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读书笔记感想
写读书笔记,是加强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也是加深理解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何撰写优秀的白鹿原读书笔记感想?这里分享一些白鹿原读书笔记感想写作案例,供大家参考。
白鹿原读书笔记感想篇1
《白鹿原》这本书折射出了整个社会时代的变迁。主人公白嘉轩、鹿子霖两大家族有形或无形的较量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与深入。性格决定命运或许是条真理。白嘉轩是中国传统男人的写照,墨守陈规、自力更生、谨小慎微地生活。因此,他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始终恪守着明哲保身的理念。鹿子霖的性格与白嘉轩不大一样,他追求功利,争强好胜,作风不谨,却又有胆小怕事的一面。他一生虽然也经历了起伏的官场,但终究也没创造些什么辉煌,最后也以悲惨收场。性格变化最大的白孝文,在经历了一场饥荒的打击之后,由软弱变得坚强起来。黑娃的性格由胆小到勇猛,再到最后的知书达礼。其实性格与环境的关系是辩证的,环境塑造性格,性格可以重新塑造环境。
《白鹿原》作为矛盾文学奖的作品,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一个平原,一个族群的生活画面,读进去,我们仿佛身临其境。随人物之悲而悲,随人物之喜而喜。我们往往被小说中的人物感染,这大概就是大师笔下写实笔触的力量吧!
白鹿原读书笔记感想篇2
我以前看过这本书但忘记了很多,这次又重新看一遍,我非常喜欢看接地气的书,此书就是描写原上普普通通的人,特别是对男女之间的关系描写得很生动,我没有感觉不好意思就像人们吃饭一样的平常,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作者笔下的各种各样的人物,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怎么就从女权演变成男权,众所周知这虽然与男女的身体构造体能~~有关,但这其中不乏女人自己瞧不起自己有关呢?
我始终疑惑为什么女人自己都要重男轻女呢?纵观我的母辈为什么要轻贱自己,还要连身边的至亲至爱一起轻贱呢?是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所致还是言传身教不得而知。
不仅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这样,社会妇女地位不能提高与女性自身有百分百的关系,女人一边口口声声讨伐要提高地位,一边所作所为又是~~,我就不明白了,真想跳进老祖宗的脑袋里一探究竟,其实还是自己自轻自贱导致问题根本,这男尊女卑的格局何止白鹿原~~。
白鹿原读书笔记感想篇3
信仰,这个东西真的很奇怪,在信仰的中间,你觉得一切都符合时间,别人认为,充其量就是这样。
一旦信仰与生命碰撞,谁对谁错?在一个群体中,总有人做着背道而驰的事情,顺应潮流,推动发展的是背道而驰的人还是一直顺应潮流看不到方向的人?总会有一个错误让你觉醒,看清这个世界。有些人一生都做着无愧于心的事,任何人都可以原谅。这样的人有多豁达?我似乎从未见过,我遇到的也是类似的同情,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人,一个罕见的好人。
