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网 > 读书笔记 >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感想

时间: 新华 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可以锻炼对书文字作品概括分析能力,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写好瓦尔登湖读书笔记感想不是那么简单,下面给大家分享瓦尔登湖读书笔记感想,供大家参考。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感想篇1

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它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静静地读,读得静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瓦尔登湖》是属于心灵的。

梭罗原是个要在人世有所作为而不是个出世的人,然而在两年多的湖边生活后,他看破了“红尘”,感到人世扰扰,荣华富贵,不过是一个人的贪婪,他要对之心平气和,一无所求。当然,一个人从对人世有所求到无所求,这是一场艰难的心路历程。今天,我们观照梭罗的这条起伏的心灵历程,不知能否多一份理解和感悟。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里,要一个人对生活无所求,那是苛刻,但对“所求”多一些节制,则是理性。我们无法也无需戒绝自己对生活的“所求”,但同时是否也该有些出世的精神来面对这个不复简单的世界?在越来越考究的生活中,心灵的罗盘仍固执地指向简单和质朴。因此,斑斓的VCD节目和浓酽的咖啡之外,读一读《瓦尔登湖》,让心沾染一点湖水的静谧清凉,多一份恬淡与洒脱,少一分浮躁,其实已不是时髦,而是必需。

种豆、筑屋、焙制面包,对大多数享受城市文明的人来说,都是些遥不可及的梦想。在今天,城市生活越来越便捷和考究的今天,又有谁向往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来越紧张,自然生态环境日益萎缩的今天,有此梦想的人又能到何处实现呢?

书中,他描写到,他的工具仅有一个斧头,但他很快便造好了一座坚实得足以避风挡雨的小木屋。原来,找着住的地方,是那么简单。随后,这间木屋的前后填充了他自种的蔬果地。原来,填饱肚子,是那么简单。再后,他不定期地用这些收成去和村民物物交换,原本空旷的屋子由此装点得颇具姿彩。原来,构筑起一个心灵的港湾,还是那么简单。

这一点,正是梭罗与陶渊明不相似的地方。陶渊明如此沉浸于对生活的幻境。他的清高孤傲,落落寡合,不是世间每一个人能够企及的。但之我见,这其间,却缺少一种源于心境底部的朴素与淡泊。而梭罗则不然,他明确自己简朴的生活所需,并用自己的双手却为自己尽可能简单地创造出这些。从而腾出时间来,坐在湖畔,畅然呼吸,定神观察,贴身倾听,沉静思考。老子便曾这样说过,道,既不是唯心,也不是唯物;或既是唯心,又是唯物。二者绝不可被人为地割裂开来。

《瓦尔登湖》内容丰富,意义深远,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是一部圣书。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居住的两年又两个月里,仅用很少的时间凭借自己的双手维持生计,而将大部分时间用来接近自然、探索自然,最后使自己和自然融为一体。梭罗面对着湖,眺望着湖,他思考,他沉思,由感性变为理性。

纵观阅读全书的过程,梭罗在我的印象里,已不再那般强调“避世”的概念。梭罗来到湖畔居住了两年零两个月余两天——他仿佛为自己掐准了秒表一般,准时告别。他能意识到自己何时不再需要继续地沉寂,于是,“到时候了,可以走了。”一句“可以走了”,才使自始至终的湖畔生活统一地联结成一片,而且句号完满——还是那么简单,而没有造作和伪饰,也没有对生活的消极。而这恰是《瓦尔登湖》这部著作的本质、关键,以及可贵。

《瓦尔登湖》内容丰富,意义深远,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是一部圣书。《瓦尔登湖》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梭罗对于瓦尔登湖的热爱,对于小屋的热爱,对于山林的热爱,对于林中小动物的热爱,对于大自然万物的热爱,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操!读这部书时我经常尝试着把自己放在梭罗的位置上,我感到在那时我才活得真诚,没有了矫揉和造作,书中所有的事情都那么自然,所谓的心灵净化就是指这个吧!更让人叹服的是,每次读后都会有全新的感受,平淡的语句中涵藏着最深沉的哲思,很多地方必须得反复读才能体会得到其感情的丰厚!

