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网 > 读后感 >

读雷雨的感想

时间: 新华 读后感

写读后感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别人,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这可以增强你的人际交往能力。下面给大家整理一些读雷雨的感想,方便大家学习怎么写读雷雨的感想。

读雷雨的感想篇1

封建礼教,让小少爷也开始忧虑了。在所有主角齐聚一堂的时候,父亲的专制和对工人的压迫,让他看到自己的想法(把学费腾出一半给四凤上学)是多么的幼稚,至少在父亲这儿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当有天晚上,父亲亲自要“他未说完的请求”时,他低着头,直说没什么,甚至父亲也放下口气:“也许,我会同意呢”也无法让他再将心事表露。

《雷雨》这本是个矛盾的集合,在闷热的客厅,在闷热的“死去的夫人”的房间里以及在大伙的心里,都有团火在燃烧。四凤的爱情在燃烧;周冲的爱情也在燃烧,而他还有对父亲的恐惧,对母亲的同情。萍对后妈,因为“闹鬼”只想一走了之,并且,对四凤,他是爱?是随性?还是借她慰藉自己甚至是借以摆脱自己的恐惧?我不知道,但在那个雷雨的夜,他终于可以解脱的。也就是那天晚上,他面对鲁大海说出:我想死。由结局可见,这一句话是真。

繁漪,这个可怜的人儿,被迫嫁给周朴园,没有爱情的生活,昏天黑地的屋子里。她又是桀骜的骏马,只是在快要心死的时候,周萍给了她作为一个女人的满足,也许风花雪月,也许甜言蜜语,毕竟,比起一直的闷热的屋,比起丈夫想着另外的女人,比起只有药作为丈夫给的礼物。她从冬天走到了春暖花开。

而后来的所作所谓我们由此可以理解。她可以不爱她唯一的儿子,她可以反抗老爷子的命令,甚至可以在雷雨的黑夜跑到四凤家里,鬼一样的出现,但是她却总是思念,总是询问,关于他的萍的一切她都想了解,想要紧紧抓住。雷雨夜,她以为自己发下狠心要开始报复他的萍,可是忘记的自己是一个见不得他下跪的人,更何况见到他哭泣,她甚至可以委屈自己和四凤同样的地位。因为这一生,她这样的女子只为爱付出。她终于咆哮了……

读雷雨的感想篇2

最初接触雷雨是上高中时,课本上讲的,当时听老师讲了那么多还是不能从中有所感悟。直到最近我右一次读它,才真正从中思考分析。曹禺曾说:“我从小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心灵上是十分孤单而寂寞的”。这句话让我知道他的一生并不是顺利的,平坦的。这也让我更加深信正是这些痛苦的经历,才使他产生了伟大的作品,诉说的渴望出自生活中所承受的苦难。

周朴园,作为剧中中心矛盾的焦点,无疑是情感冲突最激烈之存在。年轻时爱上侍萍的周朴园,或许还能说是仍有一丝纯净残留。可自那个年三十之夜,他听任家中长辈将梅侍萍赶走,随后娶了门当户对的阔小姐时起,他的心灵已彻彻底底成了利益至上的最佳写照。在三十年后,他重又认出侍萍的那一刻,他所表露出来的情感,不是久别重逢的喜悦,而是彻头彻尾的猜忌,怀疑与恐惧。他想到的,是侍萍是到来也许会对他的地位,利益所造成的威胁,是真相揭穿后自己将面临的尴尬处境,而不是对侍萍悲惨遭遇的同情和怜爱。他口口声声的说他一直留着她喜欢的家具,说他保留她的习惯,珍视那绣了梅花的旧衬衣,可说到底,这些都不是因为爱,都是因为要彰显他那早就不存在的良心,告示天下的人——"看!我是个有情有义的君子!"其实哪里有什么情呢即使曾经有过,那也在三十年的时光中消失殆尽,他如今的一切的一切——包括给侍萍五千大洋,承诺包管她的生活开支,要她们永远不再踏入周家的大门——全都,全都,是为了他自己。对他而言,爱情早已是漫长生命中的一点佐料,可有可无,如梦一般不切实际。这个资本家的代表,早已在商界的"熏陶"下血肉模糊,面目全非,不成人形。

至于鲁侍萍,悲剧的核心承受者,她的命运无疑是坎坷苦难的,但何尝又不是可悲的。回想三十年前的那场爱情,她也是错误缔造者之一。可女人啊女人,你为何纠缠一场无疾而终的情爱三十年,三十年以后还仍拘泥于自己所受的委屈与灾难爱也好,恨也好,难道最终受伤的不是自己么。既然如此为何又苦苦沉溺,深陷其间你将这一生的苦难归于命运,归于看不见莫不着的生命之线,念叨着如何苦如何凄惨,紧紧抓住那血红色的恨意,执拗的不愿放手。难道这就是你生命价值的所在么堂堂正正的对峙,随后潇潇洒洒的扬头离去,总比自行降自己于他人身下要舒畅,不是么。

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这是一个时代所铸造的暴风骤雨。风雨之下,世间一切罪恶丑陋原形毕露,无处藏身。没有什么爱能穿越这无限悠长的时间,没有什么事能真正达到永恒。人生如梦,梦里泪雨滂沱。梦醒之后,自己的人生还是要自己勇敢的走。

读雷雨的感想篇3

初读《雷雨》,我只觉得周蘩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婆娘,她的人生故事如一场闹剧。

细品《雷雨》,这个如雷雨般的女人让我难以忘却。我便开始细究周蘩漪。

“她一望就知道是个果敢阴鸷的女人,她的脸色苍白,只有嘴唇微红,她的大而回的眼睛同高鼻梁令人觉得有些可怕……她通身是黑色。”这段描写让我想到了一只在漫无边际的黑夜里长啸着飞翔的黑色大鸟。它凄厉的叫声划破天际,尽管飞遍四野却还是永远也找不到充满阳光的栖身之所,末了用尽全身力气,顶着灼灼目光啸出令人胆战心惊的绝唱。周蘩漪便是这样的一只大鸟。她磊落凛然,用疯狂的渴望去追求自己的爱情价值,哪怕是妒,哪怕是恨,哪怕用尽自己的自由和生命,也要去寻找自己命运中的那一抹光。