人后不嘲讽嚼舌根,做到的人少!白子文是我最讨厌的人,有这样的家教,原本有一种羡慕的眼光,然后,会不会拜倒在石榴裙下?女人,贯穿整部戏,从白嘉轩结婚,黑娃一开始的迷恋,芒儿的逃亡,鹿子林这么多干亲,赵海说不再结婚,遇见类似的精神婚姻,对于鹿贺,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她小而伟大,为了拯救鹿子林,一个人,两个儿子不在身边,完全只有爱,毕竟,爱你,不是你爱我想要,也必须有她的爱我不想要,才能活下去。
鹿贺烧香拜佛的信仰,赵鹏共产主义的信仰,赵海看不到投奔国民党的信仰,朱先生一生无愧于心的信仰,黑娃及时改变,看清时事的信仰,鹿勺为了更好的立世强迫自己做事的信仰,白子文唯利是图的信仰,还有那么多人为了生活不得不做事的信仰,暂时迷失的人,那么多信仰。只有,自己知道。
白鹿原读书笔记感想篇4
近日读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文章气势宏大,人物多样,个具特色。仅借此文,简抒一己之见,表个人之思。
说白鹿原,主人公白嘉轩是不得不提的。小说本就是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的读物。白嘉轩的身上自然少不了神秘的色彩。七次娶妻,六次丧妻。从世俗中的怪人,各家恐惧嫁女之人,到一族之长,智取风水宝地,修祠堂,建私塾,立乡约,惩恶习。他的腰杆总是挺的笔直,不管是面对对黑娃的处罚,还是面对大儿子的堕落,亦是与儿女白灵的关系断绝……这笔直的腰杆是家族代代流传的骨气,是地地道道农村人的骨气。
说了白嘉轩,自然要说他的对头鹿子霖。按照原上的规矩,族长历来由白姓担任,这也就意味着在旧的时代鹿子霖与白嘉轩的差距。而鹿子霖的一生都活在名利的漩涡中,是不折不扣的诱惑的奴隶。他为了争夺原上的统治权,投靠外部势力,建立保障所,担任乡约。为了掩饰自己丑恶的行径,不惜将大儿媳至于死地,为了满足复仇的欲望,恶施美人计使白孝文遭鞭笞之刑,沦为乞丐,兔死狐悲假施仁义,毁了一个人,碎了一个家。世俗中的大起大落,名利的的枷锁终将其压垮,最后也不过一介疯人,为乡里耻笑。
讲了父代,不妨再提一下子代。陈忠实先生对晚辈命运的安排着为精彩。如果说白孝文白孝义代表了传统子弟,鹿兆鹏鹿兆海以及鹿兆谦则代表了新生的力量,激进的青年,破除旧社会的革命力量。其中孝文的命运安排尤为跌宕起伏,从家族的继承人堕落到街头乞丐,曲意逢迎,出卖自己的兄弟,踩着别人的尸体往上爬,最后却成为革命的功臣,当上了光荣的县长,极具讽刺意味。鹿兆海与白灵的命运纠葛让人惋惜,白灵之死更是让人扼腕。不得不说,整本书中白灵是最让人喜爱的。她犹如一朵白莲,处世俗之污泥而不染,卓卓独立,高傲美丽,刚正不阿。而恰是这样一朵白莲,这样一位对革命忠诚的战士竟折煞在自己人的屠刀下。
全书最让人敬重的人,当朱先生莫属。他是白鹿原上的圣人,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制订乡约,犁除婴粟,主持赈灾,请缨抗日,撰写地方志。但他还是处处碰壁,步步失败。刻着“乡约”的石碑被农协会员砸碎,虽重新拼接起来,一道道裂痕也是永远无法愈合;罂粟,在下一个季节又被人上,并且蔓延到整个渭河平原;主持赈灾,可扭转不了饿殍遍野的局面;请缨抗日,被政府遣返回乡;呕心沥血编撰的地方志却根本找不到读者,只能作为陪葬品和自己一起埋在地下。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是朱先生的真实写照。
静而思之,《白鹿原》当之不愧是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话剧。人与社会之间相互激荡,相互作用,交错缠结。而那些或许存在或许虚构的白鹿原人,那些白鹿原上发生的或许神秘或许真实的事儿,也随着历史的长河,融入高原的黄土中,散进漫漫黄沙里,化成一曲高昂激越百折传唱的秦腔。
白鹿原读书笔记感想篇5
近期读小说,我感到陈忠实的.长篇小说《》是最好的一部小说。这部最早出版于一九九三年的小说,我也是很早就知道有这本书了,可是一直没有读过,这不能不说这一个遗憾!
