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春之歌读后感
写读后感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包括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等。好的关于青春之歌读后感要怎么写?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青春之歌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关于青春之歌读后感篇1
《青春之歌》是这一部充满理想、激情昂扬的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它感染、激励、熏陶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阅读红色经典——《青春之歌》的故事,可以弘扬爱国热情,更让我们懂得了今天优越生活的来之不易。
第一次读《青春之歌》这部小说是在进入大学一个月后。在现当代文学课上,这部小说被现当代文学老师多次提到,并且对它的评价颇佳。我想,既然是这么好的一本书,我应该好好去看看。所以,我把这部小说认真仔细地阅读了一遍。当时看完这部小说后,我并没有太多的感触。我并不觉得它有什么令人动人心弦的地方,只觉得书里面的那些人物是那么的不真实。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这么英勇的人,并且还是个女人。
故事主角林道静出生于一个平凡的农村家庭,她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一个人把林道静辛辛苦苦拉扯大,可她父亲却要她嫁给一个国民党军官。林道静不愿意嫁给国民党军人,就逃了出来,在一个乡村当上小学教师。后来村里来了一群参加革命的热血青年,他们和林道静十分谈得来,把林道静领上了革命的道路,林道静内心十分激动。不幸的是,一天晚上林道静在发革命传单时,被敌人抓住关进了监狱。在狱中,林道静认识了革命党员林红和小红,虽然林红受尽敌人的严刑拷打,但是她坚强不屈,没有向敌人透露一丁点情报。一天,林红又要被敌人抓去,这可能是最后一次的斗争。林红大姐走之前,嘱咐她们:"将革命进行到底!"然后英勇就义了。林红大姐的牺牲让林道静十分伤心、痛苦,并决心投身革命。她被放后,认识了一名叫江华的革命领导人,加入了革命组织,并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革命事业。她心里坚信着这一句话"将革命进行到底!",这句话一直鼓舞着她与敌人顽强斗争。
读完了这本书,让我感慨万分。
这些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创造了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我们虽然没有经历那些风风雨雨,可是我们坚信,我们依然拥有他们坚强、不屈的意志。他们是绝对不会白白牺牲的,我们要努力学习,将中国伟大的精神意志传达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他们知道,中国这一条沉睡中的巨龙即将苏醒。我们的革命英雄们用鲜血唤醒了华夏儿女、炎黄子孙。让我们从这一刻开始,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青春是耀眼的流星,曾有几时,却又光彩绚丽;青春是天边的彩虹,转瞬即逝,却又艳丽迷人;青春是晨间的雾,迷蒙含蓄,却又时常徘徊......彩色的青春,缤纷的青春,靓丽的青春,青春就是一首动人心弦的交响曲。高低起伏的优美旋侓,永不放弃,敢于奋斗就是这首曲子的节拍!青春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那是最为美丽的时候。那些年过半百的人,青春留给他们的是美好的幸福回忆;我们这些朝气蓬勃的人,青春给予我们的是无限的希望与憧憬。让我们用满身的热血去讴歌青春,去拥抱青春,去感受青春,唱响《青春之歌》吧!
关于青春之歌读后感篇2
青春洋溢着激情,挥洒着希望,蕴含着力量,为美好的青春置于黑暗阴沉的背景下时年轻的声唱响的是一曲铿锵嘹亮的青春之歌,冲出黎明前可怕的黑暗,怀着坚强不屈的灵魂迎着初升的太阳。于任何时代和历史时期一样,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也有令人捶胸顿足的奸邪小人。
《青春之歌》这部小说中,这种助力也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这些助力中,青年一代付出了血的代价,也换回了成长经验。胡梦安时那些灭绝人性,卖国求荣,只为自己不想国家的贪官污吏,这样的人像一只蛀虫一样,吮吸着残破江山的`骨髓,这样的人怎不恨的人咬牙切齿,怎不遭到千万人民群众的反击。青春是一首歌,一首嘹亮的歌,高声长出青春的梦想;青春是一首歌,一首豪迈的歌,尽情唱出青春的斗志;青春是一首歌,一首深情的歌,娓娓唱出青春的火热。《青春之歌》饱含作者的感情,将那段不应忘怀的历史赋予青春的激情和火热,用红色经典染满记忆,用斗争书写豪情。那铿锵而激昂的文字唤起我们心灵深处强烈的共鸣,唤起我们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激情,勉励着我们不断前行。斗争年代的血与泪,苦与乐,是那么深邃,让人久久难以忘怀,抬头看窗外明媚的春光,聆听嫩枝上那清脆的鸟鸣,如今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多么安详。似乎这片土地上从来就没有发生过那惨痛的经历,然而我们不能忘记,那段潺潺的历史,那些英雄前辈用血肉拼出来的胜利。当我们再次迷茫,再次彷徨,再次萌生放弃希望的想法,让青春青春之歌唤起那时封存的激情和活力!全书洋溢着青春的热情和年轻人的激情,但我们也看到有些观点过于偏激,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稍欠公正,然而,瑕不掩瑜,这部作品的艺术成就和对青年人的影响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带着红色的回忆,金色的憧憬,让我们也唱着青春之歌,破茧成蝶。
