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笔记摘抄范例
写读书笔记需要思考和整理所读的内容,这会加强你的理解和思考能力。写好教师读书笔记摘抄范例有什么技巧?这里给大家整理教师读书笔记摘抄范例,方便大家学习。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范例篇1
我曾多次拜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受,虽然我们与他的国度不同,地区不同,但相同的一点——我们都是教师,我们都爱自己的学生,都想把自己的学生教好,让他们个个成为有出息的学生。
我的教龄可以说不短,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接触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而我所教的学生大多一届超过四年以上。刚接班的时候孩子们是如此的稚嫩,对学校生活充满了好奇,可是随着年级的升高,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厌倦了学习,他们有的迷上了电脑游戏,有的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索性破罐子破摔对各门功课都是敷衍了事。有不少的孩子到了五、六年级了读书阅读越难听,干巴巴没有一丝感情,字也歪歪扭扭,只求快不求好,一些反复强调的习惯非但没养成,倒养成了一些恶习……我曾经为此苦恼,不断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这个暑假我再次捧起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边读边思,寻找着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当一本书看完时,我顿时豁然开朗,明白了问题的所在,九月份即将开学,又将迎来新的一批衣年级新生,我给自己六年的教学生涯定下了目标——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
一、读好书
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多次出现这样的语段:
“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让我们在学生面前敞开道路,让他们走到学校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吧!”
“请你记住,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我想强调指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不管你教的是哪一门学科(文学或历史、物理或制图、生物或化学),你都应当(只要你想成为学生的真正的教育者)使书籍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
“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读着这样的语段,回想自己多年教学生涯中那些鲜活例子,不禁茅塞顿开,是的,不管哪门学科都需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光读一门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一潭死水,只能越学越死,如果能把学生放到广泛阅读中去,让学生从阅读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找到学习的窍门,才能读好书,读活书。在将来的语文教学中我会用最短的时间让孩子们掌握阅读的拐杖——常用汉字20000多个以上。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一节故事课,午读时间让孩子们徜徉在自由阅读的海洋中。低年级我将减少书面作业,但是每天有一个必做作业——与父母共读一本书,时间有孩子们和父母商量决定,看的书目可以从老师推荐的书目中自由选择。每月一统计,每月一评比,评出“书香家庭”,评出“快乐小书虫”,让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孩子参与到阅读生活中。
二、写好字
教过大循环的老师都会有同感,我们的孩子低年级的时候大多能把字写的工工整整,而一上了三年级,课业加重了,孩子们的字也越写越难看,狗爬式的字更是数不胜数。我们也曾反复强调孩子们要把字写端正但收效却甚微,这又是为什么?
读着《给教师的建议》思考着自己教学中存在的漏洞,找到了!找到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一、二年级的老师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写字,进行手把手地指导,越是年级高越是忽略了写字教学,只要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就行了,至于学生的写字姿势,书写笔顺全部忽略不计了。老师不重视,学生又怎会费心去写呢?再加上那越来越多的家庭作业,学生只有应付了事了。今后的语文课,我将力求每节课至少安排5分钟的写字练习,低年级不布置书面的。家庭作业,尽可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书写作业,让孩子从写好字做起。三年级至少安排一。到两节课的写字课,指导孩子练习钢笔字,毛笔字,让写字教学落实到每一节语文课中。“字是人的第二张脸”,让孩子们写好字这将是我努力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三、做好人。
读着第80条建议《要保持可怕的“水源的清洁》,不禁为大师的教育智慧而叫好,面对那些品行不端的孩子,我缺少的不就是这份爱心和教育智慧,自己的说教是那么苍白,因此又如何能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一个高高在上的老师怎能不失去学生对你的信任?
