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盗梦空间
观后感是观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将自己的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要怎么写观后感盗梦空间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盗梦空间,供大家参考。
观后感盗梦空间篇1
《盗梦空间》又名《奠基》,编剧兼导演是克里斯托弗·诺兰,这部影片获得了第83届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音效剪辑、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混音效果四项大奖。
《盗梦空间》以其极具想象力的空间,给观众打开了梦境之迷,让每个观众从影片中似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脱离现实却又浮尘于现实之上,带领观众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间,被定义为“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
《盗梦空间》关于梦境的设计是:他们的第一层梦境是尤瑟夫的梦境,是在一座大城市里;第二层梦境是亚瑟的,在一座酒店里;第三层梦境是费舍尔的,在一个雪中要塞;第四层梦境是科布的,在科布和他亡妻曾经进入过的迷失域;第五层是潜意识边缘。每进入一层梦境,时间会慢二十倍(即大脑思考速度加快),10个小时的航程,1层梦要1个星期,2层梦要6个月,3层梦要10年……但可以用协同刺激来唤醒。
《盗梦空间》整个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思路严谨,兼具几何学、逻辑学、物理学、建筑学等各种学科,令人回味无穷。它那错综复杂的情节设置、眼花缭乱的动作编排、扣人心弦的陷阱转折、充满诡异的窒息氛围,就像一座精密纷繁的迷宫,即使徜徉数遍,仍能让人有意犹未尽、神秘莫测之感。
荧幕上,一首梦之跌宕曲喧嚣上演,分崩离析的高楼大厦、扭曲地心引力的街道、无迹可寻的颠倒空间,让我无比震撼。电影的各种精彩的镜头和精湛的拍摄技术让我难忘,让我对编剧兼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更加敬佩!
观后感盗梦空间篇2
《盗梦空间》是我看过的最好电影之一,场景的设置十分多样,而且,我一开始,根本就没看懂怎样回事,直到影片进行到一段后,才开始慢慢地有些看懂,就是这个盗梦空间,让我开始对男主角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奥开始有了较深的印象,虽然在泰坦尼克号的片段里我就见过他,但是直到盗梦空间,我才开始真正感受到他的魅力,用枫的话说,是:他的眼神,很犀利。
盗梦空间的剧情进行地十分快速,一开场就把主角基本上都给出场了,此刻回想这个片,我忽然想起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奥总是有着不少逃亡的镜头,即使是狼狈的在逃跑,却在枪林弹雨中仍然表现地那么能干,有些画面很滑稽,比如在盗梦空间里,他为了躲过康柏的追击,被列车夹在墙里的那个难受样,实在好笑。
那个造梦者的女生的初次面试我觉得很经典,你看她的表情,她的'眼神,多么的有意思,一副不肯被小看的样貌,她很厉害,而且十分的有个性,是我喜欢的那种类型。
其他人物在剧中也是举足轻重,比如那个费雪小帅,比如那个伪装者,但是还是主角给我的印象最深,他的那份痛苦,他的那份内疚,还有,在刺客说的那句话:
在泰坦尼克号,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奥说:你挑我也跳,而到了盗梦空间,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奥则说:你跳我不跳,看到他成熟了,我们留下了欣慰的眼泪。
观后感盗梦空间篇3
