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网 > 读书笔记 >

优秀的教师的读书笔记摘抄

时间: 新华 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回顾和理解所读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如何写出优秀的优秀的教师的读书笔记摘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教师的读书笔记摘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的教师的读书笔记摘抄

优秀的教师的读书笔记摘抄篇1

我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教师专业化的论著,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不仅仅从教师专业化事实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问题,而且还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和造就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

首先《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其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吗?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上形成了一场教师专业化的运动。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从目前看,教师的专业性发展遇到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只专注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思考;在观念和经验上有错觉;将质量问题归因于学生、同行乃至外界;处理问题时专注于个别事件,缺乏整体、动态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较主观,满足于现状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努力克服。

那么怎样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

学校应为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自己。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三种教学生涯观: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反思、博采众长,形成风格,争做专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优秀的教师的读书笔记摘抄篇2

《民国笑忘书生》是我寒假里读的第四本书。读后最大的感觉有趣,我觉得倘若把这本书里的轶事与正史中的民国名人结合起来,他们的形象才更丰满、更真实。

《民国笑忘书生》的作者是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的独立学者、自由撰稿人肖伊绯。作者撷取诸如周作人、胡适、鲁迅、傅增湘、郑振铎、胡兰成、梅兰芳、张爱玲等等民国公众人物人生当中某个不为人所熟知的侧面、某段逸出于公众视野之外的生活事件等等进行生动而实际的记录和再现,比如严复的“鸦片天演学”、胡适与周作人的诗词酬和、张爱玲的千里寻夫、梅兰芳的钟情佛教绘画、陈寅恪与顾颉刚的'择偶观等等,为读者讲述民国的精神氛围中理想主义与现实生活的种种摩擦与融合,呈现一个希望、勇气和失望并存,光明与幽暗交织的况味复杂的时代的精神氛围。

胡适的糖尿病与他的中西文化观有什么关系?王国维如果留在密韵楼里读书,是否还会自沉于昆明湖?鲁迅为什么要揭发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的“盗书”行径?陈寅恪学术传奇背后有怎样的择偶观?诸多问题,引人深思。

优秀的教师的读书笔记摘抄篇3

寒假里,我拜读了《教育与美好生活》。看了书之后,引起了我的深思。

罗素,一个20世纪享誉世界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对教育的观察、思考和实践经验均浓缩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

罗素说,有些品性只能为具有某些特点的人群所拥有,还有一些品行则应为所有人所具备。我们不能着眼于让每个人都具有诗人气质来构筑我们的教育。以下4种特征便可奠定理想品格的根基:活力、勇敢、敏感、智慧。

我们中国的教育往往是求全的教育。我们总是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要求所有学生达到教育的所有目标。这便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也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一直处在学业无法优秀的焦灼感中。君不见,有多少三四岁的孩子因为钢琴热的不断升温而早早地就被父母赶到了钢琴上。有多少满脸哀怨的琴童,就有多少惟恐孩子在某一方面落后的家长。“求全心理”已成为中国教师和家长(其实是中国教育)的一种无法摆脱的“隐痛”,这里面既有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留下的痕迹。

罗素说,儿童的生活原本是充满期盼的,他总是指向将来的可能目标。这是促使儿童上进的动力之一。但是,如果总告诉儿童将来会比过去更糟,这不啻会令儿童的生命之源干涸。

我们不是经常这样来吓唬我们的孩子吗?你再不努力,就考不上舟山中学;你现在这个样子,长大只有去擦皮鞋。这就是我们为孩子描述的未来生活。如此赤裸裸的描绘和启发,我们在善意地提醒孩子的同时,又暗示给了孩子们一些什么?我们经常斥责年轻一代冷漠自私,甚至还常常感叹孩子们的早熟与叛逆。可我们想过没有,这些观念的始作俑者是谁?在这汲汲于功名利禄而无济世之心的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除了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恐惧之外,还有的便是自私和冷漠了。

罗素说,对于一个快乐的儿童,激发豪爽慷慨的性格并不困难。但是对于一个终日被愁云惨雾笼罩着的孩子,他自然会固守所能得到的物品不放。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

“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这真是一个无比伟大的提醒!在我们的教育中,不是更习惯于通过训斥与惩罚来让孩子记住美德吗?罚跑步,罚写作业,罚站……想起来我们是多么的愚蠢啊!我们越是希望孩子们能热爱的东西,我们越要把它们作为惩罚的手段。我们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这样的行为反而会使孩子离这些东西越来越远呢?罗素还有一句名言:惩罚应该是你希望过失者感到厌恶之事,而不是你希望他感到欢喜之事。你看,辛辛苦苦地实施教育的我们往往是多么的荒谬啊!

