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网 > 读书笔记 >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

时间: 新华 读书笔记

通过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读的内容。《资治通鉴》读书笔记怎么写才规范?下面给大家分享《资治通鉴》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篇1

在众多的文学名著中,汇聚成的璀璨星河,总会有一颗颗闪光点脱颖而出,成为一座座里程碑。例如古代司马迁在狱中所著名扬天下的《史记》,近现代文学家高尔基先生悲欢离合的《童年》,以及北宋时期的司马光所创作的《资治通鉴》家喻户晓。

《资治通鉴》是一本奇书,它与《史记》合称“史学双璧”,可见它的伟大之处。这本书许多的语言振奋人心,让你看完一篇还想再看一遍的感觉,我在看这本时就是有这样的体会。

这本书堪称时间的长河,作者将各个时代的故事融入其中,如: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让我们懂得了以少胜多的道理,我们在为人处世时一定要听从他人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离成功越来越近;汉代的鸿门宴刘邦脱险,作者通过对鸿门宴全过程的描写,生动刻画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自矜攻伐而有“妇人之仁”。而刘邦却恰恰相反,他善于利用对方的性格弱点,成就了国家大事。每篇故事都有自己的含义与思想,这些汇聚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资治通鉴》。

看完整本书之后,我的脑海仍然浮现出书中的画面,令人流连忘返。在我看来,它不仅是一本奇幻的书,还是一位知识渊博、见多识广的“传奇人物”。每次在阅读时,我仿佛就像在拜访一位老师,他带着我们驾驶时光机穿越回古代,一边去探险一边去了解这篇故事的主题思想。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真是美妙绝伦啊!

所谓“资治通鉴”,就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意思是说借鉴以往的故事,对治理统治国家有帮助。《资治通鉴》这本书以它那独特的语言吸引着我,告诉了我一些道理,虽然这些道理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还是比较深奥的,但是我也从中了解到了许多历史故事,搞笑的,悲伤的,规模宏大的等等。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它就是我的朋友,一位奇怪但又知识渊博的朋友,我喜欢我的这位新朋友!我希望你们也能喜欢它。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篇2

《资治通鉴》是北宋文学家司马光的著作,记录了战国到五代的事情,十分精彩,令人百看不厌。

中国古代有去多仁义之士,比如一个叫豫让的人,智伯对他很好,他也对智伯忠心耿耿,当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很难过,两次要刺杀赵襄子,都没能成功,最后伏剑自杀,看了这个故事,我很惊讶,为了报仇,他宁可牺牲自己,虽然这种方法不值得提倡,但是我们是否应该在他身上学到点东西呢?

司马光的最大贡献就是撰写了《资治通鉴》,全书共两百九十四卷,记录了历史的许多重大事件,他写这本书用了十九年的时间,花了他的大量心血,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这可不是个小称号,能得到这个称号的人,太少了。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1、古时候的人比现在的人重情义,讲信用,有时候我答应妈妈的`事,比如不粗心也做不到,我真该学习他们。

2、只要做了就做好,司马光写了十九年的书一定很辛苦,但是司马光还是凭借他的毅力留给了后人一部文学著作。现在我正在学习双簧管,我一定要像司马光学习,只要做,就要把它做好。

去看看这本书吧,绝对受益匪浅,我要让这本书伴我成长。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篇3

赵简子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伯鲁幼子叫无恤。赵简子想立继承人,但不知立谁好。由于就把他日常训诫的言词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他的两个儿子。并且叮嘱说:"你们要好好记住这些。”过了三年,赵简子再问他的两个儿子训诫上的内容。大儿子伯鲁完全记不起,问他竹简在哪里,已经丢了。再问小儿子无恤,盛熟练记起竹简上的内容,并且随身拿出那块竹简。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贤能,立无恤为继承人。

1.关于选择,让时间来验证抉择。

当我们无法做出选择的时候,请不要做选择。而是通过一定的方法让时间来校验。时间她总会洗尽铅华,去伪留真。

2.态度决定一切,时间拉大差距。

小儿子无恤记住了父亲的`话,时时留心,总是随身携带竹简来学习。三年时间,竹简上的内容早已铭记于心。而大儿子伯鲁早已忘记了父亲的话,竹简都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

当我们用心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相信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篇4

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写了《资治通鉴》一书。此书给当时的人的影响力非常大,更给后人予警示。

《资治通鉴》此书详解了九世纪在战国纪的沧桑风云中,我了解了六合一统,在汉纪的泱泱文风当中,我知道两汉(西汉和东汉)的兴衰,在三国纪当中,我清楚了乱世中的&39;演进,在晋、宋、齐、梁与陈纪当中,我了解了当时浑乱的场面,在唐纪当中,我知道了封建社会的鼎盛,在五代纪中,我明白了五代十国的演进。此书里面也写了许多名人,如贤明帝王有: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开辟汉风的汉高祖刘邦、开疆拓土的汉武帝国刘彻、渡江称制的司马睿;如贤明臣子有:变法的商鞅、纵横的苏秦、仲父吕不韦、开辟丝绸之路的张骞、外交家班超;如贤明的武将:乐毅、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父、飞将军李广、秦叔宝。可见,《资治通鉴》的历史知识面十分广泛。

司马光发愤写了《资治通鉴》完整记述了战国至五代时期的种种时间,并且英雄人物辈出。里面更加给后人给予经验。俗话说"读史明志",所以,读历史可以让人志存高远。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篇5

