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网 > 观后感 >

观后感中国合伙人

时间: 新华 观后感

通过写观后感,可以帮助你提高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审美能力,更好地欣赏各种影视作品。要怎么写观后感中国合伙人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中国合伙人,供大家参考。

观后感中国合伙人篇1

梅的人生梦想是去美国。为了她的美国梦,作为一个女孩儿选择深夜独自在图书馆看书,在自己的蜡烛用尽后,有胆量主动与一个素不相识的男人头碰头地共享灯光。这些细节无不昭显着她去美国的强烈愿望和坚定决心,为了这个人生目标她早已对任何风险放任不管。对此成东青心知肚明,他也明白想继续和苏梅在一起就必须一同去美国。于是,在努力帮助苏梅去美国的同时,他自己也为了获得美国签证百折不挠,使出了浑身解数。然而悲剧的是,苏梅成功了,他却未能如愿。在这样的境况下,唯有苏梅放弃留在美国的梦想,完成学业后回国发展两人才可能在一起。然而,苏梅尽管对背叛如此真诚而痴情的成东青充满了自责和内疚,却仍未改变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了实现她的美国梦,坚定地在美国和成冬青之间选择了美国,抛弃了成东青。这不能怪苏梅,毕竟美国才是她的梦想,才是她认定的人生方向和幸福根基,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都不会为了一时之快而作出令自己后悔终生的决定。

其实,理想也好,梦想也罢,都完全是私人事务,谁也不要指望改变别人的理想,因为改变了别人的理想意味着改变了她的一生,改变了她幸福和快乐的标准。成东青最大的失败就在于,他遇到了一个有梦想且对梦想坚定不移的人。

苏梅是只理性的天鹅,不是天鹅肉。成东青的忠诚和真心确实让苏梅感动,但感动作为一种本能永远不可能成为人生抉择的依据。

观后感中国合伙人篇2

这几天,身边的人总是在讨论《中国合伙人》这部片子,打开互联网,有关这部片子的宣传攻势也是铺天盖地而来,看来,《中国合伙人》的票房应该是挺不错的。不过,我对一部电影的评价,从来就不只是看票房成绩,因为,你永远无法估量,商业时代对电影的包装和吹嘘,到底给票房注入了多少水分。况且,我始终有些质疑,作为一个北上淘金的香港导演,陈可辛到底依靠什么能够唤起我们这两代人的奋斗和怀旧情怀。但是,对于片中三大帅哥的表演,还是有一丝期待的。于是,在这一丝期待和好奇心的作祟下,我还是迈进了电影院的大门。

看完电影后,我的心情起伏着,久久不能平息。全片始终洋溢着奋斗、坚持、青春、友谊的元素,再加上耳边不断响起的《国际歌》、《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花房姑娘》等熟悉的旋律,更加使我们积蓄已久的情绪得以畅快的迸发,我听见旁边有人在笑,更多的人却哭了。

我们这一代人是不幸的。就像成东青所说的,我们当中有一部分人根本就没有机会走进校园,走进校园里的人也只有不到一半能进入大学。我们从一出生,就面临着千军万马齐挤独木桥的悲剧。大学毕业以后,我们以为会解脱,然而,更苦逼的现实在跟我们招手。我们突然发现:工作是要自己找的,房子是要自己买的,就连结婚生子这一人类最基本的需求都成了奢望了。

同时,我们这代人也是幸运的。我们成功了躲过了政治寒冬,迎来了国家和个人的新纪元。就像马克思说的一样,我们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我们生活在这个残酷竞争的时代,尽情的呼吸着自由的空气,肆意的挥洒着洋溢的青春。个人的命运总是与时代的发展紧紧相随,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国家的强大,经历了奥运、世博的成功。即使是失败,片中表现申奥失败的是一台电视机从天而降,摔得粉碎;即使是迷茫,美国袭击我驻南联盟使馆后,众多青年去砸英语学校。还记得成东青在台上声嘶力竭的喊着:“你们跟30年前有什么区别,你们就知道窝里横。中国人打中国人,懦夫,蛮横。去向那个打你的人学习,直到你变得比他更强。”那一刻,成东青的身影让我明白了,我们奋斗的目标在哪里。迷茫的青春终究成为过去,留下的只是我们曾经奋斗过的身影。残酷的竞争让我们更加坚强,至少,到了老的时候,我们不会有“时无英雄,是竖子成名”的嗟叹。

