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网 > 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高中摘抄

时间: 新华 读书笔记

通过写读书笔记,你可以帮助自己记住书中的内容,特别是那些重要的观点、论点和论证方式。优秀的读书笔记高中摘抄应该是怎样的?快来学习读书笔记高中摘抄的撰写技巧,跟着小编一起来参考!

读书笔记高中摘抄

读书笔记高中摘抄篇1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部悲剧,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莎士比亚说过,他的作品就是“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哈姆雷特》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人物。他是王子,按照传统,是王权的当然继承者。但是,他的美好前途被颠倒了的时代颠倒了。戏一开头,作者就展现了一幅丑恶的社会画面:国家发生宫廷政变,国王被害,阴谋家窃取了王位;王后改嫁;满朝臣子趋炎附势等等。世界仿佛到了末日。于是这个王子喊出了“时代整个儿脱节了”的吼声。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这是“时代的灵魂”本身在呼喊。哈姆雷特本是个正直、乐观、有理想的青年,在正常的环境下,他可以成为一位贤明君主;但是现实的社会迫使他不得不装疯卖傻,进行复仇。他是英国那个特定的动荡不安时代的产物。

在《哈姆雷特》这部戏剧中,处处可以看出作者着意把自己心目中的典型人物塑造成一个英雄形象的匠心:哈姆雷特很有心计,在敌强我弱的恶劣情况下,他敢于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他击破了奸王设下的—个个圈套:先是戳穿了波洛涅斯和罗森克兰等人进行刺探和监视的把戏;又使王后发现天良;接着采用“调包计”除掉了奸王的两个走卒,把奸王“借刀杀人”的阴谋击得粉碎;最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双重陷阱——毒剑和毒酒还给了奸王。在每一回合的斗争中,哈姆雷特都显得形象高大。所以有评论说,《哈姆雷特》是一出“巨人型”的悲剧,此话不无道理。

但哈姆雷特决非“完人”。他虽然善于思索,却优柔寡断;他虽然受到人民的爱戴,却并不相信人民。他说:“时代变得越发不像样子,—个农民的脚趾竟然这么靠近一个朝臣的脚后跟,擦伤了后者的冻疮。”可见哈姆雷特的社会改革与农民所要求的变革相距甚远。尽管哈姆雷特有令人钦佩的才能,竭力想除旧布新,但他总是郁郁不乐,迟疑不决,他始终是孤立的。这就注定了他与丑恶同归于尽的悲惨命运。

《哈姆雷特》描写人物心理的语言十分丰富,这在莎士比亚所有悲剧中也是十分突出的。如哈姆雷特的性格大部分是以“疯话”表达出来的,他的“满口荒.唐言”就像迸发出来的火花。克劳迪斯阴阳怪气的语言则照映出了他口蜜腹剑的丑态。波洛涅斯爱用诗体语言,给人以滑稽可笑的印象。

总之,《哈姆雷特》是一出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悲剧,是欧洲文艺复兴土壤里长出来的一朵长开不败的艺术之花,直至今天,还在散发出它所特有的馨香。

读书笔记高中摘抄篇2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它的主题思想是:通过格列佛游记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勒皮他和慧骃国的种种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评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以及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因为早在18世纪早期,秩序更迭,工商繁荣,物欲张扬,政界腐朽,党争激烈以及对外扩张等共同构成了英国生活的主旋律,所以斯威夫特就敏锐抓住了时代特点和弊病,痛下针砭,写下这部游记。

《格列佛游记》不但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比较完美的艺术形式。斯威夫特的艺术技巧也有许多的地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首先,斯威夫特利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手法刻画了当时的英国现实,同时他也是根据英国的现实才能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童话般的幻想世界,斯威夫特的幻想和现实是和谐统一的,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马国的遭遇各不相同,但都安排得合情合理,毫无破绽。他每到一个幻想国度都受到不同的待遇,绘声绘色,使作品具有艺术的真实感,这种真实感具有巨大感染力,从而使讽刺达到高端的效果。

其中格列佛在慧骃国的经历令我十分深刻,这个国家的统治者是富有理性,公正而诚实的马,供马驱使的耶胡却是一群丑陋的畜类。它们好吃懒做,贪得无厌,特别喜欢在田间找一种石头,为了争石头,它们就搏斗起来,甚至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它们也有自己的头目,头目还有宠臣,这些宠臣被主子抛弃以后会受到全族类的侮辱。从耶胡的种种特性来看,当时社会罪恶者诸如贪财好斗都集中在耶胡的身上。斯威夫特所创造的耶胡无非是对当时英国社会政治生活和恶劣风尚的集中讽刺。

