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网 > 观后感 >

垂直极限2000字观后感

时间: 新华 观后感

写观后感时对于自己认为好的地方要给予肯定和赞扬,对于不足之处也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垂直极限2000字观后感怎样写才正确?接下来给大家整理垂直极限2000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垂直极限2000字观后感篇1

前天晚上在央视6套看了一部美产电影《垂直极限》,觉得有点意思,扒拉着键盘打算写写想法,顺便看能不能找回从前用心观影的那种投入和天马行空,如果以前有的话。

按照惯例,要先简单概括一下该影片的故事情节:登山世家里的爸爸和哥哥彼得去登某山(在业界也算数一数二的难搞定,具有相当高难度的挑战好处),遇到雪崩,哥哥彼得割断绳索放弃爸爸而侥幸存活,发誓今后不再登山。妹妹安妮无法理解事实,不愿意宽恕哥哥。若干年后,妹妹为了完成爸爸的愿望决定攀登某山,在某山下的营地里与打算在某山顶上做商业广告的沃恩公司达成意向,相约结伴登某山。此行共有5人,妹妹安妮,沃恩公司的头头沃恩,沃恩请来的专业领队山姆和另外两个沃恩公司的员工。在登山途中,这支队伍不幸又遇风暴,安妮、沃恩和山姆被困山涧,山下营地里的哥哥彼得和沃恩公司负责人于是召集人马(共6人)展开营救,最终救出了妹妹安妮,也成就了哥哥彼得的一段姻缘。

沃恩公司登山前夜在营地开了狂欢party,祝语和傲慢都很老套,事态就果真不遂其愿。所以说事成之前,先别急着庆祝,等事成之后,再言欢不迟。还是老话说得好,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一开始就笑,未免有点傻。

看得出沃恩公司的头头沃恩是个思维缜密、胸有城府的企业家,又是个狂热的登山爱好者,他能将兴趣与工作完美结合,也能将人类在极限压抑下的人性丑恶暴露无余。尽管他的企业有着精密完备的天气勘测仪器和经验丰富的探测人员,也预测出登山当天的好天气几率是百分之八十,可傲慢不逊和冷酷无情还是让他无法躲过另外那百分之二十。

登到只和顶峰距离但是数里,天气骤然变坏,营地发出回到信号。领队山姆这个人呢,也存在致命的弱点。当他已经得知确切消息说山顶风暴已经构成,却因为沃恩求胜心切的刺激性言辞而不能严格按照一个领队的职责去命令登山的队员全部撤退。也就是说山姆其实不具备专业领队的基本素质,激将法在他身上起了负面作用。当然我们也能够正面评价这个美国人,说他愿意用生命去捍卫自己的尊严不被人耻笑。只是通常做出这种决定的人,付出的代价往往相当沉重,不但会让同行的人陷入困境,更甚至于失去自己的性命。当他身负重伤和沃恩、安妮落入雪下山涧时,就已经决定了他将成为求生本能更加旺盛且不惜采取任何手段获取生命的沃恩的牺牲品。当人类置身雄伟的大自然,只会显渺小脆弱不堪一击,生死系于毫发之间,人性的丑态尽显,这也是这部电影的亮点之一。

影片中参加营救的6人中,属捷克最为年长又最有登山经验。他常年攀爬于雪山崖边,孤独、深情而又执着地寻找在雪崩中丧生的妻子。浓密的胡须、深邃却空洞的眼神和一切尽在掌握的气质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一个对感情忠贞不渝又充满智慧、正义和道义的男人。可能有些老土但绝对能搏到女性观影者足够多的仰慕。

还有两个吊儿郎当的兄弟,也许他们真的是奔着沃恩公司开出的高额悬赏去的,可我还是幻想兄弟两个中至少有一个生还,下山后带着另外一个人用生命换来的100W,从此在不知名的山村小镇上过着泡泡妞,喝喝酒,为偶尔来登山的人带给调侃的非主流生活。可惜导演不相信奇迹,上山营救的第一、二场景就把兄弟两给毙掉了。唯一感到安慰的是,兄弟两在临死前都不忘开怀。