可是她的命运里没有光。

周蘩漪在家庭中陷入了周朴园在精神上折磨与压迫的悲剧,在爱情上遭到周萍的抛弃与冷落,而自己的亲生儿子又带给自己纠结与罪恶感。她在黑夜中的呐喊无人回应,她在谷底的挣扎无人拯救。于是,一个绝情的丈夫,一个懦弱的情人,一个吃人的旧社会,促成了周蘩漪的悲剧。在《雷雨》的结尾,深陷无尽痛苦中的周蘩漪如火一般地爆发了,燃烧了自己,也毁灭了别人。

其实她自己就是炽热的光。

“我是神经病。”周蘩漪笑着说。

这让我感到心酸。曾有人评价说,周蘩漪是一柄犀利的刀,她越爱的,越要划着深深的创痕。她是一个对生活的与爱情热切渴望,并且拥有反叛封建道德勇气的人,却只因生不逢时,步入了周家的大门,便是步入了套牢封建枷锁的牢笼。可是,周蘩漪真的有病吗,为爱痴狂真的就是错吗?她只是对错的人动了情,更比常人多了一份去爱的勇气,便被社会定义成“疯子”。

曹禺说:“我算不清我亲眼看见多少蘩漪(当然她们不是蘩漪,她们多半没有她的勇敢)。她们都在阴沟里讨着生活,却心偏天样地高;热情原是有一片浇不熄的火,而上帝偏偏罚她们枯干地生长在砂上。”周蘩漪是一个封建富庶家庭里锻造的妇女的缩影,没有自由,想追求心灵的慰藉,渴望冲破囹圄,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个时代的她们是可爱的,可怜的,可悲的。哪怕出身优渥,哪怕受过欧美思想的浸润,哪怕有敢爱敢恨的个性,哪怕心中有猛火在燃烧,繁漪,千千万万个繁漪,都没能战胜封建社会的束缚。

我想,若是生在当今,周蘩漪许是能逃过这段爱而不得的劫吧。但那些千千万万个的周蘩漪,只能在岁月的长河里守着逐渐枯死的“爱情”,任余生随意凋零了。

合上书,脑海中总会浮现出这样一个场景:光影昏暗的逼仄的小屋里,窗帘半掩着,血橙色的霞光倒映在帘下。一个身着黑色旗袍的挽着发髻的女人,正歪着身子靠在藤椅上望着窗外,眼里忽而柔情,忽而沉郁,忽而恐惧,忽而又有一闪而过的神采。窗外,只有一只同样是黑色的大鸟,昂起头扑朔着翅膀,痛苦地哀号着,一声,又一声。疯狂,这是命运留给周蘩漪继续苟活于世面对这个世界的结局。

不死,更是可怜。

读雷雨的感想篇4

我重读《雷雨》,依旧对他二人颇有感触。他二人便是曹禺最先构思出的角色,周蘩漪和周冲。

周蘩漪。她疯了,不断地有人说她疯了,周朴园,周萍,读者,最后她真的疯了。作为妻子,她背着丈夫偷人;作为继母,她与儿子通奸。她辛辣,她尖锐,她魅惑,她也勇敢。她无视那些所谓的“金科玉律”,冲破道德的枷锁,违背人伦。是谁迫她如此这般?是那死气沉沉的周家老宅?是那蛮横专制的周朴园?是年轻男人的气息与诱人的爱情?或许,她只不过是生错了年代。

社会对女性的性爱压抑,专制男人对女人的统制,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这个年代造成了一个雷雨式的人物的爆发,其中就有一个女人叫周蘩漪,其中就有一个男人叫曹禺。

蘩漪的儿子周冲不知为何没有她那动人心神的魔性,他或许是剧中最脱离“雷雨式”的人物。他不像蘩漪,他只是个孩子,有点傻气的孩子。我曾经也大概地看过人艺的话剧《雷雨》。从那时到现在,我一直都惊叹于曹禺大师对戏剧的掌握。他巧妙地将一个大家庭几十年的恩怨情愁浓缩到一天来表现,浓缩到四幕,两个场景来表现。集中的地点和时间所表现的东西却并不单薄,有畸形的爱,突破束缚的勇气,人情的淡漠,世事的坚信和宿命的痛苦。围绕着八个人物,我看到的是整个社会。同时,我也生动地看到戏剧这种文学题材的特点。这部剧作为一个经典,的确是值得每一个文学爱好者阅读的。

我看到了一个罪恶的社会,一个危机四伏的黑暗的社会。但是这也更多的是对世界的一种感觉,不仅仅存在于某个历史某个时期,这也正是我在这个时代去读的时候,还心存理解而不是同情的原因。他表现的那个家庭,那个社会给我一种无路可逃的感觉。周萍、四凤、周冲,还有蘩漪似乎一直都处于一种想要逃离这一切的状态里,他们想要离开,想要摆脱,想要征服。但是他们的痛苦却始终没有出路,反反复复地挣扎,甚至死成为了唯一的解脱。是的,那个社会,那样的生活没有给他们自由,所有的希望像渺茫的迷雾般不能真实地抵达。探索真理的路上他们已经不能忍受,我想这也正是一种无奈的美。曹禺在1977年为自己作品集写后记的时候说:“今天看来,必然有很多缺点和谬误”,然后他谈到没有写一个无产阶级人物,没有指出革命的方向都是缺憾。我却不敢苟同,必定有些痛苦会跨越时代,跨越阶级。

