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观后感范文
写观后感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思考所观看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主题、情感和思想。好的地震观后感范文应该怎么写?快来看看,小编给大家分享地震观后感范文的写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参考!
地震观后感范文篇1
5月19日下午,在课堂上老师叫同学们全体起立为四川地震中的死难者默哀三分钟。
5月12日,四川发生了8级地震,当时我一点也不知情,直到晚上爸爸沉重地告诉我这件不幸的事情。随后,每天下课后我总是第一时间看电视新闻,每当看到很多同我一样年纪的小朋友因为灾难而失去亲人,甚至有些需要截肢才能解救出来的被压灾民,我的心真是好似被刀割似的揪心的疼!
看到很多解放军叔叔为了救人不顾安危冲到废墟瓦砾,我也很想为灾区的人们做点什么,除了拿自己积攒的微不足道200元零花钱捐款之外,我想最能表达我心意的就是为所有死难者默哀和祈祷!因为救援界认为,灾难发生之后存在一个“救难黄金72小时”,在此时间段内,灾民的存活率极高。72小时后,救出来的每一个人,都是奇迹。但在这次灾情最严重的汶川县,因道路塌方,救援队伍要全部深入当地十分困难。
黄金的72小时早已经过去了,但我坚信,这个世界是有奇迹的!让我们为地震死难者默哀祈祷,让我们用真心感动苍天!小小的哀悼和祈祷仪式,不仅是我们普通民众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最能表达同胞之情和哀悼之意。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每个人通过自己的言行来为死难者默哀。
哀,并告诉仍在灾难中煎熬的人们:无论有多么大的苦难和艰险,我们都会与你在一起!
我昨天在新民晚报上看见,汶川地震中被困125个小时被上海消防救援队救出、创造生命奇迹的贵州小伙子蒋雨航12日抵达上海,实现了自己的心愿:成为一名上海消防兵!
12日一早,蒋雨航与来自贵州的首批100余名消防新兵乘火车抵达上海南站。这位特殊的新兵站在新兵队列的第一位,胸牌上写着001号,英姿飒爽,格外引人注目。
报到后,蒋雨航将与其他新兵一同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入伍教育、条令教育等新兵集训。完成集训后,他还将被分配到基层消防中队,进行为期3个月的消防业务基础训练。
从地震废墟中被救出后,蒋雨航一直念念不忘对上海消防救援队的感激之情,并立志成为一名消防战士。当他得知上海消防在贵州征兵后,就立刻报名应征,今年11月,他完成了全部前期考核。
地震观后感范文篇2
对于《唐山大地震》可以说看了让整个人的身心都受到深深的震撼,在心里久久的回荡,摸之不去。对于一部电影能做到这样,可以说已经到了化境了。
整个故事围绕的是一个人类历史上可怕的一次灾难性自然灾害。一个母亲在带着自己的孩子如何经历这次灾难,如何在最困难最无奈的时候面临着人生最痛苦的抉择。在只能选择放弃一个自己的骨肉的时候那种无奈,那种悲剧,太让人感动了。有时候想一想,人类的确是很渺小的。对于灾难我们只能选择接受,只能忍受,只能看着自己的亲人离去而什么都做不了。在灾难面前我们只能选择我们能做到的,只能把灾难减到最低。灾难就是一个催泪弹,从一开始,它来得就是那么强烈,那么震动人心。生与死的抉择,犹如冰冷的匕首直入人心。
电影讲述的一个普通的唐山家庭,在地震发生时,女主角李元妮(徐帆)一个渺小的家庭,却演绎着人生情感的百态。丈夫在危机关头的冒死,母亲对骨肉的割舍,对丈夫的感恩和忠贞,失去了丈夫的她,而又面临着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抉择。当时看到她在废墟上绝望的哭泣,不停地喊着:“都救,两个都救。”的时候,难道你不会心碎吗?作为一个母亲,每一个孩子都是她的生命,都是她舍弃不下的东西。俗话说得好“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最终,她做了一个决定,救弟弟方达(李晨)。但是上天还是眷顾着姐姐方登(张静初),让姐姐奇迹般生还了下来,还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 辗转间,32年过去了,2008年,正赶上汶川地震,当姐弟俩看到这场地震正在吞噬着人们的生命时,都被震撼了。他们回想到自己所经历的唐山大地震,于是毅然赶赴灾区,挽救正在水深火热里的人们。就在这时,姐弟俩终于重逢,而姐姐方登也理解了当初母亲的苦心,终于原谅了母亲,最终,一家人终于团圆……最后,母女重逢又给人心里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同时,我也终于觉得——活着真好。这时正如徐帆说的,虽然只有短短的4个字,却让我终身难忘。32年的雨雪风霜终于换得了母女重逢。如果,他们当初没有活下来,也许就不会有重逢的一天。灾难,是不能打垮人们的,它只会让人们变得更坚强,更加有勇气去面对以后的生活!