成东青的经历让我们敬佩,他的理想简单而纯洁,在他身上我们知道了成功需要坚持和勤奋。他身上始终带有中国农民的质朴和坚韧,处处闪现着人性的光辉,导演对这个角色是偏爱的。为了走出大山,改变务农的命运,他可以下跪祈求母亲让他再考一年,诚如他后来所说,“美国人永远不知道,中国的英雄是可以跪着的。”为了赶上他心目中的偶像,他坚持大学四年读800本书,并遇到了他心中的女神。王阳说,以卵击石将是一场持久战,最重要的战术是死缠烂打,消耗对方,最后实现敌疲我打的战略目的。这一次,成东青的坚持又成功了,代价是得了肺结核休学一年。后来,他为了还债办补习班,直至最终成为中国的“留学教父”。看上去,他的成功似乎很侥幸,当中即使是有少许挫折,比如说为追女友患上了肺结核、在麦当劳遭服务生的白眼、办学习班被查封等等,也只是走向成功过程中的'小插曲。电影看到一半时,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似乎成东青的成功来的那么轻松。直到兄弟三人为了教材剽窃案到美国和老外辩论那场,我被震撼了,震撼于我们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学生,却经历着世界上最残酷的考试,震撼于资质平平的成东青仅仅利用乘坐飞机的时间就背下了整整一本英文法律文书,在他轻松的微笑背后,我可以想象,为了赶上他心中的偶像,为了他简单的理想,这个农村出来的“土鳖”是以怎样的毅力,怎样的努力和付出才得到今天的成功。这一刻我明白了,原来,世界上所有的成功都不是靠侥幸,缺不了的还是坚持和勤奋。

每一个圈子都有一个中心人物,孟晓俊就是这样的人。出身良好,成绩优异,祖、父都是留美归国的精英,再加上美丽的女友。这样的人,似乎没有理由不成为人群中的焦点,就像他在自习室演讲时那种从骨子里透出的自信,我相信不仅是成东青,就是观影的我们,都会不由的对孟产生崇拜之情。最开始的成东青甚至都没有资格拥有孟晓俊的友谊,这份友谊是他用挨揍换来的。可以说,在去美国之前。在孟晓俊的脑海里,美国只是个符号,是一个他无法逃避的魔咒。仿佛他一辈子的努力和奋斗,就是为了去美国而已。在片中,我没有看出孟晓俊到美国后的打算,他只是为了去美国而去美国而已,从这一点来看,孟晓俊是悲哀的,不过他后来及时醒悟,回国创业,又是幸运的。成东青毫不讳言的评价孟晓俊是他们那一代人中游得最快的,可正是这游得最快的人在他们的天堂—美国,却搁了浅。看到这里,我仿佛有点领悟了导演的意图。孟晓俊的遭遇像是在告诉我们,世界的中心已经从西方移到了东方,只是我们自己还没感觉到而已,导演仿佛在告诉我们,今后我们青年的出路在中国,我们应该拥有自己的中国梦,用来代替那日益虚幻的美国梦。毕竟,奥巴马、骆家辉在美国的出现只是少数,毛主席当年也没有留法,山沟沟里的马列主义不也成功了,难道不是吗?同时,孟晓俊的身上,让我们看到了走向成功的另外两种东西--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品质。如果说,成东青是新梦想的奠基者,那么,孟晓俊就是新梦想的掌舵人,没有孟晓俊,新梦想永远只会是一个小作坊。孟晓俊就像是一台永动机,他的步伐永远是最快的,他的精力永远是最旺盛的,他的时间没有一秒是多余的。他给新梦想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他为新梦想规划了最美好的蓝图。他提议新梦想上市,不仅仅是为了自己那一点尊严,更是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创业者的一种与时俱进的品质,他始终能紧跟时代的潮流,把新梦想这艘大船带往正确的方向。从这一点上来讲,成东青是保守的,他的确害怕失败,因为他输不起,后来,他买下孟晓俊曾经遭到炒鱿鱼待遇的实验室,并以孟的名字命名,他正是用这种土鳖的暴发户方式,体现了他对兄弟的情谊,让我们怎样都无法对这个人物恨起来,包括孟晓俊。

