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网 > 读后感 >

150字朝花夕拾读后感

时间: 新华 读后感

读后感通常是指对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等阅读材料在阅读之后的感受和感想,是对阅读材料的一种直观和主观的反应。150字朝花夕拾读后感应该写成什么样的?快来看看150字朝花夕拾读后感,本文为你提供150字朝花夕拾读后感写作技巧和示例!

150字朝花夕拾读后感篇1

《朝花夕拾》原书叫“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到青年乃至成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但是本应该无忧无虑的童年,却因笼罩在那个封建社会而时不时透出些迂腐的气息,所以鲁迅很讨厌,讨厌那个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

从文章表面来看,鲁迅似乎是用来温情的文字,实则不然,他把愤怒藏得更深!有人说,柔软的舌头是最伤人的武器,也许鲁迅先生是想达到这个目的吧!

150字朝花夕拾读后感篇2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共十篇。鲁迅在这本书里写了自己从幼年到青年的成长经历。

其中有封建孝道的虚伪,自私自利的衍太太,严厉的父亲,充满欢乐的百草园,善良的长妈妈……

这本书中鲁迅似乎就是在呐喊着,呐喊着对当时封建腐败的社会的批判。

150字朝花夕拾读后感篇3

通过阅读《父亲的病》这篇文章,我体会到封建迷信对旧中国封建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文中父亲悲惨地病故便是这颗罪恶的种子迅猛生长而结出的苦涩果实。

那些所谓的名医,所开的药方的药引子都是如此讲究,同名医们一样——排场大。然而,一个个愚昧的中国人救人过于心切,以至于不多思考就毫不犹豫地为寻“珍贵”的药引子忙里忙外,不惜拼了性命。

150字朝花夕拾读后感篇4

读完《朝花夕拾》这本书,我对鲁迅先生的儿童教育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者就百草园,“美女蛇”的故事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与三味书屋各种的规矩和严厉的先生作出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孩子们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在《五猖会》中,作者被父亲强行要求背诵一字不懂的《鉴略》,虽然我如梦似的背出来了,最终去了五猖会,但先前兴趣盎然的心情却悄然而去了。对五猖会的内容早已忘却,可背诵过程却一清二楚。这两篇文章都反映了鲁迅“孩子的天性不可压抑”的教育理念。

150字朝花夕拾读后感篇5

这个梦的童年部分,是我最喜欢的,也是最质朴、最纯真的。这个梦里少有批判,少有仇恨,少有那个愤世嫉俗的中年男子。有的只是一个天真聪慧的小童,在百草园中拔何首乌,在灯光下听长妈妈讲故事,或者趁先生不注意,偷偷在纸上描绣像。

他是纯真的,更是有思想的,他反对封建教育对儿童思想的束缚,他反对迷信和怪力乱神的说法……正是他先进的思想,让他具备了成为一个大文豪,一个批判家的条件,不是吗?

150字朝花夕拾读后感篇6

当看完这本书后,忽然觉得奇怪,文中讲鲁迅童年,为什么名为《朝花夕拾》呢?了解了背景后才知道,这是鲁迅先生的晚年作品,全是回忆童年的。

朝花夕拾,犹如清晨时还挂着露珠的鲜花到傍晚去拾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凭添了一种韵味,那若明若无的清香则更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150字朝花夕拾读后感篇7

在《朝花夕拾》里读到了青年的鲁迅有份深藏不露的志气。

《父亲的病》里写到,在父亲因庸医愚昧而去世后,为避开那无聊的流言,也为了母亲,鲁迅毅然到陌生的他乡求学。在日本留学时,为了救国图存,毅然谢绝了藤野先生的极力挽留,又放弃自己的专业,孤独地投入艰难的文艺运动------虽然这一切在文中都只是轻描淡写,但是蕴藏在字里行间的那股无形的爱国热情,把每一位读者的心都点燃了,这是在许多作家作品中都找不到的感觉。难怪一位日本学者说:“纵使日本有一千个川端康成,也比不上中国,因为中国有位鲁迅。”

150字朝花夕拾读后感篇8

有很多人说自己没有读过《朝花夕拾》,实际上我们课本上就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节选的文章。

