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网 > 读书笔记 >

边城手写读书笔记

时间: 新华 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人们积累素材,提升写作能力。下面小编给大家提供一些边城手写读书笔记参考,希望对大家写边城手写读书笔记有帮助。

边城手写读书笔记篇1

在喧闹的城市,被钢筋和水泥包围的世界,很难想象那副农村特有的画面。

”在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也许 我们不曾想象,在这“世外桃源”中有着如此凄美的爱情。爱情,同那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空气里,也使那条小溪有了一丝热闹的气息。

故事的开始与结束都围绕着小溪,因此,小溪也有了另外一成含义。它孕育了勤劳的茶峒人民,也让渡船这一线索变得自然。

读边城,是一种享受。边城里的文字是鲜活的,处处是湿润透明的湘楚景色,处处是淳朴赤诚的风味人情,可每每读起便会不由自主的忧伤。

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与一个十几岁的小孩,靠渡船为生。他们的生活是拮据的,但他们也是快乐的,有了歌声的陪伴,他们不寂寞,有了善良村民的帮助,他门也容入了社会。

文中的人都淡化了钱,爷爷摆渡死不肯收钱,反而到处请人喝酒,买猪肉互相推钱,小镇里婚嫁自由,只要儿女们喜欢。即便是文中最有钱的顺顺,也是一个不十分在意钱的人,慷慨得很。而小镇里,有钱人家的儿子喜欢穷人家的姑娘,抛了门当户对的聘礼,要娶穷人家姑娘,也不是什么新闻。可见,边城,这样一个地方,是重义轻利的,不为商业气息所熏染变质。

翠翠和顺顺的两个儿子,翠翠的父母的爱情,让整个小说变得带有淡淡的忧伤。“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句话在小说中始终没有得到体现。也许这是作者那个时代的悲哀。爱上一个人没有错,但兄弟两没有与别人一样,哥哥为了弟弟,毅然放弃,一人将痛苦承担。然而,他的死亡给翠翠,翠催的爷爷,他的兄弟造成了难一挽回的悲痛。他的弟弟将一切责任都归到自己身上,从此,白塔下在也没有荡漾着那动听的歌。曾经兄弟两在百塔许下的诺言最终被溪水冲刷的无影无踪。

端午节,在小说中有被作者赋予了新的含义,二老在那天结识了翠翠,有在那天大老与翠翠相遇。爱情在端午这天开始,鸭子,这一普通的动物,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小说中的人物,也在作者笔下刻画得栩栩如生。翠翠,一个封建时期女性的代表,”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提起渡船,无人不知那个豪爽老人,当然,可以说每个人都摆渡,所以知道她,但是,从文中人们对老人的熟悉和态度可以看出,人们对他性格的尊敬,甚至他去买东西,“一定有许多铺子上商人送他粽子与其他东西,作为对这个忠于职守的划船人一点敬意”。

边城手写读书笔记篇2

《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 它展示了一种近乎野兽纯厚的个性,一种素朴真实的人情美。

沈从文的小说中永远隐藏着湘西人民生活中不可言说的悲,那么边城也毫不例外。小说从翠翠,天保,傩送三人的情感纠葛为情节线索,展现了湘西人民深刻于骨中的悲剧性格与美善纯朴。作者把自我饱满的情绪投注到边城子民身上,描绘了乡村世界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着重塑造了作为爱与美化身的翠翠形象。更有老船工的古朴厚道,大佬天保的豁达大度,二佬傩送的专情热血,顺顺的慷慨豪爽,杨马兵的热情质朴。作者用细腻柔情的笔触,塑造了这些美丽善良的湘西人民,似乎世间所有美好的品德都赐予了他们。作者却不只是有意无意中,开始了对湘西人性中的美和善的悲剧性思索,他们的哀乐,同样无一不让我潸然泪下。天保为成全翠翠与傩送而死,傩送挣扎于兄长与爱情之间选择远走他乡,老船工奔走于翠翠的婚事而于风雨夜里长眠不起,更有翠翠愿花尽一生等待傩送归来。这等等的故事,又让我思索,为何纯朴善良的湘西人民,却有着无尽的悲哀。读完这本小说,却让我挣扎于对湘西人民善良性格的钦佩,对他们无可避免的悲剧生活的哀痛。甚至想在最后文上一句,究竟是什么造成最后的悲哀,却也无从回答。

《边城》也同样是一部风俗文化小说,是沈从文浓郁的怀乡情结的艺术结晶。小说的前三章便集中笔力描绘湘西的风物景观和风俗习惯,幽碧的远山,清澈的溪水,溪边的白塔,翠绿的竹篁,河里上下行的船只,河边的吊脚楼,原始古朴的碾场等等湘西特有的山水风物,以及端午赛龙舟,捉鸭子比赛和男女对歌定情等风俗,都展现了湘西人民质朴的生活。