尽管我们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尽管瓦尔登湖已经永远的消失,但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在自己的内心里拥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时刻都能让心灵得到淘涤,按梭罗所说,到你的内心探险去吧!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感想篇2

大自然既能适应我们的长处,也能适应我们的弱点。

——题记

我认为梭罗在这本书中写出了他对瓦尔登湖的理解与对人生的思考。梭罗写了湖边的森林的浓郁、苍翠;写了湖上的鸟叫声的甜美、高亢;写了潜水鸟的活泼与调皮,写了松鼠以及各种动物种种可爱的动作。

我认为梭罗写了人们的贫穷不是别人不施舍或政府不救济,更不是自己在本来的工作上不努力,而是没有换一个角度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伟大的人用简单而富裕的方式生活着,并给自己留下闲暇时间,以用来做伟大的事和培养自己伟大的品格。“我没有看到过更使人振奋的事实了,人类无疑是有能力来使自己有意识地提高他自己的生命的”。作者用自己在瓦尔登湖边的生活证明了人类可以生活得富裕而有闲暇,人类可以和自然、和动物和平相处,可以生活得简单却同样快乐。

梭罗是崇尚自由的。当他从瓦尔登湖到村镇中修鞋却被捕时,可以发现他向往的是美利坚的和平与自由。“什么也不能正当地迫使单纯而勇敢的人产生庸俗的伤感”。梭罗便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勇敢地面对生活和一切他要正视的东西。并仍能保持自己单纯的、自然的、美好的伟大心灵。并且他有着同样并且他有着同样生活简单,在世人看来卑微而粗俗的人作为访客,这些访客在梭罗看来是渊博的、谨慎而智慧的。

梭罗探索着大自然的美妙与历史,同时从大自然的历史中探求着人类的历史。梭罗从中领悟出自然对人类过错的宽容与大自然的生生不息,人类在大自然的面前忽然变得那么渺小!

最后,梭罗提到“不论你的生命如何卑贱,你要面对它、生活它;不要躲避它,更别用恶言咒骂它”。因为,在梭罗看来,生命永远没有想象中的恶劣。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感想篇3

大自然既能适应我们的长处,也能适应我们的弱点——题记

一百六十多年前,一个叫大卫梭罗的美国人幽居在瓦尔登湖畔三年光阴,独自一人建造了小屋,并渔猎,耕耘,沉思,写作,最后诞生了一部伟大的散文集《瓦尔登湖》,《瓦尔登湖》深深影响了一代人,许多伟人也拜读了此书,时至今日该书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影响深远。此书也入选了美国国会图书馆评出的“塑造读者的25本书”。

这本书写成于19世纪中叶,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作者竟能冒天下之大不韪,这样特立独行,怀着一颗质朴纯真之心踏上了这样一段非同寻常的旅程,这种勇气和魄力令人无比钦佩,而在梭罗心中能存有这样的不带有一丝一毫受世俗之气污染的纯净思想更是让我肃然!这澄明的思想如同一阵清新长风掠过所有读过此书之人的心际,不禁让人为之精神一振,他要让人们明白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追求物质生活外还有另外一种生活,就是可以带来无比快乐的简朴生活!物质生活确实很诱人,有了钱财便好象可以为所欲为,有华丽的别墅,有高级的私家车,有丰盛的饭菜,有夺目的衣裳和珠宝等等等等,于是人们都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着财富,有了可观的钱财后还想得到的更多,永无止境,直到他老之将至之时,他才会意识到在他的一生当中他充当的到底是一个什么角色。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个渔夫整日以打渔为生,每天只打很少的够吃一天的鱼便在海边悠闲地晒太阳,一天一个有钱人见到他在懒洋洋地晒太阳便过去批评渔夫好吃懒做,有钱人说:“你怎么不去搞水产养殖?过几年那可以赚多少钱啊!”渔夫说:“赚那么多钱干什么?”有钱人说:“这样的话就可以不用每天出海打渔了!”渔夫问:“不出海打渔了那我每天干什么?”有钱人显得很骄傲的说:“你就可以整天很悠闲的晒太阳了!”渔夫说:“我现在不就在很悠闲的晒太阳么?”有钱人语塞。