读雷雨的感想篇5

《雷雨》讲述的是在一个大资本家内发生的故事。揭示了工人阶级与资本家之间的种种矛盾,也揭示了当时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人们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底层人民的无助和悲惨命运。与此同时,在贵族家中的种种封建礼节也使得大少爷和大小姐们饱受摧残。在表面上看来他们是令无数底层人民所羡慕和嫉妒的,而实际上有时他们比最底层的人民过的更加艰辛,活的没有自主,没有幸福。

在《雷雨》话剧中一共有这么几个主要人物:周冲、周萍、周朴园、周繁漪、鲁贵、鲁侍萍、鲁四凤和鲁大海。尽管只有这么几个人物,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周冲是周朴园和周繁漪的儿子,周萍是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儿子,鲁四凤是鲁贵和鲁侍萍的女儿,周冲和周萍都爱慕四凤,而四凤和鲁贵都是老爷家的下人……

周萍和周冲虽然是周朴园的儿子,但是对父亲的话不得不听。而繁漪因在周朴园的长期压迫下,更是心神憔悴,当她爱上了周萍之后,她以为有了希望,但是周萍却爱上四凤。这对她的打击不小,以至于后来有些失去理智,也因此她被认为有病的人。有一个场景我颇为深刻,在周朴园问繁漪是否吃药时,她却说药太苦,把药给倒了,周朴园只是让四凤又拿些药熬了逼她喝。繁漪早就看不惯他欺人太甚的神气样,硬是不喝,让他没有办法,但是周朴园竟命令儿子周萍端着药碗跪在母亲面前请求她喝下,她本来对周萍有爱慕之情,又在周朴园的苦苦相逼之下周萍痛苦的表情,含恨一口气喝下而哭着奔上了楼。此时周朴园有脸上却是得意的神色,在这个豪华的大家庭中,似

乎看不到儿女情深,只能看到严酷的等级制度,即便是亲生儿女对父亲也要怕三分,也近等同于下人,听着差遣,只不过有此他们更加下等的人来伺候他们。也正是因为这种封建礼教才使得这个家最后一败涂地。

另一个场景是煤矿上工人代表鲁大海与周朴园的争执。在煤矿上一些工人无故被警卫枪杀,说是有人想造反,后来工人开始罢工,作为工人代表鲁大海义正言辞,毫不退让要讨个说法,但是其它工人代表早已因畏惧周朴园权势收了钱,在复工合同上签了名。鲁大海仅靠一人之力也无力回天,也可见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深刻的矛盾,与工人被严酷剥削的社会现状。

在整个话剧中,周冲是唯一一个与其他人有本质人生不同的人,他是一个敢做敢当,伸张正义,富有创造力的新兴知识分子,他是突破整个社会现状的,抗议不公平,首先醒过来的人,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样的有反遭迫害。

我认为鲁侍萍和周朴园并不是《雷雨》的主角,他们俩个的存在只是一个引子,埋伏在岁月的后头,引出日后一段纠缠不清的孽缘,当周朴园认出面前这位憔悴苍老的老妈子就是他魂牵梦绕三十年的侍萍时,爱情就在那一刻陷入了万劫不复,也许那是周朴园最心潮澎湃的时刻了,希望幻灭了,侍萍改变了,心,也就轻松了,侍萍终一不再是自己心爱的女人,日后,周朴园就彻底成了一个无爱之人。

故事的最后,四凤触电而死,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身亡。绝望透顶的周萍也开枪自杀。这是一个悲剧,用悲剧深刻批判了当时有社会状况,以此来引起人们的举悟,是一部立意深刻的话剧。

读雷雨的感想篇6

在看完这部话剧之后,对曹禺先生着实敬佩,整部话剧中的人物演出都让我感慨万千,特别是四凤和周冲,他们是这样的无辜,却面对了整个悲剧最悲惨的结局,他们那么的善良,都不忍心伤害任何人,而他们自己却被伤害得这么悲惨。而周萍在一切都清晰的时候,选择了自尽,不要再面对人世间的苦难和折磨了。

忍不住要为他们扼腕叹息:多么年轻的生命啊,他们俩个同样的单纯、清澈,对甜蜜的爱情那么憧憬,对未来充满了热情,他们明亮的眼睛无法看到掩藏在黑幕下的波涛汹涌,一心只勾勒着幸福的轮廓,当他们的幼稚在残忍的现实面前被得头破血流的那一刹那,老钟就已经鸣起,悲剧就已经注定了。

在看到周萍时,这个可以说正值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却带上了悲剧的绝望色调,他说过,他一直都那么的痛苦,从小就失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没有了母爱的关怀,而父亲是如此的伪善,,那么诺大的周公馆,却没有爱的温暖,他只有选择了逃避,然而,四凤的出现,让他灰死的心重新跳动起来,两个人陷入热恋,却殊不知他终究敌不过命运的作弄。

和自己的继母乱伦使得周公馆变的诡异起来,周萍不想和继母继续下去,他爱上了四凤,他要和四凤走。但是在鲁侍萍得知后,极力的劝阻,但是爱了就爱了,已经不能挽回了,四凤怀上了周萍的孩子。

屋子外面的雷声更加的响亮和沉闷了,好似马上就要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暴风雨。天乌黑乌黑的,看不清人影,看不清前途……

最后所有的矛盾在这个黑暗的屋子里全部爆发了,周萍和继母的乱伦关系被揭示出来,四凤知道自己其实是心爱的周萍的亲生妹妹,鲁侍萍是周萍的亲生母亲!一切都那么的明晰了,却没有人感到一丝的解脱,没有一个人不想如果这只是一个梦有多好,一切只是一个梦,梦醒了什么痛苦就会都消失了的,一切恢复原样。

然而,每一个人都知道这是事实了!最无辜的四凤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她选择了死亡,火热青年周冲为了救自己心爱的女子——四凤,也随着四凤一起离开了这个令人绝望的尘世。周萍含枪自尽,蘩漪最终也可能会真的因此发疯。

雷雨是一个悲剧,一个痛诉资本家的狠毒和残忍。周朴园,这个悲剧最大的创作者,是他亲手毁掉3个女人的幸福,亲手毁掉自己儿子的希望,他为了和富家小姐结婚,他可以抛弃自己的妻子和儿子,为了满足自己的金钱欲望他可以毁掉儿子所有梦想。他是一个魔鬼,是他毁掉了一切!