正如沈从文先生一直强调自己是乡下人一般,他用乡下人的笔触,写下了一部属于乡下人的史诗。

边城手写读书笔记篇3

美丽的边城,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其实还是一个人性受束缚程度较低的.环境,可是,我们依然从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身上感受到深刻的历史痕迹——那已经深植于中国人血脉中的痕迹。

翠翠,一个青涩、情窦初开的女孩儿,她的羞涩是自然的、不做作的,但却是中国几千年道德、文化在每一个女人血液中的沉淀——是的,是经济文化的产物,而非原初性的;是属于东方的,而非人性的;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而非动物的本能。——是的,那深刻在女性血脉中的面对男性的自卑,那压抑真实感情、等待幸福降临的被动,都是人类几千年历史所赋予女性的性别特质。

那位深爱着孙女、渴望孙女能够得到幸福的善良、可爱的老船夫,亦无法跨越历史和时代所赋予他的局限性。为了孙女的亲事,他内心所呈现出的渴望、焦虑、自尊、自卑、掩饰、吞吞吐吐、欲说还休、矛盾、挣扎——是那样令人痛心和无奈。是的,他岂是在与自己的内心斗争?他是在与整整一部人类历史较量,他怎能超越时代给孙女一份自己把握得了的幸福?——最后,老船夫带着一生巨大的遗憾走了,他无法把握女儿的幸福,亦无法把握孙女的幸福。而翠翠,除了等待幸福,还能有第二条可以通向幸福的路吗?

其实,这岂是发生在一个边城的故事?这难道不是中国几千年来天天在发生的故事?那坐在溪边高岩上默想的又岂是翠翠?那难道不是千百年来无数渴望幸福的女人?

是的,谁能把握自己的幸福?谁又能跨越历史享有不受时代束缚的幸福?——男人与女人的真正相遇,中间真的是隔着千山万水、隔着一部厚重而艰难的人类成长史。可那样的一天真的值得期待、值得向往,因为,那是人性真正解放的日子,那是人类走出历史阴影的日子,那是人类不仅在物质上也是在精神上真正丰盈的日子——尽管路还很长,但值得人类不竭地追求和向往。

忽然就被那些大胆直白的、洋溢着青春喜悦的男孩、女孩,男人、女人间那一点不古典、一点不含蓄的“我爱你”深深打动!竟至要流泪了——因为想到了翠翠。

边城手写读书笔记篇4

翠翠,一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小女孩,

爷爷,一位淳朴厚道,倔强老实的老船夫,

大佬,一个个性豪爽,义气慷慨的小伙子,

二老,一个温柔细腻,独帜孤独的小伙子,

顺顺,一位大方洒脱,诚信公道的老船总。

生活,便围绕着展开。无父无母的翠翠与爷爷在渡船边长大,自然的熏染,自由的空气,孕育了翠翠干净而又美好的心灵。

野丫头无拘的性格,村丫头淳朴的个性,使大佬为其倾心,并与偶然相遇相识二老相爱。原本料想,翠翠会有一段美好的爱情,一个完整的家庭,但大佬的意外死亡,让心善的二老生了愧疚,纵然离翠翠而去,便无音信。原本料想,翠翠即使没有拥有如此般的爱情,她还有爷爷吧。爷爷给予她的爱与关怀,应足以充盈她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吧。但爷爷始终逃不过岁月,在雷雨,电鸣中悄然离去,没有留下一丝讯息,唯独留下一个孤零零的翠翠。在失去亲情与爱情中迷然地活着。

翠翠的命运终归于何处,书尾仍是一个不解的谜。此刻的我也在憧憬,憧憬着那远在异乡的二老能识清内心,重回茶洞,寻回爱情,永远的伴在翠翠身边,给她一个完整的家。或许,这个想法太过于美好,缺乏了现实的味道,而那又如何。还须从心罢了。

淳朴之息弥散,浸染着《边城》,叩击着书中的每一个字眼。诱动着鼻尖,鼓动着耳膜,渗透入毛孔i,净化着杂糅的心。翠翠与二老的爱情如此质朴,如此纯洁,并不如书中所述,某男主爱上了杀父仇人的女儿。翠翠与爷爷的亲情如此有爱,如此简单,并不如影视中所播,后代为了争得财产无情将亲人谋害。