《盗梦空间》这部电影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但是却有些看不懂,我也是看了两遍才看懂了这部电影,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现实并不是现实,只是我们深陷其中.也许你有过这样的感觉,生活中把梦和现实有些分不清楚。多姆•科布(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是一个经验老道的窃贼。在人们精神最为脆弱的时候,他潜入别人梦中,窃取潜意识中有价值的信息和秘密。在他看来,人类思维所能产生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人们靠思维就可以建造城市,可以穿越时空,回到过去重新制定社会的法则,人们甚至可以通过思维来进行犯罪。只可惜,面对如此宝贵的财富,大多数人不知道如何获取。而科布却恰巧拥有这样奇特的技能。他利用人们做梦的时候,从他们的潜意识里盗取秘密。因为往往人们在做梦的时候,精神防线是最脆弱的。科布把自己这种绝技称作“摄梦术”。不过,虽然科布的特殊技能,令他在这个贪婪的世界中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业间谍,但他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盗梦空间》观后感多姆•科布成为企业间谍中令人垂涎的对象,也让他失去了所爱的人,并成为一名国际逃犯。如今,科布有了一个赎罪的机会,一个最后的行动将给回他原本的生活,只要他能完成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奠基(Inception)。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多姆•科布和他的团队的任务不是窃取思想,而是植入思想,要让一个大企业的继承人自愿解散公司。如果他们成功,这就是一次完美犯罪。不过暗中的敌人对他们的行动了如指掌,而只有多姆•科布才能看到敌人的到来,因为犯罪现场存在于人的思想中,他找到了自己的伙伴,要制造出几乎不可能制造出的3层梦境,在不断躲避潜意识里的守护者的攻击中,他们有一些人进入了潜意识最边缘.为了让三层梦境更加稳定,多姆•科布需要准备许多条件,并且需要人员的配合才能完成任务。在梦境中,人们可以创造任何东西,来做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做不到的事情,所以有很多人为了得到这一份满足而长时间进入梦境.《盗梦空间》观后感多姆•科布利用这一点创造了一个梦境,给公司继承人灌输思想,让他以为在现实中,回到现实后,然他解散整个公司.
这部电影能够带动人的思维,跟着一起去思考,情节环环相扣,没有什么破绽.因为这部电影中的情节很符合生活逻辑.我们从梦中的无限畅想中醒来,回到这冰冷的世界,确实有些不如意。但是,不管你在哪,都还要生活,无论是平淡还是精彩,都在你的双手之中,靠自己的不懈追求与努力。也许能做的就是在每次睁开眼睛之后,都对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没有一丝的遗憾。
观后感盗梦空间篇4
谈不上影评,也不愿花许多时间像构思作文一样去酝酿,只是觉得看过了,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可能会逐渐丧失掉当时的一些触动。简单写下一些自己的想法。
剧本构造比较严密,几层梦境间的穿越和时间上的设计基本没有大的逻辑漏洞,叙事手法也比较顺畅,没有安排很多的倒叙和插叙来折磨观众。只要认真观看,基本都能看明白。
里面有许多具有创造性的元素,比如为了设计永远走不出的梦境,造梦师用几面镜子复制了无穷的直线街道,通过街道旋转和楼梯拐角让你循环往复;比如梦中之梦,而且设计了进入梦境的手段和穿越出来的途径;用图腾来检验是否为梦境(只是好奇,也可以梦到旋转的陀螺停止运动啊);上层梦境运动状态对下层的影响(比如汽车坠河处于失重状态,结果下层梦境中助手就用了爆炸产生的反作用力来让电梯中的沉睡者急坠,重温了下中学物理)……
这次我早早就预测到了影片结尾的方式——陀螺没有停止,似乎好莱坞的导演都喜欢在影片的最后设置这样一个突然的转折,或者是为续集留下一些伏笔。但我宁愿相信这个陀螺即将会减速停止,因为从逻辑上讲,如果这仍然是第一层梦境,那么他们不可能不借助镇静剂随意进入下一层梦境(在之前的训练中多次试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盗梦师COLB的妻子梅尔跳楼自杀后就会返回现实,那么她肯定有方法(如急坠、浇水)让尚在第一层梦境中的盗梦师苏醒。
不过影片还是没有避免好莱坞电影的一些通病,就是对于行为动机的解释很草率。齐藤有强到一个电话赦免嫌疑犯的实力,那还有没有必要去费尽周折,冒生命危险去富二代(费舍尔)的梦境中植入想法?不带保镖,自己一个人(全球第二大能源公司的总裁啊)跟着这帮人去到局势动荡的某处去寻找药剂师?
