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网 > 读后感 >

读活着有感700字

时间: 新华 读后感

读后感通常包括对所读内容的简要概述、分析评价、个人观点以及引申思考等多个方面。优秀的读活着有感700字要怎么写?下面给大家整理读活着有感700字,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活着有感700字篇1

打小时候《活着》就经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电视剧《福贵》,电视剧《活着》还包括余华老师的原著,我都有好好品味过。每一次回想,都能让我再一次的回味到那股茶香。

在小学二年级时,晚饭后电视上《福贵》就是我最向往的地方,那时候我就在想:我要也是地主的孩子多好,玩其他人不敢玩的赌搏,对父亲出言不逊也豪无顾忌。那时我很羡慕他。但是,后来他被龙二爷骗花了所有财产,父亲也因此气死。我又大吃一惊。回忆也变的断断续续,只是每天在想为什么“福贵”能承受下来。到了高中,我接触到了电影《活着》,一些破碎的记忆碎片又重新粘合在一起了。后面的福贵一下子改头换面,从地主成了佃农,但他踏实肯干硬是靠着五分地活了下来,反而貌似成功的龙二却因为贪了富贵的家财被处死了。后来,我本以为福贵能拥有简单幸福与家人享天伦之乐,他却被拉壮丁上了战场,又神奇般地与另一位重死挣扎的年轻战友遇上了解放军回了家与家人团圆。然后紧接着的就是儿子,女儿,老婆,孙子,女婿的相继死亡,还都是他亲手埋的!先后经历了土改、人居公社化运动、文改,最后陪伴着的就是他身旁的那头花牛。

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幕是福贵得知儿子有庆因为给县长输血却被活活压榨死,而新县长却是他随他出生入死的战友,儿子离奇死亡却不能手刃仇敌只能憋在心底甚至担心老婆接受不了又不敢告知。

他只能默默地亲手葬送了至亲,然后在“坟”前哭诉,可笑地害怕被发现,儿子坟前竟然没有碑,如履平地。种种不可抗拒因素如同巍巍巨山紧紧的压着他的肩膀,他却总能站起来,也许他只记着要“活着”。因为“活着”就是最大的勇气,而敢接受承受一切恶耗,让他的精神肉体受到双重打击的挫折就是最好的证明。

高考后,我再次打开了《活着》,了解到了作者也是从别人那儿打听的故事写的书。也许“福贵”真实存在。也许,没有并没有这个人。但对我来说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通过这本书我深深地明白了一个道理:活着就是最大的勇气。

读活着有感700字篇2

暑假中,我读了《活着》此书。当我初次看到“活着”二字时,心中充满了疑惑。活着是什么?是享尽荣华富贵?是一事无成?还是遭人欺凌?这些都不是。于是我带着满腹疑问翻开了书。

在那个黄昏,老人福贵,向作者余华讲述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带有些许无奈,又带有些许悔意。老人的一生是坎坷的,他年轻是只知道吃喝赌嫖,因此,他家从大户人家变成了穷困的农民,不知哪修来的福气,他找了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就在他悔改后却又被抓去做了壮丁,被放回来后,他本想默默的度过晚年,可他命运坎坷,本该经历的几代同堂,却变成了福贵眼睁睁的看着他仅有的六位亲人相继离世,只留他孤单一人在世上独活。

合上这蓝皮书,强忍住眼泪,我心久久不能平静。福贵的一生是一个奇迹,一个所有人都不愿经历的传奇。在那乱世中,福贵经历了---、自然灾害和生活打击。这么多困难,这么多平常人经历不了的困难,福贵一个人挺了下来!其实,福贵就是那个时代穷苦人民的缩影。

我懂了,我懂“活着”二字了深度了!面对死亡,最痛苦的,不是死去的人,而是活下来的生者。他们的肩上不仅多了责任,而且少了一个替他分担痛苦的人。但是,如果生者不肯接受现实,死者又怎能安息?所以,死者不能复生,生者要坚强的面对现实,像福贵一样生活下去。这样,死者才会欣慰。

“少年去流浪,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福贵的歌声又一次想起在我耳旁。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读活着有感700字篇3

“人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余华说:“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是啊,人是为自己而活,不是为他人活,更不是为了追求荣华富贵,享受所谓的物质生活而活,我们活着是对生命的渴望,更是对幸福的追求。我是怕死的,因为我亲眼见了亲人是如何离去的,那一刻,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形容自己的心情,尽管当时我只有十岁,但从亲人们的痛心与悲伤中,我感受到了死亡的&39;可怕,那时的我开始有了对生命最真切的渴望。

作家余华在这本书中表现的死亡更让我震撼,那些或平淡、或惨烈、或失望的死,无一不让人思考生的意义。主人公福贵的一生坎坷,遭受了种种不幸,家中破产,先后失去父母妻子儿女,他是在死亡的相随下活着的,接踵而至的死亡将他的生活撕裂得粉碎。但是我认为他又是幸运的,在那个漫长黑暗的时代,他娶了一个好妻子,有懂事的孩子,虽然亲人相继逝去,但他乐观又坚强的活了下来。活着不是最大的幸运吗?

