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风云观后感范文
写观后感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思考和表达过程,需要运用文字、语言、逻辑等知识,有助于锻炼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好的甲午风云观后感范文应该怎么写?快来看看,小编给大家分享甲午风云观后感范文的写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参考!
甲午风云观后感范文篇1
最近,我国和日本为了一个钓鱼岛,而闹得沸沸扬扬,中国人民开始全体行动,抗议日本购买钓鱼岛。老师为了让我们深入了解这段历史,便给我们看《甲午风云》这部具有历史性的电影。
电影《甲午风云》讲的是清朝末年,朝廷腐败,当时一批有识之士搞起了“洋务运动”,振兴我们的国家,想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就从英国购买了一些军舰,组建了一支庞大的舰队,叫“北洋水师”。当时的“北洋水师”是很厉害的,可以跟许多大国抗衡。
1894年,“北洋水师”在一次正常的巡逻中,无意间碰上了日本的军舰入侵领海,日本挑衅的放了第一炮,把邓世昌等人全都给激怒了,被迫自卫反击。之后,就在黄海打响了“甲午战争”。邓世昌等人英勇反抗,我们的舰队先前还是占上风,但是由于“北洋水师”的炮弹不行,基本上是哑炮,还有的里面不是火药,而是沙子,所以威力远远小于日本的炮弹。就这样一直打,打了三个多小时,最后打得舰船受重伤,但是“致远”号舰长邓世昌拒绝支援。邓世昌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决定破釜沉舟,加速撞沉日本的“吉野”号。可是日本人连续发射鱼雷,前两次他都躲过去了,但第三次没能躲过去,一身巨响后,邓世昌等人沉入海底,英勇献身,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为什么“北洋水师”的炮弹不好呢?因为,那时是慈禧太后掌握大权,克扣军饷,把用于给“北洋水师”购买军火的八十万经费,几乎全用在给她祝六十大寿了。战败后,李鸿章屈辱地登上了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其中就有钓鱼岛)全部割让给日本。直到抗日战争结束,它们才回归祖国的怀抱中。
现在,中国强大了,可是可恶的小日本还要欺负我们中国,跟我们抢钓鱼岛,这事岂能不管呢?让我们行动起来,保卫钓鱼岛吧!
甲午风云观后感范文篇2
甲午,一个注定要让无数中国人悲痛的纪年,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在历经两次鸦片战争的耻辱后,又一次遭到外来侵略者的践踏。
电影《甲午风云》观看已经不止一次,每每看到以慈禧太后、李鸿章为首的清朝统治者在列强面前奴颜媚骨的情景时,心中总会涌起无限辛酸、愤慨之情。
一群缺乏骨气的统治者只能造就一个无能窝囊的政府,一个无能窝囊的政府又岂能指望他写出一段昂扬奋进的历史?
生活在这样政府下的民众是不幸的,生活在这样时代下的英雄必将要经受更多灵魂的煎熬。影片中的一段琵琶声令人动容。电影主角邓世昌力主派出北洋水师舰队护送商船,对列强中所谓中立国居心叵测的调停,邓世昌义正词严地给予驳斥。然而,一腔爱国热情却遭到无情冷落,李中堂竟摘去了邓世昌的顶戴花翎,“卖国因而获荣,爱国反倒有罪”,这是一个怎样让人哀痛的的时代啊!影片中出现了这样的镜头:邓世昌在房子里独弹琵琶,琵琶声里有深沉、有无奈、有悲愤、更有激越------英雄啊,“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种心境,也许只有此时的你,才能体会。于是,你把“一腔心事付瑶琴”,可是,莫道“知音尽,弦断有谁听?”,因为,在你的背后,有着无数像王国成这样的血性中国人啊!
也许,英雄有时注定是要落寞的。可是,邓世昌,却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作为一名中国的海军将领,为了国家利益,为了民族尊严,生死尚且可以置之度外,又遑论个人的荣辱得失?电影中邓世昌那坚毅、果敢的眼神也是令观众刻骨铭心的镜头。在宴席上痛斥挂白旗逃跑的方伯谦时,在怒斥所谓中立国居心叵测的调停时,在为民请命慷慨陈词时,在向敌舰“吉野”号冲去时,他的眼神都让观众读出一种正义、一种忠诚、一种爱国。
影片的最后,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了悲壮的力量。当“致远”舰弹尽之时,邓世昌,命令开足马力,决心用舰撞沉“吉野”,可惜,“致远”舰中了敌人发射的“鱼雷”,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黄海的波涛淹没了英雄的身躯,甲午的历史却因了邓世昌等海军英雄而留下浓烈悲壮的一笔。
悲哉,甲午!