《白鹿原》所反映的生活年代,与小说的时间跨越有半个多世纪,从清末写到解放初,其间还涉及到解放以后更长的时间。我总的感觉是,这是一部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小说,比如占统治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学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运的因果报应等等。当然,这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历史变迁。
从小说的阅读中,我还感到小说中对人物的“死”的结局的处理写的极具震憾力量,简直就是惊心动魄!这对我的感受是最深的了。小说中的黑娃,大号叫鹿兆谦的。其父鹿三一直是白嘉轩家的长工,而且是极其幸福的长工,他一直到死也是幸福着的。而黑娃却具有一种反叛的性格,他不听老子的劝告,自己跳出白鹿原,到渭南一清末武举人家做了长工,并因此与武举人的小老婆田小娥相好上了。俩口子回到白鹿原后,其真相被揭露后,黑娃与田小娥住进了一口窑洞里,开始他们的生活。大革命时,闹农协,鹿兆鹏鼓动黑娃出来革命。革命失败了,黑娃进了习旅开始当兵。习旅暴动失败后,黑娃开始了土匪生涯。我本以为黑娃当土匪,应该要死在这条道上,不想黑娃没死。在土匪头目大拇指死后,作为二拇指的黑娃领着百十号土匪接受了县保安团的招安,当了第三营也就是炮营的营长。黑娃招呼的紧,炮营的兵不但要炮,还要求佩枪,这都得到了满足,这也说明黑娃对招安后的一种心理,那是怀着深深的戒意的。本想,接受招安的土匪没有好下场,黑娃该死了。谁想黑娃还没有死,营长当的好好的。而且,他还拜朱先生为师,暴戾之气尽褪,简直脱胎换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这就出现了,黑娃让手下的兵把自己绑在大炮筒上五天五夜戒掉了烟,娶了知书达礼的小姐为妻,回到白鹿原拜了祖宗牌位,属于洗心革面,浪子回头的那一种。最最不该死的时候,是黑娃听从鹿兆鹏的劝告,策动了临解放前的起义,黑娃是策划起义的主要人物之一,对革命有了一定贡献,还当上了革命政权的副县长。然而,大难从此开始,白孝文作为县长变成了革命功臣,而黑娃却忽然之间变成了反革命,被捕坐监枪毙,还是和国民党的县长及总乡约田福贤一起被枪毙掉。这真是黑娃该死的时候没有死,不该死的时候却死了。
作为田小娥,从武举人的小老婆变成黑娃的老婆以后,我觉得最初田小娥也是想与黑娃一起安份守已地过日子的,谁知黑娃革命了。革命的黑娃不在家了,当土匪的黑娃也不回来了,这又给鹿子霖创造了条件。鹿子霖每月到田小娥住的窑洞去两次,与田小娥厮混,不想事情差点儿败露!虽然有一个替死鬼儿,鹿子霖躲过了这一劫。但是,鹿子霖却咽不下这口窝囊气儿,他设计了让田小娥勾引白孝文,要出一口恶气,也让作为族长的白嘉轩丢尽脸面。这计策果然成功,白孝文与田小娥也好上了。由此发生的是:白孝文在祠堂接受处罚,白嘉轩与儿子白孝文分家,白孝文由此开始的迅速堕落,让鹿子霖充分地满足了报复白嘉轩的心理。而此时田小娥的寿限也到头了,作为公公的鹿三,看到自己的主子白嘉轩一家由于被不肖儿黑娃娶的媳妇田小娥搅和成这样,竟被深深地激怒了,他摸黑进了田小娥住的窑洞,用磨得飞快的梭枪头,一枪扎在了田小娥的后背心上。田小娥临死前一回头和一声惊叫:“大呀!”其生命也由此定格。其后,白鹿原发生了一场温疫,死了好多人,白嘉轩的媳妇仙草同样是死于那场温疫;而鹿三从杀死儿媳后,精神竟变得恍恍惚惚,似乎田小娥的鬼魂附身了,从此人也变得有时清醒有时糊涂。这一切仿佛都和田小娥的死和她的-阴-魂始终不散,一直在作祟有关系。于是,白鹿原的人在那座田小娥居住过的窑洞上造了一座六层的塔,以镇田小娥的-阴-魂,不让其出来害白鹿原的人们。