本书的作者是司马光,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本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周朝到北宋初期“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发展。

妈妈给我买了这套书,刚开始还闹了个笑话。看到我的书架上多了一套《资治通鉴》,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目录尝尝鲜。“呀,不好,妈妈,你买的书不全啊,是不是发货不全啊,怎么到了唐朝就结束了,怎么没有宋朝和清朝啊?”我问到。妈妈笑了笑说:“坏了,小松啊,你赶快打开以前妈妈买的《史记》看看,是不是只到汉朝就没有了?这是为什么啊?”。我想了想说:“妈妈,我知道了,司马迁是汉朝的,他写的《史记》当然只能写到汉朝了,那我赶快了解一下《资治通鉴》的.作者吧。”

阅读了17遍《资治通鉴》,称这本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本书有四卷,我花了两个星期全部都读完了。里面的故事很精彩,每个人物都很真实。通过阅读历史,我总结了朝代更迭的几个原因,一是百姓苛捐杂税太重,民不聊生,农民就起义了,比如秦朝就是这个原因,后来农民起义虽然被镇压了,但是秦朝的根基被动摇了,后来刘邦和项羽大军彻底消灭了秦国。二是由于国家的贫弱带来的外族入侵,比如蒙古大军扫平了欧洲大多数地区,同时也消灭了南宋。我还发现,在两个大的朝代之间都会有一些短暂的战乱和小王朝,比如王莽的新朝,只有15年,比如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这些都是历史发展的规律。通过读史,我了解了很多历史典故,认识了更多的字和成语,阅读能力也提高了。

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古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知得失、水因此载舟,亦因此覆舟。”读历史的好处很多,我喜欢读历史。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篇6

司马光与周威烈王论礼,司马光认为:所谓礼教,在于分辨贵贱,排比亲疏,裁决万物,处理日常事务。礼教的根本所在是用名位来分别称呼,用器物来分别标志。礼教中最重要的是低位高下的区分。由此以智家、韩家、赵家、魏家为例,智家之王智瑶有才而无德,最终遭到其他三家联合灭族,由此得出治国治家者的确立,需审核德与才,以德为主,才为辅,由此方得长治久安。魏文侯作为一国之君,尊重游士,善用人才,谦于受谏,于是国泰民安,各方游士前来归顺,国立日益强盛,然至此,并未生野心,不接受韩、赵两国任一方的请求联合攻打他国,由此得到两国尊重,成为三国之首。

我认为秦国的统一,前期有两大贡献者,一为商鞅,二为张仪。商鞅所实行的变法等等一系列措施,为秦国的统一提供了经济和军事基础,而张仪,四处游说,不惧死独自进入楚国。张仪以之智谋瓦解了各国联合抗秦的联盟,并四处游说,以逐个击破,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期也有两大能将,一为魏冉,二为白起。魏冉拥立秦昭王,为他除去隐患威胁;举荐白起为大将,向南攻取鄢、郢两城,向东开拓地界到齐国,使各国向秦国俯首称臣。秦国能够更加强大,都是魏冉的功劳。然而秦昭王听信范雎添油加醋的谗言,使得秦国失去一员大将。白起自被启用以来,屡立战功,为秦国打下了半壁江山,可谓是秦国不可或缺的一员大将。而范雎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诱导秦昭王,使得白起不得已白死与外,令人惋惜。

周朝之灭亡,归结于其软弱,安于现状以及其自负感。周王室从建立以来一直保持着统率诸侯,号令诸侯的.权利,于是,周王室认为无论诸侯再怎么互相吞并,征战,兼并,也不会去威胁他自身的地位。于是,使得各国的能力日益强盛,而周王室日益衰微。正是因为周王室的放任自如,才使得秦国有机可乘。各国的灭亡,不能归咎于某一任君主,每任诸侯都有每任诸侯的特点,整个王室之流传,会在某一时段因为一个王而强大,也会在某一时段因为一个王而衰弱。善用人才,谦于听劝谏的君主更能使民心归顺,国家强盛,他国就不敢轻易侵犯。而不听劝谏的君主,往往会把过错归咎于士人的身上。荀况说:“国家,集中了天下的利益和权。有道行的人主持,可以得到大的安乐,大的荣耀,成为幸福的源泉。无道行的人主持,却带来大的危险,大的拖累,有君王的地位还不如没有。等到形势极度恶化,即使想当一个普通老百姓,也做不到了。”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篇7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北宋司马光所撰写的《资治通鉴》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其内容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囊括了十六朝,一千三百多年的浩如烟海的史事,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墨之战、四面楚歌、玄武门之变、甘露之变···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故事,一个个或可敬,或可憎的.人物,时时让我流连在历史之海中,不忍离去。

《资治通鉴》在史学史、文学史上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著名历史学家胡三省称它:“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这部巨作让世人通晓前世之大事,转过头来,又能与当今作比。在现代,它已成为人们书桌上离不开的经典。

《资治通鉴》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即墨之战了。即墨之战,田单以智取胜,用他的谋略与创意摆出了“火牛阵”,千年之后的人们依然拍案叫好。可以说,田单勇于创新,在关键时刻沉着应对的精神是大家都要学习的。

一部伟大的史书就像一条深沉舒缓的大河,人们可以临河照影,把它当做一面镜子,从其中撰取所需。纵览《资治通鉴》,让我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有了新的了解,新的认识。

36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