至于营救队中唯一一个女性,不记得她叫什么了,除了会算些数学题讨论会计准则之外基本上什么都不懂,却是能毫发无伤的挺到了影片最后还收获了哥哥彼得的吻,不明白该怎样表达内心对这位不是太美貌的女子的复杂情绪。

再好的电影,硬伤总是有的,就看看电影的人愿不愿意去揭穿而已。况且这也不是什么出名的大片贺岁片,去追究也没多大意思,只是有些疑惑实在无可奈何,不管多大牌的导演,还真当看电影的都是傻子啊。

就比如说吧,只要一拍到有人登雪山,就必须会遇到雪崩;只要有雪崩,之前就必须会有人预感到要出事;只要这个人说出来,就必须有人不相信然后出于各种原因非要强行登山,而且越是确定不会出事就越是必须要出事;只要是不顾一切要登山的人,必须是有故事的人;只要是家中有亲密关系的比如父母兄弟姐妹等人以前登过山的,主角必须会遇到认识他们并视他们为骄傲的人;只要是不轻易表达以上情绪的人,不是有过节就是莫逆之交;只要以前说过:“换成是我,我也会这么做。”的人,之后的故事情节就必须会让他有机会这么做——没有例外,毫无悬念。

再回头去想,影片折射出来的美国精神,还是很直指人心的。美国人已经不止一次干这种事情了——用6个人的性命,去换3个人的。从算式上来讲得出的结果是负数,总说外国人数学不如中国人好,外国人也不如中国人聪明,可从其他角度来看,似乎又未必如此。这也可能和美国人把人权看得无比重要有关吧,这个问题涉及到国情教育,不论也罢。

帖子写到那里,准备收尾,顺手在百度搜了搜,有以下几点赫然发现。

1、电影首映时间居然是2000年的12月份,距今整整20年多了,

2、之前我称为“某山”的山,其实叫做K2峰,其海拔傲居世界第二;

3、电影定义为“惊险灾难片”,而我却一向以为是登山教学片。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电影是从兄弟两个一丝不挂在雪山下晒太阳,喝着啤酒听着BobMarley的歌约前5分钟开始看的,我对之前一切,一无所知。

垂直极限2000字观后感篇2

前天晚上在央视6套看了一部美产电影《垂直极限》,觉得有点意思,扒拉着键盘打算写写想法,顺便看能不能找回从前用心观影的那种投入和天马行空,如果以前有的话。

按照惯例,要先简单概括一下该影片的故事情节:登山世家里的爸爸和哥哥彼得去登某山(在业界也算数一数二的难搞定,具有相当高难度的挑战好处),遇到雪崩,哥哥彼得割断绳索放弃爸爸而侥幸存活,发誓今后不再登山。

妹妹安妮无法理解事实,不愿意宽恕哥哥。若干年后,妹妹为了完成爸爸的愿望决定攀登某山,在某山下的营地里与打算在某山顶上做商业广告的沃恩公司达成意向,相约结伴登某山。此行共有5人,妹妹安妮,沃恩公司的头头沃恩,沃恩请来的专业领队山姆和另外两个沃恩公司的员工。在登山途中,这支队伍不幸又遇风暴,安妮、沃恩和山姆被困山涧,山下营地里的哥哥彼得和沃恩公司负责人于是召集人马(共6人)展开营救,最终救出了妹妹安妮,也成就了哥哥彼得的一段姻缘。

沃恩公司登山前夜在营地开了狂欢party,祝语和傲慢都很老套,事态就果真不遂其愿。所以说事成之前,先别急着庆祝,等事成之后,再言欢不迟。还是老话说得好,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一开始就笑,未免有点傻。

看得出沃恩公司的头头沃恩是个思维缜密、胸有城府的企业家,又是个狂热的登山爱好者,他能将兴趣与工作完美结合,也能将人类在极限压抑下的人性丑恶暴露无余。尽管他的企业有着精密完备的天气勘测仪器和经验丰富的探测人员,也预测出登山当天的好天气几率是百分之八十,可傲慢不逊和冷酷无情还是让他无法躲过另外那百分之二十。