王阳在结婚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成东青和孟晓俊的出生和经历预示着他们几乎不可避免的将成为两架相向而去的马车。现代管理学告诉我们,成功的企业缺少不了团队精神。其实,三兄弟一起做生意,没矛盾是不可能的,何况合伙的另外俩人又那么个性,所以,最难的是化解矛盾。而王阳恰好有这种大智慧——他不仅能在成孟两人有矛盾的时候左右逢源,为彼此说好话,吹香风,并且当两人针锋相对时,他也懂得该出手时再出手,而不是在两人怒火中烧的时候起到煽风点火作用。片中的王阳最懂得在该做什么事的时候做什么事。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无为的道家思想和精神。因此,如果要说在整部电影中谁才是“最佳合伙人”,显然非王阳莫属。我是喜欢王阳的,因为这个人物最接地气,他永远都没有指望改变世界,他只是随性的活着,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在最成功的时候,他可以因为一顿便餐的感动而走入婚姻的殿堂,过上普通人的生活。他是真实的,他虽然没有改变世界,却成功的改变了自己,他敢于告别过去,开始一种简单的幸福。与他比起来,成东青那种只能靠演讲来代替性生活的状态只能算是一种悲哀。但是从成东青看到苏梅时,那泛红的眼眶和饱含的泪水,我知道了,成东青对这种简单而美好的幸福也是向往的。可是,生活中总有那么多的无奈。

最后,用剧中一句经典的台词来悼念我们的青春,“如果额头终将刻上皱纹,你只能做到皱纹不要刻在你心上。”

观后感中国合伙人篇3

《中国合伙人》很好看,很爷们,很煽情,模仿《社交网络》的结构也很酷。但是如果把它当作新东方的故事看,却没有了期待中的熟悉和亲切感,甚至有点记忆被篡改的别扭和失落感。三位大帅哥大学时期的服装怪异;社团活动里的慷慨激昂有点假;三个人的友谊很香港,咱们大学里早不打群架了,更多的是喝酒聊天打牌什么的;在与ETS的谈判桌上宣布我要上市,我要你们看的起我,把炒了孟晓俊鱿鱼的实验室买下来用他的名字命名,中国人(至少大陆的)没有这么高调的习惯。最真实的部分是三个人有钱了却闹掰了,最后散伙了那段,这似乎是中国创业故事里常见的环节。

如果把电影当作一个和新东方无关的故事看,又是不可能的。据说这个电影最初的剧本是徐小平写的脱胎于新东方的故事,但最后只保留了几个名字,“成东青”、“孟晓骏”、“王阳”,还有“新梦想”。虽然如此,后来的编剧也一定详细研究了介绍新东方的各种资料,毫不吝啬的使用了里面大量的情节和细节,虽然看上去有点面目模糊,但是本片的精华之处,都来自新东方。这事儿看起来有点像皇帝的新装,明明电影和新东方有那么多相似之处,制片方和原型人物却是一副相互划清界限的样子。

观后感中国合伙人篇4

电影《中国合伙人》影片的结尾,放了一堆成功人士的照片,除了俞敏洪、徐小平、王强,还有张朝阳、王石、杨澜,甚至还有老干妈事已至此,眼眶终究还是湿润了,不是那种强烈的感动或者悲伤,而是一种很奇怪的共鸣。

为什么电影里带来的共鸣是“奇怪”的呢?

关于我,离电影里那段青春距离还是挺远的,那样的装扮,那样的校园,那样的图书馆,一切都是陌生的。其次,我从未想过去美国,更是没碰过托福,没碰过GRE,大学里每天都在吃喝玩乐看着苦逼的背单词的室友,然后偷笑。再其次,我从未读过新东方,哪怕新东方热已经挂到了校园的每个角落,不爱读书的我,都不为那些老师们的“笑话”所动,坚持打工、实习,愉快的继续吃喝玩乐。最后,我没有有着共同理想的好伙伴,也没有想过自己去创业,闯出一片天,工作两年了,还是各干各的,来去自在,两袖清风。

我的青春,和电影里表达的,截然相反。

可让人意外的是,就算是《致青春》的岁月看似离我的校园生活更接近,但它并没有让我有所感触,反而是这部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的《合伙人》,反而是没有在我的青春里呆过的陈可辛,把故事说进了回忆里,有笑有泪,令人欣喜。虽然吴君如笑着说陈可辛这部电影完全没进步,一下回到二十年前,但要我说,这次的回归,很棒。

影片放完了,前前后后响了三遍掌声,然后观众纷纷与陈可辛导演分享了看片的感受,神奇的是,从50后到90后,居然个个都能从电影里找到自己或者自己身边人的影子。一个老伯激动地说:我儿子当年在美国就是这么的苦啊!被开除了,然后一个人走在街上,哭得不行了才往家里打个电话……一个90年的小姑娘感慨地说,电影里的那一首首有关青春的歌曲,实在是勾起了校园的回忆……我说,电影里有一句台词深深地撼动了我,具体记不得了,大致是:如果皱纹最终会刻到你的额头上,那就别让它爬到你的心上。