总的来说,《盗梦空间》是这几年来最精彩的一部影片,不仅仅是因为影片制作很有诚意,而且内容精彩富有创意,观看时很投入,看完时还能不断回味。
观后感盗梦空间篇5
电影总会给观者不一样的享受,有些如高山流水,沁其心脾;有些如肌肤之亲,愉悦其感官;有些如战鼓隆隆,刺激雄性荷尔蒙……当然,用这些来总结《盗梦空间》所谓的享受就显得有失偏颇了,《盗梦空间》有的不光是失重大战的新奇,感情的缠绵悱恻,追逐场面的刺激,对真实与梦境探讨中所表现出来的哲学性,更重要的是有严谨的逻辑,而这不是普通的智慧能够构建出的。
我还记得电影在媒体试映之后就有无数影评人站出来猜测他能够获几尊奥斯卡小金人,到此刻看来大家的盛赞真不是偏爱诺兰,而是电影的确表现出了一部伟大电影所应具备的智慧。
从载体上,城市翻转堪称科幻片想象力的精华,旋转大战能够算作动作电影中独辟蹊径的典范,有几处插科打诨的镜头把幽默处理的恰到好处,剪辑师把打斗的运动镜头和汽车坠落的慢镜头穿插的自然流畅,配乐仍然用一如既往的高亢节奏渲染着时光的紧迫,所有这些技术层面的精彩看点溶于一体,无处不透露着诺兰对商业元素的恰当拿捏,完全是把观者的情绪玩弄于股掌之中。
然而诺兰绝不屑于纯商业的电影,看演员就能够明白,莱昂纳多的表演日臻完善,所表现出的内心的挣扎丝丝入扣;玛丽昂的演技毋庸置疑,电影里她的表演可谓层次最丰富,不一样的状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艾伦的表演空间不大,虽然还是本色表演,让人时不时想起朱诺,但是演技派的范已经无法掩盖了;渡边谦的表演不是很喜欢,但是想想说英语的成龙和说粤语的成龙表现得差异,这点也能够理解了。
当然,伟大电影的真正智慧还是表此刻拥有深邃的灵魂,在我看来,莱昂纳多不算是电影的主角,真正的核心是玛丽昂歌迪亚,因为在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才是导演想要阐述的一个颇富哲学意味的命题:什么是真实。玛丽昂是杯具的,她在梦中以为是真实,而在真实中以为是梦境,但是她又始终在寻找真实,在梦里和在现实的两次自杀都是寻觅的过程,我们也许要惋惜她最终在现实世界的死,但是如同电影结尾那个陀螺一样,谁会明白这是真实还是梦境?在观众看来,莱昂纳多是清醒的,但是如同《禁闭岛》里所描述的,他也不能决定是自我抑或是别人有精神问题,在《盗梦空间》里,我们也不能决定他是否生活在现实中。所以但愿他今年得个小金人吧。所以,电影里的梦和现实只是两个相对的空间,寻找才是真正现实存在的。
观后感盗梦空间篇6
我们过往的经历,是一系列意念植入的结果,可是自己却意识不到。而这些来源于早年间植入到我们脑中的各种意念,它们仿佛寄生物一般,强烈的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乃至命运。
我们从哪儿开始的,又为何要这样做,也许连自己都不知道,冥冥之中就好像被一个既定的范本框定住了一样,只能一步步朝着那早已确定的结果不断前进。
如何改变,如何突破,并保证不把这些好似已经确定的观念传递给他人,尤其是我们的孩子呢?
这就需要我们去不断的学习与觉知。能力强大的可以自我疗愈(突破),像影片中的柯布那样;能力不足的就需要借助外力。
当对某些问题意识不到,体会不清时,一是可以通过身心提升训练升级我们的潜意识,使得我们变的更加强大;二是可以借助心理师的力量,通过心理咨询,去看清,认清,理清……
影片中的小费舍其实就是通过造梦师接受了一次在思想层面的心理咨询过程。小费舍对父亲的恨,实际上是包裹在爱的防御下并不能被自己所意识到的,而恨的根源来自父亲对他的不认可和不接纳。
起初斋藤找到柯布就是想利用这一点去在梦中挑唆小费舍与自己的父亲对抗并在父亲死后解散掉家族企业。但是万万没想到,在梦中小费舍却得到了父亲的肯定与支持。在老费舍去世前,他表示:希望小费舍做自己,做真实的自己,而并不是小费舍之前误解的那样——父亲对自己很失望。爷俩最终得到了和解!