登到只和顶峰距离但是数里,天气骤然变坏,营地发出回到信号。领队山姆这个人呢,也存在致命的弱点。当他已经得知确切消息说山顶风暴已经构成,却因为沃恩求胜心切的刺激性言辞而不能严格按照一个领队的职责去命令登山的队员全部撤退。也就是说山姆其实不具备专业领队的基本素质,激将法在他身上起了负面作用。当然我们也能够正面评价这个美国人,说他愿意用生命去捍卫自己的尊严不被人耻笑。只是通常做出这种决定的人,付出的代价往往相当沉重,不但会让同行的人陷入困境,更甚至于失去自己的性命。当他身负重伤和沃恩、安妮落入雪下山涧时,就已经决定了他将成为求生本能更加旺盛且不惜采取任何手段获取生命的沃恩的牺牲品。当人类置身雄伟的大自然,只会显渺小脆弱不堪一击,生死系于毫发之间,人性的丑态尽显,这也是这部电影的亮点之一。

影片中参加营救的6人中,属捷克最为年长又最有登山经验。他常年攀爬于雪山崖边,孤独、深情而又执着地寻找在雪崩中丧生的妻子。浓密的胡须、深邃却空洞的眼神和一切尽在掌握的气质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一个对感情忠贞不渝又充满智慧、正义和道义的男人。可能有些老土但绝对能搏到女性观影者足够多的仰慕。

还有两个吊儿郎当的兄弟,也许他们真的是奔着沃恩公司开出的高额悬赏去的,可我还是幻想兄弟两个中至少有一个生还,下山后带着另外一个人用生命换来的100W,从此在不知名的山村小镇上过着泡泡妞,喝喝酒,为偶尔来登山的人带给调侃的非主流生活。可惜导演不相信奇迹,上山营救的第一、二场景就把兄弟两给毙掉了。唯一感到安慰的是,兄弟两在临死前都不忘开怀。

至于营救队中唯一一个女性,不记得她叫什么了,除了会算些数学题讨论会计准则之外基本上什么都不懂,却是能毫发无伤的挺到了影片最后还收获了哥哥彼得的吻,不明白该怎样表达内心对这位不是太美貌的女子的复杂情绪。

再好的电影,硬伤总是有的,就看看电影的人愿不愿意去揭穿而已。况且这也不是什么出名的大片贺岁片,去追究也没多大意思,只是有些疑惑实在无可奈何,不管多大牌的导演,还真当看电影的都是傻子啊。

就比如说吧,只要一拍到有人登雪山,就必须会遇到雪崩;只要有雪崩,之前就必须会有人预感到要出事;只要这个人说出来,就必须有人不相信然后出于各种原因非要强行登山,而且越是确定不会出事就越是必须要出事;只要是不顾一切要登山的人,必须是有故事的人;只要是家中有亲密关系的比如父母兄弟姐妹等人以前登过山的,主角必须会遇到认识他们并视他们为骄傲的人;只要是不轻易表达以上情绪的人,不是有过节就是莫逆之交;只要以前说过:“换成是我,我也会这么做。”的人,之后的故事情节就必须会让他有机会这么做——没有例外,毫无悬念。

再回头去想,影片折射出来的美国精神,还是很直指人心的。美国人已经不止一次干这种事情了——用6个人的性命,去换3个人的。从算式上来讲得出的结果是负数,总说外国人数学不如中国人好,外国人也不如中国人聪明,可从其他角度来看,似乎又未必如此。这也可能和美国人把人权看得无比重要有关吧,这个问题涉及到国情教育,不论也罢。

帖子写到那里,准备收尾,顺手在百度搜了搜,有以下几点赫然发现。

1、电影首映时间居然是2000年的12月份,距今整整7年有多;

2、之前我称为“某山”的山,其实叫做K2峰,其海拔傲居世界第二;

3、电影定义为“惊险灾难片”,而我却一向以为是登山教学片。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电影是从兄弟两个一丝不挂在雪山下晒太阳,喝着啤酒听着BobMarley的歌约前5分钟开始看的,我对之前一切,一无所知。

15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