一般而言,我认为能愿意这样过隐逸生活的只能是东方人,而且现在我甚至怀疑现在的东方还有没有这样的隐士存在,仿佛这样的人物只能活在遥远的古代,时常的我就这样想,如果我生活在古代,我愿意过那种山林生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群山葱葱,幽径模糊,山湖静寂,紫雾腾腾,孤舟寒江,冰雪淅淅,想想就让人心醉!可是,能无忧无虑地过这种生活的人真能存在么?古代那些隐士大多是在官场不得志的士大夫,寻常百姓哪会有这份闲心,家有老小,能够抛开他们由着自己的性情去游历江湖吗!显然是不能的,所以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今要想过不问世事的隐逸生活还真是不切实际的,《瓦尔登湖》的作者大卫梭罗也只是过了三年的山林生活便又重新入世,即便是如此这段经历也是弥足珍贵,试问有谁能花三年的光阴来尝试这种简朴生活并能够富有情趣地刻录下来自己的心迹?现代的90后往往热爱看小说,玩游戏,这都是一种幻想的空间,既然物质上的现实空间里,人们不能抛开那份心去过自己想过的闲云野鹤的生活吗,那每天抽一点时间,给自己,让自己沉静在自己理想的空间里,把自己当作里面的主角,在自己的领地,无忧无虑,做上1分钟的“隐士”也是好的。所谓“大隐隐于市”。

哈丁曾说过《瓦尔登湖》内容丰富,意义深远,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是一部圣书。

《瓦尔登湖》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梭罗对于瓦尔登湖的热爱,对于小屋的热爱,对于山林的热爱,对于林中小动物的热爱,对于大自然万物的热爱,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操!读这部书时我经常尝试着把自己放在梭罗的位置上,我感到在那时我才活得真诚,没有了矫揉和造作,书中所有的事情都那么自然,所谓的心灵净化就是指这个吧!更让人叹服的是,每次读后都会有全新的感受,平淡的语句中涵藏着最深沉的哲思,很多地方必须得反复读才能体会得到其感情的丰厚!

“我引以为容的是,有一来客用黄色胡桃叶当作名片,并在上面写下了几首斯宾塞的诗,我把它当做我的陋室铭:

人们来到这里,充实了小屋,

不需要多余的款待;

休息就是盛宴,一切顺其自然,

最崇高的心灵,最能怡然自得”

“我希望我们的农夫在砍伐一个森林的时候,能够感觉的那种敬畏,就像古罗马人在一个圣林里间疏林木以使其透光的时候所感觉到的敬畏一样,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森林是属于一些神灵的。”

“有一千个人在伐着罪恶的枝桠,却只有一人在猛砍着罪恶之根。”

“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从红日东升直到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林,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坐在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

“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永不会来临。使我们视而不见的光亮,对于我们就是黑暗。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来日方长,太阳只是颗启明星。”

尽管我们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尽管瓦尔登湖已经永远的消失,但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在自己的内心里拥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时刻都能让心灵得到淘涤,按梭罗所说,到你的内心探险去吧。

让心静下来,总会找到你自己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感想篇4

第一次见到这本《瓦尔登湖》是在大学四年级准备考研的那段日子。一天,像往常一样走进了学校大门对面的书店。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籍中,我一眼望见了这本书,白色的底,绿线对景物进行勾勒,很意象的画出一幅宁静湖面被松林环绕的样子。刹那间,感觉自己的嘈杂的世界瞬间安静了。封面上赫然写着Walden这几个英文字母,我暗暗在想,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一本书籍。后面细细翻开,原来是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一个独居作者,写了他在康莱德镇附近瓦尔登湖畔的两年生活的时光。