也许,翠翠,大佬,二老,爷爷他们才是生活,而那些不切与实际的故事情节也只是让人们在奔波于疲惫之中时,有一些安慰,有一点快感。生活,即使在宇宙几亿年发展中从未改变。改变的只有社会环境,人文气息,将人们束缚于心计,自私之中。只须常常在睡前反省反省自己,只须在狂欢之后思考思考自己,或许此刻的我们会顿然生悟,生活其实很简单,为何每天都要将自己束缚与忙碌,疲忧之中,为何不放下内心被岁月堆砌的隔墙,哪怕是一天拆下一块砖总会,彻底拆完这道墙,过回简单的生活。

边城手写读书笔记篇5

天地人生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唯有真爱,才是永恒。

——题记

犹记一场凤凰潇然梦,一本书,一场偶遇,一段不涩不黏不哭不甜的痴恋。 雨零碎地下,在茶峒,还记得那划龙舟凫水捉鸭子的他,矫健的身手,英俊的外表,因为捉鸭子成绩斐然故心中不胜欢喜。而在桥上苦等爷爷的才15岁的小姑娘翠翠心中却焦急害怕。她生于30年代,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着她且教育着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这是她与傩送的初遇。

或许是梦吧。翠翠那么美好,像是一个玻璃球,那么易碎。爷爷的离开让翠翠明白了责任与坚持。她就那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等待着傩送的回来,撑着她那船在江上飘着一缕梦。故事就此结束了。翠翠等到傩送没有?那时他们是否仍然相爱?他们该多大了?是否傩送会和翠翠在一起不分开了呢?为什么沈从文要让翠翠这样苦等下去,不能让他们有个美好的结局?

太多太多的疑问我想知道,为什么便草草收尾了呢?或许人生是真实的,不可能十全十美,傩送的大哥天保遇难了,作为亲兄弟怎能不为之悲伤难过?我想沈从文用无言的笔触告诉我们,爱要留在最美好的时候,真爱是永恒的,傩送一定会回来。而翠翠,始终也要长大,在面对生活时更加坚强,也懂得了自己对傩送的一份爱,一份永恒的真爱。她在江上支起一枝蒿,日复一日地等,等的不只是傩送,也是一个无法回去的,曾经的美好,像一个梦境。

我始终相信我能遇见翠翠,翠翠活在我们这个世界。我想看她浅颦轻笑,或喜或愁。可能在湘西,在茶峒,在渡口。她会摆渡我走向过去,穿越历史的厚度,看时光过隙间那斑驳的老渡船,悠悠流淌的江水,和那在岁月跌宕中憔悴的容颜。那条渡船撑了十几年,人来人往,天地人生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撑到我们白了头,掉了牙,腰腿不利索,抑或是魂归离恨天云云。也许只为了一个执念,一段往昔,一片云霞,一往情深。

可是,时间这块布,裹挟着翠翠和傩送消失在湘西,一去不回头。他们离我们越来越远了。那浓丽色彩的凤凰古城,清清浅浅的江水,湿润的草木气息,都被岁月掩埋了。他们的爱情像是我们路过的风景,一直在逡巡,却没有人为他们而听。

我,找不到了。

雨在下,视野里有浓有淡。浓的是水边的青石,绿色的青苔布满全身;淡的是若有若无的远山,以及山脚下的江水。生活或许回不到过去,湘西人民的生活已被现代化这只大手搅乱了,成了一锅粥。面对新奇事物的诱惑,他们还能回到过去吗?还会有翠翠和傩送这般向来缘浅,奈何情深的感情吗?

可是,江水还在。只要江水还在,渡船便在,我相信翠翠便在。

在时光中,傩送或许正乘着船渡过千山万水,只为与梦中惦念的那个翠翠再一次在碧岨溪相逢。

天地人生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唯有真爱,才是永恒。

边城手写读书笔记篇6

人向往的是什么?

一片树林、一片大地、一个蓝天,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当人类生存在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变化:一座小屋、一个村庄、一个城镇……一个步伐、一辆自行车、一辆轿车……

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在进步还是在退化?人手所创造的不知道得否满足于他们的心意?人心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当你贫乏的时候,追求的是财富;当你动荡的时候,追求的是安定。

而如今这个时代,繁华的城镇里高楼拔地而起、街道上车水马龙、行色匆匆的人们在忙碌中建设着社会的发展。这景象本应符合人类的追求,但经历过农村生活的城镇人们却开始向往农村的环境。这似乎有点矛盾,从落后的农村到发展的城镇,从发展的城镇又到落后的农村。

《边城》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样一副画面:“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一只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在如今,城镇的物质建设虽然显得腾飞发达,但是在建设的背后又显露出另一方面的破坏。就像自然环境,是那样的污染不堪:树木被伐、空气干躁、噪声不断、垃圾成堆。这样的环境,使人的身心受了严重的压抑。所以,人又是那么向往农村那种清静、舒畅的生活空间。或许这也是《边城》作者的思路。

