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网 > 读后感 >

读雷雨的感受

时间: 新华 读后感

写读后感可以帮助别人更好地了解原文,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帮助别人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和思想。读雷雨的感受应该写成什么样的?快来看看读雷雨的感受,本文为你提供读雷雨的感受写作技巧和示例!

读雷雨的感受篇1

《雷雨》节选读后感

我想周朴园对鲁侍萍没有感情。当年为了娶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周朴园明知鲁侍萍不可能在呆在周家却没有说一句话。如果说当时的周朴园迫于家庭的压力和封建制度的压力二无可奈何,不得不干鲁侍萍离开,那么三十年后的周朴园更加印证了他对鲁侍萍没有半分真情实意。

在他认出鲁侍萍之前,鲁侍萍问他说:“姥爷愿意帮帮他么?”周朴园只是说“让我想一想”。如果他真的对鲁侍萍有感情,怎么会在听了侍萍的悲惨遭遇之后只是淡淡的说想一想?如果他真的对侍萍心存怀念和愧疚,难道不应该万分欣喜、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侍萍么?如果说这还是周朴园的克制和隐忍,那在他认出鲁侍萍的时候,全无久别重逢后的喜悦甚至仔细端详侍萍这样本能的动作都没有。有的只是戒备,只是一句严厉的质问,也许他那一刻顾念的只是自己的名声和利益。做到如此绝情还能说周朴园是在克制自己吗?如果他对侍萍还有感情,为什么他连三十年前的死都不愿侍萍提?。我想这并不是他对侍萍心有愧疚,而是他急于抹去自己年少轻狂时留下的污点。后来他居然急于打发侍萍离开。“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到周家来。”这表现出他急于撇清和侍萍的关系。到最后他也可笑地想用钱解决他们之间恩怨。这些都可以看出他对侍萍没有半分真情实意。

当然,不可否认,周朴园的确在怀念着。

他留着侍萍的相片、她喜欢的家具,还保留着她的生活习惯。坚持了三十年实属不易。这一切似乎在无言的告诉所有人周朴园还在还念着鲁侍萍,似乎还在证实着周朴园对她念念不忘。但我觉得这更像是周朴园在怀恋自己未能得到的东西,这更像是周朴园贪恋的表现。人总在觊觎。心理学上有一种“契可尼效应”——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觉得好。这种效应放在周朴园身上何尝不是一样。他怀恋的只是他无法再得到的,只是他和她无疾而终的爱情。所以所有的人都以为周朴园对鲁侍萍还有感情,也许周朴园自己也这样以为。其实鲁侍萍只是他这种未得到的贪恋的寄托。

可能三十年前他对她的确是真情实意,但他可能为这爱活一瞬,绝不可能是一生。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毕竟,人首先要爱自己。

读雷雨的感受篇2

在看完这部话剧之后,对曹禺先生着实敬佩,整部话剧中的人物演出都让我感慨万千,特别是四凤和周冲,他们是这样的无辜,却面对了整个悲剧最悲惨的结局,他们那么的善良,都不忍心伤害任何人,而他们自己却被伤害得这么悲惨。而周萍在一切都清晰的时候,选择了自尽,不要再面对人世间的苦难和折磨了。

忍不住要为他们扼腕叹息:多么年轻的生命啊,他们俩个同样的单纯、清澈,对甜蜜的爱情那么憧憬,对未来充满了热情,他们明亮的眼睛无法看到掩藏在黑幕下的波涛汹涌,一心只勾勒着幸福的轮廓,当他们的幼稚在残忍的现实面前被得头破血流的那一刹那,老钟就已经鸣起,悲剧就已经注定了。

在看到周萍时,这个可以说正值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却带上了悲剧的绝望色调,他说过,他一直都那么的痛苦,从小就失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没有了母爱的关怀,而父亲是如此的伪善,,那么诺大的周公馆,却没有爱的温暖,他只有选择了逃避,然而,四凤的出现,让他灰死的心重新跳动起来,两个人陷入热恋,却殊不知他终究敌不过命运的作弄。

和自己的继母乱伦使得周公馆变的诡异起来,周萍不想和继母继续下去,他爱上了四凤,他要和四凤走。但是在鲁侍萍得知后,极力的劝阻,但是爱了就爱了,已经不能挽回了,四凤怀上了周萍的孩子。