“我认为青少年的教育者的使命就在于,他要跟每一个少年和青年一起,构筑起他的精神生活的大厦。作为教育者来说,他的工作就不仅是跟学生在课堂上见面,而且应当是跟学生同一信仰的志同道合者(这个说法并没有什么可怕的!),相互倾慕,找到满足像马克思所说的人对人的需要的巨大幸福。”
作为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们有责任引导孩子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诚信,什么是宽容,什么是文明,什么是礼仪?让孩子们从生活中的每一步都走稳走踏实。我不仅要做孩子们的良师,更要做他们的益友。我们学校的《好习惯,好人生》将把它落实到每个学年中,一月重点训练一个习惯,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提升要求。把一些常规的训练落实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让孩子们在念儿歌,讲故事,读好书人领悟人生的道理“读好书,更要做好人。”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范例篇2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一书,作者罗素为我们所熟知大多因其在数理和哲学领域的才能,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比较好奇,这位数学家眼中的教育究竟是什么样的。
读完这本书后很是钦佩,也读懂了一些:罗素认为,最好的教育是挖掘人的潜能的教育。通过对儿童的身体、感情和智力上的“恰当的处理”,可以使这些品质得到普遍的培养。但这种处理不是强制性的,而是一种“自由教育”——在必要的权威与纪律的伴随下,尽可能多地给予儿童个人发展的自由,并按照自由的精神来行使权威与运用纪律。不管是学习内容还是纪律的培养,在开始都要以游戏的形式,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是罗素提倡的“自由教育”所反复强调的。教师应该 “主要从孩子身上感觉到一些神圣、模糊、无限的东西,一些个别的特别宝贵的东西”,并对这些宝贵的东西给予挖掘与引导,使其达到教育的最美好境界。
我想,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循循善诱,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件事情,每一堂课都认真地、巧妙地设计,使学生们在游戏中,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那才是真正的教育啊。
文中有一些话语我记得尤其深刻:
(1)即使是对待最小的婴儿,也要像对待将在世上占有其地位的一个人那样予以尊重。
(2)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
(3)回答有关问题乃是性教育的主要部分。有两条规则须贯彻其中:第一,永远要真实地回答问题;第二,要完全像对待其他知识一样对待性知识。
(4)缺乏科学,爱是软弱无力的;缺乏爱,科学是充满破坏性的。读这本书,就象是找了个指南针,认准了努力方向。实现教育和生活完美的结合,我们着实要为这一天的最终到来而不懈努力!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范例篇3
教师专业发展读书笔记范文
现代教育的迅猛发展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教师专业化成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专业发展,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专业发展读书笔记篇一
本学期一开学学校就为每一位教师准备了教师专业学习的书籍我拿到手上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进行了学习希望自己能将这本书中的内容理解、内化增强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意识带动自己在教师职业上的工作。
通过学习我对教师这一专业的发展阶段有了更深的理解。
国内外学者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与研究角度、提出了各式各样的教师发展阶段论。这些教师发展阶段论所奉持的基本观念和立场是:每一个教师都是在不断成长与发展中后面的发展阶段通常比前面的阶段要成熟。教师一般是从新任教师时的彷徨恐慌缺乏经验与技巧缺乏稳固的专业地位逐渐在现实的冲击中锻炼成长从而不断走向专业成熟的境地。有的将教师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形成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完全专业阶段;也有将教师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过渡阶段、探索阶段、创造与试验阶段、专业教学阶段;还有一种认为教师的专业生涯包括下列五个阶段:师范生、初任教师、发展中教师、实践教师、资深教师;金树人的教师发展四段论包括入行阶段、表现阶段、中年生涯阶段、交棒阶段;蔡培村的五阶段论分为:适应期、能力建立期、成熟期、稳定期、后发展期。