而这一切实际上促成了小费舍的自我认同,他不再需要去为了讨得父亲的欢心而委屈自己,他决定要做回自己!不再继承父亲的基业,而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业。这其实也间接达成了斋藤的植念计划,真是歪打正着啊!
观后感盗梦空间篇7
现实并不现实,只是我们,深陷其中,盗墓空间观后感。这就是看完这部电影时的感受。这是一种疑问我们真的生活在现实中吗?是的也许现在就是梦的混度之地。哈哈!~~当然现在是现实而非梦境。让我们聊下故事的情节。多姆科布(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是一个经验老道的盗梦者。
在人们精神最为脆弱的时候,他潜入别人梦中,窃取潜意识中有价值的信息和秘密。在他看来,人们靠思维就可以建造城市,可以穿越时空,回到过去重新制定社会的法则,人们甚至可以通过思维来进行犯罪。只可惜,大多数人不知道如何获取。他利用人们做梦的时候,从他们的潜意识里盗取秘密。这令他在这个贪婪的世界中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业间谍,但他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由于科布对妻子的植入思想也让他失去了所爱的人,并成为一名国际逃犯。在他最后的行动将给回他原本的生活,只要他能完成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植入思想,而这个任务是要让一个大企业的继承人自愿解散公司。
为此科布要制造出几乎不可能制造出的3层梦境,在不断躲避潜意识里的守护者的攻击中,他们有一些人进入了潜意识最边缘,看到了他潜意识里的妻子,和孩子……让我们在度呈现已下几个场景:场景一:这是迪卡普里奥去找药剂师的时候,发现在地下室里,很多老人正在分享梦境。迪卡普里奥看见这情形,说:“他们么天都来这样做梦?”这时候,管家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不,他们在梦境里才是清醒的。”看到这里让我想起了一个人的潜意识能对人起到的影响。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潜意思愿意相信现实的世界是梦境那么梦境就变成了现实。潜意识可以让我们去创造,也可以让我们变得消极。就像你的潜意识相信某一件事不可能去完成时,你的大脑就会为你想出各种各样的推托理由。但当你真正相信,某一件事确实可以做到,大脑就会为你想出可能做到的各种方法。所以说一个人的潜意识是可以影响一个人思维和行为像是催眠术,催眠术就是一种思维植入。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都在潜移默化的受到了一些思维植入。这种思维很多的体现都是惯性思维和条件反射。场景二:也就是本片的结尾,温情而留有韵味,在结局中谁都没有被残害,就连受害人,希拉里-墨菲,也至少在梦境里,和父亲有了一次温馨的离别。特别是科布终于可以和家人团聚。
这部电影给了大家一个颇具幸福感的结尾也是一个特具悬念的结局,在最后那个镜头:陀螺到底有没有停下来呢?这是一个其实答案很明显的,但却肯定被一直反复争论的问题是现实还是梦境呢!哈哈!个人认为不管是现实还是梦境这个结尾都是很圆满的。这部电影像是寄生虫一样植入脑中影响着潜意识的概念一样让人无法摆脱的有关现实还是梦境、记忆还是虚幻的不断的思考。
观后感盗梦空间篇8
主人公柯布,和他的团队拥有一项令人不寒而栗的特异功能——进入他人的梦境,盗取最重要的机密,就叫盗梦。
看完这部电影,脑里像是有团熊熊烈火在不停地烧着自己的脑子,为什么他们可以盗梦呢?为什么梦境的时间比现实快一些呢?结局更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一连串的问题像是蛮横的野兽不断地撞击着我的好奇心,使我不得不认为这是部疑云重重的电影。我猜测着种种可能,可还是只是看到这真相的冰山一角,好似雾里看花,看到的还不是九牛一毛。在我为这部电影头痛的同时也不得不敬佩导演,这如此繁琐的线索需要怎样的逻辑能力才能编出?这如此真实的梦境又要何等想象力?