屋子外面的雷声更加的响亮和沉闷了,好似马上就要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暴风雨。天乌黑乌黑的,看不清人影,看不清前途……

最后所有的矛盾在这个黑暗的屋子里全部爆发了,周萍和继母的乱伦关系被揭示出来,四凤知道自己其实是心爱的周萍的亲生妹妹,鲁侍萍是周萍的亲生母亲!一切都那么的明晰了,却没有人感到一丝的解脱,没有一个人不想如果这只是一个梦有多好,一切只是一个梦,梦醒了什么痛苦就会都消失了的,一切恢复原样。

然而,每一个人都知道这是事实了!最无辜的四凤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她选择了死亡,火热青年周冲为了救自己心爱的女子——四凤,也随着四凤一起离开了这个令人绝望的尘世。周萍含枪自尽,蘩漪最终也可能会真的因此发疯。

雷雨是一个悲剧,一个痛诉资本家的狠毒和残忍。周朴园,这个悲剧最大的创作者,是他亲手毁掉3个女人的幸福,亲手毁掉自己儿子的希望,他为了和富家小姐结婚,他可以抛弃自己的妻子和儿子,为了满足自己的金钱欲望他可以毁掉儿子所有梦想。他是一个魔鬼,是他毁掉了一切!

屋子外的雷声越来越大了,暴风雨终于快要平息了,也许只剩下一些另外的人再重新考虑爱的问叹了……周公馆气派的外观与阴暗幽森的内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性的交锋就在这天差地中毫无预兆的开始,又死寂一般的结束。阅尽了一个在挣扎中糜烂的家族,漫漫长夜中伴着雷雨,不知会否有人在哭。

读雷雨的感受篇3

《雷雨》读后感周朴园,故事的源头,作为一个旧社会的资本家,言行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商人唯利是图的样子。 假如当初他没有抛弃鲁侍萍,那鲁四凤、繁漪就不会出现,那么周萍的两段恋情就不会发生,那么惨剧也不会发生。可这只是个假设,事实上因为他的贪婪,他的无情,使他做出了一切,导致悲剧的发生,但是到了最后,鲁四凤、周冲、周萍死了,鲁侍萍、繁漪疯了,鲁大海不见了,唯独他完整无缺。可我们知道事实上他失去了一切对于周朴园,充满了同情和怜悯。他一个人独撑到剧的最后,何尝不是一种孤独和煎熬。很难想像一个男人可以绝情到大年三十把儿子他妈赶出家门,任其自生自灭„„ 那么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从一直随身带着的旧家具一直保留着夏天关窗的习惯,可以看出,朴园对侍萍仍有感情,周朴园所期望的是“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实际上它是一个丑陋的、混乱的家庭。妻子繁漪与他感情不和,处处与他针锋相对,并且与大儿子周萍有私情。二儿子表面上对他毕恭毕敬,实际又敬又怕。周朴园在这个家里,空有家长的尊严却享受不到夫妻、父子间的真情。所以当年那个侍萍自然成了他感情上的依托。

是啊,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切?原因还在于周朴园自己。家,到底是什么?温暖的,丑陋的?女人应该变得坚强、勇敢,不能受命运的压制。人文思想的进步也是时代进步的一大标志!我们要感谢新时代,新中国给予我们的幸福生活!