归纳另外一些教师发展阶段的研究可发现:从发展总趋势来看教师是能够不断追求自我实现和专业成长的人但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其间很多教师可能会遭遇挫折、沮丧而停滞不前需要多方的帮助。例如职业挫折阶段。这是教师职业生涯的中期阶段经常出现的现象。在这一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遭受挫折灰心沮丧心力交瘁教学理想幻灭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下降对教学生涯的意义和重要性感到怀疑。这时也意味着重新估价期的到来。年复一年单调乏味的课堂生活或者连续不断的改革后令人失望的结果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生涯产生怀疑并重新估价严重者可表现为职业生涯道路中的一场危机。在这一时期教师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面临的现实压力越来越大逐渐感到力不从心;面临着自我成就水准与现实危机冲突的情况;面临太多与专业理论及理想的专业自我形象不符合的事实要求感到无所适从。合格教师阶段的第三个时期为厌倦期在这一时期有些教师经历多年教学生涯后产生一种奉献教育的内在化价值而以教书为终生的事业;多数教师因为教材已教得滚瓜烂熟或因校长领导非专业化学生表现太差工作负荷太多等等开始厌倦教学;有些教师因社会变迁教材改变很多新知非资深教师所能胜任因之产生不胜负荷的倦怠感。研究表明多数教师要经历一个自我怀疑、放弃幻想和重新评价时期;在这段时期里他们会分析并决定自己是继续做一名教师还是放弃这一职业。
在传统的教师在职教育中教师是被动发展的。这种教师教育的基本假设是:教师在教学理论与专业知识等方面是需要提升的是受教导的对象需要向拥有特定知识与技能的专家学习。学习的方式通常有参加短期教师进修班、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参加研讨会、听专家针对某一主题的专题演讲、进行教学录像观摩等等。在这些专业发展活动中专家只管介绍自己的理论缺乏和教师的互动与交流教师日后很难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却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教师对这些专业发展活动失去兴趣与信任感到缺乏有效的专业发展途径从而陷入专业发展的危机。
许多研究也认为教学是一门相当孤寂的行业教学工作所能得到的专业支持十分贫乏。教学和其他专门行业不同教学人员不曾形成某些共识或是根据知识经验形成一致的统一文化。这使教师们普遍采取一种退缩保守的、自我防卫性的策略教师受到现实情境条件的较多教师们会尽量避免创新和突破尽量避免争议较多的问题。华勒的古典社会学观点认为在教学中日益因循守旧的教师往往自己的学习能力亦日益衰减。另一方面教师角色的孤立还体现在社会、家长、专家学者、教师管理者等等不断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时间要求教师提高教学品质与绩效还要尊重学生的需要与兴趣要求教师不断检讨反省和革新。而很少有人关注教师的生存环境意识到教师渴盼得到了解和支持需要种种的帮助来改变孤立无助的状况。
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历程中的各种问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及发展需要适当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工作、学习方法从而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读书笔记篇二
之前在图书馆借一本省特级教师陈萍老师写的《教师专业发展之道》一书,一直以来没有机会拜读,昨晚才挤出时间打开了这本书,刚读了几页就被陈萍老师的和书中那饱含情感优美的叙述吸引了。当我翻开书页,出现在我眼前的陈老师却是那么年轻美貌,真不敢相信年纪轻轻的她却已经在教育界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绩。想必这一切都离不开她的智慧与勤奋吧。
在本书中,陈萍老师通过叙事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曾发生在她身边的教育故事,抒发了她对生命的感悟,以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为线索,全面阐发了她的成功之路和成才之道。描述了她在学生时代铸就的教育理想,在三尺讲坛上的求索、耕耘,在教育教学科研中所彰显出的生命力量。读着她的书,我能深切地感受到陈萍老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孩子们无私的爱。虽然我只读了一点点,但透过感人故事所折射出来的教育理念却给了我很大的启迪。
在本书的上篇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防震棚里的大拇指感受激励力量》,讲述了陈萍老师小时候在防震棚里上二年级时,候老师对她竖起的大拇指激起了她对朗读的浓厚兴趣,也给予了她对学习的无限信心。而候老师面对突发事件的临危不乱,也让她终生难忘。在题记中,陈萍老师这样写道:教育是需要,教师是应该有个性的,学生是永远需要激励的。给学生一点阳光,也许会灿烂他的一生。也许正是当初候老师给了陈萍老师一点阳光,才创造了陈老师现在的灿烂人生吧。回首往日课堂的一幕幕,我不也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在努力吗?只是我为学生准备的高帽子还不算多,于永正老师就曾诙谐地说:每个人都爱戴高帽子,不光是小孩儿,大人也一样。所以我每次进教室前都要准备100顶‘高帽子’,随时准备送给学生。下课时‘高帽子’送完了,我没有损失什么,学生却获得了满足,变得自信了!细细想来的确是如此,作为教师又何必吝啬这虚幻的100顶帽子呢?尤其是对于刚进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高帽子更是不能缺的,给他们一颗不起眼的小星星,他们会比吃了肯德基还高兴,学习的劲也就更足了。
