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摘抄初一
读书笔记可以方便你在将来需要时查阅和参考书籍的内容,特别是那些你感兴趣或者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内容。读书笔记摘抄初一怎么写,这里给大家分享读书笔记摘抄初一,供大家参考。
读书笔记摘抄初一篇1
暑假期间,我读了郑立平老师的《把班级还给学生》一书,感慨颇多。郑老师的这本书,列举了很多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解该如何进行班级管理。阅读之余,不禁想到自己的工作。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大,但是既然做了,就要努力做好。在班级管理中摸索前行。郑老师认为,在现代班级建设中,班主任要甘当助手,让学生走上前台,班主任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思考,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水平。这也让我明白,保姆式的班主任早已不可取了,班主任应该是一个班级的导演,他的功夫是下在幕后的。幕后培训班干部,做好指导,帮他们出出谋划策。郑立平老师很明智,抓好该抓的,放手该放的,在抓与放之间,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自我。
本书作者精选了班集体建设和管理中的34个重要话题,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一系列可供班主任学习借鉴的规律和方法,既认真探索了班主任的自我提升之路,又详细论述了班集体自主管理的途径,还重点剖析了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比较系统科学地构筑起独具特色的“爱心+智慧”班级管理模式。文字优美、事件感人、观点新颖、见解深刻,能给人以许多富有价值的启发和思考。
书中第一章题目为“要教育别人,先提升自己”。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任何时候都不要寄希望于学生会轻易地接受改变,因为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教师要想工作的舒心愉快就要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习着充实每一天,思考着过虑每一天,品味着享受每一天,快乐着成长每一天”。
“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好自己的发展”是郑老师在提升自己一章中提出的另一个观点。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障碍赛,需要不断地跨越自己。理想与现实之间,必须有一把梯子,这把梯子叫做行动。”
读书笔记摘抄初一篇2
这是个大家熟得不能再熟的故事。小红帽给奶奶送吃的,被狼抓了,后来狼打死了。不过,那首歌,大家也许会唱:”我独自走在郊外的小路上,我把糕点带给外婆尝一尝。她家住在又远又僻静的地方,我要当心附近是否有大灰狼。当太阳下山岗,我要赶回家,同妈妈一起进入甜蜜梦乡。“这就是概括了。
小红帽,真是可爱,大灰狼,真是可恶!我想,大家在读这个故事时一定为小红帽担心。不光是这个,大家在看这类童话时肯定想杀光狼,狼在童话中就是邪恶的化身。可就该把它们杀绝?
这是个真的事。我忘了是从哪本书上看的,忘了是哪国,至少是个有很多植物的国家。那儿有好多鹿,也有好多狼。自然狼是吃鹿的。可当那国总统知道后,却下令,号召杀狼。为什么?因为在童话中,狼坏,鹿好,而且鹿是保护动物,所以要杀!别笑,往下看。狼已杀的殆尽,可鹿并没有增加,反而急剧减少了!不能吧!恰恰,事情就是如此。为什么?因为在那里,狼是鹿的唯一天敌。可狼只挑体质弱的和有病的吃,因为它们跟不上队。狼一没,鹿就不用警觉,也不用跑,体质弱了;再加上传染病,就直接置鹿于死地。后来,他们只好进口了点狼。
童话归童话,现实归现实!
小时候常常缠着妈妈讲故事,像《小红帽》、《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好多的童话故事都百听不厌,慢慢地我长大了,自己也能畅游在童话故事的王国里了。《格林童话》里的每一篇都让我如痴如醉,最喜欢的还是久久不能忘怀的《小红帽》。
它讲述的是有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叫小红帽,因为去看生病的外婆,路上遇到了大灰狼,天真的小红帽被骗去采野花还把外婆的住址告诉了大灰狼,大灰狼不仅吃了外婆还把来看外婆的小红帽也吞进了肚子里,幸亏遇到了机智热心的猎人,小红帽和外婆才得以搭救并杀死了可恶的大灰狼。
再次的读完这个故事,让我想了很多:小红帽可真是有惊无险,多亏遇到了好心的猎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坏人也挺多的,《今日说法》里不就经常说像那些拐卖小孩子的人贩子,他们不都是在大人们放松了警惕时,用花言巧语骗走了不懂事的小孩子吗?我们虽然小,但也要学会认真的思考,分清善恶,要多读书多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不要轻易的上当受骗!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从小也要做一个勇敢善良的人,就像故事里的猎人,在别人遇到困难时,用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帮助别人。
读书笔记摘抄初一篇3
教师不再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三尺讲台了,新时代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更高了。看完《做卓越的教师》这本书后,让我明确了自己提升的方面与方向。
一、做会上课的教师。
“课”我们每天都在上,都以为自己会上课了,其实不然。怎样才能上出一节优质的课,这是一个值得我去思考的问题。“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而不是选择适应教学方案的学生。”这句话说得有理,让我豁然开朗,也解开了我心中的谜。是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去学习,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看完这部分内容,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了深刻的反思,忽有所悟。我应该从设计好每一节课开始,提升自己的上课能力,做一个会上课的教师。
二、做会写作的教师。
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孔子有“日而三省”的作法,目的在于提高个人修养,规范自身的言行。彭兴顺教师说:“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过程。许多有价值的论文,并不是从‘写’开始的,而是从‘做’开始的,用‘写’来指导‘做’,用‘做’来充实‘写’。”正所谓:实践出真知。结合写作,我们的工作是一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过程,工作中我们把所学的理论用于实践,只有通过写作,给自己一个思考总结的时机,才能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我想作一个会写作的的教师,是为了更好地做好工作服务的。
有一句话: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可以说: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一切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我觉得想做一个好教师,不仅要会上课还要会写作,从写作中反思自身的点滴,积累自己的成果,写,才知不足,从而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看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读书笔记摘抄初一篇4
毕达哥拉斯曾说过,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生活方式。亨利·戴维·梭罗便代表其中一种或被人艳羡或被人批判的生活态度,总是有人质疑这是一种虚假与做作,可没有会削足适履,也没有人会用一根铁链把自己终生锁在一棵树下。人们赞美的和所谓的成功生活,不过是生活中的一种形式而已。为什么我们要赞许这一种而贬低另一种生活呢?