读雷雨的感受篇4

以前在只在电视上看过一点苏州评弹,唱的基本上是一些传统曲目。这次居然看到了苏州评弹版的《雷雨》,这样的创意这是令人耳目一新。

评弹版的《雷雨》抽取了周萍、繁漪的情感纠葛。一共分了三场戏《山雨欲来》、《夜雨情深》和《骤雨惊雷》三回。

第一回一开始以旁白的口吻介绍了周朴园一家,还意味深长地加了一句“从照片上看这是一个有秩序的家庭。”起到了反讽的效果——因为家庭表里不一30年间两代人制造了3段孽缘(周朴园与梅侍萍、周萍与繁漪、周萍与四凤)在这一回里,表现的是周朴园回家,繁漪和周萍怕他们之间的事情败露。在原著中大段的对于周朴园的外貌的描写被删去了,只留下了寥寥数笔——但是有意点名“周朴园有一种从骨子里冒出来的威严”这从他逼迫繁漪喝药与周萍劝药的细节中可以看出了。我个人认为这是周朴园长期出门在外回来后重整家风确立威信的。因为是以萍、漪二人的情感为主线,所以删去了周冲的很多台词,添加了萍、周二人的心理描写——两人一直在揣测是不是奸情被周朴园有所察觉,在刻画心理的片段上,评弹配上了音乐使得纠结矛盾恐慌的心态配上缠绵婉转的江南丝竹显得更加有感染力了。周朴园让周萍向繁漪下跪说:“母亲,请喝药。”周萍一方面迫于父亲的威严不敢不跪、不得不跪。另外心想如果不跪会不会使得奸情暴露?繁漪更不希望周萍跪下,否则他们之间的关系完全不伦不类也等于否认了两人间的爱情。所以编者在此处花了许许多多的笔墨细致地刻画了两人的心思。在原著中繁漪不等周萍跪下就将药一饮而尽,而在这版《雷雨》中,周萍下跪,喊繁漪母亲。一言既出,繁漪非常崩溃,看出了周萍的软弱与妥协。满含泪水地将药喝完,直冲回自己的房间,趴在椅子上大哭一场——这里是一个矛盾冲突点,演员的情绪已经被推向了极致——编者笔锋一转,使其感情趋于平缓——繁漪忽然想到周萍主动请缨去矿地,明白他是在故意摆脱自己,便欲下楼挽留。于是重整妆容,下楼去。编者恰到好处地处理了演员的情绪,推动了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在繁漪下楼的时候,无意间听到了周萍与四凤约在晚上见面,她的直觉告诉她另有隐情。但是繁漪却在周萍面前不露声色。在这段繁漪劝说周萍留下的戏中,评弹版《雷雨》增加了一个“团扇”的意象作为萍、漪二人的定情之物。团扇本是周萍第一次见繁漪时候送她的见面礼。后父亲长期不在家,周萍送了繁漪一件生日礼物——借戏班的名义请周老爷和周太太去听《游园惊梦》父亲不在,周萍作为长子,名正言顺地陪繁漪去看戏。繁漪嫁入周家以来第一次有人为她庆生日,自然是感动得不得了。回来后就在扇面上绘了杜丽娘的形象,并请周萍题词。按常理论,他题词的内容应是《牡丹亭》中著名的那个唱段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可是编者在这里让周萍提的却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繁漪一下子在此中找到了自己——我不就正像杜丽娘一样在寻觅知音吗?转念也感受到了周萍看到了、理解了自己长期孤独无依无靠的生活状态。这段还有个细节我很喜欢——繁漪盛装去看戏,上车的时候顺手拉上了车帘,周萍劝她将帘子放下。于是一路上繁漪看到了赏心悦目的美景,收获了路人赞许的目光。领略到了周萍和她说的“周园之外别有一番天地。”

在周朴园那里没有得到的尊重、体贴与关爱在周萍这里全部得到了补偿。繁漪自喻为一只枯荷,觉得是周萍使得自己重新获得了活力,这也是他为什么一直对这段感情不后悔的原因。

在《夜雨情深》一回中,四凤是个纯洁善良、善解人意的形象,当然人物内心也有挣扎——自己喜欢周萍,母亲却绝不允许她与周家来往。刚刚发过毒誓周萍便来找她,两人只好隔窗对话。这给周萍的忏悔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其实四凤对周萍与太太间的事情略知一二,但是她并不计较,而且当周萍说愿意娶她的时候,她说这次是她听得最踏实的时候。于是抛开毒誓,启窗让周萍进来。四凤的不计较不仅仅是主仆关系她没有资格指责对方,而是她很宽容很理解周萍此时此刻的处境。这回中繁漪一直站在不远处听着这一切——听到周萍的悔不该当初、听到四凤的好言相劝、听到他们两人的互相表白。大雨中的繁漪妒火中烧。鲁大海的出现再次激起了矛盾:周萍想逃,窗户却被繁漪死死地顶着——开窗与定窗正好是四凤与繁漪两人对于爱情的不同诠释:前者大度后者自私。最终周萍与四凤的会面让鲁大海逮个正着。梅侍萍被儿子鲁大海叫醒,看到3个儿女一时无言以对,要周萍立刻就走。