像这样的教育理念书中还有很多很多,每读一个小故事,就会收获一个教育思想。在今后的闲暇时间里,我会继续捧起这本书好好地与作者对话,并把书中的教育理念很好地吸收为己用,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以她为榜样,努力使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读书笔记篇三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个很时髦的话题,更是个很现实的话题。现代教育的迅猛发展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教师专业化成长。只有走专业化成长之路,才能成为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教师,才能成就教师职业的理想境界。读了李再湘老师的《教师专业成长导引》,我深有感受。
我们怎样走专业化成长道路呢?我觉得有三点极其重要。
一、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低是不争的现实,教师的职业压力大,社会地位不高,福利待遇差,有人把教师行业形容为“鸡肋”行业,更有人把教师的工作幽默地比喻为“站台”、“卖声”、“吸粉”。故而,众多的教师职业心态差,职业倦怠感强。所以,许多人只是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职业,上班、下班,备课、上课、看作业,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从初级做到中级,从中级做到高级,平平淡淡,终此一生。这严重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人生有两种职业心态:一种是“用生命回应职业的需要”,一种是“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
作为教师来说,应该要有后一种职业心态。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追求,用教育这种职业去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申继亮提出:教师“应该对自己职业生涯有个规划,凸显个人发展主线。一方面需要创造条件完善自己,另一方面,在内心告诉自己,把教师当做事业来看,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
只有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来追求,我们才会由从业到敬业,最终乐业;才会从追求功利价值到追求社会价值,追求人生价值;才会从追求教学技能到追求教学模式,追求教学境界;才会由匠师成长为能师(经验型教师),最终成为人师(专家型教师)。
著名的教育专家李镇西深有体会地说:“我的教育不为领导,不为职称,不为荣誉,只为着我的乐趣本身。”正是这种良好的职业心态成就了他辉煌的教育生涯。
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心理基础。有了它,教师专业化成长才有了“核动力”。
二、吸纳新的教育理念,建立新的教育哲学
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学习者、研究者。教师这种职业最需要与时俱进。有人说:“要当一流的教师,就要先当一流的学生。”这话最著真知灼见,因为当教师第一位的是学养,第二位的才是教学的技术技巧。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要认真学习,挤出时间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不断吸纳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教育哲学。
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崭新的要求。新课程强调“四个注重”(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重整合)、“五个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转变角色,我们不仅是一部剧的编剧、导演、主演,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伙伴、参谋、鼓动者、裁判甚至是学生的欣赏者、供学生分析批判的参照物或靶子;我们要转变思考的维度,不应仅仅思考把什么给学生,还应思考把什么东西不给学生,什么东西用什么方式给学生可以给学生带来最大的思考和收获,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可以给学生带来激励性的评价;我们要转变教学的方法,彻底消除满堂灌,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我们还要转变教学成果意识,它不仅应该有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还应有方法、能力、意识,更有教师自己做人和做学问的态度。
深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的我们,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必须加强学习,加深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一基本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识,否则,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就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有教育家早就说过,学校是农村,不是工厂;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学生就像植物,需要浇水、施肥、治病、灭虫,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自由发育生长。而我们习惯于将不同资质的人输入机器设备,按同样标准、同样程序、同样时间予以“铸造”。使得受教者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作为一个与施教者对等的主体进入教学程序,而是作为“灌输”对象、作为一个被动的物件进入教学程序,抹杀了个性,限制了特长,弱化了创造,不利于我们的人才培养。这种做法必须改变。
