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网 > 读书笔记 >

初一读书笔记700字

时间: 新华 读书笔记

在读书笔记中记录下自己的想法、疑问和问题,可以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帮助。初一读书笔记700字怎么写,这里给大家分享初一读书笔记700字,供大家参考。

初一读书笔记700字篇1

记忆里童年那纯真的味道,想念着孩童时说的那些天真的话,做的那些有趣的傻事。

无数次在梦里回到儿提时代:赤着脚在泥里挖蚯蚓;躺在妈妈怀里撒娇;用舌头舔着童年时余留在嘴边的香味……一次又一次躺在河边,仰视着那蒙着面纱的月亮,平视着波光粼粼的水面,真想大声喊道:我想回到童年。是啊,童年多么让人留念呀!

当我走进曹文轩的《草房子》,当我读到陆鹤对人格尊严的坚守;纸月柔弱外表下坚韧的性格;杜小康从优越的家庭条件陡然变成失学儿童后的抗争;蒋一轮老师与白雀姑娘注定无望凄苦的爱情;桑桑面对病魔纠缠表现出来的对生与死的坦然时,我想起了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是一条彩色的橡皮筋——

两个小朋友站在两边,中间让别的小朋友跳各种花样的:小汽车,嘀嘀嘀,马来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嫩嫩的童音轻轻哼着,大家脸上尽是欢乐的表情,小腿在皮筋上翻飞,即使不小心摔倒了,也不哭,拍拍身上的灰尘,接着跳……

我的童年是一片鸡毛——

鸡毛在风的吹拂下,飘飘悠悠地飞着,时而高,可以与大雁媲美;时而低,又如蜻蜓浅飞。有时被风吹到河里,在湖面上架起一叶小舟;有时被风吹到芦苇丛中,当小虫子的乐园,甚至还可以把它当作苇叶的风筝!

转眼间,童年成了遥遥的回忆,在河的彼岸向我招手,越来越远,越来越远……就像那烟波浩渺的河,虽然我们曾经无忧无虑地在它的清波里嬉戏、打闹,但现在无法再次踏足了,只有那深深的回忆,只有在梦中才能再次领略这种乐趣。

读完了《草房子》,我明白了,童年就是一间溢满阳光的草房子,她让我们想起浪漫、温馨、纯真无邪,是一切美好的所在,她美得宁静、温馨、悠远,而且永恒……

初一读书笔记700字篇2

教师不再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三尺讲台了,新时代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更高了。看完《做卓越的教师》这本书后,让我明确了自己提升的方面与方向。

一、做会上课的教师。

“课”我们每天都在上,都以为自己会上课了,其实不然。怎样才能上出一节优质的课,这是一个值得我去思考的问题。“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而不是选择适应教学方案的学生。”这句话说得有理,让我豁然开朗,也解开了我心中的谜。是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去学习,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看完这部分内容,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了深刻的反思,忽有所悟。我应该从设计好每一节课开始,提升自己的上课能力,做一个会上课的教师。

二、做会写作的教师。

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孔子有“日而三省”的作法,目的在于提高个人修养,规范自身的言行。彭兴顺教师说:“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过程。许多有价值的论文,并不是从‘写’开始的,而是从‘做’开始的,用‘写’来指导‘做’,用‘做’来充实‘写’。”正所谓:实践出真知。结合写作,我们的工作是一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过程,工作中我们把所学的理论用于实践,只有通过写作,给自己一个思考总结的时机,才能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我想作一个会写作的的教师,是为了更好地做好工作服务的。

有一句话: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可以说: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一切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我觉得想做一个好教师,不仅要会上课还要会写作,从写作中反思自身的点滴,积累自己的成果,写,才知不足,从而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看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初一读书笔记700字篇3

秋风乍起,暑气已去,十四岁的男孩桑桑,登上了油麻地小学那一片草房子中间最高一幢的房顶。他坐在屋脊上,油麻地小学第一次一下子就全都扑进了他的眼底。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梧桐的枯叶,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的飘落。