屋子外的雷声越来越大了,暴风雨终于快要平息了,也许只剩下一些另外的人再重新考虑爱的问叹了……周公馆气派的外观与阴暗幽森的内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性的交锋就在这天差地中毫无预兆的开始,又死寂一般的结束。阅尽了一个在挣扎中糜烂的家族,漫漫长夜中伴着雷雨,不知会否有人在哭。

读雷雨的感想篇7

爱上周萍的繁漪,爱上四凤的周冲,爱上周萍的四凤和爱上四凤的周萍,还有恨上周朴园的侍萍、繁漪和鲁大海,交织成一张巨大的情感之网。这张网,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夏日里被无情地撕破。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和罪恶,也随之暴露无遗……

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绝对权威的长者形象――脸上带着多年的世故和劳碌,一种冷峭的目光和偶然在嘴角逼出的冷笑,显示出他平日的专横和倔强。这,就是周朴园。

爱上周萍的繁漪,爱上四凤的周冲,爱上周萍的四凤和爱上四凤的周萍,还有恨上周朴园的侍萍、繁漪和鲁大海,交织成一张巨大的情感之网。这张网,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夏日里被无情地撕破。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和罪恶,也随之暴露无遗。

看过《雷雨》的人,都在痛斥着周朴园,痛斥他对侍萍的无情与冷漠,痛斥他金钱至上的贪婪与自私。

然而,周朴园对鲁侍萍,真的没有一丝的感情吗?

如果没有,他为何要在屋内一直摆设着三十年前侍萍最爱的红木书桌和带有镜台的柜子?如果没有,他为何会向人打听侍萍的消息?如果没有,他为何要在搬家之时还不忘带上侍萍年轻时的照片?如果没有,他为何要在侍萍再次出现在周家客厅时,命令儿子周萍向自己的生母下跪?

其实,周朴园年轻时也是一个接受过新思想的青年,呀接触婚姻自由、爱情自主的新观念,因而才会大胆地追求爱情、享受爱情,和美丽善良的下人侍萍陷入爱河。然而,他终究不能与自己的出生阶级彻底决裂――这不是琼瑶小说,最终又回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中,背叛了侍萍,也背叛了自己的内心。作为资产阶级,他在“吃人”,然而作为他自己,他又何尝不在被人“吃”?

一道不可逾越的阶级壁垒,把他们双双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一场势不可挡的大雷雨,注定了这个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大家庭的悲惨命运。

由曾经豪华一时的周家大宅改成了的医院里,是由麻木生存到最后死寂般沉默的、神志不清的侍萍。

远方,传来一阵衰弱的咳嗽声,他,怀着忏悔的心情,迈着蹒跚的步子,悄然来到她的身边……

读雷雨的感想篇8

《雷雨》确是才华横溢之作,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雷雨》成功塑造了剧中人物。如果一出戏没有令人难忘的人物,那么无论它的剧情冲突多么紧张激烈都不过是一时的热闹。《雷雨》中的人物是丰满而复杂的。即如周朴园,曹禺将他归于伪善却仍然还要为他分辨出刹那间幻出的一点真诚颜色。而对周冲,曹禺也细心区分着单纯与痴憨,让现实的铁锤一次次敲醒他的梦。

当然,在《雷雨》中最独特最耀眼的人物是蘩漪。她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热情是浇不灭的火。上帝偏罚她干枯地生长在砂上,她的美丽的心灵被环境窒息变成了乖戾。她有一颗强悍的心,她满蓄着受压抑的阴鸷的力,她不是所谓的“可爱的”女性,她是辛辣的,尖锐的,她有她的“魔”,她的魅惑性。

《雷雨》具有一种诗意之美。这不单单得自文辞的优美,许多段落被人们反复背诵,也不仅是得自剧中人物诗意的性格,或者也可以说,是所有这一切,包括舞台提示、角色分析,汇总而后升发出的一种形而上的气质和品位。

读雷雨的感想篇9

人生总会经历无数悲剧,而最大的莫过于命运无情,给痴迷的人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莫泊桑曾说:“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事可以成全你,也可以败坏你!”戏剧的情节正如题目一样,瓢泼大雨之前,浓云密布,天空越来越陰沉,气氛也越来越压抑,等到沉闷抑郁到快要窒息的时候,天际一道闪电划破长空,一切都明朗了,一切都已水落石出。这时,感觉似乎自己终于抒了一口气,可此刻,却发现自己睁开眼,站在万丈的崖边,脑子里空荡荡的,那里,也是我们道德伦理所能承受的极限。

荒诞,周萍与繁漪的乱伦私情让我们的道德伦理观受到了挑战;周朴园与鲁侍萍两人,真夫妻,假恩爱,十八年同床共枕,有热度的两个躯体,相邻的却是两颗冰冷的心,梦里他们怀念爱情,在梦境里却从不见彼此。这婚姻的坟墓让我们感受到压抑;再看四凤与周萍,看似干柴烈火的爱情,末了才恍知是前辈主仆放纵埋下的孽缘,让我们感到无奈痛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隐秘的经历,每个人隐秘的经历无不在挑战着我们的道德底线。而当巧合,误会,再加上命运荒.唐的捉弄,每个人的秘密就是一条索,到最后,每个人面对彼此,委曲浮出水面,一条条锁链被牵羁到了一起,交织变成了一张大网死死地罩住了周、鲁两家人,秘密与可怕,虚伪与乱伦,众多的挑战刹那间全矗立在我们眼前,使我们的心承受无比的重压,道德底线崩溃了,心理极端被攻陷了。

