的活在世界上,他的存在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这种格格不入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好的地方在于他表现了作者的意识和当代社会的阴影面的投射,不好的地方在于正是他的性格造成了他和林黛玉不幸的一生,不能拥有美满的结局。

要我说还是薛宝钗和贾宝玉更加相配,薛宝钗要容貌有容貌撑得起一个家族的面貌,足够有当家奶奶的气场,且也懂得如何与人相处,不像林黛玉一样处处敏感,总觉得别人话中有话,最终因为这多感的心而劳累了身体,最终香消玉殒。薛宝钗容貌,性格,气质,对贾宝玉的关心都足以为她赢得当家少奶奶的头衔,然而就因为当时社会的以夫为天的封建思想,使得她如此一位有才气,集美貌与智慧与一身的女子败在了一纸休书上。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能起来,只能郁郁寡欢,最终也落得个不太美满的结局。

而贾宝玉呢,他辜负了一个女子的一生,又毁了另一位女子的一辈子,最终也只是考的状元却最终落得个皈依佛门的终局,正如曹雪芹自身在文章的开头便写到的那些伏笔一般,一个似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最终分散两地,全是虚幻,也全是泡影。

小说中主人公的不幸结局也暗含着作者的落魄和不幸的人生,原是豪门的曹雪芹却因正值革命时期而没能当上状元,也没能在官场上有所大出息,小说中贾宝玉的前半辈子幸福的人生可能就是作者的过去吧,也只能说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落魄了的作者其实内心深处还是在深深眷念着过去纸醉金迷的繁奢的生活吧,而贾宝玉之后所经历的贾府落魄,也正是作者生活开始衰败的投影吧。

可能也正是由于作者生前经历过的真实生活的巨变,贫富的差异,生活的不顺心,使得他最终从过去那种腐烂,颓败的生活中看到了社会的阴暗面和隐藏在社会深处的黑暗气息。人心的异变与自身身份的改变给了曹雪芹一个蜕变的机会,正是因为他亲身经历过了奢靡的生活,他才通晓那些大家族里的规矩和方寸,也明白那些复杂的人心和大宅里的勾心斗角吧,结合了自身的人生经验,曹雪芹使得《红楼梦》中那些人物生活都活了起来,那些人物的言语,行为,动作,仿佛跃然纸上。

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王熙凤,树下悲歌葬花的林黛玉,说出男女是泥和水的贾宝玉,有那通身气派的老祖母,一个个人物在小说中活出了他们精彩的一生,不可谓曹雪芹以示面面俱到了,还有众人那影藏了一生悲欢离合的人物诗,和那一出出暗含的玄机,直令看的人觉得内心痛快。

但在阅读书中人物的一生时也不禁引起我们对于当今社会的反思,那时候的封建社会的坏习性和不良风气是否延续到了今日那时候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是否在今日仍然出此刻了当今的社会主义社会当中,那时的对百姓的迫害,大家族对百姓的欺压,法律对贵族的庇护是否在今日还活在社会那个阴暗的角落我们需要反思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并不只是一个人的思考,也不是一群人的深思,而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世界全体人民的深深自我反省与自我监督。

《红楼梦》的魅力当然不仅仅只是这些,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是如此的出彩和丰满,看着《红楼梦》,仿佛就看到了整个社会的气息,仿佛触摸到了古代珍贵非物质文化的躯体。那不仅仅只是一本书,一本小说,它是另一个名为《红楼梦》的世界的载体,使得另一个世界得以以这种媒介和我们这个社会相接触。这或许就是红学的诞生缘由吧!

6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