余华说“活着”是一个充满力量的词语,它的力量不是叫喊,也不是进攻,而是忍受,忍受生命的责任,忍受现实的幸福或苦难。生活中,总会听到有人唉声叹气,抱怨这个抱怨那个,他们忍受不了生命的责任,所以生活充满了负能量,他们只看到了现实的苦难,却忘记了现实给我们的幸福,忘记了活着可以欣赏生活中的多姿多彩,更可以感受到爱与幸福。读完这本书,我更加真切的意识到活着就应该珍惜当下、活在当下,享受美好的每一天,活得有意义,活出精彩,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将会发生什么?等到哪一天死亡降临到自己身上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读活着有感700字篇4

《活着》这部小说所讲述的,是一个荒诞却又真实的故事。

说它荒诞,是正因这部小说资料是在一段精简化了的历史阶段里将整个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夸张化地集中到一个家庭中来表现;说它真实,是正因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

这部小说的许多资料还充满黑色幽默的意味,对官僚主义、大跃进户外和wg等方面都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如富贵的儿子给县长老婆献血却被抽血过量而死等资料,然而这种讽刺却是绝望的、无奈的、令人心酸的。至于这部小说的主题与内涵,一向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许多人都认为这部小说太过于消极,过于沉重,对读者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会有这样的评论也是难免的,正因的确,这部小说从头至尾都浸没在一种杯具的气氛中,主人公富贵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惨的,他的亲人一个个的离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难得的温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

读者读完整部小说,合上书本,看到封面上小说的题目——“活着”二字时,都会思索:活着的好处究竟是什么?是否像主人富贵一样,活着就是为了承受活着的痛苦?另外,小说的结局——富贵和老牛一齐生活,似乎也暗示着一种消极的观点:人和动物的生命价值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区别,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仅仅是一种“活着”的状态而已。然而我认为上

述观点并不完全准确,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惨,但他从未放下,一向坚持活下去,无论或者是多么辛苦。因此我认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道理:活着虽然充满了苦难,但路还得走下去。余华在书中写道:“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职责。”职责,是活着的好处,也许生命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职责。

读活着有感700字篇5

初读余华的《活着》,感慨颇深。在这本书中,主人公福贵一直在忍受着,忍受生命赋予他的责任,忍受现实带给他的各种苦难和逆境。最后,连唯一的亲人苦根也因意外撑死而离他而去时,他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家人了。福贵的一生很悲惨,家道衰落,失去亲人,这些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苦难发生在了他的身上。但他没有气馁,依然“活着”,他的活着好像就是在向我们证明的生命到底有多么坚韧。更为可贵的是,尽管经历了这么多苦难,他活着也并不仅仅是为了消耗难熬的日子,还有希望、热爱和慰藉。

活着这件事向来不易,家族的衰败和亲人的离去让福贵难以释怀却也无力回击,但他在面对苦难时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对于命运接二连三的捉弄,他没有怨天尤人,相反是自己慢慢消化、独自适应。这让我想起那些和福贵一样经受过苦难却热爱生活的人,作家史铁生便是之一,失去了双腿后又被查出尿毒症,他的人生是艰难的。可他最后却拿起了一支笔,用羸弱的笔尖勾勒出了生命最真实的样子。这群人只是看似在逆来顺受卑微地活着,实际上并没有屈服,而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反抗着,等待生命的爆发,让“活着”更有意义。

这本小说也将我拉进了对现实的思考,庚子初的&39;疫情让“活着”成为了每一个人平凡到极致的追求。或许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工作的烦闷,爱情的失意,家庭的琐事,无休止的“难题”,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尝试重新接纳生活并努力去改变现状!

毕竟人只活着一次!

读活着有感700字篇6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39;: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天生活在蜜罐儿里,被甜水泡着,被金钱堆着,我们多幸福呀!

3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