吸纳、更新了教育思想,我们才能更好地转变自己的角色,融入新课程,适应新形势,创造新成就。
三、反思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实践经验教训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的著名学者波斯纳有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足见教育反思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作用。
而我们的许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太愿意去进行教育反思。教学常规中强调教师要写教学后记,但真正用心去写的不多;每年要求教师写一篇论文,但一些人总是敷衍了事,总不想认真去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反思实际是对本质的追问,反思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教学反思是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艺术的反思。通过反思,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教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反思,使自己的教学精益求精,渐臻完美。
教学反思要找准切入点。根据专家的看法,对于新手型教师来说,应以自身教学技能反思为切入点;对于适应型教师来说,应以课堂教学策略反思为切入点;对于成熟型教师来说,应以自身教学理念反思为切入点;对于专家型教师来说,应以教育研究反思为切入点。
可以说,上述三点非常重要,乐业积绽底气,学习滋养元气,反思造就灵气。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有积极的心态,有扎实的学习,有深刻的反思,我们就能达到“职业有认同感、事业有成就感、人生有幸福感”的理想境界。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范例篇4
小学是培养学生喜爱阅读的重要时期,培养阅读的方法有无数,如何让小学生易记易操作,向陶行知请教是最聪明的事。这位学贯中西的大教育家,深知中国国情,对于贫民教育情有独钟,总是深入浅出,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让受教育者明白事理,他对阅读的见解,今天照样适用于广大的中小学生。
有一次,师生向他求教学习“秘诀”,他微笑着拿出一首名为《八位顾问》的诗来,念给大家听:
“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告诉我。”
你若问他真姓名,名字不同都姓何。
何事?何故?何人?何时?何地?何来?何去?好像弟弟与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
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
在此基础上,他又创立了“五路探索”的治学方法,即在实践中体验、读书、求师、访友、思考。也就是从五条路去寻求知识。
通过求“八贤”探“五路”,陶行知先生在长期的读书实践中,总结出读书十字秘诀:
一曰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二曰勤,业精于勤荒于嬉,只有勤奋好学,刻苦攻读,才能学有所成;
三曰恒,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四曰博,从精出发,博览群书,博采众长;
五曰问,不耻下问,像孔子那样遇到不懂便“每事问”;
六曰记,即多动笔墨,勤作笔记,勤于积累;
七曰习,即做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八曰专,即专心致志,专一博广,静心思虑;
九曰思,即学思结合,勤于思考,学会运用;
十曰创,即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勇于创新。
陶行知先生所传授的序、勤、恒、博、问、记、习、专、思、创十字诀,易懂,易记,易做。正确反映了阅读的客观规律。这也让我联想到今日在读常龙生局长的博文中,所记叙的杨振宁在中国农业大学举办的名家论坛上,所作的“我的学习和研究经历”主题报告。其中的观点与陶先生是非常相通的。归纳一下大致为:1.要容得下不同的观点,往往相异的见解能够产生出新的观点。这个观点是说,相异才有比较,鉴别。2.学会归纳法非常重要,这才能有血有肉。理论是骨,事实是血肉。3.要学会与人合作,三人同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的理解,古人的智慧不能忘,通俗地说,团结才有力量,才能出智慧。4.确定了目标,就要义无反顾,决不放弃。我的理解就是认定的事,坚持了才能做成,做好。
杨振宁博士说的不止于读书,也指做学问,但无论如何,读书一定要与做事相结合的。
读书是吸氧、补钙,更是健脑、生智的终身之大事,但在与国外人的读书相比,我国的读书在量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因而有日本人说中国人读书比日本人少,是典型的“低智商社会”,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与反思。读书并不是万能,但读书,特别是读好书,绝对不是坏事。尤其是我们做老师的,不读书,怎能为人师,怎能指导学生读书呢?