他自己劈柴、建屋子,房间里没有过多的陈设,仅有的三把椅子也是为了适时而必要的社交。我忽然觉着,梭罗这个自然主义作家有着自己生活的人生信条,不仅仅要事事亲力亲为,让每一秒钟都流逝着有意义,也不让无意义或者太多无谓的社交而打乱生活的节奏。每每内心有嘈杂的声音升起,翻一翻就能让自己瞬间获得安静的力量。有时候,轻轻的吟诵这每一句英文文字,都觉得像一篇篇绝美的诗篇。究竟是在怎样美的地方,或者内心有着怎样的生活美学和审美的眼光,才能写出这样自然而又诗意的句子。在一次查阅资料的时候,我才无意中了解到作者是由于至亲弟弟的一次意外身亡后,内心受到极大的冲击而因此从大城市抽离,来到有着怡人风景的瓦尔登湖生活。

而我们作为现代社会中生活的人,每天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面对的压力和困难,是不是也要给自己一片像瓦尔登湖这样的净土,让自己休养生息,重换心境。而经科学证实,大自然和植物的芳香确实是有治愈人心灵的力量。作为互联网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每天都充斥着大量而无意义的信息。随着日渐增长的生活压力,许多生活在城市中的年轻人感到无法喘息。试想,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给自己的内心留有像瓦尔登湖这样的一片静地,给自己释放压力和重获心灵呼吸的力量。而最近在社交平台上大火的李子柒,就像现代女版的“梭罗”,在深圳打拼之后,回到自己四川老家开始自己自足的乡野生活。她自己劈柴、生火,上山砍竹,就为了给自己打造一个具有古风的秋千,自己塑泥灶只为给自己烤一个香软的面包,在时令季节里做青梅酒,把自己的生活过成了只有古诗中才会出现的意境,吸引了大批城市青年的追捧和艳羡。

反观这本《瓦尔登湖》,我在想,一百多年前的梭罗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当时正处于19世纪,经历过工业革命后的美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蒸汽火车,电力时代,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而梭罗却一针见血的指出人们并不善用工具,有的人乘坐火车只是为了去城里消磨时光。这何尝不像是现代生活的我们,自认为聪明的使用了手机和互联网,却殊不知每天被无谓的信息和虚拟社交浪费了大把的时间,我们自认为在使用工具,实际上却被工具所绑架了,被动的活在一个由看不见的互联网生态圈中。这个时候,也许我们要像梭罗一样,抽离其中,真真切切的明白自己的所需所想,并规划好自己的生活节奏。我们倒不必像梭罗那样,离自己最近的邻居都需要2公里的距离。而是放下手机,找到自己的生活状态,拾起一本好书,坐在咖啡厅自己喜欢的角落,品一杯好咖啡,抑或是在风景怡人的公路上,大汗漓漓的跑3公里,规划好自己每月和每周的目标,去一个心怡神往已久的城市感受当地的风情……总之,就是体验美好的生活,好好的把握当下,努力的去感受生命和生活赠与我们的每一个瞬间。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感想篇5

你或许见过许多人终日追求浮夸而碌碌无为,或许见过许多人恐被其他人孤立而随波逐流,我们生活在这个喧闹繁杂的世界中,就难保内心不被世俗的杂音侵扰。可有那么一个人,他像逆流而上的鱼,他渴望纯净的内心,他与世俗相背离,他不甘于在喧闹中失去自我。于是,在瓦尔登湖畔的小木屋中,他留下了在寂静之中寻得的永恒。

梭罗,美国半个世纪以前的诗人、哲学家,他向往一种诗意的生活,在瓦尔登湖畔的木屋中隐居两年,细致地记录所见所感。

每一次读梭罗的《瓦尔登湖》,我都有不同的感觉,散文中零碎而深邃的思想,在一次次理解之中变幻莫测,而归根结底,我体会到的是他在以平静的心境,领悟一种在自然中最简单的生活态度。

梭罗在书中曾说:“多余的财富只能够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用金钱购买的。”这仿佛映射了如今的社会现状,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总是被动地接受各种爆炸性的快速传播的消息,当新闻娱乐八卦挤掉了我们静静阅读的时间,当网络夺取了人们面对面交心的机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阂隐藏了思想的火花,我们是否应静下心来思考,放慢脚步,通过时代的镜面审视本质,从虚浮中回归,享受慢生活带来的内心的宁静。