我的脑袋好似一团浆糊将藕断丝连的关系粘合在了一起,由此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以及观点:①柯布回来了。在电影里每个盗梦者都有自己的图腾,来帮助自己判断是否还在梦境中。由主人公柯布的图腾——陀螺,就不难看出,只要陀螺不倒,转个不停那就是还在梦境中。
而另一个盗梦小组的成员,那个梦境设计者的图腾是象棋,这怎么转?原来是用手推的,推得倒在现实中,推不倒应该就像定在那一样推不动。由此可以做出进一步的推测,不管图腾的主人用不用力,认不认真,不会倒就是不会倒,要倒那就回来了!所以主人公是回来了的。②柯布没回来。通过电影,观众不难看出每层梦境都需要一个人来接应,而进入梦境的有六个人可以进入六层梦境哎!所以结局是在第六层梦境。
我总结出一句话:明白身处在梦境中,却又出不来才是最可怕的。
观后感盗梦空间篇9
陀螺就是《盗梦空间》这部电影的一个托,或许说图腾也可以,陀螺开始旋转就似乎说明科布即将进入梦境,而陀螺停下来也许就是梦境的消失。克里斯托弗-诺兰这么煽情的使用一个陀螺作心理暗示,是梦境的复杂还是科布心情的波澜起伏?
科布在每次即将进入梦境时,总喜欢旋转陀螺,似乎陀螺无限的旋转将他的思绪带到遥远的梦境,当然陀螺不可能成为科布灵感的源泉,这只能是科布派遣梦境对他催生的那种痛苦,因为他似乎又可以看到自己的孩子,还有自己的老婆。
陀螺是孩子们的最爱,科布使用陀螺不会是显示孩子气的未灭,当然他习惯看着陀螺无限旋转,那一圈圈的收紧逐渐荡开去的圈就像是进入梦境的遥远路途。
陀螺显然就是开发《盗梦空间》作者灵感的武器,似乎它这么的出现,就昭示梦境的离奇未来,所以影片才会出现一层又一层的梦境空间,螺旋似的不断向上,直到那荒芜的绝地出现。
其实这个梦境就是不断旋转的一个陀螺,它运动就是一种不停的梦境穿越,可以到达很多地方,可以穿越很多空间,直到遇到那个本应该遇到的人。当梦境中科布陷入困境,陀螺就会逐渐停下或跌落,似乎陀螺就是科布的幸运物或保护神,当然影片并没有将这种预示扩大化,它似乎只能代表科布的一种很复杂的心境,其实参与梦境的每个人都无法与这个陀螺分开。
人的命运似乎极像这陀螺,它可以无限的运动下去,当阻碍物出现它才停歇下来,其实这些形而上的东西原本在东方国度会受到重视,想不到不信物只信自我的好莱坞也这般的迷信其中不得不让人产生疑问?