即便你没有经历过着一切,但依然会为这三个男人的梦想叫好;即便三个合伙人的英语发音实在是很“屌丝”,但依旧不会阻碍青春能量的迸发;即便有《致青春》在前,但看完《中国合伙人》后还是觉得,这才叫真正的致青春,因为青春不是帅哥美女的专属,不是一代人的专属,青春,属于每个人,哪怕你是个二愣子,哪怕你是个纯屌丝,哪怕我就是不爱背单词。

观后感中国合伙人篇5

估计在2013年的上半年电影里面,大都是怀旧的。比较典型的就是赵薇导演的《致青春》、还有就是我要说的《中国合伙人》。《致青春》主要讲的是八零后的回忆,而《中国合伙人》以六零后为主,就上七零后的观点。现在想想电影里面主人公所持有的想法和价值观还是挺诡异的,那到底能不能得到所有人认同呢?我不做任何的评论,因为我不是所有人。

据说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但这电影里面的价值观还是有点争议的。

嗯……根据这部电影和我国现在这状况提出的“中国梦”是吻合的。里面的“土鳖、海龟、愤青”实现他们的梦想。那根据我国的状况还说,对于他们还说什么是梦想?要实现什么样的梦想?电影里面说的是“美国梦”,三人都想出国,最后梦想破灭了,去不了美国,他们就为了让更多的学子实现出国的“美国梦”来实现他们三人的中国梦。

我先说说里面有点诡异的价值观吧……看着电影让我想到中国的“新东方”。但俞敏洪否认了这电影和新东方创业事实的吻合。呵呵……也许也是不认同电影里面的某些价值观吧。

从电影里面的“抄袭”一事来说说。新梦想学校在英语考试试题上面抄袭了美国人的试题,在西方还是很重视知识产权的,我可以理解他们这样做的无奈,但他们的一些做法有点“流氓”。呵呵……可能那时候的人就是这样吧,有点鲁莽,在谈判时没有认识自己的错还据理力争。美国也只是维护他们的权利,要求赔偿,而他们的做法更让人哑口无言——“上市”。是的,最后是承认抄袭了,我们上市把盛世闹大,美国能怎么样?最后有美国人问其真正上市的理由是什么,他们给出的理由就是:我只有上市了,才会在美国引起重视和轰动,你们才能尊重我们。呵呵……这理由真让人哭笑不得,在西方的价值观里面,只要你遵纪守法,不做伤害别人事情,在道德的层面上你能安分点,你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赢得尊重和上市没有关系,难道你很有权有钱就能引起别人的尊重吗?这种价值观和中国融入世界主流的价值观是违背的。这可不是中国梦,是狭隘的民主主义。

观后感中国合伙人篇6

《中国合伙人》以新东方三位创始人为原型,讲述了80年代的三位大学生的青春史、创业史。

从中我们至少悟出一下道理:

1。只有观游世界,才有世界观。永远不要只活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里。从你走出的那一刻起,你的思维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2。格局决定结局,大梦想的老板吸引大梦想的人才,小梦想的老板吸引小梦想的人才,当跟随我们多年的优秀人才离开我们时,我们一定要向内求解,一定是我们的梦想不能够吸引他们。

3。使命感会让你动力无限。前期创业是为了赚钱,到最后一定要心怀使命感;做到一定阶段,目标是成就员工,成就行业时,高手自然会被吸引过来。

4。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力挺,人捧人高,人贬人低。领导应多认可、鼓励员工,要透过表象看本质;成长需要时间,让我们加速成长的就是得到领导的认可、鼓励。

5。领导人一定要学会示弱。管理就像一个弹簧,你强对方就弱,你弱对方就强;领导者可以什么都不精,但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能让多少人相信你,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6。当爱没有增加一切不会发生根本改变。领导人要深入员工内心了解员工需求。当员工只要一个苹果时,即使给他一火车的香蕉,他也没有感觉。