这不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这更是一种世界观与人生观。这个世界并非总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更多时候我们无法去选择生活,我们或许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或是适应竞争,弱肉强食是自上古就存在的。这或多或少会影响我们对生活的看法,可是要知道生活并不仅仅是活着,每一个个体的千差万别的体验与感悟赋予每一个人生活的意义——要活得有思想,不为追求物质生活而急功近利,超乎物外,不被凡世所困,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豁达。

这个时代需要这种回归宁静的哲学,它能使狂热的头脑冷静下来,能使人们在迷惘时找到自我,在本我与超我的对立斗争中找到平衡点。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感想篇6

最近一周读的最新的文献对我来说太难了,我还得再消化消化,这周在读梭罗的瓦尔登湖,想写一点东西,感受一下梭罗笔下的孤独。

经常有人对我说:“我想,你住在那儿一定很孤独,总想和人挨的近一些吧,特别是下雨下雪或者晚上的时候。”我总忍不住在想:我们居住在这个地球上,只不过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小点,那边的一颗星星多大?为什么我会感到寂寞?难道我们这个地球不在银河系中嘛?到底人与人群之间隔着什么样的距离。他才会感到孤独?我们也许无论怎么奔跑也没法让两颗心更贴进一些,我们最希望跟谁做邻居呢?车站、邮局、酒吧、会议厅、学校、杂货店,这些人群拥挤的地方不可能每个人都会喜欢……

在如今的时代,好像脱离群体独立思考已成了一种稀缺,周末休息,你会和我一样待在住房一步不出嘛?那你会做些什么呢?追剧、看书、刷抖音吗?会不会在睡一觉起来后,发现手机信息空空如也,没有一个人找你,没有一个人想起你,你会感到孤独吗?我想会吧,梭罗当时面临的是我们这种孤独的环境吗?他为什么有这种宠辱不惊的心境呢?我想是大自然给他的财富,是知识给他的满足。

一个人在思考或者工作的时候,总是孤独的,孤独跟一个人和同伴之间相隔多远没有关系,在剑桥学院里,真正勤奋好学的学生,即使坐在最拥挤的教室里,他也会像沙漠里的云游僧人一样孤独。

我不比一朵毛蕊花或者牧场上的一朵蒲公英更加孤独,也不比一片豆叶、一根酢浆草、一只马蝇,或者一只大黄蜂更加寂寞。那密尔溪,或者一只风向标上的铁公鸡,或者北极星,或者南风,与我相比,它们更加孤独;那四月的雨,正月的融雪,或者新房子里的第一只蜘蛛,与我相比,它们更加寂寞。

在冬日的漫漫长夜,雪花狂舞,寒风在森林中呜呜的嚎叫着……

梭罗的孤独比我们的美,孤独并不是一个人呆在空荡荡的房子里,也不是一个人去公园去自然界观赏美景。真正的孤独是你独自一人眼睛所看到的,心中所想到的,脑内里所思考的,内心所感悟的,这份孤独是美好的,是健康的,是梭罗不会像我们一样感到迷茫的孤独。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感想篇7

中学时代,不记得是在课本还是课外读物里面,有一篇瓦尔登湖节选,在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以及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的映衬下,觉得读起来真是优美,于是我在西南风把它买了下来,去年底搬家收拾东西,从书柜角落翻出来,薄薄一本,依然很新,因为基本没有翻过几页,这本书和追忆似水年华,英语词汇红宝书一起,被我列为了最催人入睡类的书籍。

到现在,我记得的都是每次翻的前几页,搬到森林小屋后孤独的自白,以及,翻译是徐迟。

曾经想要把它读完,然后可以写个读后感什么的,而这仿佛是KPI一样的任务,描写手法不小心夸大了一点,雄心勃勃制定,而到年末,均要列入未完成部分。仿佛就跟每次都说要改掉的坏习惯,每次都说只吃一个的烤鸡翅,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一定要改变,以及忘记一个人一样,都是谁也说不清楚,谁也控制不了的事情。