秘密已不再是秘密,那层面纱揭开后,是孽债,是悲剧。

说到悲剧性,繁漪不得不算是最悲惨的一个。也许有人说她不守妇道,与自己的子辈私通暧昧关系;也许有人说她心肠毒辣,在萍与凤私奔当夜戳穿萍的虚伪;也许有人说她心理痴癜,为了挽回自己已被丢逝的爱情,竟唆使自己的亲儿子与自己的哥哥争抢四凤。但这全是她的错吗?她的沉闷陰郁,她的痴癜疯狂,她的无所顾忌,她所造成的一切性格悲剧不全都是那黑暗的家道所压迫的吗?是世道的黑暗造成了她内心的陰郁,是家风的畸形造成了她性格的畸形。

看着平日里繁漪身着旗袍,粉脂扑面,在房间里踱步,体态婀娜,是如此高贵、端庄。可以想象,若是她没有卷入这尔虞我诈的斗计。繁漪,原本是可以照样过着大小姐的生活,娇惯霸道也罢,但至少活得有自己的样子。或许也是因为出身富门,形成了繁漪孤傲、娇贵的性格,尊严与高贵,使她从不向命运低头,从不向失败认输。作为周仆园的妻子,她住的宅子必须布置成那所谓“已故”前妻的格式,她妒忌、不满;作为周萍的情妇,亲身经历这大少爷对后母的始乱终弃,她放纵,找寻了一夜的快活;作为四凤的主子,她听说萍竟背着自己私下与四凤相爱,她恨,恨自己颜面扫地。作为周冲的母亲,听说小儿子爱上了家里的仆人,繁漪感到自己的家世身份受到莫大的羞辱。

一个女子,不能忍受两代人的羞辱。

“我要出去,我要从这牢笼里挣脱出去!”就这样,为了苟活于世,一只刺猬硬剩生生地拔掉了周身的尖刺,鲜血外流着,一位高贵的女子放下了自己最后的尊严。

一颗心死了,光鲜的外表下,灵魂早已凋零了。

哀,莫大于心死。枯萎的心渴求水分滋养,哪怕是毒药的浇灌也无所顾忌。周萍的出现为繁漪的生命开了一扇窗。只是一瞬即逝的清新,繁漪却把它当成了活命的出口,将那可笑的引诱当成了爱。

这是一场注定悲剧结局的爱。这爱的开始就直奔破碎。

“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愚蠢的繁漪啊,拼了命想从这狭小的窗口逃离,可跳出去,外面却是万丈深渊。

在深渊中沉沦着,心死了,人性腐败了。

狂风暴雨,吹打着飘摇欲坠的人性,电闪雷鸣,恨不得将这罪恶昭示,与这污浊与压抑一刀两断。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相问,咽泪装欢。”

雷雨,尽情地洗刷吧。冲刷掉那肮脏的冤孽,冲刷掉浮华、浑浊的过往。

雷雨过后,愿天边彩虹依旧,昭示纯净。

读雷雨的感想篇10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是张爱玲曾经写给胡兰成的话,虽时隔了半个世纪,我认为这依就是最理性的话之一。

张爱玲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苍连、凉无望的,牵手过后便是放手,“死声契阔”却还要说永不分离。是啊,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个谎言的世界,当爱情之花温柔的凋谢时,才明白真爱只是美丽的童话。其实,所谓的爱情在冥冥之中,苍天早已有所注定。

想起了繁漪,但是爱情始终是女性永恒的期待,无论你身处在怎样的环境之中,你依然渴望一把像火一样的爱情点燃你内心冰冷的坟墓。,正如繁漪一样,她十八年来陪着一个暴躁专横的丈夫,早已心如死水,而周萍,正好是点燃她内心之火的救命稻草。

我认为在《雷雨》中,繁漪是个罪人,也是个受害者。她就像在黑暗之中铿然而泊的血莲,冷漠.诡异.妖艳。将生命之火点燃到像光电一样白热,但你却如同灯丝一般短促,将生命顿时化为乌有。“也许爱与恨正是《雷雨》所要表达的主题,周朴园.鲁侍萍哪一个不是恩怨情仇,只是繁漪将爱与恨诠释的更加淋漓尽致罢了。”

喜欢繁漪,觉得她很可爱,也许这样的用词不是很恰当,但我认为她的可爱就在于她的不可爱,她用一种传统一种端庄,一种贤妻良母去野性的爱一个人。套用《士兵突击》许三多的说话方式,这比大胆还大胆。

至于周萍,我不喜欢他。他根本没有爱过繁漪,他说“我尊敬父亲”,我敬佩父亲,多么虚伪,他见着四凤,觉着她有“青春”她有美貌,就因为这一点,他根本就配不上繁漪。

周萍死了,在惊心动魄的雷雨之夜,爱与恨的嘶杀之中死了,当一切又回归平静时,我们应该明白,爱恨终究不能长久,繁漪只是做了那个年代的牺牲品。

爱是什么?“只不过是你伤我,我伤他,痕已请,痛尚存”,为此而已。它就如同神与佛与轮回,与一切宗教信仰一样,一直信则有,不信则无的心证罢了。

读雷雨的感想篇11

大凡可以激荡人心的文学作品,无一不包含着作者深刻的社会生活体验,其表现出来的不仅是一种发自内心情感的淋漓尽致的独白,而且蕴藏着一份沉甸甸的终极人文关怀。它不仅可以引发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促使读者进行自我灵魂的思考,并产生对人性以及对生命存在的奥秘的追索。在我看来,曹禺的《雷雨》正是这样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从古希腊的命运悲剧,到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再到易卜生的社会悲剧;然后是从契诃夫,到奥尼尔……曹禺在“大融合”之后,以创造性的思维使《雷雨》一鸣惊人;《雷雨》占据了现代话剧史上一个无可替代的位置,它的出现使现代话剧艺术终于走向成熟。

花了两个半小时,一口气将《雷雨》读完,合上剧本之后有三个感觉:第一感觉是读起来十分的淋漓尽致;第二感觉是曹禺写起来十分的淋漓尽致;第三感觉是作为读者的我在这种淋漓尽致之余却感到内心有一种难以言明的情感压抑。从《雷雨》的字里行间,我可以感觉得到曹禺内心那一泻千里的情感爆发;但是,令人郁闷的是我满腔的情愫却无处发泄,一种“憋得慌”的感觉使我十分的惘然。我觉得我应该寻找精神压抑的原因,以摆脱这样的一种情绪状态;所以,我将《雷雨》重读了一遍;这一次,我自认为发觉了这个“罪魁祸首”,因为“无路可逃”!