自由自主,独立孤单。锄豆种禾,建房徒步。毕竟,无论在农业、商业、文学或者艺术方面,享受奢侈的生活到头来必然结出奢侈的果。简单到极致的日常生活,复杂到繁华的精神世界,即使在《瓦尔登湖》中著书告人也无法将其中的安宁平和传达到每一位读者心中。这不同于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没有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惆怅;他有苏东坡“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豁达,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期冀,却也不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放。当然,正如梭罗所说,我们不能根据先例判断人还能干什么,人做的实在太少了。但是人们总是觉得,如果没有了栏杆或篱笆,在田园周围砌上石墙,我们的生活就有了界限,我们的命运便有了着落。
其实不然,生命是一个不断行走,停下,再出发的过程。犯错,沉沦,上瘾,戒瘾总是难以避免的过程。谁能从不跌倒一直昂首,谁能不犯错直接攀上顶峰,若是有一日,我们能够钟表走到什么时辰,人们是什么态度,在从事什么劳动都无关紧要。那么你便是真正意义上心理上的隐士,那么无论居住在钢铁森林般的城市,还是宁静平和的瓦尔登湖畔,你都能收住心中的一片净土,独立于这世上,放在荒凉之地绝不凋落,放在热闹之地绝不张扬。
读书笔记摘抄初一篇5
《童年》的作者是高尔基,高尔基的作品有《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高尔基是苏联无产阶级作家文学的奠基人。
《童年》主要内容是:阿廖沙三岁时便失去了父亲,于是母亲带着他投奔到了外祖父家中,家中的两个舅舅常因为母亲的嫁妆和家产而不顾亲情,大打出手。外祖父也因此变得专横暴力,经常打阿廖沙,母亲也因为接受不了这种气氛而离家出走,幸好的是家中还有外祖母,外祖母善良有爱心。在外祖母的教育下,阿廖沙生成了一颗善恶分明是非分明的心。
不久之后,外祖父与两个舅舅分家。在分家之后,母亲再度回来。而正是因为母亲的归来,使家中又生成了硝烟。
几年后母亲再嫁阿廖沙,随着母亲的后父家中,后父对母亲一点也不好,经常殴打母亲,而阿廖沙也因为和后父不和而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破产了。阿廖沙不得不每天放学回家都捡垃圾谋生,过了一年母亲逝世,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阿廖沙被迫在人间谋生的精神力量,震撼人心,促人奋进。
读书笔记摘抄初一篇6
在年级书吧里看到这本《致青年教师》,翻开后看到的第一篇文章就让我下决心读完这本书。
第一篇的课题是《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看完这一篇,就感觉似乎遇见了知己,他好像说出了我内心此刻正想的,回来后细细品读,觉得这本书很不错,适合我们这些刚刚刚刚踏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的新手们,书中讲述了青年教师的很多困惑,并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角度提出很多好的建议,以及对教育的深层阐述。这本书好似一盏灯,指引着我不断的前行。之后在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我也常常再拿起这本书,并能从书中寻找到答案。
印象最深的是《不要急》这一篇。“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好多事,都不要急。”读着书中的每一个字,好像面前不再是一本书,而是一位长者就坐在你的面前,他清楚的知道你内心的困惑,并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年轻真好,但是,无论如何不能以为这个年龄什么事都可以去做,也不要以为这些事只要靠精力足就能做成。为什么要这么急躁?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我们每天面对的是独特的生命个体,我们也无法期待学生即刻变成理想的样子,我们要有爱心和耐心,对我们的学生实施持之以恒的教育。
“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它的亮度就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走上教师这一职业,也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条不断学习的道路,要时时充电,这样才能“传道授业解惑也。”
读书笔记摘抄初一篇7
当我津津有味得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时,我被这本书得作者深深得感动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得作者是美国20世纪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得散文代表作。“它具有丰盈得情感蕴含、深厚得思想底蕴和独特得艺术魅力。”这是李学斌给海伦·凯勒这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得》评价。
可怜得小海伦在出身19个月后便失去了光明和声音,从此,她得世界里只有黑暗与寂静。海伦·凯勒是可怜得又是幸运得,她得一位老师改变了她得一生——安妮·沙莉文老师,是她使这个盲聋女孩学会了说话。
如果我们失明了才知道眼睛得宝贵,就该在未失明时好好利用它,如果年老了才懂得开始珍惜时间,就应该在年轻时珍惜它!
同学们,让我们像盲人珍惜视力一样来珍惜自己得性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