因此,当下从学习陶行知的身体力行中,我们会得到许多的启发。读书不但要自己读懂,还要用简便的方法,用学生能够接受明白的语言进行表述,这才是真正地读好了书。也才是教师的本分与职责。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范例篇5
跟这本书相识是因为,当“综合性学习”这个话题走进语文课本后,我感到了教学工作无从下手,以自己浅薄的专业知识有些力不从心,在教五年级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前,我在逛一个小书店时买下了两本书,——《汉字的故事》和《汉字王国》。
《汉字王国》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非常有意思的是,作者是瑞典人林西莉。本书的副标题是——讲述中国人和他们的汉字的故事。
一个外国人讲中国的汉字,能讲出什么?我既好奇也质疑。看完后我却不得不说,她看待中国的文化汉字有自己独特的是视角,既充满了想象力,又进行了刨根问底地调查,这本书就像从别处借了一双眼睛给我,让我重新认识中国的汉字,解读汉字里的故事。
今天,我想把这本书推荐给所有的老师:
一、这本书对语文老师来说,是一本专业性很强的“工具书”。实用价值高,充满了学术气息。
二、这本书对于文艺青年来说,是一本清新淡雅的“闲适书”。它不一定非得严谨地从头读起。随便打开到哪一页,都能迅速地读进去,并不知不觉地被吸引着。轻松优美的散文笔法,阐释着汉字的魅力。我们来看看它对与《竹》的描述。
三、这本书对父母来说,是一本亲子共读的“趣味书”。它轻松自如而又优美动听的讲述着汉字的故事,弥漫着趣味性。几百幅珍贵的图画和照片,充满对汉字起源的童真般的探索,非常适合成人给孩子讲解。我看到过一位书友写在博客里的一段话:“我这本书,其实是我半年前购买的,只是买回后,就被同事借走至今不肯还给我,我怀疑同事拿去,是给她女儿当识字和讲故事的教材去了。”
四、这是一本连小学高年级学生也能独立阅读的“故事书”。图片、照片、故事,真是一笔一故事,一画一世界啊。
这本书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他获得了瑞典最高文学奖;媒体评价它令全世界华人汗颜;连中国原外交部长钱其琛也多次在外交场合提到这本书。
非常感谢老师们不止花两分钟来听我絮絮叨叨,啰啰嗦嗦,也要感谢洪主任,为了完成这两分钟的任务,我花了两天时间,在家里重温了我许多久违的好书,而且边浏览边整理,把翻得杂乱无章的书柜整理得井井有条,把丢得乱七八糟的书房做了一次大扫除,女儿说:妈妈,今天你做了一个贤惠的女人!谢谢大家!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范例篇6
教师的读书笔记范文
最近,看了《透视课堂》一书,在译者陶志琼先生写的序中,对课堂的描述和刻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摘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东方有课堂,西方有课堂,此见同,此识同:皆以展示和开启智慧为首要使命。东方有教师,西方有教师,此心同,此理同:皆主要在课堂里以完成展示和开启智慧之使命为使命。
一说到课堂,既可能让人想起凝神屏气的紧张,也可能使人想起乱哄哄的吵闹,还可令人想起豁然醒悟的欣喜。课堂,一个平常、普通而又神秘莫测的地方;课堂,一个充满了众多生灵喜怒哀乐的地方;课堂,一些人一心向往而另一些人又惟恐避之不及的地方;课堂,一个既严肃又活泼的地方;课堂,一个既可远观欣赏又可近观理解,但就是“不可亵玩”的地方。
课堂既可以说是“周围受敌,四面楚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也可以说是“八面玲珑,援助多多”(各种压力变成支持力量)。压力和助力无非是在表明:课堂是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给予不太成熟之人以成熟魅力,让不动动起来,让不活活起来,让不灵灵起来的生命放光彩的场所。课堂里有苦恼、无奈,有希望与绝望,有奋进和退缩,有欢欣与惆怅。总之,课堂,乃人之生命精华展现的小舞台。
理想的课堂总是以理服人、以志激人、以情动人的。
说起课堂可以说是赋予没有生命活力的知识以生命活力,让不活的活起来的场所。教学中有种种困惑需要解决,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和研究。《透视课堂》一书是对一些教学问题,尤其是现代教学课堂,包括信息加工、决策、学生对一般知识及其课堂教学理论的阐述。阅读此书,使我了解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可以说增强和提高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用于进行课堂决策。
很多教师最感困惑的一个问题,大概就是学生不完成作业的问题。读了此书,使我有了新的认识。处理这类问题,我们应该先搞清楚,学生为什么没有完成作业。许多时候,由于学校的课程教满,学生既要完成语文、数学,又要完成英语之类的,因为教师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而导致学生的课外作业负荷过重。教师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强迫学生交作业,又怎么能使教师称心如意。所以此时我们不能够要求交,否则会经常令人生气。
一些孩子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去完成作业。这不是他们的动机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问题。遇到此类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补课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我们也需要正视一些反应慢的学生,需要拿出自己的耐心和决心。这些孩子往往有较大的惰性,往往坚持不了多久,又会出现懒散的`现象。此时,我们对孩子的鼓励和支持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尽量提出他们的点滴进步。
处理能够做而不做作业的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则不一样,我们知道万事开头最重要,一出现此类情况,我们应立马禁止,断绝他的这种行为。并明确强调自己对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的要求,讲述做作业的重要性。当他们完成每一次作业时就及时反馈。但是针对我班一个心理咨询并不健康的孩子,我们就需要看场合处理,在适时(也就是他心平气和)的时候谈心。否则他就会以强硬的态度对待你的教育。因为他的家长也无能为力,这种孩子如果逼着他完成容易走上极端。