小说中鹿兆海和白灵的死,很具有一种悲剧色彩。鹿兆海参加了革命军,上了军官学校,加入了国民党,并且他一直深爱着白灵。中条山阻击战中,他杀死了四十五名鬼子。而且,他按照朱先生的请求,每杀死一个鬼子,就割下一绺头发束好,放入一个铁罐中。可是鹿兆海呢!悲就悲在没有死在抗日前线,却死在围剿红军的战斗中。死后,灵柩回乡,师里却说鹿兆海——鹿团长是抗日牺牲的。白鹿原举行的安葬仪式隆重之至!白灵在西安上学,她与鹿兆海一直相爱,却由于党派之争,俩人不能相爱!白灵在西安加入了共产党,作为知识青年,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而又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她与鹿兆海的大哥——鹿兆鹏假扮夫妻在西安城里做起了地下工作。因为革命道路的一致性,俩人终于相爱成了真正的夫妻。后来,白灵因为在一次领导学生运动中,她一砖头砸到了国民党教育部长的鼻梁上,由此身份暴露被迫转入红军的根据地。在根据地,白灵满腔革命热情地工作,可是由于一名西安来根据地的学生叛变投敌。抓内奸抓特务,一大批革命同志被牵连。白灵也未能幸免于难,她也是作为“特务”被监禁,最后被活埋。真是,没有死在敌人的屠刀下,却死在革命者自己的手里。解放后,白灵也是被作为革命烈士对待的,家里也挂上了革命烈士的牌牌。白嘉轩问起白灵的死因时,几位干部嗫嗫嚅嚅地无法回答。奇的是,白灵的死的那晚,白嘉轩做一个梦,梦见了白鹿也梦见了白灵。这使得白嘉轩一大早冒着风雪,跑了好远的路,来到朱先生住的地方——白鹿书院,要求朱先生解梦。奇的是,白嘉轩的大姐也是做了一个同样的梦。朱先生心道,白灵出大祸事了。可是朱先生没有说出来,只是宽慰他们姐弟俩!
朱先生的死则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读之令人惊叹!朱先生在送完给八位同仁的县志后,当晚写下了一份遗嘱:不蒙蒙脸纸,不用棺材,不要吹鼓手,不向亲友报丧,不接待任何吊孝者,不用砖箍墓,总而言之,不要铺张,不要喧嚷,尽早入土。朱先生还向其妻交待和描述了自己设计墓室的想法:不用砖,只用未经烘烧的砖坯砌墓室;墓室里盘垒一个土炕,把他一生写下的十部专著捆成枕头,还有他雕刻的一块砖头,不准任何人撕开包裏的牛皮纸,连纸一起篏到墓室的暗室小洞口。朱先生死后,就是按照朱先生的安排,办的后事。更奇的是,几十年后,一群臂缠红色袖章的中学生打着红旗,冲进白鹿书院破“四旧”时闹腾了一阵了。不久,书院住进来,滋水县的一派造反队,并在此发生了一场武斗,死了许多男女。之后又过了七八年,又有一群红卫兵打着红旗从白鹿原走下原坡,一直走到坡根下开始扒朱先生的墓。四五十人男女学生从早晨挖到傍晚,终于挖开了朱先生的墓。墓室里除了朱先生的遗骨外,只搜出一块经过烧制和打磨的砖头,经老师辨认,一面上刻着六个字:天作孽犹可违;另一面也是刻着六个字:人作孽不可活!一学生愤怒地抓起砖头一摔,那砖头没有折断却分开成了两层,里面同样刻着一行字:折腾到何日为止!这让学生和围观的村民全都惊呼起来……
《白鹿原》当中,写小说中人物死的结局有很多,像仙草的死是那么地镇静;像鹿兆鹏家里,那位鹿兆鹏的媳妇,死又是那么地让人感到可怜与可怖;像最后鹿子霖的死又是那么地窝囊,一切仿佛都是因果缘分。近期读小说,可以这样讲,我读《白鹿原》所受到的感触最深了,从中悟出的道理也多,关于小说中死的话题,只是自己其中感受最深的一个重要方面吧!