当惩罚充斥着我们的教育,甚至成为教育的主要表现方式的时候(事实上教育技巧的缺乏经常让我们的教师不由自主地陷入了这个怪圈),孩子们会离“幸福和健康的体验”越来越远,而我们教育的内在的成功也就离“幸福与健康”越来越远了。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要给予儿童丰富而充实的精神生活。让学生拥有幸福和健康的体验,是教育改革所要关注的核心,也是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目标。

我们还必须承认:没有幸福体验的教育,也许能够培养出高分的学生,但绝对培养不出能够让幸福良性循环的人生。

优秀的教师的读书笔记摘抄篇4

我十分喜欢《教师博览》这本杂志,每次拿到《教师博览》,就让我感到一种亲切,立足教育,面向社会,博采中外,荟萃精华是《教师博览》的宗旨。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目录,如饥似渴地阅读各栏目资料:里面的文章大都十分感人,充满了实实在在的感悟和经验,常给我以许多的启迪。并使我更深地认识到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力。

感想之一:教师要与学生交友、要善待每一位学生。

朋友之间无话不说,教师对学生像朋友对朋友。首先,要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不仅仅有知识的交流,而且也有情感的交融。用心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求知。教师要透过自己富有童趣的幽默语言、动作和表情传递给学生尊重与信任、宽松与鼓励的情感信息。

其次,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平等的有思想的教学参与者和朋友,感想之二:教师要永远要做一朵鲜花、笑脸常开让每一位学生喜爱。

笑脸是一种职责心,爱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理解他们却不纵容;笑脸是一种期望,对学生永远有期许,永远给他们机会;笑脸是一种境界,平和地看待和解决问题,不会庸人自扰;笑脸是一种氛围,感染了教师,也感染了学生,于无声处滋润心田。《教师博览》每期都有很多这样的文章在感动着我。笑脸是种魅力,教师必须要微笑着看学生!教师的笑是学生心中最灿烂的花!以前不止一次有学生跟我说:曾老师,我们喜欢看你笑的模样。所以我此刻十分在意自己有没有经常把微笑留给学生,有没有给他们一种鲜花般的感觉。

感想三:教师给学生一小杯水,自己要有一大桶水教师给学生一小杯水,自己要有一大桶水。而这天的教师有一大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是一大桶死水呢?那么对这天的老师来讲,教师在教给学生一小杯水的同时你务必要有一眼泉,而且是一眼活的泉水。要用你的知识,源源不断的流淌出来,浇灌学生的心田。为了具备一眼活的泉水,作为一名教师,就务必勤奋学习,不断钻研业务。不光需要对教材资料深刻和透彻理解,而且还需系统地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科普著作,以及教学法参考资料,捕捉新的科学教育信息。

我门心自问自己有多少水?这桶水怎样样?满不满?活不活?甚至很多领域还只有一小杯水、或一滴水、甚至没有水。

所以在那里我很自责,很惭愧,惭愧离着当好一名老师的要求还很远。但既然选取了老师,就有职责去当好,就有职责不断地反省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发自内心的有一个一生的追求和目标:当好一名老师,当一名好老师!

优秀的教师的读书笔记摘抄篇5

最近,在我们学校教师圈里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全校开展了同读一本《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的活动。全书分为6辑,精选了其中67篇文章汇集成册,由于我刚刚生完小孩,迫于时间的压力,只是细细品读了其中几篇,但足以让我对教师这项职业改变了看法。我始终觉得,我选择教师这项职业是因为喜欢和热爱。我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热爱我所教学的课程。但也许诗意的生活,是源于灵魂,更是源于我对生活的热爱,懂得怎么样享受人生,享受职业带给我的存在感与幸福感。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期待所有学生都达到自己理想的高度,也不能过于急功近利。读完其中一篇《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后,突然不知道我之前都是怎么做的。是啊,我要如何做一名教师,并且是一名快乐的教师?