如果在班级中老是出现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就需要反思自己的作业布置有何问题,并及时调整作业的难易和改变检查和批改的方式。作为教师需要随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处理,如果一味地钻死胡同,强制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交出要求完成的作业,那么痛苦的就只是自己了。
其次,此书也向我们提供了解决注意力不集中和孩子多动症的问题。我们常感叹现在的孩子缺乏静心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这里它建议“不要让这些学生把你引开以便你开始不恰当地对待他们”否则他们会觉得是老师误解自己。关键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老师和同学造成的影响,让他们产生一种比较强的自我控制力的印象。通过作出提醒来帮助他们自我控制,改进要讲究循序渐进。而且对他们的进步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以上,只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问题。
而《透视课堂》一书向我们介绍的远远不止这些。它还从课堂生活、课堂观察、教师期望和课堂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做了科学,合理的解释。完全值得你我细细琢磨。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范例篇7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并不容易,而作为一名深受幼儿和家长亲睐的教师更不容易,其肩负着是无数人的期望和重托。对新时代的教师也无疑是一次对知识、教养潜力、综合素养的考验,其中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就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在实践与反思中,我觉得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务必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出发点。教育活动设计应适应幼儿水平,对所提出的教育目标,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滞后。资料应以幼儿身心发展的成熟程序为基础,注重幼儿的学习准备。幼儿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活动设计应促进幼儿内部矛盾的产生并解决,促进幼儿尽早尽快地获得发展。教师不就应把着眼点放在幼儿这天明白了什么,明天将学会什么,而就应着重思考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潜力,如何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学习,以及该活动会对幼儿的发展起什么作用等方面。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生活化,就是要使幼儿园的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好处。要求选取贴合学前儿童学习的生活经验,把富有教育价值的资料纳入教学之中,增加教育的人文精神。众所周知,对幼儿来说,生长是重要的,他的发展是随着生命运动而进行的。儿童在自己的亲身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学习,由此获得各种生活知识,习得人际交往的经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应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遵循生活化的'原则。
学前儿童的生活是活动,爱活动是学前儿童的天性。活动化原则是指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以活动为基本形式,其本质是透过调动幼儿用心进行外部活动而引发用心的内部活动。这种内部活动不仅仅仅是智力运演,也是情绪调节、态度构成、知识结构化过程。
读后感:一节成功的活动设计,不仅仅能教会幼儿许多本领,对我们老师也是一种成功,那么如何设计一节优质的教学活动是我们老师值得思考的,在我们选取一节活动时,选材非常重要,同时也需要教者有过硬的教学潜力。
回顾自己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也曾想“约束”孩子。当孩子们说话时觉得他们太吵了,期望他们安静。但是这种“约束”对孩子们没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们想说的、想做的欲望却更强烈。因为在此时我是“主人”,而孩子们是“服从者”。所以他们的行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外人强加的,所以孩子们的安静时一时的,只要我一离开,他们便会非常快的开始交谈起来。
当我接触蒙氏教育,开始了解蒙氏时,尤其当我阅读了这段话语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让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规则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让他成为教室的主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忘记那些“不许动”的原则,因为这种“不许动”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们那种强烈的“我要动”的欲望。所以不管用什么活动,我们都就应让孩子去动,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这时孩子们“安静”了,有秩序了,这是孩子们自己的纪律。在自由之后所获得的纪律。
所以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时,老师只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他就能非常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