白鹿原读书笔记感想篇6
看过陈忠实的《白鹿原》后,小说中的人物一直在脑海里轮番登场,让人琢磨回味。
这部小说没有前言,也没有后序,阅读之前我找不到任何文字做阅读的指引。书的题记就是一句话: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巴尔扎克
小说看似是白,鹿两个家族从清末民初到解放前夕尽半个世纪的矛盾纠葛,但感觉它不仅仅写两个家族,而是有很多隐喻和对历史的思考和个人判断。
小说的题目有多重含义。既是地名;也是白,鹿两大家族姓氏的浓缩;同时还隐含了一个精灵般的美丽传说。
小说人物众多,以白鹿两家为支点,架起了一个密网般看似错综复杂却又不混乱的人物框架。感觉作者在人物设计方面花费了不少心血, 这加强了小说的完整性,也使小说显得更加丰满而又更具历史感。但是由于人物过于众多,所以感觉对很多人物刻画并不深刻饱满,即便对最主要人物白嘉轩的刻画也是如此。
小说的结构并不复杂,主要围绕两大家族及关联家族在风云突变的各个历史阶段的不同表现展开。感觉小说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做引子,而是把众多人物用众多事件错综地连接在一起,同时又不时加杂进一些思考和隐喻。可以说正是这些高于事件和人物的精神力量,吸引着读者持续阅读下去。
小说虽然以作者最熟悉的陕西农村为背景,但在语言上并没有刻意追求方言的痕迹。语言的表达自然生动,完全为人物服务。小说里对陕西农村自然风光的描述惜墨如金,或许也影射出作者更多感悟于农村生活的寒苦而非浪漫。这部小说几乎没有丝毫浪漫情怀的痕迹,即便有,也仅仅局限于男女的欢愉之中。
作者不时赋予白嘉轩哲人式的思考与内醒,虽然笔墨不多,但从未间断,最终表达了人物更深一步的思想内涵和小说影射的哲理。作者用很多不同的方式不断地丰满这个人物:作者先赋予白嘉轩笔直的腰干,最后又让他终日在夸张的大罗锅状态下生活。赋予他冷静锋利的眼眉,又最终让他失去锐利的所在。这些反衬颇具独到之处,感觉作者无比偏爱这个角色。相信作者通过白嘉轩也同时表露了自己对人生对历史的思考和反观。
这部小说除了白嘉轩外,还有几个人物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朱先生,白的二姐夫,读书人。他是小说里一个极大的闪光点,一个预言家,一位真正的哲人。作者在他身上用了众多笔墨,而且赋予这个人物更高的境界和智慧。其率8叟抗日的未果举动令人思考知识分子闹革命的局限性。
鹿三,白的长工,正面人物。他性格鲜明,淳朴善良,洋溢着传统的生命内涵。作者最后赋予他鬼魅缠身的奇怪举止和对他生命力终点的描述增加了这个人物的生动性。
黑娃,鹿三的长子。一个不断变化且成长的人物,应该说最终是一个悲剧人物。作者赋予人物很多的变数后,最终让人物成长为一位自觉脱掉匪气而素以布衣长袍裹身的人。但黑娃生命的结局却更多影射历史的悲剧。
冷先生,白次子的岳父,鹿长子的岳父,郎中,药店掌门人。他曾担任着白鹿两家的折中角色,但最终无法控制局面。他冷静明查,是个深藏不露的人。
仙草,白的第七任妻子。最主要的女性主人公之一。传统女性,善良坚韧。她死于怪病,却展现出坦荡清醒的生命力,也是让白对生命思考升华的角色。
鹿子霖,鹿家祖掌门人。但我觉得这个人物的刻画不是很成功,对这个人物我没有更多的回味。
田小蛾,黑娃的妻子,与鹿子霖和白家长子白孝文多有瓜葛。悲剧人物,是故事变迁和发展的转折点。
白嘉轩的后代白孝文,白孝武,白灵,白孝义以及鹿子霖的后代鹿兆鹏,鹿兆海及兆鹏的发妻悲剧性的一生,白家的白灵与鹿家的两位后人的感情纠葛,也增加了小说的戏剧性,但对人物刻画都不是太深入,更多揭示当时国共两党内战的复杂性与混乱状态。
土匪头子大拇指,几个走马观花的县长,总乡长等等人物都不一一细说。
我自认结尾的设计非常好,简单又富有想象力。当白鹿两家领军人物的生命力到了暮年时期,他们都变得单纯起来,似乎重新回到了生命的起点。已经疯癫的鹿子霖举着一颗鲜灵灵儿的羊奶奶草对木朽垂垂的白嘉轩说:给你吃,你吃吧,咱俩最好!”