这本书给我带来很多启发,例如鲁迅时代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状态,看似唯美,实际上充满着很多压迫和黑暗,这些告诉我们应该珍惜今天,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

150字朝花夕拾读后感篇9

如果咱们的童年没有书,会是怎么样的呢?鲁迅是不敢想象的。在幼时鲁迅便十分喜爱看书,但因为条件原因,那本使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似乎是永远得不到的!但阿长却帮鲁迅买到了。那时这么一件小小的事时,使鲁迅受到了震动并且重新对阿长生起了敬意。

教育总是离不开书的,《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似乎有些过于偏激,难以完成。教育是需要符合实际的。《五猖会》中鲁迅本来对五猖会十分的期盼,但却被父亲强制要求背诵《鉴略》,背下来才能去。孩童的玩性与封建教育上演了,冲突强制的教育是不可取的。

150字朝花夕拾读后感篇10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它的含义是:早上的花傍晚拾起来。朝花夕拾共有十篇,前两篇是鲁迅在北京工作的时侯写的,中间三篇是鲁迅在颠沛流离时写的,最后五篇是他在厦门大学写的。

在这本书中,鲁迅写了自己从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的故事。在书中,有十分封建的长妈妈,严厉的父亲以及满脑子都是钱的庸医等一系列人物。在这本书中,鲁迅不仅表达了自己对教育的看法,还讽刺了社会上那些“真人君子”们。

150字朝花夕拾读后感篇11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

但藤野先生工作是很认真的,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敬佩。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的一视同仁,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150字朝花夕拾读后感篇12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经典作品。我在寒假里读了这本书,他给我的感触很大。

鲁迅先生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却更能吸引读者,仿佛在给你讲故事一样。

比如范爱农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渺视。有比如“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这就是鲁迅先生在描写人外貌特征和习性时的特别手法。他可以生动地表现出一个人的特点,又增加了幽默感。

150字朝花夕拾读后感篇13

一点,一点,一点点地看完了《朝花夕拾》,连串的时间,连串的记忆,真想将鲁迅爷爷的记忆当做我的。整本文集用词语简洁柔和,正是鲁迅爷爷的平易近人的体现。书中的抨击,讽刺,嘲笑,正是鲁迅爷爷对当时社会的反感与不满,表现了一个想让让民族进步,想让社会安定,为孩子着想的鲁迅爷爷。

这本书向我们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图卷,封建的社会制度,社会对人民的囚禁。

150字朝花夕拾读后感篇14

《父亲的病》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看标题时内心本以为是只写出鲁迅对他父亲的悔恨,可鲁迅写的“病”不只是对于他的父亲更是对这一整个封建社会的迷信。

文中最后的‘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写出鲁迅为下文的懊悔埋下了更深的伏笔,但若少年时的鲁迅没有叫唤他的父亲,让他的父亲拥有片刻的宁静的话也会改变鲁迅的一生。

150字朝花夕拾读后感篇15

我在读《朝花夕拾》之前,感觉鲁迅是一个十分正直,正经的人。可是在我读了《朝花夕拾》之后,我发现他和我们小时候是一样的。

他也是小时候爱玩,不爱读书,喜欢过节日,比如五猖会。我们在儿时有自己喜欢去的地方,他也是。他家旁边有一个百草园,他和我们一样要去上学,在死板的书屋里他和我们一样渴望着自由,可束缚天性是从小孩子到成年人必要的过程。

鲁迅先生他虽然表面上是一个正直正经的人,但是在内心,他是一个有童心童趣的人。

150字朝花夕拾读后感篇16

最近,闲暇之余看了鲁迅先生的《父亲的病》,有了很多的感触。

《父亲的病》故事发生在鲁迅年轻时的绍兴城,鲁迅的父亲患水肿,长年无法康复,请了两位诊金高昂的人称“神医”的来看。开了不少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药,如:一对的蚂蚱、经霜3年的甘蔗等。却无一见效,最终父亲还是死了。而听说那神医还天天坐着轿子,生活好得很。

看完《父亲的病》,我觉得,那时的社会就像鲁迅的父亲一样病重了。鲁迅似乎就是在呐喊着,对当时封建、的社会的批判。

1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