7.使我疼苦者必使我强大。今天的不成功是因为我们伤的不够深、痛得不够烈,要感恩那些在人生道路上“伤害”过我们的贵人,因为他们,我们才努力更加成长。

8。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三人行,必有我师,当下师为无上事,学习身边人。

9。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失败原因只有四个字:“学习不够”。

10。世界万物要么走向成长,要么走向灭亡,等待,就是浪费青春。

观后感中国合伙人篇7

《中国合伙人》上映的时候反响很大,我也赶潮流去看了,却令我感触很深。三个年轻人,怀揣着梦想,把事业一点点做大的故事。每个人都有梦想,但是把梦想作为自己目标的人鲜少。实现梦想的更是少之又少,许多人不停地换梦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的人则不发一言,努力做好自己,最终实现梦想。 当一个站在高处,无限风光时,很多人往往羡慕围绕在他身边的鲜花和掌声,然而当我们回首看他的成功之路,却发现那一步步上升的台阶,充满了血泪和辛酸。《真心英雄》所唱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我们注重结果但更应该注重过程,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艰辛,是梦想让他们如此坚持。

梦想是什么,电影《中国合伙人》里说 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 西。也因而,它才被那么多人所追逐。但在追逐的路上,并不总是会那么一帆风顺的。 我们都希望有人能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怎么样走下去。其实没有人能告诉你。生活是自己的,梦想也是自己的,所有的纠结、困惑也都是你自己的。而这些,只有经历过,生活才能回答你下一步该怎么做。

《中国合伙人》很好的诠释了因为梦想努力拼搏,最终成功的故事。由一个毫不起眼的小角色。只能仰望别人的平凡人,最终成为让人佩服的成功人士。其经历是痛苦的,成东青由一个连音标都不认识的农村人,不甘于屈服于命运,努力拼搏,最终成为留学教父。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要在羡慕别人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坚持不放弃。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很多人都死在了明天早上,看不见成功的呼唤。我们要有勇气,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能达成自己所设定的目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久之后你就会明白你长久的蛰伏、 等待都只是为了有朝一日的厚积薄发。

“坚持”这个词汇,有时候显得很假大空,有时候又显得像个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敷 衍。因为有太多人,对于自己的理想,曾经意气风发,高喊着“坚持”,但渐渐地却偃旗息鼓。真正能坚持下去的人,其实并不需要喊口号,只需要行动,再行动 。

观后感中国合伙人篇8

这部片子吧,要说好吧,他算不上,但你要说好看吧,却是还是这么回事。

要说就中国内地片而言算是不错的一款了,有个香港导演好歹有了点港片的味道。

但这部片子吧,我感觉他是拍的有点意思,以下就纯个人观点了。对错勿究。

故事的拍摄方式呢,是采用的比较新潮的港片拍法,但是故事内在的叙述脉络,却又是比较实在的内地风格。

至于影片的主题嘛,我就更有了种雾里看花的感觉,看之前就听说这是部讲述新东方的片子,而且开头采用倒叙的手法,我还以为以为是沧桑的回望昔日的拼搏来着,结果还没开始品出味来,影片就轰轰烈烈的开始了精彩的校园生活,我又以为影片是来歌颂青春的,结果套着个大学的壳就开始了年轻人必不可少的爱情。青春爱情一直就少不了友情的陪伴,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友情成了主旋律,在我终于明白友情原来是这部片子的主题时,他结尾处闹了这么一出,拜托,如果只依靠每个剧情转折后的几分钟拼搏的“调调”就能包装成一部励志片的话,你让《肖申克的救赎》这类片子所代表的的类型往哪放。

尽管看完这不片子后有了不少感想,但那些感想还都是因为看时联想到其他事时而生的。

最后用一段话来评价这不片子。

它就像一个很有心的厨师烧的一桌菜,本来是想做一座满汉全席的,所以加了不少材料进去,但是偏偏功夫不到家,搞成了一锅大杂烩的和菜,你要说它的味道吧,却是不赖,但你要说它是到好菜吧,心里又实在无法认可。

最后补一下几点小感悟。

关于成冬青最后如此的成功,我只想说,精彩的人生背后尽是无尽的辛酸与苦累。

还有在王阳婚礼时,孟晓骏说他们不提他演讲恐惧症的事,那确实是感触颇深,让我想起一段话,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仅有10%是语言交流,其他的90%依靠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 对于一般人而言,别人的缺陷,要尽量避免触及,但是真心朋友,却是得提出来想办法解决的,可能最开始会伤到人,但是不说只不过是掩藏在了双方的心中,埋下危害感情的隐患。或许这也是为什么那些说话很直的人更容易被他的朋友称之为真心朋友的原因吧。

19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