读书笔记高中摘抄篇3

《边城》是沈从文于1943年完成的一部小说。在沈老先生的眼里,“城市”是民族文化的歧路,“现代化”是人类退化的根源。因此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为都市人呈现另一种生活、另一种人情;乡下古朴、自然的人性和人生,才是民族理想的精神和人生状态。

当走进《边城》时,那种最本真的自然文明将冲击着当代这种物欲横流的物质文明,当走进那个湘西小镇时,那种情不自禁的感叹将顺着这湘西的水慢慢延伸着,然而当走进那对相依为命的祖孙平凡而宁静的人生时,那种表面上的平静将随着翠翠、老船夫、黄狗的一言一行而澎湃着,因为这是《边城》中的爱。

翠翠是其母亲和一个士兵的私生子,父母都为这不道德的、更是无望的爱情自我惩罚而先后离开人世。翠翠自打出生,她的生活中就只有爷爷(老船夫)、渡船、黄狗。在这简单的人际交往关系以及小镇的原始、淳朴、自然环境的中,孕育着翠翠的单纯、老船夫的和善、黄狗的温顺,因为这是《边城》中的爱。

老船夫,每天为要渡河的人守候着,与相邻四射和谐的相处着,为翠翠的终生大事打点着,虽然所用的方式简单而纯粹最终也葬送了翠翠的爱情,但那种一开始希望翠翠幸福的本意却让人潸然泪下,也许这就是《边城》中的爱。

翠翠,每天帮着爷爷摆渡,静静地听着人们谈话,黄狗忠诚的陪伴,对热闹的向往,对邻家女孩的羡慕,少女的心被山那头一晚的歌声弄得蠢蠢欲动,与大老从未开始却早已结束的爱情,等待着二老没有归期的爱情,以及爷爷的撒手人寰,这一切所编制出的翠翠人生,都让我们想象着《边城》中的爱。

黄狗,陪着爷爷,陪着翠翠,陪着翠翠去看赛龙舟,保护着翠翠,亲近这《边城》里的人们,因为这是《边城》中的爱。

这些让人躁动的内心而倏然平静的景与人的和谐,会让你产生对自然的感怀、会让你对至善至美的人情以及和谐宁静的理想境界充满想象;这些让人平静的内心怦然心动的爱,也许在现实的生活中难以想象,但当你渐渐走近时,你会有一种灵魂的洗礼,你会感到一种精神世界的充实,你会不选择这样的爱但同时也跟着享受着这种爱。

夕阳易逝的叹息,花开花落的烦恼,然而当我们感恩着这种体验,安然一份放弃,固守一份超脱,不管红尘世俗如何变迁,不管个人的选择方式如何,更不管握在手中的东西轻重如何,我们虽然逃避也勇敢,虽然感伤而欣慰,始终坚守着那种像《边城》中的爱一样纯洁与自然,为心中的秘密花园浇灌着更多的养料。

读书笔记高中摘抄篇4

从很久以前,就在书店里看到过《茶花女》这本书。但是,我从来也没想要读它。甚至在四天前,我都没有这个想法。但是,我的确是在四天前开始读这本书的。所以,绝对是一个我自己都没想到的意外。

是爸爸把这本书拿给我的。

在开始读之前,我看着书的封页想,这么薄啊,一个星期就能读完。因为是假期,我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玩上面了。只有在晚饭后等待看电视的时候才会记得看看。所以我决定用一个星期来读。(不然的话,四个小时就能看完)。

我猜测着书的内容,茶花女?应该是讲一个农家女的吧?讲一个农家女勤劳忙碌无奈幸福或是悲惨的一生,也许幸福而终,也许劳累致死。

但是,当我开始读的时候,我就发现,文章的开始是在巴黎,一个大城市,而非偏僻的乡下。当我发现,茶花女并不是我所想像的那样而是一个受人供养甚至可以说是__女的女人时,我真的很惊讶。甚至有一些鄙视她。

直到读到阿尔芒的出现,我更惊讶他居然为了一个这样的女人而哭成那个样子。后来,读到阿尔芒成为玛格丽特情夫,并为她作了那些事时,我更是觉得阿尔芒简直是堕落。我并没有看到玛格丽特的爱。也许,我和阿尔芒的父亲有相似的看法吧?