——题记

桑桑就是这本书中的重要角色,油麻地小学校长的儿子,住在学校十几幢草房子中的一幢。也可能是因为这样,桑桑比别人更喜欢草房子。桑桑很淘气,喜欢异想天开,用碗柜做鸽笼,用蚊帐做渔网……但他也很有怜悯之心。

书中写了一些桑桑的同学:秃头的陆鹤,把戏中一个光头伪军连长演得淋漓尽致;温柔的纸月,愿意走三里路到油麻地上学;神气的杜小康,因家里破产而去放鸭子;听不懂话的细马,妈妈病了帮妈妈盖房子。油麻地的人们也有很多:先是糟蹋学校,后来非常爱护学校,种艾草的秦大奶奶;长的清梅秀目,喜欢上桑桑的语文老师的白雀;桑桑的语文老师蒋一轮;桑桑最喜欢的温柔女老师,会熬药,同时教音乐和语文的温幼菊。

看这本书的时候,总觉得里面的每个人物都是寂寞的,只是有不同的寂寞罢了。蒋一轮和白雀分开的时候是相爱却又不能相见的寂寞,秦大奶奶是一种衰老却又无人陪伴寂寞,细马是被人排斥在外、不能融入群体、只能孤身一人的寂寞;陆鹤是因为自己的秃头而被别人排斥的寂寞;纸月只能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又有很多人欺负她,所以寂寞;杜小康家里破产,不能上学,只能和爸爸去放鸭,一点趣味也没有,很寂寞。

因为这些寂寞,每次看书的时候,都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似乎自己也已经融入到书中的情节里去了。能让人感动的原因不止这些,还因为书中写的都是小村镇里的生活,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很“接地气”的事。例如文章最后写道:“只有反映今日孩子的生活,也才能感动今日的孩子。”就是因为作者曹文轩写出了乡村孩子即人们的心,才使这本书值得一看,能够感动后世。

追随永恒——我们应该这样提醒自己。

初一读书笔记700字篇4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很多书,其中我最喜欢的书是《巧克力味的暑假》。这本书主要讲一个叫项心仪的女生要毕业了,主角项心仪在六年级毕业的时候,度过了一个巧克力味的暑假。什么叫做“巧克力味的暑假”呢?顾名思义,巧克力的味道是又苦又甜的,也就是说,项心仪的这个暑假时又高兴又有点悲伤的。苦,是因为她离开了读了六年的母校,离开了六(1)班的同学们,离开了她们的“人见人逃”;甜,则是有好几点:1、她去了她盼望已久的大草原。2、她遇到了两个知心好友,并且在新中学的同一个班。最终,项心仪怀着一些不舍和一些兴奋过完了这个巧克力味的暑假。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觉得分离是我们一生必须经过的事。对于小学毕业的项心仪来说,“毕业”这个词语,和离别、伤感还有对未来的恐慌,总是紧密相连的。曾亲密相处的三个朋友,在毕业后劳燕分飞,心中那无限的孤独,仅有自我能体会。想想我自我,在班上我也有三个亲密无间的好朋友。还有两年的时间我们就要毕业了。两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总觉得这只是明天的事情。每次一想到就快毕业了,我心里真的很痛苦!如果我和我的朋友能永远在一齐,那该是一件多完美的事呀!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我们要长大呢?”可是,我明白“天无不散之筵席”。虽然与朋友分离是一件很难受的事,可是即使我们与他们分离了也是会相见的啊。并且在新的生活里,我们也会认识到更多的朋友,他们也是会成为我们的好朋友的。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与其舍不得,不如乐观应对事实。这样对我们也会更好一些。