关于青春之歌读后感篇3
因为学校的特别要求,我和妈妈来到书店购买一本红色经典小说,《青春之歌》读书笔记1000字。在书架上,我第一眼就看到了《青春之歌》这本书,也许是因为自己也处于“青春”的阶段,就把它买回了家,花了两天的时间,我把《青春之歌》读完了。
《青春之歌》是当代女作家杨沫写的第一篇长篇小说、代表作,也是红色经典小说。这部书塑造了林道静、卢嘉川、林红、江华、余永泽、戴瑜、王晓燕、白莉萍等一批年轻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
《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运动,这些历史时期的爱国学生为背景,描写了以此大学生为中心的一批爱国进步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反映了在当时那个激烈动荡的年代,知识分子的掘起和分化。林道静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生母是一个农民,惨遭迫害致死。她深受异母的凌辱和虐待,使她从小养成孤僻倔强的反叛性格。她憎恨害死她母亲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为反抗不幸的命运离家出走,这是“五四”以来,许多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社会时共同迈出的第一步。这本书通过描写林道静这些青年人投身革命事业的艰辛,展现了一段时期我国学生革命运动和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的风貌,很好的诠释了一个革命思想主题:一切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
在《青春之歌》这本书中,我领略到了林静道对党真挚的依赖,像母亲一样的情感。领略到了她的像火山一样喷发的热血爱国之情,领略到了那个轰轰烈烈的时代风云。这种炙热的情感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当看完了这部作品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那个时代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他们的信念是那么的坚贞。她的成长表明了那个时代广大知识分子走过的一条曲折艰难的道路,作为一个具有崇高的无产阶级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热情的青年革命者。
我们现在已经听惯了许多爱党的大话、套话,但真正做到的人却屈指可数。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生活的时代不同,现在我们的生活富裕,远离了革命时代,有的人甚至会认为党与他没有任何关系,现在反正有钱了,才不管什么党了,但是他这么想是完全不应该的,因为我们现在的和平富裕的生活是我们的党奋斗得来的,没有党,就没有我们幸福的今天!
关于青春之歌读后感篇4
白色恐怖的阴霾笼罩着古老而动荡的古都北平,但斗争的烈火已经燃烧起了人们心中的那份爱国情怀。激愤的斗争必将破除寒冷刀剑的阻挠,而这冲天的烈火也会在不尽的斗争中永远地存续。
《青春之歌》围绕着故都北平,以不断的斗争为主线,描绘了一段鼓舞人心的顽强斗争过程,也展现了主人公林道静由同情革命到支持革命最后参与革命的思想变化过程。文章以主人公的肖像描写引入,以数万人轰轰烈烈的壮烈游行收尾,表现出“革命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中心思想。文章虽已收尾,但实则并未结束,从激动人心的高潮戛然而止,那六个点的省略号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曲折的斗争,并未就此结束。
我常喜欢在深夜阅读这本书。书中白色恐怖的紧张气氛,斗争中燃烧的烈火,与幽静而漆黑的阅读环境一起,构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有趣氛围。沸腾的热血染红了寒冷白亮的屠刀,斗争的激情打破了白色统治的死一般的恐怖,书中的情节常常使我激荡不已、流连忘返,仿佛自己置身于八十年前的硝烟弥漫的“战争”。长久地沉迷,终归恋恋不舍地离去,才发现时间已经悄无声息地流逝了许多……
《青春之歌》的气氛总是紧张得没有一丝喘息的时间,刚刚从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中脱身,来到新的环境,却又一次卷入到了新的斗争之中。即使到最后,斗争达到巅峰之时,紧张的氛围仍未散去:林道静虚弱的身体,徐宁的不幸被捕,江华在演讲完后迅速消失……一切都令人担心,但文章的结尾并未对此作出最终的陈述,正如文章所说:“在激烈的紧张的斗争中,个人的一切显得那么渺小和微不足道”。
《青春之歌》中还有许多与同类书籍截然不同的地方。故事并非荷枪实弹的战斗,也并非以笔为枪展开文字的攻击,而是普及宣传革命意识,唤醒公众的爱国之心,并参与到盛大的游行之中。此外,《青春之歌》还提出了许多独特的思想,如:革命并不是要参与到战争之中,积极宣传爱国意识同样也是伟大的革命;因革命而壮烈地死固然是光荣的,但更要想方设法地活下来,从而更多地参与革命。
烈火并不会因白色恐怖而止息,反而会更加努力地斗争、拼搏,愈烧愈旺,最终冲破黑暗的阻隔,展现出革命斗争最灿烂绚丽的光辉!