并且在现今的时代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是那样的陌生和功利。为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卷入你争我夺的潮流当中。在建筑物空间越来越狭小的同时,人与人的心灵同样显得狭窄;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人与人来往的途径是那样的便捷,但人的沟通却是那样的艰难。一道墙,不单是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居住场所,也同时隔绝了人心灵的来往;一扇防盗门,似乎避免了外人的闯入,但同时也囚牢了自己与外界的联络。

而在《边城》里面让我们看到的是人的淳朴、勤俭、友善、和平的景象。

边城手写读书笔记篇7

《边城》蕴含着诗一般的意境和韵味,作者不仅创造了诗一样的`意境,而且赋予作品中的人物与景物以深厚的象征意味,集中了湘西秀美的山水和淳朴的情致。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

茶峒,小溪,溪边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家里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太阳升起,溪边小船开渡,夕阳西沉,小船收渡。无形中就够成了一幅图画,有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边城》里的人情亦如水,却不是如水样淡薄,而是一如湘西的河川明澈纯净。在阅读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人性的芬芳。翠翠和爷爷一起守着渡船,相依为命,彼此关怀。他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代表,他善良、勤劳、朴实、憨厚、忠于职守,他对外孙女无私的爱就是我们炎黄子孙得以繁衍的血缘纽带,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那原始而又古老纯朴的人性之美。

人间每天都在发生悲欢离合,这和时代的背景是分不开的,但撇开那些令人伤心的悲剧去看里面的每个人、每个风景、每个生活片断,你会惊异地发现,沈从文先生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多么美丽的世外桃源,那里纯朴的民风是我们这个霓虹闪烁的大都市里所没有的。它好似一股细泉,它又似一缕清风,吹走了我们脸上的尘土,带来一丝温馨。多么希望还能看到翠翠像以前一样快乐地生活,祖父那条渡了大半辈子的船会依然来往于溪间,那条黄狗也守在门前等待一桌喷香的晚饭。

在当今社会,物质生活充裕,但生活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却渐渐弱化。我多想文学作品中那纯净、美好的风景和人情,由“童话变为现实”。

当今的时代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是那样的陌生和功利。为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卷入你争我夺的潮流当中。在建筑物空间越来越狭小的同时人与人的心灵同样显得狭窄;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人与人来往的途径是那样的便捷但人的沟通却是那样的艰难。一道墙不单是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居住场所也同时隔绝了人心灵的来往;一扇防盗门似乎避免了外人的闯入但同时也囚牢了自己与外界的联络。

边城手写读书笔记篇8

好书,太有名了,所以能够分析的东西前人都已经说尽。

但是正是因为这本书太好了,看完之后感觉不写点什么不行,对不起它。

所以随便扯一下。

沈从文只接受过小学教育,后来来到__大学旁听。但是写出来的文字朴实优美,极富灵性。

所以说写东西是靠天赋的。

张佳玮认为沈从文的文字像是东晋到刘宋时期的,古朴干净那种;而汪曾祺得了沈从文的一部分真传,写的是明文,热闹明快许多。

边城最迷人的地方在于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一般的世界,有人将之称作“乡土中国式的”。语言清澈纯净,所以笔下的__边陲也是清澈纯净的。

人情淳朴自然,青山绿水环绕的茶峒城是商贾来往的交通要道,却又显得那么安宁静谧,仿佛与世隔绝,就连天空也悠远澄澈,令人心安。

与其说是一个世纪前的__边陲,倒不如说是沈从文心中的一个梦。

而与其说是沈从文心中的一个梦,不如说是古往今来每个中国人心中的那个世外桃源。

这样的乌托邦有无数多种形态,作者写出的是自己心目中那种。

当我们读到这座静谧美好的边城,就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心中的那个梦想与之重叠起来。

当然,沈从文笔下最终还是个必然的悲剧。

美是留不住的。沈从文先生只能抓住美的转瞬即逝,随即停笔。再写下去已经没有必要了。

而用这种柔软缓和的笔调写出来的悲剧,反而更能深入人心。

圮塌的白塔重新修好,但时光已随流水逝去,爷爷长眠,二老有可能随那夜的两颗流星一起划落,也可能“明天”就回来。

沈从文自己说过,“你们欣赏我故事的清新,作品背后的热情却忽略了。”

写《边城》是在年,当时的沈从文满怀一腔热血。也正是因为他的热情和追求,也许是最后的乡土中国风情,在他的文字中留下了背影。

随后就是无休止的动荡,再然后是开发与建设。交通方便了起来,__边城失去了其神秘性。无数人来到这里寻找过去的茶峒,寻找那个失落的渡口和山上的白塔,寻找自己心目中的边城。

但是,毕竟还是少了些什么。

回不去的。

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