在《雷雨》的所有人物之中,周朴园无疑是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他既是一个资本家,但更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家长;在整个剧本中,主要表现的也是作为一个封建大家庭家长的周朴园,剧中所有的戏剧冲突都是围绕着周朴园展开的,他是引发一切戏剧矛盾的导火索。

作为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家长,为了维护其作为大户人家的声望,即使他重遇了三十年前的爱人,或许三十年后依然爱着的人,他也不禁连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两个简短有力却尖刻的发问,彻底暴露了其根深蒂固的封建劣根性。也是为了维护其作为封建大家庭的家长的威严,他强迫繁漪喝药、看大夫;即使是没病,不需喝药和看大夫;但是,用周朴园的话来说,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榜样”。其实,这与其说是让繁漪为孩子做榜样,还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说一不二的封建家长形象。

这一切,与三十年前不得不赶走爱着的侍萍,之后不得不迎娶不爱的繁漪何其的相似;或许,他从来就没想过要这样做,但是,他却不得不这样做,他别无选择;好像冥冥之中一直就有一股难以抗拒的力量在牵扰着他,为他安排着他的“必经之路”,使他自以为是前面就是他无时不在寻找“出路”,所以“努力向前”,从不踟躇。然而,他并不知道这条“出路”的前面到底是什么,前面真的会有“出路”吗?其实,继续如此走下的结果只能是自掘坟墓,因为“出路”的前面只能是无尽的深渊,黑漆漆,没有一丝的亮光;这是封建劣根性的必然结果。可是,即使他知道前面是无尽的深渊,继续向前是自取灭亡,他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向前,因为他根本就是“无路可逃”;或许,这样还可以延迟死亡的来临吧!

在曹禺的笔下,“繁漪是个最动人怜悯的女人”,而且是“较觉真切”的人物之一。作为上层社会中的一个女性,或许,女人真的大多数只能依赖男人而生存吧;所以,她不得不按照他人的意愿嫁进周家,嫁给一个她不爱的,或者说是从不认识的人——周朴园。

在还没有出嫁之前,她可能活泼动人,是一个有理想、追求自由婚姻的进步女性;她万分不愿意嫁给一个自己素未谋面的人,所以曾经反抗过,她或许还离家出走过。但是,鲁迅先生在《娜拉出走以后》中着实点明了她们在离家之后只能面对的两条路:一是在社会中堕落;一是重新回家;只有这两条不是路的路,别无选择。而对于繁漪来说,她毕竟不是久经风尘的陈白露,所以她只能重新回家,选择了这条算不上路的路,之后踏上早已被安排好的“前程”,算得上是“慷慨就义”吧。

然而,即使是嫁进了周家,繁漪并没有死心,她要为自己寻找一条“出路”;所以,才出现了后来周家“闹鬼”的可笑之事。繁漪抓住了周萍,自以为周萍就是自己的“出路”;因此,当她知道周萍爱上了四凤,并且就要离开周家了,她拼命想留住周萍,不顾一切要保住这条“出路”。然而,她失败了。所以,当她发出那一声失去理性的大叫:“我没有孩子,我没有丈夫,我没有家,我什么也没有,我只要你说——我是你的!”这是一种被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的精神病态的集中爆发,也是同病相怜的女性们对长久以来的社会压迫的集中反抗,从而产生了一股无以伦比的心灵震撼力。

曾经作为周公馆使女的侍萍,三十年的辛酸苦难使她刻骨铭心。所以,她不让女儿四凤到大户人家做使女,就只抱着一个简单的意愿:避免女儿重蹈自己当年的覆辙。可是,当她找到被瞒着到了大户人家中做使女的四凤时,残酷的现实仿佛网一样紧紧地缠绕着她,她再一次面对使她受尽人间折磨的周家。当听到周朴园关于“谁指使你来的”的质问时,她以一种悲愤的声调回答:“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是对难以摆脱的命运的诅咒,更是一种对自我存在反抗的绝望。

如果可以问侍萍生命是否有轮回?在这里,我可以肯定她说有。因为她看到了自己的生命轮回在重新上演,只不过现在对象变成了自己的女儿四凤而已。从四凤到周公馆去做使女,碰到周家大少爷,两个人相爱了,并且怀上了孩子;这一切,与当年的自己简直是一模一样,自己的生命轮回被套到了女儿的身上。她现在真正的绝望了,自己苦苦挣扎了三十年,一心想挣脱那如梦魇般的命;可是,到如今,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昔日的悲剧重现……这难道就是“宿命”?

佛曰:“因果报应。”曾经种下的“因”,长成了“果”;可惜,这“果”不好,是名副其实的“恶果”。这“恶果”不仅使种“因”的人受尽苦难,更可悲的是这“恶果”祸害的并不只是种“因”的人,为这颗“恶果”付出代价的是两代人,也是名副其实的“祸及后人”!所有的人都在挣扎,一心想避免触及这颗“恶果”;然而,一切的反抗都是白费,越是挣扎就越显得可悲。就像曹禺所说的那样,“他们正如一匹跌在泽沼里的羸马,愈挣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泥沼里”。

那么,这一切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曹禺在剧本中并没有明确的透露,但是,他在《<雷雨>序》中这样写着:“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所以,我以为,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正是这需要被毁谤的中国的家庭和社会,这是旧家庭、旧社会的使然。这样的家庭与社会分明就是鲁迅先生笔下那间“万难破毁的铁屋子”,毫无希望可言;而被困在这间“万难破毁的铁屋子”里的所有人,难道还有别的选择?就像繁漪一样,她抓住了周萍,就满心以为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所以死死地、狠狠地要把他留住;然而,她没有意识到,周萍也是被困在这“万难破毁的铁屋子”中的一员,奈何!