在第3回中,当所有人都聚集到周家的客厅,当繁漪知道周萍要带着四凤一起走。绝望的她叫起了周朴园将她与周萍间的一切公之于众。一则细数嫁入周家以来所受到的冷落、二则点名自己与周萍的感情缘何而起、三则指责周萍没有责任没有担当朝三暮四。自己对这段感情完全绝望。周朴园如五雷轰顶,但表面上故作淡定说繁漪的药要接着吃——一方面稍稍解了围,此外还有开头强行劝药相互照应。如此以来,周萍的身世之迷也就纸包不住火了。一个大家庭瞬间土崩瓦解。

评弹版的《雷雨》中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孤独寂寞、最后被始乱终弃的繁漪。她很痛苦,两位男士一个冷若冰霜一个软弱善变。周萍面对父亲的威严,背离了与繁漪间的海誓山盟,恐惧、后悔之后想到的只有逃避。都说繁漪自私,周萍何尝不是呢?说对不起说有人,唯独漏了繁漪。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评弹“噱”的表演传统,在该版《雷雨》中,加入了大量的“雷人”的语言以逗乐“。”两位夫人,三个儿子,侍萍的儿子,这俨然是周朴园的一场追悼会“、”于是我做了一件中国人不会原谅,外国人不会原谅的事“、”今天你叫我娘,不是亲娘的娘,而是丈母娘的娘“这些跳出角色之外的评论性的”雷人“语言让观众暂时从悲剧的情境中解放出来,很好地调节了气氛。

当身边所有的人都已经改变,变得不认识,不熟悉,每个人的内心包裹着外壳,那么有什么信心继续活下去?去面对原本不属于他的世界,他很悲惨,

无疑的,我看到了一个罪恶的社会,一个危机四伏的黑暗的社会。但是这也更多的是对世界的一种感觉,不仅仅存在于某个历史某个时期,这也正是我在这个时代去读的时候,还心存理解而不是同情的原因。他表现的那个家庭,那个社会给我一种无路可逃的感觉。周萍、四凤、周冲,还有蘩漪似乎一直都处于一种想要逃离这一切的状态里,他们想要离开,想要摆脱,想要征服。但是他们的痛苦却始终没有出路,反反复复地挣扎,甚至死成为了唯一的解脱。是的,那个社会,那样的生活没有给他们自由,所有的希望像渺茫的迷雾般不能真实地抵达。探索真理的路上他们已经不能忍受,我想这也正是一种无奈的美。曹禺在1977年为自己作品集写后记的时候说:”今天看来,必然有很多缺点和谬误“,然后他谈到没有写一个无产阶级人物,没有指出革命的方向都是缺憾。我却不敢苟同,必定有些痛苦会跨越时代,跨越阶级。

从周鲁两家的冲突上,表现了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之间的冲突。侍萍和四风是旧中国两代劳动妇女的典型。但是同样她们有很强的局限性,以至于很多时候是她们的软弱造成了自己悲惨的命运。这也是一个时代赋予妇女的不幸,世界没有告诉她们:她们是可以反抗的。侍萍忍辱负重,遭遇那么多不幸,却只认为那是自己造的孽,甘心在心里承受所有痛苦。这或许是社会和家庭给予一群人的悲哀,却正是这样才被展现地淋漓尽致。他们的确可以在黑夜里去寻找一个真正的光明,但是那对于他们已经太难了。

最后,评弹版的《雷雨》对于原著的改编也结合了评弹自身的特色。主要是表演的形式:没有太多肢体语言更没有有夸张的动作,有的话也是从座位上站起稍稍意思一下,主要是借助丝竹来表情达意。在服装设计上也独具匠心:男演员一身浅灰的长袍、几位女演员身着长旗袍,更细致的是每回根据剧情的不同旗袍是不同的——第一回中词中说到繁漪换了件湖绿色的旗袍,台上的盛小云女士正好穿的是同色的旗袍;在风雨之夜,繁漪偷听四凤与周萍的谈话身着一袭黑色的旗袍,盛女士亦是一身黑旗袍亮相。除了与的契合,服装与人物性格也很相配。演四凤的陈琰女士是一袭粉色镶边白底暗花的旗袍,凸显了四凤纯洁的性格特征。