在《巧克力味的暑假》这本书里,我不单读到了离别时的伤感,还能读到明亮的期望,还有对未来完美的憧憬。

初一读书笔记700字篇5

桑桑是油麻地的孩子。油麻地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目睹过,感受过,甚至体验过。他的那段小学时光,几乎都是在油麻地度过的。有悲伤,有快乐,也有痛苦。最后那段死里逃生的故事,尤其使我感动。桑桑生病了,脖子上长了一个隆起的肿块。父亲桑乔带着桑桑到县城治病,三家医院的医生都没办法医治好他的病。桑乔陷入了绝望。桑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温幼菊是油麻地小学的老师,她把桑桑叫来,给桑桑讲她小时候的故事:十二岁那年她得了很严重的病,医生说只能活半年了。奶奶带着温幼菊到处治病,每每在温幼菊绝望时,奶奶都对她说:“别怕。”温幼菊每天都要喝药,奶奶熬药给她喝。十七岁那年,温幼菊考上了师范学校,也就是那年,奶奶走了,她活了八十岁。奶奶是为温幼菊,才活到八十岁的。从奶奶眼中,温幼菊看出了那两个字:别怕。说完,温幼菊一边摇桑桑,一边唱着一首由抽象的叹词组成的歌:咿呀······, 咿呀······呀咿呀······呦, 呦呦,呦呦······咿呀咿呀呦······

从这首歌中,我感受到了那种哀伤。声音沉重而缓慢,就像听着一个人迈着沉重的脚步走来的那种声音。悠长的节奏,使人沉浸在其中。桑桑也如此。后来,桑乔带桑桑去苏州城看病,得到的却是和县城医院同样的结论。桑乔想:会不会被一些偏方治好?听说牙塘有个人可治这病,桑乔就带着桑桑去了。可到他家,他儿子却说:“家父去年秋上过世了。”

直到《草房子》的最后,桑桑的病终于被一个老人治好了。脖子上什么也没有了,又变得健健康康的了。当我合上《草房子》,忽然觉得这本书给了我太多的精神上的财富,使我懂得了意志、坚持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拥有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油麻地的桑桑、温幼菊、秦大奶奶、纸月和杜小康······还有他们的那些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会永远清晰地留在我心中。

初一读书笔记700字篇6

《昆虫记》是一本描写昆虫生活习性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在法布尔的笔下,这些在我们眼里微不足道的小昆虫也表现出它们独特的一面:遂蜂的守门人充当着大门板和守门人的角色,同类来了就让开,异类来了就赶跑它;迷宫蛛的网像一个迷宫,昆虫掉进去就“走”不出来了;蝈蝈儿看起来好像是食素的,其实它们是一群“伪素食者”……这些小生灵在作者的笔下表现的活灵活现,像人一样有了灵性,会唱歌,会跳舞,有欢喜,有悲哀。

看完这本书后,我对这几句描写遂蜂“守门人”的话还记忆犹新:“也许三个月以前,那时它还很年轻的时候,它曾经为了自己和后代们在这里单枪匹马地辛勤工作,每天都干得筋疲力尽,一直到现在才得以休息。不,它仍然没有停下劳动,它还在用它微薄的余力守卫着这个家。它已经不能再做母亲了,可是它依然能够为家人守卫大门,抵挡不速之客。”看完这几句话以后,我被遂蜂“守门人”那对家里人深沉的母爱所震撼了。在它年轻的时候,它为了自己的家庭而奔波着;在它老了后,它仍然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守卫这个家。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人类的许多母亲不也是如此吗?她们为了自己的儿女而操碎了心,在儿女长大后虽然已经没有什么能够帮忙的了,可是心中却仍然装满了沉甸甸的母爱,想要再做点什么。

我再将书中的内容与我们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一对比,才发现,原来昆虫的世界和我们的世界有很多相似之处。为何我以前就没发现这一点,而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却发现了?后来我才知道,法布尔将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昆虫的研究中去了,因此,他发现了昆虫的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因为《昆虫记》在科学和文学上都很有地位,因此被称为“昆虫的史诗”。为何法布尔能够坚持一生都致力于昆虫研究呢?因为它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