我找到了倍感精神抑压的源头,本以为就此可以摆脱情绪上的郁结;可是,越是“进得去”,反而越是“出不来”;这是生命无法承受之重!有时,不禁埋怨曹禺,觉得他应该在《雷雨》中留下一条出路,使我可以出来,同时也给那些陷入命运泽沼的剧中人一线希望的曙光;可惜我没有找到。或许,这也是曹禺创作《雷雨》的一个目的吧。

读雷雨的感想篇12

最初接触雷雨是上高中时,课本上讲的,当时听老师讲了那么多还是不能从中有所感悟。直到最近我右一次读它,才真正从中思考分析。曹禺曾说:“我从小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心灵上是十分孤单而寂寞的”。这句话让我知道他的一生并不是顺利的,平坦的。这也让我更加深信正是这些痛苦的经历,才使他产生了伟大的作品,诉说的渴望出自生活中所承受的苦难。

周朴园,作为剧中中心矛盾的焦点,无疑是情感冲突最激烈之存在。年轻时爱上侍萍的周朴园,或许还能说是仍有一丝纯净残留。可自那个年三十之夜,他听任家中长辈将梅侍萍赶走,随后娶了门当户对的阔小姐时起,他的心灵已彻彻底底成了利益至上的写照。在三十年后,他重又认出侍萍的那一刻,他所表露出来的情感,不是久别重逢的喜悦,而是彻头彻尾的猜忌,怀疑与恐惧。他想到的,是侍萍是到来也许会对他的地位,利益所造成的威胁,是真 相揭穿后自己将面临的尴尬处境,而不是对侍萍悲惨遭遇的同情和怜爱。他口口声声的说他一直留着她喜欢的家具,说他保留她的习惯,珍视那绣了梅花的旧衬衣,可说到底,这些都不是因为爱,都是因为要彰显他那早就不存在的良心,告示天下的人——"看!我是个有情有义的君子!"其实哪里有什么情呢即使曾经有过,那也在三十年的时光中消失殆尽,他如今的一切的一切——包括给侍萍五千大洋,承诺包管她的生活开支,要她们永远不再踏入周家的大门——全都,全都,是为了他自己。对他而言,爱情早已是漫长生命中的一点佐料,可有可无,如梦一般不切实际。这个资本家的代表,早已在商界的"熏陶"下血肉模糊,面目全非,不成人形。

至于鲁侍萍,悲剧的核心承受者,她的命运无疑是坎坷苦难的,但何尝又不是可悲的。回想三十年前的那场爱情,她也是错误之一。可女人啊女人,你为何纠缠一场无疾而终的情爱三十年,三十年以后还仍拘泥于自己所受的委屈与灾难爱也好,恨也好,难道最终受伤的不是自己么。既然如此为何又苦苦沉溺,深陷其间你将这一生的苦难归于命运,归于看不见莫不着的生命之线,念叨着如何苦如何凄惨,紧紧抓住那血红色的恨意,执拗的不愿放手。难道这就是你生命价值的所在么堂堂正正的对峙,随后潇潇洒洒的扬头离去,总比自行降自己于他人身下要舒畅,不是么。

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这是一个时代所铸造的暴风骤雨。风雨之下,世间一切罪恶丑陋原形毕露,无处藏身。没有什么爱能穿越这无限悠长的时间,没有什么事能真正达到永恒。人生如梦,梦里泪雨滂沱。梦醒之后,自己的人生还是要自己勇敢的走。

读雷雨的感想篇13

如果说,鲁迅的《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郭沫若的《女神》代表了新诗的辉煌,那么曹禺的《雷雨》可说是中国话剧创作第一次成熟而优美的收获。

《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恨着罪孽却又不自知的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族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雷雨》的戏剧冲突具有夏日雷雨的征候。开始是郁闷燠热,乌云聚合,继而有隐隐的雷声,有诡谲的闪电煽动着渐趋紧张的空气,忽地,天地间万物止息,纹风不动,静极了,就在人刚刚觉察到异样还来不急思忖,当头响起一个炸雷,电闪雷鸣,雨横风狂,宇宙发怒了。达到此种戏剧效果全凭剧作家牵动剧中人物之间“危险”关系。比如周萍,对父亲是欺骗与罪孽感,对蘩漪是悔恨与惧胆怯,对周冲是歉意,对四凤是希望振作,对侍萍是难逃宿命。

《雷雨》确是才华横溢之作,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雷雨》成功塑造了剧中人物。如果一出戏没有令人难忘的人物,那么无论它的剧情冲突多么紧张激烈都不过是一时的热闹。《雷雨》中的人物是丰满而复杂的。即如周朴园,曹禺将他归于伪善却仍然还要为他分辨出刹那间幻出的一点真诚颜色。而对周冲,曹禺也细心区分着单纯与痴憨,让现实的铁锤一次次敲醒他的梦。

当然,在《雷雨》中最独特最耀眼的人物是蘩漪。她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热情是浇不灭的火。上帝偏罚她干枯地生长在砂上,她的美丽的心灵被环境窒息变成了乖戾。她有一颗强悍的心,她满蓄着受压抑的阴鸷的力,她不是所谓的“可爱的”女性,她是辛辣的,尖锐的,她有她的“魔”,她的魅惑性。

《雷雨》具有一种诗意之美。这不单单得自文辞的优美,许多段落被人们反复背诵,也不仅是得自剧中人物诗意的性格,或者也可以说,是所有这一切,包括舞台提示、角色分析,汇总而后升发出的一种形而上的气质和品位。