评弹版的《雷雨》的悲剧性不是特别的强烈,大动我的恰恰是那些伴着琵琶、三弦的优美的唱段,主人公的种.种难言之隐都尽在其中了。有道是”低眉信手续续谈,说尽心中无限事。“评弹版的《雷雨》是一版凄婉优美的《雷雨》。

读雷雨的感受篇5

如果说,鲁迅的《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郭沫若的《女神》代表了新诗的辉煌,那么曹禺的《雷雨》可说是中国话剧创作第一次成熟而优美的收获。

《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恨着罪孽却又不自知的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族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雷雨》的戏剧冲突具有夏日雷雨的征候。开始是郁闷燠热,乌云聚合,继而有隐隐的雷声,有诡谲的闪电煽动着渐趋紧张的空气,忽地,天地间万物止息,纹风不动,静极了,就在人刚刚觉察到异样还来不急思忖,当头响起一个炸雷,电闪雷鸣,雨横风狂,宇宙发怒了。达到此种戏剧效果全凭剧作家牵动剧中人物之间“危险”关系。比如周萍,对父亲是欺骗与罪孽感,对蘩漪是悔恨与惧胆怯,对周冲是歉意,对四凤是希望振作,对侍萍是难逃宿命。

《雷雨》确是才华横溢之作,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雷雨》成功塑造了剧中人物。如果一出戏没有令人难忘的人物,那么无论它的剧情冲突多么紧张激烈都不过是一时的热闹。《雷雨》中的人物是丰满而复杂的。即如周朴园,曹禺将他归于伪善却仍然还要为他分辨出刹那间幻出的一点真诚颜色。而对周冲,曹禺也细心区分着单纯与痴憨,让现实的铁锤一次次敲醒他的梦。

当然,在《雷雨》中最独特最耀眼的人物是蘩漪。她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热情是浇不灭的火。上帝偏罚她干枯地生长在砂上,她的美丽的心灵被环境窒息变成了乖戾。她有一颗强悍的心,她满蓄着受压抑的阴鸷的力,她不是所谓的“可爱的”女性,她是辛辣的,尖锐的,她有她的“魔”,她的魅惑性。

《雷雨》具有一种诗意之美。这不单单得自文辞的优美,许多段落被人们反复背诵,也不仅是得自剧中人物诗意的性格,或者也可以说,是所有这一切,包括舞台提示、角色分析,汇总而后升发出的一种形而上的气质和品位。

读雷雨的感受篇6

要写《雷雨》心得,所以又再仔细读了一遍,忽然觉得自己粗鄙浅薄,又何德何能对其指手画脚,品头论足的。自愧与崇敬之心油然而起。可还有另外一种情绪,却也不得不说的,那就是对繁漪的认同感与佩服迷恋之情。

《雷雨》有八个人物,他们在一起痴缠纠葛,从不曾想到放手。他们盲目的争执着,泥鳅似的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尽心力来拯救自己,而不知千万仞的深渊在眼前张着巨大的口。他们正如一匹跌在了沼泽里的马,愈挣扎,愈是陷落。

周萍悔改了“以往的罪恶”,他抓住了四凤不放手,想用一个新的灵魂来洗涤自己,但不自知的犯了更可怕的错误。繁漪却是个最令人怜悯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拗的马,毫不犹疑的踏着艰难的老道,她抓住了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救赎自己,但结局终究是引向死亡。

爱恨分明,不是恨便是爱。特别极端的一个人,却也另现实中的我们有深深的认同感。现实中的我们,内心的另一个隐面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只是,我们不如繁漪勇敢,没有她那样火炽的热情,强悍的心。她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可我们不能,我们想追求,不顾一切,但那在梦里都很难实现。是现实的仁慈还是残忍,我弄不懂。我可以做的,却也只有替软弱的自己哭泣。那个性格如雷如火的女人,生活已是这样,却心比天高。热情原是一片浇不息的火,而上帝偏偏罚她们生长在枯干的沙土。

我为繁漪着迷,可我却做不到她那样,只能在这红尘之中长长的叹息一声,又继续写我的读后感而已,终有一天,终有一天,那时,又是怎样一番境遇呢?