关于青春之歌读后感篇5
细品青春的美酒,拨动青春的音弦,聆听青春的声音,绽放出属于自己最美丽的青春之花;寻找到属于自己最绚丽的色彩;演绎出自己最棒的青春人生!
近期,我读了杨沫所著的《青春之歌》,颇有感触,随笔记录下来。
他描写了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的年轻人的革命精神。
从对待世俗的超然冷漠到投身革命的热血沸腾,林道静生活中的一息息波澜在我的心中翻滚着,久久不能平息。
当看完了这部作品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那个时代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他们的信念是那么的坚贞。
这部作品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运动,这些历史时期的爱国学生为背景,描写了以此大学生为中心的一批爱国进步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反映了在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激烈动荡的年代,知识分子的崛起和分化。
表现中国的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教育下,不断更新自己,摆脱旧思想来束缚的曲折成长过程,说明了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伟大革命之中,才是唯一正确出路,才能拥抱起美好青春。
《青春之歌》是一部充满战斗激情的动人小说,她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战斗图景,描写了一批热血青年投身革命,为打碎黑暗的旧世界而与反动阶级进行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的感人故事。
这部作品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她是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典型。
她的成长表明那个时代广大知识分子走过的一段曲折艰难的道路,作为一个具有崇高的无产阶级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热情的青年革命者,经过了一场艰苦的磨练和改造过程。
她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佃农生母,惨遭迫害致死。
她深受异母的凌辱和虐待,使她从小养成孤僻倔强的反搞性格。
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为反抗不幸的命运离家出走,这是“五四”以来,许多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社会时共同迈出的第一步。
但她仍然不是一个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狂热性以及个人英雄式的幻想常常流露出来。
最后在卢嘉州、林红等人的教育帮助下,经历了二次铁窗血与火的洗礼,参加农民抢麦斗争,并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在一系列革命实践中变为坚强,政治上逐渐成熟起来。
“青春”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太短促了,也正是因为他的短促方才显得他弥足珍贵。
每个人都拥有青春,对于那些年过半百的人,“青春”给了他们的回忆和遐想;而对于我们这些风华正茂的人来说,“青春”给了我们无尽的活力和憧憬向往。
不要把自己的命运的交给“命运”,而是要自己努力改写命运,尽管这条路可能很艰难,可你有青春,有冲劲,有干劲,还有什么好怕的,跌倒了再爬起来,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来再哭,继续着自己坚定的脚步。
阅读《青春之歌》,使我的精神世界受到了一次洗礼,点燃了我的青春激情。
在当代,我们年青一代虽无法像林道静那样去从事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但我们却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重任。
古语云:“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声。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奏响青春的每一个音符,让青春之歌响彻命运的每个章节。
关于青春之歌读后感篇6
青春洋溢着激情,挥洒着期望,蕴含着力量,为完美的青春置于黑暗阴沉的背景下时年轻的声唱响的是一曲铿锵嘹亮的青春之歌,冲出黎明前可怕的黑暗,怀着坚强不屈的灵魂迎着初升的太阳。于任何时代和历史时期一样,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也有令人捶胸顿足的奸邪小人。
《青春之歌》这部小说中,这种助力也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这些助力中,青年一代付出了血的代价,也换回了成长经验。胡梦安时那些灭绝人性,卖国求荣,只为自己不想国家的贪官污吏,这样的人像一只蛀虫一样,吮吸着残破江山的骨髓,这样的人怎不恨的人咬牙切齿,怎不遭到千万人民群众的反击。青春是一首歌,一首嘹亮的歌,高声长出青春的梦想;青春是一首歌,一首豪迈的歌,尽情唱出青春的斗志;青春是一首歌,一首深情的歌,娓娓唱出青春的火热。《青春之歌》饱含作者的感情,将那段不应忘怀的`历史赋予青春的激情和火热,用红色经典染满记忆,用斗争书写豪情。那铿锵而激昂的文字唤起我们心灵深处强烈的共鸣,唤起我们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激情,勉励着我们不断前行。斗争年代的血与泪,苦与乐,是那么深邃,让人久久难以忘怀,抬头看窗外明媚的春光,聆听嫩枝上那清脆的鸟鸣,如今的生活是多么完美,多么安详。似乎这片土地上从来就没有发生过那惨痛的经历,然而我们不能忘记,那段潺潺的历史,那些英雄前辈用血肉拼出来的胜利。当我们再次迷茫,再次彷徨,再次萌生放下期望的想法,让青春青春之歌唤起那时封存的激情和活力!