最后还想再赘述几句。作者通篇中几乎不间断地描写无数次男女之事。这让我发问:陕西的作家是否都有此怪癖?亦或只是作者设计的一个圈套,从这点上看,读者不得不以被动的阅读心态面对作者设下的沟沟坎坎。
作为一个女读者,我局限性地认为:无论这部小说包含了怎样复杂的历史背景,我依然认为这是一部写人的小说。
据说《白鹿原》问世之际,曾引起当代文坛一时轰动,褒贬纷争。但无论怎样,这部小说在当代文学史的地位似乎无法取代。
白鹿原读书笔记感想篇7
本应欢喜朝暮,却六娶六丧;本应三代同堂,却病入膏肓;本应耕读传家,却罂粟遍野。史诗长卷徐徐打开,手抚最后一卷之时,只余留淡淡哀绪。世人皆道白鹿原是民族的秘史,这样的说法的确不可否认,但倘若读者细细读来,逐步深入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意蕴,并对其中延续性的精神进行思考,我们不难发现在此书中的深层精神文化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即“儒”字。
儒家思想,自百家争鸣时期起,就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千年来,依旧灵活在中国人的内心。正如中国,此间经历无数风雨,仍屹立于世界之上。这儒家到底有何魅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颗极为璀璨的明珠呢?
从白鹿原中,儒家思想处处得以体现。白家家主白嘉轩,一位中国传统农民,一生恪守“耕读传家”的家训,这是拜其姐夫关中大儒朱先生所赐。当时的中国是农业大国,正处于闭关锁国的时期,每个人的生存理念皆为自给自足,自强不息。在白嘉轩身上,与农业文明相关联的传统精神: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皆在他身上一一体现,但是儒家思想的影响也使他一生遵守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信念“修身齐家身正则令行”。他极为勤劳,即便被打折了腰,也仍要与长工鹿三去干活。他极为节俭,不仅要求自身做到,还把那个有进无出的木匣子看做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财富,警醒后人要勤俭持家使家族兴旺。他为让儿子们懂得“什么为大地的恩赐,什么为粮食”,强令儿子们自己去山里背粮食。一生的言传身教,让自身学习儒家思想,是为让他们具备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脚踏实地,实实在在”。正是因为白嘉轩这番苦心教育,白家才能在那样动荡的年代生存下来;正是因为这内蕴无穷的儒家思想,白家子孙才能处于不败之地;正是因为白嘉轩对儒家思想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个家族才能度过那个祸患交替的时代。
再看鹿家,一个靠勺勺客发家的家族,被白嘉轩讥讽为“祖德太浅”,终究“弄不过白家”。白家祖先当年外出闯荡,为生存忍气吞声,受尽侮辱,最终以牙还牙,成为一代享名江湖的勺勺客,但是事实上,我们可以从书中发现鹿家后人要比白家后人优秀,这又是为何呢?正是因为鹿家这极为屈辱的发家史,马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要比白嘉轩深刻,且更精髓。与白家的“耕读传家”不同,鹿家更关心子弟的读书,马勺在孩子启蒙的第一天起,他就对孩子说:“务必好好读书。”死后更是读书传家的遗愿留给后代。第二,鹿家对孩子的教育为:无论将来成龙或是成虫,无论居家还是为民,无论做庄稼还是经商,只要居于人下就不可避免要受制于人,就要受欺,但是倘若你只是忍受而不思反击永远忍受下去,那你就注定是个没出息的狗熊。正如勾践一般,马勺的一生受尽欺辱,最后成功反击。也正如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受尽凌辱,最终苏醒反击。这又是经过中华千百年历史来进行修改美化的儒家思想。
在文中处处体现的儒家思想,亦或者是经过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中国传统文化,使《白鹿原》成为一部跨越时空的纪实体报告文学,它来到我们面前,用那个时代整个中华民族的缩影,与我们交流,与我们渗透最精髓的中华优秀文化,只望读过此书的人,能从中有所收益,真正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将之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