读雷雨的感受篇7

读完《雷雨》,此时正是夜阑人静的时候。

关上台灯、闭眼,眼前似乎还是出现一幕幕叫人不知感慨还是感动的情景。

一切源于情又止于情。第一代的恩怨债孽却由第二代继续承受。倘使当初周朴园没有为了名利狠心抛下鲁侍萍和鲁大海,周萍和四凤这段不该来的爱情也就不会来,瀿漪和周萍的这段疯狂而又心酸的感情也不会存在。而这一切究竟是谁的错?

四凤,侍萍,周萍,周冲,他们不该是这样的结局啊!本来应该是一段很美好的爱情,却在最后被套上了乱伦的枷锁,本来应该是一段很亲密的母女情,却为了两段不该来的爱情而处在了痛苦的深渊。一切的美好啊,为什么终归支离破碎?不该死的死了,不该疯的疯了,旧社会,令人心酸的下层人的命运,何故如此?旧社会的黑暗,上层人士的腐朽终究导致了无数悲剧的发生。

我依然在想,不仅仅是旧社会,即便是现在,这样的情况也依然在发生。也许现在会比旧社会光明的多,可是仍有那么多的人仗着自己有钱有势,处事横行霸道,任意妄为?犯法了,他们的钱可以买通律师,买通法官,然后可以不负任何责任,拍拍屁股走人,还装出一副受害者的委屈相,扔下真正的受害者捶足捣胸,哭尽人间的不公。这样的人他们的心难道就不会滴血吗?而这样的人也终究会遭到报应的吧!呵,命运,如何的作弄了这世间的人,一切的人与事仿佛尽在它的掌握之中。

我又想到了鲁大海,这个个性鲜明,决不向黑暗的上层势力低头的青年人。他意气风发,爱憎分明,对于一切的不平,他敢于挑战,坚定的意志和一直坚守的原则,也让他对上层人士嗤之以鼻。他不甘于那种“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下层人民的一贯作风,更不屑于鲁贵那种奉承拍马,狐假虎威的神奇,他愿意为自己以及其他所有矿工的公平挑战周朴园,他要为自己和其他人赢得他们应有的回报,他憎恶黑暗,也敢于挑战黑暗,这样的年轻人正是旧社会所有懂得反抗的人的真实写照。他们顽强,他们坚持,在所有人都在无际的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朝更加黑暗的深渊走去的时候,只有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进,找寻光明的所在。

……

一阵雷鸣,惊醒了多少懵懂的旧社会人民;一夜雷雨,淹没了多少不堪回首的往事的痕迹。

人生总归如此,像书像画亦像戏,读一部《雷雨》,仿佛尝尽了人间千番种.种,读尽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辛酸血泪,想想现今,我们也算得幸福的了吧!

读雷雨的感受篇8

《雷雨》描述的是二十世纪的旧中国,一个资本主义家庭和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家庭发生的一段纠葛。文章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三十年的纠葛,表现了旧社会的罪恶。

故事以封建大家庭的家长周朴园为核心,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他为了发黑心财,故意使承包的江桥出险,淹死两千多工人。他和侍女侍萍生了两个孩子,又抛弃了她。后来又结过两次婚,和第二个妻子繁漪生了儿子周冲。侍萍留下的儿子周萍和后母繁漪产生变态的恋情并发_关系,又和弟弟周冲都爱着来周家做侍女的、侍萍再嫁后生的女儿四风。怀上了周萍孩子的四风得知自己和周萍是同母兄妹后冲入雷雨中,不幸触电身亡,周平也拔枪自杀。

文中的周朴园可以说是一个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的“混血儿”,它既有资产阶级的自私、伪善、金钱至上的特征,又有封建阶级所有的____蛮横。他时常怀恋着三十年前年轻漂亮的侍女侍萍,甚至仍保留着与侍萍一起生活时的旧家具,绣着梅花的绸衬衣以及侍萍生病要关窗户的习惯;但是,当三十年后,他再次与侍萍相遇时,他表现出的不是重逢的喜悦,而是冷淡、愤怒‘面对年老色衰的侍萍,他想到的不是这些年来她过得怎么样,而是她为什么要来这里,是不是要用他们的往事威胁他以及被她带走的儿子在哪里。他企图用金钱摆脱一切,为的只是自己的名利。

从周朴园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腐朽不堪的旧社会中那些带着伪善面具的资产阶级的丑恶嘴脸,以及底层劳动人民所受的剥削、压迫。

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