壮哉,甲午!
甲午风云观后感范文篇3
看了《甲午风云》这部电影,我感悟很深,但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件事。
第一次海战,清朝三艘战舰遭遇了日本三艘战舰的攻击。清朝两艘战舰被击沉,第三艘战舰的舰长方大人准备逃走。日本主战舰的舰长吉野,乘胜追击。清朝战舰船尾炮手瞄准日本战舰准备开火时,被方大人制止了。接着,方大人把战舰加到最高时速。尾炮手看日本战舰开火了,便连发三发炮弹,击退了日本战舰。方大人却因为这件事情把尾炮手赶走了,世昌收留了他。在庆功宴上,方大人谎称主战舰和另一艘战舰逃跑时触礁沉默,他佯装逃跑,用尾炮赶走日本战舰。
第二次海战,日本战舰挂起美国国旗向清朝战船冲来,中途,取下美国国旗,换成日本国旗。那些投降派以主战舰的名义命令其他战舰成横一字队形排开,当主战舰的副舰长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日本主战舰一炮打下清朝主战舰帅旗。接着,日本主战舰用快炮进攻,击沉了主战舰。方大人见主战舰被击沉,想转舵逃跑,世昌看了,挂起帅旗迎战敌军,吉野命令原本攻打方大人的战舰迎战邓世昌,自己和其他战舰合围林大人。邓世昌看了,命令前炮瞄准吉野,左前炮瞄准另一艘战舰开炮。击沉一艘战船后,发现林大人被包围了,邓世昌让瞭望兵打出林大人向我一靠拢的旗号。瞭望兵说晚了,邓世昌一看,林大人的战船被击沉了。邓世昌说,日本主战舰是吉野指挥的。只要我们击沉它,就可以反败为胜。然后,开舰驶向吉野,三门大炮齐射,吉野被迫逃跑。追了一半,邓世昌没炮弹了,吉野转舵追击。一边追一边放炮,当两船间隔只有五百码时,吉野明白了。邓世昌是要和他同归于尽。吉野还 想向邓世昌的战舰开炮。炮手说太近了!吉野决定发射鱼雷!哗,邓世昌连续避开了两个鱼雷。再发一次!轰!邓世昌的战舰在即将撞上吉野时,被炸成了两截。
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做一件事是靠行动证明的,不能只说不做。邓世昌为了祖国可以放弃生命,正因为有许多像邓世昌的人,才有我们今天的生活!
甲午风云观后感范文篇4
看着致远号上海军战士们一张张目光坚毅的脸,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原来,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这样勇敢正直视死如归的人存在。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民族应该有的精神和气节,是他们让我知道无论西方列强怎样的侵略,封建统治阶级怎样的压迫,中华民族是不会被打败的。
但是,在这种骄傲背后,我们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致远的沉没是一个悲剧,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甲午海战的失败,它更是封建统治阶级腐朽没落的有力揭露。
18世纪60年代,对中国和日本都是及其重要的一个时刻。在中国以曾国藩为首的一批官僚地主阶级接受了“施夷长计以制夷”的观点,开始了风风火火的洋务运动。而此时的日本在接受西方列强的压迫后也走上了变法求存的道路,开始明治维新。同样的背景,同样的运动,却面临着完全不同的结局。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实行变法三十年后的第一次交锋,然而封建统治阶级的强国梦彻底被摧毁了。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那些所谓的统治阶级在面临改革的时候所想到的更多的不是自己的利益和可怜的权利而是千万中华人民的幸福生活;如果那些接受了几千年封建思想文化熏陶的士大夫在面对外来侵略者时能更多的保持他们欺辱劳苦大众时的气焰,而不是低声下气,摇尾乞怜……也许结果就会是另一种样子了。然而历史永远都是留给后人去叹息和缅怀的,又有谁能真切的改变什么吗?