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人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付出自己的爱”。成功学中有一句话是:“爱是一切成功的最大秘密”。那么就是说对学生应该包含满满的爱,学生就会快乐,反正我也会快乐,这样,做起教师来不是更加轻松。我们身边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眼睛缺少发现。我们能够拿这样的话来劝慰我们的学生,但我们自己有没有做到呢?我们要对学生的过错多一份宽容,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对我们的学生只要犯了错误,对有些惯犯那更是深恶痛绝,只要一犯错,我们马上就把他们的老底给抖落出来,批评后,学生表面温顺了,但心里也是鼓鼓的。那么我们快乐了吗,动了肝火还不是要老几岁?想想我们班四十几个学生,每天都有人犯错,那做教师的不是要累死。想想吧,我们把眼睛看往何处,我们的心态就会是什么样的,看到鲜花我们会心旷神怡,看到垃圾我们会恶心呕吐。每个学生都有优缺点,多看看学生的优点会让我们更公正的看待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也同样会使我们更乐。

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天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将在未来的每一天发生巨大的变化——只要你愿意。如果有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你可以去尝试的话,你会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诗意的生活着,会获得健康、财富、幸福和快乐。

优秀的教师的读书笔记摘抄篇6

这本书还是我初中的时候冲着它世界名著的头衔买的,在上次回老家的时候一并带回来了。因为挺薄的,所以便选来看了。封皮内有翻译及编辑的简介,说本书描写了人与自然斗争的顽强不息的精神。

但本书,我是边吐槽边看完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过了十几年,大家的价值观变了。特别是前几天我的朋友圈被北极32°的文章刷屏了,我们知道因为人类的活动而导致的环境灾害一日深过一日,动物们因为栖息地的破坏等原因,灭绝的越来越多。所以这描写捕鲸的书,从立意上就已经不得人心了。

整本书的故事情节挺简单,就是有个船长因为捕鲸而失去了一条腿,于是他立志找到并杀死那条鲸,最后却被鲸所杀。

根据作者的经历来看,本书带有一点纪实的味道,捕鲸的过程描写的非常精彩。但是也掩盖不了我内心的不适。

原来人类为了鲸油竟可以做出这么残忍的事情来,原来真有人会为了一己之私而不顾其他人。船长因为被鲸咬掉了一条腿而要找到那条鲸去报仇,好像说得通。等等,鲸有招惹他吗?鲸在大海里活的好好的,是人类为了鲸油而挑起的战火,船长要鲸鱼的命,鲸鱼反抗而咬掉了他的腿,让他长个记性,不是很正常吗?可船长就开始记仇了,再次出海在已经杀死了一只鲸可以返航的情况下,非要继续追踪那条咬掉他腿的白鲸,一定要你死我活才行。他自己要这样也就罢了,但是船上还有其他船员啊?其他船员凭什么要为了满足他的愿望要陪他赴死?其他船员明明可以带着鲸油回家与家人团聚,却因为船长的私仇而葬身大海,值得吗?

人类在各种自然灾害中,顽强生存的精神是值得歌颂的。但是这种主动找死的行为,主动挑战自然的行为,我是不理解也不支持的。

其实人类比起大自然来说,是渺小的啊,为什么要与自然斗争?我们是这地球的一部分,不是地球的主宰,不管是白鲸还是什么,都应该有他们生活生存的空间。而为了自我生存去剥夺其他物种在这地球生存的空间和权利,是极度自私的行为,而人类自己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品尝到自己行为的后果。

最后引用一句: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优秀的教师的读书笔记摘抄篇7

曾经,我的梦想是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卓越教师似乎遥不可及。优秀教师和卓越教师的区别是什么,优秀教师跟卓越教师的距离又在哪里?《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这本书让我明白:其实从优秀到卓越的路径并不漫长,有时候甚至只是一步之遥,一念之差,它可能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次交谈、一句关怀……在细节处彰显教师的关爱与呵护,绽放着卓越教师的魅力。此书是以每天一个案例的形式提供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策略,一共包含180天,几乎覆盖了整个学年的教学时间,每一天都为教师提供一个与教学相关的方法、策略或者行动建议,他们像一束光亮一般,照亮我教学管理中的一个个盲区,让我更加坚定了我的教育梦想。其中,有几章甚至只是某几句话却极大地触动了我,对我而言特别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积极乐观的态度