而没看完书的这十年来,渐渐的,可以和我盘着腿嗑瓜子看球赛,还能吐槽加缪绝对是个乌鸦嘴的人越来越少,现在我主要是听说谁谁买了个车,谁谁娃生了以及大数据时代要咋咋咋。而我也没有去南极度蜜月看帝企鹅,没有卖了房子环游世界,没有咬牙拿下最心仪的包包,要说这十年有什么相同之处,就是每年KPI制定,都喜欢这样夸张和比喻堆叠嘛,嗬嗬,就跟要读完这本书一样。

可是生活并不是永远读不完的书,各种要完成的事情,总是时不我待,就跟腰围一样,放任下去只会越来越粗。读书的时候总是希望将来生活的地方种满女贞和香樟,图书馆一定是要有大落地窗户让下午的阳光透进来,后来发现其实由不得自己,毕竟不能把灵魂给一座城市,而肉体却生活在另外一座城市,无论我多么想念一个地方,睁开眼也还是在这整年四季都是炎热夏天的城市,无论选择在纽约死于八百万种可能,或者躲在洱海边开个小客栈,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固执的坚持并不容易,然而所有的明天都是现在,今天消化不良吃着白粥就肉松过了一天,希望一觉醒来生龙活虎好杀出去吃个烤肉或者大骨拉面,想到这个,晚上立马跳了一个小时的操帮助消化。跟每年的计划一样,如果不马上开始,就永远不可能读完自己那本瓦尔登湖了吧。就让这本书成为我的失败之书,提醒变化和更替都在进行,每个人心中梦想的瓦尔登湖,最终指向的还是自己。

—–即使它描绘的境界让你沮丧,你也应对待它的纯灼,如同仰视黑夜里的繁星。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感想篇8

初读这本书时,只草草翻了几页,散文式大段大段的景色描写让我觉得索然无味,只觉得枯燥无趣。现在想来,也许当时是带着少年人的浮躁,而经历高考后的我在偶然清书的时候,又翻出来这本书,伴着难得充裕而闲暇的时光,我再次开始了我的瓦尔登湖之旅。

湖滨山色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虽然因为译本原因,很多句子读起来生涩而别扭,但透过梭罗的笔下仍能带我进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里。这里有着四季的更替,春日中晨光微融,飞鸟啼鸣,夏风里虫声嘤语,秋光中落英缤纷,冷冬中的雪花脉络。梭罗对自然感触之细腻和热爱,也尽倾洒与笔尖,这是一本自然之曼妙的文字临摹,也是一部极其私人化的絮语。

他曾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你看到的也正是属于梭罗的世界,驾一叶扁舟于湖上吹笛,亦或是一个人垂钓湖边,悠然自乐,梭罗就好似中国古代的隐士,与山林之中自寻乐趣。“从圆心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来,而生活的方式就有这样的多。”在今天这个忙碌的时代,每个人仿佛也都被一种叫做生活的网给笼罩,无形却更是致命,梭罗的笔下的世界就像一个望远镜,让你沉浸其中而内心渐渐平静。

虽说梭罗所写自然之景占了书的大部分篇章,但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点点哲思也都包含在其中,所以,《瓦尔登湖》切忌浮躁,要慢慢地看,细细去品读。一亩荒地,简陋木屋,梭罗抛弃工业时代城市的便利,选择与自然为邻,他睿智的看到了工业时代中物质对人们精神的创伤,于是他选择独居自然,于质朴中询问自己的内心,简单而朴素的琐事占据了他书中的篇幅,返璞归真,最简单的道理去也是往往最难做到。但他感性也同样理性,他有着对工业时代社会和经济的敏锐洞察,他并不排斥工业革命给人带来的成果,他思索的是我们总是用错误的方法和态度去对待科技,让科技为我们戴上了手铐,脚铐。这些思索在今天这个价值观更加多元化的社会也同样值得探索,人们的精神危机仍不容乐观,空虚与迷茫时刻会充斥着大脑,不如进入瓦尔登湖畔来一次灵魂的洗礼。

梭罗是幸运的,也是勇敢的,我们固然不能说有这般果断与毅力抛弃城市的便利。但是也可从其中寻觅出点思语。亦或浮躁是这个时代的通病,被物质裹挟的人们总是太急于求成,这本书便像是一座桥梁,让你与方寸之地更近。

2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