甲午风云观后感范文篇5
回首往事,曾经的屈辱历历在目,今天我看了《甲午风云》这部电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故事中的每个情节都使我深受感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这部电影悲壮地歌颂了海军将领邓世昌,水兵王国成等英雄们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和清廷的昏庸腐朽,暴露了慈禧,李鸿章,等民族败类卖国求荣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一历史事件中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爱国主义精神,突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谱写了一曲气势磅礴的爱国主义颂歌。
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军在中国领海内肆意制造事端,昏庸胆小的西太后为息事宁人,委派北洋大臣李鸿章及其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等人去与日军讲和,傲慢无礼的日军却将中国商船击落。邓世昌是一位对祖国怀着赤诚忠心的一个人,听到这个消息,他立刻怒火中烧,去找李鸿章评论,这时,英美外交官正在给李鸿章转达一些日本提出的条约,让邓世昌在二堂等候,那些条约都是针对中国的,他心急如焚、越听越急,手中的茶杯都掉到了地上,大厅内的人听到“咣当”一声,他们侧目张望,邓世昌把门打开,走上前去,袖子一甩,义正词严、慷慨激昂地说,“难道我大清保卫自己的江山是轻举妄动?难道我北洋水师出海抗击倭寇是惹事生非?难道日本卑鄙地偷袭不宣而战反而是我大清在肆意挑衅?难道我们只有任由宰割、坐以待毙你们才好说话?”,一番话说出了中国人民捍卫主权的心声,也说出了帝国主义想要侵占我国利益的丑恶用心。在场的人听了他的话都瞠目结舌,邓世昌也被赶出了大厅。
过了一会,李鸿章召见邓世昌,他进入大厅,双膝跪地,呈上了一份万民折,请求朝廷和日本宣战,李鸿章一听大怒,狠狠地骂了邓世昌一通,并让他回了威海。邓世昌回到舰队之后,水手们发现邓大人一言不发,正当他们疑惑时,忽然从他的房间里传来了琴声,时而慷慨激昂、高亢有力,时而缓慢柔和、悲伤不已,时而如闪电一闪而过,时而如大雨持续不停。
日军不宣而战,民愤四起,顶不住压力的李鸿章重新启用邓世昌。海战中,日本大量军舰向北洋水师步步紧逼,贪生怕死的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李颉)打错旗号,致使北洋舰队出师失利,旗舰被日军击沉。邓世昌见势立即挂起帅旗,替代旗舰指挥作战,他拿着望远镜侦查敌情,发现日本人老奸巨猾,故意挂成星条旗,让中国人误以为是美国军队,邓世昌火眼金睛识破了日本人的阴谋,亲自指挥作战,水面上波涛汹涌,大炮砰砰地向日本的舰船射去,率领“致远”号官兵与日军展开殊死大战,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而这时,方伯谦在船舱里将舵手用枪打死,准备临阵脱逃,后来炮弹打完了,已经逃跑的吉野号又调头来攻击我们,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邓世昌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做出了这个决定后,全舰无一人退缩。但是在追赶“吉野”号时,日本人一看大事不妙,一连发了三个鱼雷,邓世昌的舰船不幸被第三发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甲午战争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悲哀,更是一个民族永远的伤痛,但是一个政府的腐败,并不代表整个民族的堕落,影片中的邓世昌,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体现,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他态度坚决,奋勇抵抗,表现了一种大无畏的伟大精神。突出了邓世昌、大批爱国志士和广大人民忧国忧民、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突出了各方之间的矛盾,把这一历史事件的各种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看完这部影片,使人感觉到中华民族是永远打不垮的,因为我们有一大批浴血奋战的英雄,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但是我也在反思,为什么我们会失败呢?我们有和日本可以媲美的海军舰队,也有邓世昌这样的海军将领,就是因为清朝政府闭关锁国、昏庸无能、不思进取,才使得敌人得寸进尺、步步紧逼。我想起了一句歌词,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有了英明的政府,有了强大的国防,我们才有了今天美好的生活,这些英雄前辈还有那些屈辱的历史都值得我们深刻铭记,只有真正强大了才能有力量对付坏人,英雄的事迹会鼓舞我们不断前进、好好学习,努力强大自我,为祖国的富强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甲午风云观后感范文篇6
电影《甲午风云》再现了在中国清朝末期甲午年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疯狂侵略中国,掠夺中国的土地和资源。以邓世昌为首的一群爱国将领对此无比愤怒,为了抵抗日军的侵略,在黄海海域与日寇海军浴血奋战,终因政府的软弱,导致全军覆没,邓世昌和官兵们带着遗恨,英勇殉国。