虽然灾难无情,但是我相信人间有爱。剧中还有一点也是值得赞叹的,也是最重要的——亲情。剧里方达对女友说了一句话:“我妈生了我三次,一次是把我生出来;第二次是我在三岁时的了肺炎,大夫说没救了,可是我妈坚持让他救我;第三次,就是地震。”听了这话,我忽然觉得心头一阵酸涩。亲情,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情感。亲情如一棵大树,永远为你遮风挡雨;亲情是一座港湾,永远为你心灵的小船开放;亲情是一个温暖的家,永远欢迎你回来。最后,让我们珍爱生命,接纳亲情,为了亲人好好的活着,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因为,活着真好!
地震观后感范文篇3
一天早上,我们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课主要讲了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一位父亲去救自已的7岁的儿子,他用坚定的信心挖了38小时才听见儿子的一点声音,父亲就去叫人来救人,儿子说一共有14个小孩,人来了,他的好儿子说让同学先走。
这对父子对人有责任心真让我佩服,我们做人要和这对父子一样要有责任心,才是好人。
读了这课,我受到的启发是:坚持就是胜利!要有责任心,不能光想自己。
地震观后感范文篇4
爱如山一般宏大;爱如海一样广阔。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地震中的父与子》告诉我们的。文中的父亲用特别的方式伟大地实践了这一诺言,证明了爱的伟大。儿子也因为对父亲的爱深信不疑,从父爱中获得力量,拯救了自己和同学们。
因为爱,坚硬的水泥、锋利的钢筋,也能被双手挖开;因为爱,废墟中忍受38小时的艰辛,也能创造出生还的奇迹。父亲两天一夜拼命的挖掘,是什么支撑着他在坚持?是爱。儿子在黑暗的废墟中艰难的等待,是什么让他战胜了死亡的危险?是爱。
爱如食物一样支撑着父爱;爱如蜡烛一般照亮了儿子。废墟中的坚持,废墟外的坚强。两个相互爱的男子汉,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地震观后感范文篇5
灾难是什么?灾难就是人为的或者自然的造成的对生活和财产的严重损害。我们国家是一个自然灾难多发的国家,如洪涝灾害、旱灾、地震、泥石流等等。而其中的地震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最为直接,相信大家对汶川大地震还都记忆犹新吧。6年前的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里氏8.0级大地震,据有关方面统计,共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其中遇难的学生就达到6376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451亿元。这是我国自建国以来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灾难。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深深的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但逝者已远去,留给我们生者的不仅是悼念,更应该是考虑如何对地震这种灾难加以防范。
我认为,地震来临后一定要有好心态,在危机时刻保持冷静头脑,不能惊慌失措,盲目的选择跳楼。如在室外要远离建筑物,尽量待在空旷处,在家里如果不能及时逃出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空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
我们还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伤亡。在学校中,地震时要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开水间、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乱跑或跳楼。在公共场所,例如电影院、图书馆、商场、游乐园等,应认真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从安全出口尽快撤离,切勿独自逃跑和乘坐电梯。
虽然灾难无情,但人有情。每当灾难来临,我们只要团结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就一定会克服各种困难,重新建起我们的幸福新家园。
地震观后感范文篇6
今天,我们班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使我们深受启发。
本文讲述的是: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徒手挖掘了38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及十四位同学的故事。
是什么靠着爸爸一直挖下去呢?为什么他的儿子会一直坚持下去呢?原来,他曾一直对儿子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父子两人就是靠着这句话,爸爸才会一直挖下去的,他的儿子才会在废墟中坚持38小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彼此坚持,彼此信赖,就会共同创造出神话般的奇迹。
地震观后感范文篇7
忘不了那山崩地裂的巨响;忘不了那砖砾中的呻吟,更忘不了那一具具触目惊心的尸骸。今天清明节,这雨来的如此猛烈,仿佛在为你们哭泣,为你们伟大的精神而歌泣。
20_年5月12日14点28分没有任何预兆,你们就被那无情的地震给活埋,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可是废墟中的你们不怕,你们彼此依偎,树立信心,你们深信外面的人们会来拯救你们,还你们一个家园。的确,那些武警官兵,那些白衣天使,那些关心你们爱你们的家人正在努力地搜寻你们的生命迹象。
也许是废墟中太黑,太难熬,没有食物和水源,你们终将没支持到返生的那一刻。可是……可是你们惊人的壮举感动了所有的人民。地震无情人有情。废墟中的你们也许意识到自己已支撑不住,你们毫无顾虑的将自己的指头咬破,让那一股股血液滴入到你们亲人朋友的嘴里,让他们不再干渴,让你们有了更好活下去的希望。你们用自己魁大的身躯遮挡住你们的学生、祖国的花朵,让他们在懵懂中变得成熟,让他们重获新生。你们用自己最温柔,最感人肺腑的话语来激励对方活下去。这一切的一切无一不让我们废墟外面幸福生活得人们痛心?