读雷雨的感想篇14

死亡”一词其实几乎贯穿了整部《雷雨》的脉络。从序幕中两位尼姑谈论的鬼神论,再到周萍和周蘩漪各自为了爱而萌生出的忏悔和执着,最终直指那些为爱徇情的无知青年,每一个布景和情节都弥漫着对死亡的轻声叹息。

周萍的死倒并不算意外,或者说是我完全料想之中“该死”的角色,这个男人的一生应该算是极其卑微潦倒的了,他总是在是非之中摇摆,不能忘却前世与继母的失足情网,也不能割舍后世对鲁四凤的爱恋纠缠,他活得过于矫情,淡薄了尊严,丢弃了理想,湮灭了自由,结余的那些生命就只独守着一个“情”字不了而已。我以为,爱他就好比施舍同情,但是在于他的评价我只能说懦弱得几近使人唾弃。

曹禺曾经在《雷雨》的序言中评价过他自己笔下的人物,但得到其大加赞赏的却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便是同样惨遭不幸的二少爷周冲。相比而言,我到认为周冲是个极具悲情色彩的人物。他先是对四凤的求爱失败;又在争执中委命于父亲的呵斥,认识到独权的威严终究是不可动摇的;之后他又抱着近似菩萨的善心去探望困顿中的四凤,却被鲁大海视为不速之客辱骂出门;结尾他又被周繁漪无情地拉出来,眼见了残酷的事实,最终被亲生母亲手丢弃在暴风雷雨之中。一件件打碎他梦想的事情接踵而来,现实生活留给他的只有悲痛——剩下的是一种掉到黑洞中不可重生的绝望。周冲是无辜的,他只是一个被社会矛盾、家庭仇恨无故吞噬了的受害者,一个在梦想与现实中游离屈尊的年轻人。他最终还是死在自己梦开始的地方,令人悲怜不忍,心痛不已。

在这里我唯一想说的一个还活着的人就是整部《雷雨》的灵魂——周蘩漪。她是曹禺老先生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也是他认为最“雷雨的”角色。在我看来,周蘩漪并不是什么讨巧的角色,但她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到不失是半边天空的一个鲜明代表——为了爱情而活,却又被爱摧残了身心,绝望了人世。我能够给予她的更多的是同情,更或者说是仁爱。周蘩漪是鲜活的、真实的,她生命的一半已经沉沦,但是在感情崩溃的边缘却忽地惧怕起了死亡,露出对现实的无尽渴望和激情,于是她本能地抓牢身边最后的一棵救命草,不顾一切地疯狂地向上攀爬,但却不料,她所有的希望最终还是土崩瓦解在一个懦弱卑微的男人手里。然而更可悲的是,周蘩漪最终没有获得死亡超脱的权利,她将终生带着遗恨和罪责感孤守在爱人和儿子的墓冢前,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雷雨》里这几个在死亡边缘徘徊的角色,其实都有着对生命的无限渴望和追求,只是他们在命运的冲突里偏离了原有的轨道,最终,泪水和痛苦是免不了交织相濡的。但是,关于那些爱与恨的矛盾纠缠,也许会因为这些死亡而被我们释然吧。

读雷雨的感想篇15

虚伪与冷面是那社会的毒,有人滋享,有人正在消亡……

——题记

纵观《雷雨》我眼前分明突兀“作孽”二字。不公平的命运,无人道的社会让善良的人善良地死去,正义的人正义地消亡,而唯独让那奸诈险恶的人呼风唤雨,坐吃金山。那作孽的日子如“雷雨”般倾狂而至。

当“爱”已成往事

周朴园你还记得热恋时的海誓山盟吗?还记得两厢厮守是的甜言蜜语吗?不,当你热血沸腾得要取回一个富家小姐时,那些爱意无半点温热,那些情便以成往事。你无情得将刚生下小孩才三天的侍萍赶出家门。身子正虚弱的她还要拉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这不声明要泯杀那无辜的母女吗?只因你得贪欲让侍萍走上绝路。而上天连一个了结的机会都不给侍萍,她获救并背着那块隐痛的疤清贫度日。随让侍萍把一切都看得很明白而走出那段被弃的阴霾要多少个以泪洗面的日夜。那年那岁她的内心是那般“雷雨”倾狂。天成全了你的无情!

当作巧重逢时

天让恩怨重逢。当侍萍已由当年的娇女到如今人老珠黄时,偏又遇到那曾让她恨入骨髓的人——周朴园。周朴园做戏般声称自己纪念着侍萍当年的总总时,侍萍居然被感动了,周朴园的虚伪开始显露。如他果真这么惦记着侍萍,当初为什么那么绝情的将侍萍抛弃,为何不千方百计得找回侍萍。形式上空洞的纪念只如冰冷的纸上行墨没有温热只有险恶。他只是在为自己的罪行找一个唯美的托词,以证明自己是多么有情有义。而他咄咄逼人的破口说出“是谁指使你来的?!!”才回到本真。圆滑疑心浓厚的面目终显。当他面对侍萍,处心积虑来掩饰丑恶时他的内心是那般“雷雨”倾狂。

当热血遇上奸诈

鲁大海与周朴园不仅是悲剧的蔓延,又是两种阶级的对立。周朴园丧尽天良的剥削,压迫,与鲁大海矢志不移的反抗成为上代恩怨的再续。鲁大海的耿直与放抗热情让人折服。而在周朴园这老奸巨猾得人面前他却那么稚嫩,天真。一切都由周朴园一手操控,把玩掌中。看来要对付恶势力单有一股热情是徒劳的。当鲁大海得知矿上工人已经妥协上工时,自己遭背叛,他的内心是那般“雷雨”倾狂。

《雷雨》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是对人心的窥视。而它反应的人情冷暖,世道险恶并不是指定格于那个时代。今朝的霓虹高厦间又有多少“雷雨”倾狂而来。

36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