1894年,日本在中国领海内胡作非为,北洋大臣李鸿章极力主张求和,而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威海百姓,坚决要求对日作战。黄海大战中,北洋舰队海军提督丁汝昌所在旗舰“定远”号被日舰击沉,邓世昌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舰官兵顽强战斗,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后来炮弹用尽,邓世昌当即立断:撞沉敌旗舰“吉野”号,全舰官兵义无反顾、无一人退缩。但在追赶“吉野”号时,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看完了这个100多年前的悲壮场面,我的心灵震撼了! 我深深地被邓世昌那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与日寇血战到底而视死如归的精神所感动。
我回想起去年暑假,我们全家与我的好朋友张昊洋全家到威海旅游,我们登上了复制的 “定远”舰。站在“定远”舰上,东望刘公岛,当年的海战场面就像还 在眼前一样。
我思索着,深刻地理解了一个国家和民族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再想想今天的钓鱼岛,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从来都没有放弃它们侵略扩张的野心。
我们中华民族难道就永远坐以待毙吗?我们这一代少年,难道就只能泡在甜水里,养尊处优吗?不,我们要学习邓世昌,我们要学习钱学森,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建立起强大的中华民族,建立起不可战胜的钢铁巨舰,让敢于来犯的侵列者们颤抖吧!
甲午风云观后感范文篇7
看着致远号上海军战士们一张张目光坚毅的脸,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原来,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这样勇敢正直视死如归的人存在。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民族应该有的精神和气节,是他们让我知道无论西方列强怎样的侵略,封建统治阶级怎样的压迫,中华民族是不会被打败的。
但是,在这种骄傲背后,我们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致远的沉没是一个悲剧,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甲午海战的失败,它更是封建统治阶级腐朽没落的有力揭露。
18世纪60年代,对中国和日本都是及其重要的一个时刻。在中国以曾国藩为首的一批官僚地主阶级接受了“施夷长计以制夷”的观点,开始了风风火火的洋务运动。而此时的日本在接受西方列强的压迫后也走上了变法求存的道路,开始明治维新。同样的背景,同样的运动,却面临着完全不同的结局。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实行变法三十年后的第一次交锋,然而封建统治阶级的强国梦彻底被摧毁了。
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那些所谓的统治阶级在面临改革的时候所想到的更多的不是自己的利益和可怜的权利而是千万中华人民的幸福生活;如果那些接受了几千年封建思想文化熏陶的士大夫在面对外来侵略者时能更多的保持他们欺辱劳苦大众时的气焰,而不是低声下气,摇尾乞怜……也许结果就会是另一种样子了。然而历史永远都是留给后人去叹息和缅怀的,又有谁能真切的改变什么吗?
一个国家制度的腐朽必将导致这个国家命运的危机。世界是在不停发展的,没有人能够永远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俯视别人。要使自己 能保持强大,只有永远知道如何保存住大部分人的利益,永远知道牺牲和拥有在价值的天平上是等价的。其实,这就好比湖水一样需要的是永远有活水的冲刷,不然就会枯竭。满清王朝的破灭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吗?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的终结不正说明着这一点吗?
其实为人处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古语说得好“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可见 治理国家与为人处事的道理都是一样的。生命里面没有永远的绝对,所以生命透着许多的未知性。曾经有人告诉我“机遇和风险的概率是一样的”,所以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你就一定会找到你所未知的机遇。
……
眼前海军战士们的脸庞已经随着漫天的炮火渐渐糢糊,海面也慢慢恢复平静。也许现在的黄海再也找不到属于那段历史的痕迹,也许致远早已在黄海化作一堆泥土,但是,它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留下的印痕是永远不会被时间所磨灭的,它所给我们的启示是会被没一个华夏儿女记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