但是,当我看到玛格丽特为了能和阿尔芒在乡下过一些属于自己的生活而放弃公爵,变卖自己的一切时,我知道,我敬佩她。一个整天靠别人锦衣玉食的女人能为了自己的真爱而放弃这一切的女人的确能够得到别人的敬佩。

我不知道小仲马写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也不知道,他想反应些什么社会现象。更读不出小说的深意来。

除了爱情,我也有看到阿尔芒父亲的封建阶级思想和普吕珰丝的自私。

但是我看到了一场身份悬殊,备受阻挠的爱情。我看到了人为了爱而付出。我没有经历过爱情,也不知道爱情是什么滋味,但是,看过《茶花女》,我有对爱情的憧憬,也许只是一瞬间的感受,但是我愿意去体会主人公的思想。

读书笔记高中摘抄篇5

《平凡的世界》主要讲了孙少平艰难上学,幸福教书,辛苦背砖的故事。孙少安开办砖厂,照料砖厂,工厂倒闭再重办,过上好日子的事迹。

在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主人翁就是孙少平了,他上学之路异常艰难,每天只能吃两个焦黑的高粱面馍,并且每天都吃不饱,但是少平还是坚持下来了,直到高中毕业。这种执著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在生活中有许多人在事业和学习路上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了,我们只有坚持才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坚持不懈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的。少平在教书的那段时间可真是他人生最幸福的时光呀,再这里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重点,少平在那个年代能当上老师是他勤奋努力的结果,正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每天披星戴月的学习没有白费。少平因为家里穷,所以不得不出来打工。在砖厂打工的的那段时间可谓是少平人生最难熬的时间了。少平在打工时,每天起早贪黑辛苦劳动,结果把背弄得血肉磨糊,睡觉都只能趴着,真是苦不堪言啊!但是少平总会苦中作乐——与同事聊天,甚是愉快;向田晓霞借书报,从书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我要学习少平苦中作乐、积极向上的可贵品质。我们在生活中,不能遇到一点辛苦事就哀声叹气、怨天怨地,要学会苦中作乐,积极向上过每一天。

《平凡的世界》是本激励人奋发向上的好书,它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的哲理。我要不断地从这本书中吸取更多、更大的精神力量!

读书笔记高中摘抄篇6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叫《背影》,它的作者是朱自清。

这一本书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背影,第二部分是三家书店,第三部分是你我,第四部分是独白,收录了朱自清最具代表性的散文杰作和诗歌名篇。

其中让我最感动的是《背影》,那是在作者二十岁的冬天的一天,

祖母去世后,父亲办完丧事,父子同到南京,父亲送作者上火车北去。父亲还不放心儿子而要自己去送;从寻找座位、反复叮嘱;亲自去买橘子。作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爱护,使儿子极为感动。这印象经久不忘,并且十年之后,想起来,那背影就出现在晶莹的泪花中。

我读后被这情景深深感动,它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表现了人间真挚的父子之情,朱自清描写细腻、真实、深刻,在这极其平常中表现出的感情,却是极其珍贵的。父母之爱是伟大无私的,不仅使人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的每一天都对我无微不致的照顾和关心。记得有一次冬天,外面下着大雪,我发高烧了,这可就急坏了爸爸和妈妈,他们急忙送我到医院,因下雪打不到车,没办法爸爸只好骑自行车,妈妈抱着我坐在自行车左边的后座上,由于雪大路面太滑,爸爸一不小心连人带车的倒向右侧,可是妈妈抱着我的手丝毫没有松开,直挺挺的后背着地摔倒在地上,把后脑勺都擦破了,妈妈摔倒前明明可以伸出手撑住,不至于摔成这样,但为了我没有伸手撑一下,而我却躺着妈妈怀中安然无恙。到了医院直奔急症室,而她却没有自己先看。我看病回到完家,妈妈不顾自己

疼痛,日日夜夜都守候在我身旁拿药拿水的,还给我烧粥,喂给我吃。这就是父母无私的爱,每个父母都是这样,朱自清的父母也不例外,只是默默付出,不需要任何回报。

读书笔记高中摘抄篇7

雾散,也散缺了迷茫,梦醒,也唤醒了酣睡的神伤,在这本深邃美丽的笔记里,我看到的不止是忧伤那么简单。——题记

连妈妈也不知道是何时,她和朝夕相处的飞飞不再是紧紧缠绕在一起的了。十七岁的少年,儿童脸颊那种圆鼓鼓的可爱已经被刀削似的线条取代,他不再是那个依偎在妈妈怀中殷勤探问的孩子了。面对这样的情景,妈妈只能苦涩一笑,鬓角已经斑白的她,又如何能忆起眼前少年时水清见底的欢快眼睛呢?

涉过浓密的江离,粼粼的小溪里,那只睡着的白天鹅,让妈妈泫然欲泣地跪在丛中拍摄。妈妈难以想象的是,长成少年的飞飞竟风轻云淡地说了一句:“小孩!”