书中的第一个策略就是“积极乐观的第一印象”。书中说到教师的热情和积极乐观的态度是可以影响学生的,生硬、严肃的表情会让学生产生不敢亲近的认知。的确如此,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应该交融的,而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更是需要这样的特点。当我们每天都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和乐观的态度和我们的孩子相处时,我想孩子们会被感染并回以同样的热情。书中提到“微笑着问候学生”,这个“微笑的问候”是开启一天快乐时光的起点,让孩子们感知到老师是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的。

这几周的教学生活让我感同身受,以往也许是自己心理原因吧,总认为周一上课学生无精打采,我有意识地调整了教学进度,最终却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在降低知识难度和学习强度的条件下,学生仍是一蹶不振,正常的教学时间却上成了充满硝烟的说教课,师生关系极度紧张。郁闷之下,我改变了策略,每次周一上课时,我总是面带微笑的走进教室,和孩子们聊聊家常,积极地捕捉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也在不断的变化,上课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多了,被表扬的学生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课堂效率高了,师生关系和谐了许多。因此,我们应当将这种积极的状态永久的保持下去,虽然是很微小的一个态度,保持一天、一周、一段时间是容易的,但若能每天都做到不让自己的消极情绪影响你对孩子的态度,这是不容易的。的确如此,作为一名教师确实不容易,我们每天要面对很多压力,对于调皮捣蛋、学习不认真的学生我们不能熟视无睹,置之不理呀。即使这样,我们教师仍然需要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出现的种种状况,化消极为积极,让自己快乐和积极的情绪去影响、感染学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样将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卓越教师是成功的课堂管理者。”这是书本当中提到的另一句话,我于此非常赞同,同时书中讲到的一些课堂管理的策略和小建议也能极大的引起我的共鸣和启迪。“课堂上的头号问题不是纪律,而是缺乏有组织的常规”,我们会发现有经验的教师或者说我们卓越的教师总能够将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在任何问题面前有他的原则和处理方式,这就是我们说的“常规”。也许是习惯于高年级的教学生活,记得这学期刚接触三一班这群孩子们时,我发觉多数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行为习惯差。常言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定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接下来,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班规,对于触犯这些规矩的孩子进行严肃的批评和教育,帮助孩子们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我还不忘课堂常规需要反复练习,让学生慢慢地在遵守与犯规之间去练习和熟悉。总之,在我们班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呈现出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风班貌。

三、关爱每一个学生

教育是一项充满爱的事业,爱可以创造奇迹。教学中,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放弃每一个学生,“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要爱。我喜欢优生,但不排斥学困生,对于暂时的学困生更是倾注了满腔爱心。比如:我们班的小阳同学,入班时的数学成绩只有四十多分,总能感觉到她心事重重,很少说话,不善于与人交往,作业完成质量极差,学习成绩一路下降。在我心里,我同情这个孩子,总希望她快乐成长,所以对她的关注多一点。平时,我在言语上总给她一些温暖,课间总是把她叫到跟前,给她补习家庭作业中的不足。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她学习上主动了许多,课堂上敢大声回答问题,作业也能按时完成;我也总是鼓励她,让她明白老师很爱她,很喜欢她,让她懂得知识靠日积月累一点一点学会的,只有努力才能有好成绩。一学期下来,她已经能主动自主地学习,去年期末考试数学取得了92分惊人的好成绩,我特意给她颁发了一张特殊的奖状:数学进步奖,进行鼓励。事实证明,这种做法还是很有成效的。我班里其他几个学困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成绩也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事实上,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帮助我们教师成长的策略和技巧,但是我想我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教育。因此,让我们将“爱”贯穿到教育的细节之中,用一颗炙热的爱心去浇灌孩子们心灵的花园,用情去施教,用爱去开导,向卓越的教师那方奋力前行,享受教师职业的幸福与快乐。

优秀的教师的读书笔记摘抄篇8

当我津津有味的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时,我被这本书的作者深深的感动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是美国20世纪着名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它具有丰盈的情感蕴含、深厚的思想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这是李学斌给海伦·凯勒这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评价。

可怜的小海伦在出身19个月后便失去了光明和声音,从此,她的世界里只有黑暗与寂静。海伦·凯勒是可怜的又是幸运的,她的一位老师改变了她的一生——安妮·沙莉文老师,是她使这个盲聋女孩学会了说话。

如果我们失明了才知道眼睛的宝贵,就该在未失明时好好利用它,如果年老了才懂得开始珍惜时间,就应该在年轻时珍惜它!

同学们,让我们像盲人珍惜视力一样来珍惜自己的性命吧!

33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