全书洋溢着青春的热情和年轻人的激情,但我们也看到有些观点过于偏激,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稍欠公正,然而,瑕不掩瑜,这部作品的艺术成就和对青年人的影响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带着红色的回忆,金色的憧憬,让我们也唱着青春之歌,破茧成蝶。
关于青春之歌读后感篇7
白色恐怖的阴霾笼罩着古老而动荡的古都北平,但斗争的烈火已经燃烧起了人们心中的那份爱国情怀。激愤的斗争必将破除寒冷刀剑的阻挠,而这冲天的烈火也会在不尽的斗争中永远地存续。
《青春之歌》围绕着故都北平,以不断的斗争为主线,描绘了一段鼓舞人心的顽强斗争过程,也展现了主人公林道静由同情革命到支持革命最后参与革命的思想变化过程。文章以主人公的&39;肖像描写引入,以数万人轰轰烈烈的壮烈游行收尾,表现出“革命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中心思想。文章虽已收尾,但实则并未结束,从激动人心的高潮戛然而止,那六个点的省略号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曲折的斗争,并未就此结束。
我常喜欢在深夜阅读这本书。书中白色恐怖的紧张气氛,斗争中燃烧的烈火,与幽静而漆黑的阅读环境一起,构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有趣氛围。沸腾的热血染红了寒冷白亮的屠刀,斗争的激情打破了白色统治的死一般的恐怖,书中的情节常常使我激荡不已、流连忘返,仿佛自己置身于八十年前的硝烟弥漫的“战争”。长久地沉迷,终归恋恋不舍地离去,才发现时间已经悄无声息地流逝了许多……
《青春之歌》的气氛总是紧张得没有一丝喘息的时间,刚刚从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中脱身,来到新的环境,却又一次卷入到了新的斗争之中。即使到最后,斗争达到巅峰之时,紧张的氛围仍未散去:林道静虚弱的身体,徐宁的不幸被捕,江华在演讲完后迅速消失……一切都令人担心,但文章的结尾并未对此作出最终的陈述,正如文章所说:“在激烈的紧张的斗争中,个人的一切显得那么渺小和微不足道”。
《青春之歌》中还有许多与同类书籍截然不同的地方。故事并非荷实弹的战斗,也并非以笔为展开文字的攻击,而是普及宣传革命意识,唤醒公众的爱国之心,并参与到盛大的游行之中。此外,《青春之歌》还提出了许多独特的思想,如:革命并不是要参与到战争之中,积极宣传爱国意识同样也是伟大的革命;因革命而壮烈地死固然是光荣的,但更要想方设法地活下来,从而更多地参与革命。
烈火并不会因白色恐怖而止息,反而会更加努力地斗争、拼搏,愈烧愈旺,最终冲破黑暗的阻隔,展现出革命斗争最灿烂绚丽的光辉!
关于青春之歌读后感篇8
《青春之歌》中我领略到了林道静对于党的真挚的依赖的象孩子见到母亲一样的情感;领略到他们那一群象火山一样喷发的热血的爱国之情;领略着那个动荡的、轰轰烈烈的时代的风云。一星期以来,每个晚上,我都沉浸在那个时代中。但是,毕竟,我还是从那个时代中走出来了。书看完了,我看了杨沫的再版后记。这一本书。它听取了众多的意见而改变了一点,增加了林道静在乡村农民—运动中锻炼的七章,这表明了歌明者要与工农商相结合的歌明思想,也给整部小说展示了更广阔的天地。
同时,林道静的思想发展、成熟之路也就更加合情合理。我虽反感增写的理由,但却还比较喜欢这几章。最喜欢的是开头道静和余永泽生活,和卢嘉川接触的一段,在狱中和林红接触的一段,写得很成功。可是后来,却很难理解一个成功的歌明者的真正的斗争和歌明的情节。这种内部的左和右的斗争,也许是因为某些人的批评,也许一些影子,更也许,我自己天真地没有预料到当时斗争的复杂性。
总而言之,杨沫是一个成功的作家,但同时又是一个有太多责任的作家。作品不应该为历史去背上沉重的包袱。我欣赏的是那种自由的作家,他没有任何责任和工作的目的需要而去写作,他的作品就应该是他自己最强烈的感情,是他心底最强最高亢的呼声。杨沫的作品,也许是,也许不是,但是她毕竟写出了,成功地写出了一代人最壮美的青春!
这本书也让我感到,在当今社会中的我们,也应该像文中的林道静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坚强的意志,这种奉献要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为现在家家户户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个个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历不起任何风吹雨打,很多事都要靠父母,缺乏奉献精神,而坚强的意志更需要我们的锻炼,需要我们在一道道坎坷中慢慢成长,需要我们意气风发的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