妈妈的心颤抖了一下,原来,时间真的不可追。

安安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妈妈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的拥抱,妈妈才察觉自己的头只能贴到安安的胸口,像是抱住了一只长颈鹿的腿。

安安在长长的列队里,等候护照检查,妈妈就像小时候一样,泛着微黄的眸子跟着安安的背影一寸一寸地往前挪,直到,直到和从前一样,把他完整地装到瞳中。

这时,妈妈想起了一段让她难以忘却的故事:

在金盏菊畔,安安把背对着妈妈的身子转了过来,紧紧抱着妈妈,呕心沥血地哭喊着:“妈妈——安安,也要和妈妈在一起!”

故事在妈妈的脑海里重新播放了一次。妈妈微笑着,等候,等候安安在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过了很久,安安没有,一次也没有。

妈妈顿时明白了,她眼睛里的孩子,安安已经逃走了,她所痴恋的,不过是那些被时光冲淡,支离破碎的美好。妈妈默默地站着,如今,她能做的,只是放手罢了。因为——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这句话是这样简单明了,令人不禁掩卷深思。回首彼岸,纵然发现光景不在绵长,父母就似那等待孩子回目一瞥的母亲。一切只因前世今生的缘,他们所茫然的,所渴望的,只是子女的珍惜吧。

“来一斤母爱”是现代子女共同的误区,也许再一次回眸,你和你的父母已经成为生生的两端,彼此,永远站成了岸。

读书笔记高中摘抄篇8

在我读完曹禺的《雷雨》后,心情十分悲痛、复杂。我为话剧中的封建大家庭的家长周朴园痛恨,为鲁侍萍与周蘩漪俩位母亲的人生感到悲伤,为四凤、周萍、周冲三位青年的悲惨命运感到惋惜……两个家庭的悲剧性命运就在雷雨交加的一天最终结束,而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对这个家庭命运的思考,更应该是对这个家庭所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及人物特征仔细地品味。

周朴园,作为封建大家庭的主人,代表着绝对的权威,代表着资本家的利益,他就如同一只野兽,非要夺取属于自己的天地,不惜欺压百姓甚至自己的亲人,从最初与侍女鲁侍萍的相恋,到狠心抛弃了她与自己的孩子;从娶了有知识有文化的蘩漪到每天逼她吃药骂她有病;从对侍萍一直感到愧疚到后来相见却不认的残忍……周朴园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他爱慕虚荣,他缺少人情,被利益、被金钱、被虚荣的心蒙蔽了自己的双眼,只能一错再错,最终的结局只能是独自面对冰冷的大空房,为自己一生的错忏悔。周朴园的命运,从繁华的生活一落千丈,这多多少少地预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封建资本家对人们的欺压最终是会被消灭、铲除的!

而鲁侍萍,她的命运却如颠簸的小路,历经沧桑,虽然年轻貌美,聪明贤惠,但岁月的磨灭还是抹去了她的一切,她承受着生活带给她的重重压力,她是多么令人值得同情啊!或许最后她变成了痴呆,没有了思想,没有了痛苦,也是人生的解脱,但想起她那呆滞的眼神,谁又能知道她究竟苦不苦呢!谁又不为这样一位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的悲惨人生难过呢!生活在这种黑暗的封建时代,每一位下层劳动妇女几乎都在一天天地上演着悲剧的一幕幕,她们永远只是别人统治的工具,永远被压在社会下面,不能喘口气!我们更没有理由不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平等生活!对吗?而与鲁侍萍相对的,是受过教育,有着新思想的妇女。《雷雨》中周朴园的妻子周蘩漪便是这样的人。她在地狱般的周公馆艰苦地生活。乏味、烦闷。然而周朴园的私生子周萍却改变了她的命运。因为他,她敢爱敢恨,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为了自己的爱勇于追求,虽然在那个年代甚至到现在并不被人赞同,但蘩漪敢于表达爱,敢于同封建势力反抗、斗争的。

这正是当今时代人们追求、期盼、灌输的思想!但蘩漪最终的命运也不能比侍萍好。她因为儿子与爱人的死,崩溃成了疯子,这不可否认是深受封建的社会毒害太深!四凤、周萍、周冲三位青年,本有着大好的前途。四凤与周萍之间美好而又单纯的爱,周冲对理想的努力追求,应该是未来的希望,他们本该幸福地生活、奋斗,可偏偏上一代留下恩恩怨怨如同魔鬼般覆在了他们三人身上,使他们也难以逃避死亡的命运!雷雨,是悲剧的暗示,是终结的和音,也可以理解为是对黑暗人心的抨击、摧毁。在雷雨声的陪伴中,两个大家庭覆灭了,被封建社会的黑暗打败了,但我们相信,那震耳欲聋的雷雨声一定可以停息,或是消除黑暗,还我们一个人心相通的社会!

8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