《昆虫记》让我了解了昆虫,更让我了解了生命;《昆虫记》虽然看起来平平淡淡,但却蕴含了作者对生命的无比尊重,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

初一读书笔记700字篇7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科学家只会摆弄着显微镜,注视着下面的世界,文学家只能整天挥舞着笔杆子。直到我接触到了一个词:“边缘性人才”后,我才明白,有些人不光是杰出的理科生,也是出类拔萃的文科生。比如爱因斯坦,他不但是物理学家,也拉得一手漂亮的小提琴。而法布尔的这部《昆虫记》,大概也是一本“边缘性书籍”吧!

昆虫记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细腻文笔流畅,真是让人感觉到是一部散文。虽然是散文,但昆虫记处处都流露出科学的知识,把人以前错误一扫而光,使你不禁感叹:“哦,原来如此!”

法布尔有时真是一个“老顽童”。看,他把圣甲虫描述的多有趣:“咦?这只唯恐来的太晚,碎步向粪堆赶来的是什么虫呢?它那长腿像是由装在肚子里的一个机械所推动,生硬而笨拙的向前移动;红棕色的触角像扇子似的张开,表明它担心强烈的贪欲不能满足而惴惴不安。它来了,它挤倒一些捷足先登者,来到了大餐桌前。这浑身黝黑、粗大异常的家伙,便是大名鼎鼎的圣甲虫,现在它跟它的同胞们入席排排坐了。它用巨大的前足,一抱一抱地对粪球做最后的加工,或者给粪球再加上一层粪,然后走到一旁,平静的享受劳动成果”。好像昆虫也有各种各样的情绪,真像个活生生的小人儿。

圣甲早和法布尔似乎是有缘。当“美味蛋糕”从山坡上滚下的时候,圣甲虫毫不气馁,一次又一次的向上爬,不管斜度有多大。而法布尔为得到一片地,奋斗了四十年,尽管自己多么穷困潦倒。看,多么相似呀!昆虫记差不多就是法布尔的自传,他就是那些昆虫,和大自然在做勇敢的斗争。

《昆虫记》是一本科学着作和文学经典,看过了之后,你一定会感慨:“这个世界真奇妙!”

初一读书笔记700字篇8

毕达哥拉斯曾说过,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生活方式。亨利·戴维·梭罗便代表其中一种或被人艳羡或被人批判的生活态度,总是有人质疑这是一种虚假与做作,可没有会削足适履,也没有人会用一根铁链把自己终生锁在一棵树下。人们赞美的和所谓的成功生活,不过是生活中的一种形式而已。为什么我们要赞许这一种而贬低另一种生活呢?

自由自主,独立孤单。锄豆种禾,建房徒步。毕竟,无论在农业、商业、文学或者艺术方面,享受奢侈的生活到头来必然结出奢侈的果。简单到极致的日常生活,复杂到繁华的精神世界,即使在《瓦尔登湖》中著书告人也无法将其中的安宁平和传达到每一位读者心中。这不同于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没有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惆怅;他有苏东坡“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豁达,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期冀,却也不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放。当然,正如梭罗所说,我们不能根据先例判断人还能干什么,人做的实在太少了。但是人们总是觉得,如果没有了栏杆或篱笆,在田园周围砌上石墙,我们的生活就有了界限,我们的命运便有了着落。

其实不然,生命是一个不断行走,停下,再出发的过程。犯错,沉沦,上瘾,戒瘾总是难以避免的过程。谁能从不跌倒一直昂首,谁能不犯错直接攀上顶峰,若是有一日,我们能够钟表走到什么时辰,人们是什么态度,在从事什么劳动都无关紧要。那么你便是真正意义上心理上的隐士,那么无论居住在钢铁森林般的城市,还是宁静平和的瓦尔登湖畔,你都能收住心中的一片净土,独立于这世上,放在荒凉之地绝不凋落,放在热闹之地绝不张扬。

1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