黑暗中那手机荧屏还在闪烁,你艰难地摁完最后一个留给怀中宝宝的名字。“宝贝,你要好好活下去,你要……”你在自己支撑不住时将自己的乳头放入了熟睡中孩子的口中,你用自己厚大的衣服用自己温热的身体紧紧裹住孩子,最后用你那干枯的嘴唇轻轻地吻了一下熟睡孩子的脸蛋,就这样你闭上眼安静的走了,留下僵硬的尸体和怀中哇哇乱哭的孩子。
地震中死亡的同胞们安息吧!不要担心你们那变为废墟的家园,不要担心你那最后一丝的牵挂。我们,我们这些废墟外幸存的同胞会替你们安置,会还你们一个祖祖辈辈生活得美好家园,也许再也创造不出那般美好,的确也不能,但我们会努力去修炼。我们会让你们的后代,不!是祖国的后代,幸福、快乐地成长,让他们去铭记你们的壮举,让他们去努力拼搏、打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美好人生。
雨还在下,就让它代表我们所有幸存者最沉重的哀思,让它流淌,让它渗入你们的坟墓。安息吧,我罹难的同胞们!
地震观后感范文篇8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是非常珍贵的,然而在地震来临之时,有多少人慌乱迷茫中丧失生命,又有多少美好家园在瞬间毁于一旦?而幼儿园又是人口相对集中,最易发生事故的地方。因此,提高了我园实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师生防震意识,让幼儿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城内幼儿园在2月19日下午进行一次防震应急实际演练。
总的来说,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激烈,又有条不紊。全园从上到下高度重视,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几个班级都能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进行应急避震和快速有序疏散。例如:两个大班教师特别认真负责,在室内不光对孩子强调地震应急演练的注意事项,而且针对防震正确姿势进行多次演练。美元班不仅让孩子在蹲下时面向逃离门口的方向,而且还特意提前试着让孩子疏散到指定的地点。中班王老师虽然雪后摔倒受伤,但是依然认真负责,不顾疼痛,给幼儿示范动作,组织幼儿进行避震和疏散。小班海霞班里孩子那么多,年龄最小,抱着孩子快速撤离。新来的老师也是密切配合,认真细致。姚老师和任老师更是忙前忙后,四个班级兼顾,高度负责。整个演练过程,让我们感受了什么是团结协作?什么是重担在肩?所有人的行动表现真的令我感慨万千。此次演练,孩子不仅掌握了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这些为人师的明白了大难面前,团结的力量大于天。
不过从中,我们也发现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改善。例如:平时后门不开,一旦有地震来临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桌子过低且班容量大,孩子钻不进去,拥挤在一起抱头蹲在桌子旁边是否有生命安全?小班年龄小,孩子安全意识淡薄,而且跑不动,两位教师面对现状如何组织的更有效,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深思和需要进一步改善的问题。
地震观后感范文篇9
今天我们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它讲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地震后,一位年轻的父亲与他儿子的故事。父亲跑到儿子上学的学校,看到一片废墟时,仍要救自己的孩子。而别的孩子的父母来到这都悲观失望的走了,路过的人见到他在废墟中不停地挖,都以为他疯了,所以没有帮助他,最后经过他坚持不懈地挖,终于救出了儿子。读完这篇文章,我懂得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是一种伟大而无私的爱。”
文中讲到父亲说的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和你在一起。”就因为父亲对儿子说了这句话才使父子重逢。它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也是父亲对儿子的一种承诺:我总会和儿子在一起。当他面对一片废墟,在所有人都选择放弃时,这句话使父亲想起了自己的承诺,于是他坚持挖,最后终于救出了儿子。在废墟中,儿子一点儿也不害怕,还鼓励同学要勇敢、要坚持,也是因为有这句话,才使儿子有这样坚定的信心!
这使我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有一次,我身患重感冒,父亲冒着瓢泼大雨,把我送到急诊所。我好了,父亲却病到了,可父亲却说:“我没事,你好了就行。”
看,这就是父亲!
地震观后感范文篇10
周三下午四时十分,悦耳的地震警报声划破了校园的宁静。“地震警报”,不知谁喊了一声!刚才还在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的同学们在短短的几秒钟内就迅速做出了反应:只见同学们不分男、女,早就忘记了什么“小姐仪态、绅士风度”,一个个双手抱头,第一时间就蹲到了课桌下边。你看,平时的顽皮大王李杰荣更厉害,可能觉得蹲在课桌下边还不够安全,头上还顶了一个重重的书包!看到这一切,你可不要笑。这时,连我们平时风度翩翩的&39;班老师也早就没了“仪态”,迅速躲在教台下面。只不过班老师一边躲一边还在高喊:“镇定、镇定,先确保自己的安全,再等下一次警报”!
3分钟后,悦耳的地震警报声再次响起。只见教台下的班老师第一时间就冲了出来!他迅速站在教室门口,高声喊道:还有余震,大家不要慌,有秩序迅速“逃生”到楼下的空旷处!同学们都按着平时老师教的方法分小组迅速跑出教室,一队接着一队,从不同的安全出口快跑离开教室。“逃生”路上的人越来越多,但不同班级的同学都像有人在无声地指挥,没有太多的慌乱,而是安全、有序、迅速地离开教学楼。各班的老师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每一个楼梯口,也有老师的把守,在我们“逃生”的路上,老师站成了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逃生”的安全。
“一分二十秒。全校师生安全”!听着总指挥的汇报,同学们个个都兴高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