当然陀螺反复出现影片中其实也是一种神秘感的替代品,它的旋转昭示影片故事的无法预知的延续,当然也无法预示人物角色命运的神秘难测。结果当人们重回正常的生活状况,陀螺不再出现,一切不可知戛然而止,因为人们不需要这样的玩“躲猫猫”,人们都回到现实中,开始摆脱梦境的桎梏,回归家庭的温情。
还有陀螺的存在是对人们无法预知未来的一个暗示,陀螺旋转得越快,这人心就越纠结,如果陀螺慢慢的慢下来,可能对大家情绪相对放松。当然陀螺的存在也对影片的节奏感带来一种暗示,大家可能看到陀螺心思难免马上提起来,所以这个陀螺的存在的确意义不一般。
似乎这个陀螺就是《盗梦空间》成功与否的关键物,或许是另一个科布的梦境的投影,它直接干预科布心境的起伏,心情愉快陀螺旋转得很顺畅,当心情极差时,陀螺就跌落,如此强大的一个参照物,它似乎就是《盗梦空间》的另一个传说。
看来陀螺与美人身上的配饰一样重要,因为无论如何这都代表着一种指向,或是一种无言的表达。
观后感盗梦空间篇10
《盗梦空间》又名《奠基》,编剧兼导演是克里斯托弗·诺兰,这部影片获得了第83届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音效剪辑、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混音效果四项大奖。
《盗梦空间》以其极具想象力的空间,给观众打开了梦境之迷,让每个观众从影片中似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脱离现实却又浮尘于现实之上,带领观众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间,被定义为“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
《盗梦空间》关于梦境的设计是:他们的第一层梦境是尤瑟夫的梦境,是在一座大城市里;第二层梦境是亚瑟的,在一座酒店里;第三层梦境是费舍尔的,在一个雪中要塞;第四层梦境是科布的,在科布和他亡妻曾经进入过的迷失域;第五层是潜意识边缘。每进入一层梦境,时间会慢二十倍(即大脑思考速度加快),10个小时的航程,1层梦要1个星期,2层梦要6个月,3层梦要10年……但可以用协同刺激来唤醒。
《盗梦空间》整个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思路严谨,兼具几何学、逻辑学、物理学、建筑学等各种学科,令人回味无穷。它那错综复杂的情节设置、眼花缭乱的动作编排、扣人心弦的陷阱转折、充满诡异的窒息氛围,就像一座精密纷繁的迷宫,即使徜徉数遍,仍能让人有意犹未尽、神秘莫测之感。
荧幕上,一首梦之跌宕曲喧嚣上演,分崩离析的高楼大厦、扭曲地心引力的街道、无迹可寻的颠倒空间,让我无比震撼。电影的各种精彩的镜头和精湛的拍摄技术让我难忘,让我对编剧兼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更加敬佩!
观后感盗梦空间篇11
《盗梦空间》(Inception)是部“山寨片”——如果仅仅看它的硬件设定的话。能够说,本片中“入梦”的硬件条件,让一切“硬科幻”迷们抓狂;那个让大伙一齐做梦的机器(梦机,以下简称“焖鸡”),电影从未解释过其原理,也没有什么复杂的物理结构,要不是出此刻本片中,你很可能意味那只是一套普通的医疗仪器;大家“连根线就能进入一个合梦时空”的设定,让你想到小时候玩过家家时用易拉罐作电话的情形。但是,从科学的角度去解释设备可行性,根本就不是影片的重点;硬件设定,对于类似本片的幻想故事而言,只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硬科幻迷们可能认为这之间区别很大很严肃,但对讲故事而言,一切都只是个由头而已。就像牛顿同学的“第一推动力”,玄是玄了点,但丝毫不能掩盖在那个前提下他整个力学体系的光辉。同理,诺兰哥哥只但是以这个“能够一齐做梦”的机器为契机,来讲一个情感、意识与心理的复杂而美妙的故事。当我们理解硬件设定上“无中生有”的假设之后,《盗梦空间》的创意听起来还是“有点悬”:像这种在硬件层次无视科学基础,转而以感情为核心,底下还搞些心灵救赎之类东东的架构,很有可能制造出三俗的玩意儿,比如《蝴蝶效应》(ButterflyEffect)之流。不是说玩“心灵鸡汤
”必须很廉价,而是说如果那样的感情表现得太直白而且用重复的手法不断强调(类似“不断回到过去拯救”之类的桥段),就会显得很腻歪,连带着想要表达的感情都无聊起来;反过来,如果有足够复杂微妙的外壳包裹想要表达的感情、能让观众费尽心思才能体会到那个感情核心的乐趣以及成就感,这样的欣赏心理过程才会更超值,而且也更能展示编导的技能。对我而言,这样一个精妙的过程就应是“有追求的”电影该表现的重点,而诺兰哥哥(ChristopherNolan)的《盗梦空间》恰恰是一部将“1”拓展成“99”的完美案例。
观后感盗梦空间篇12
新学期的第一个周末,刚好《盗梦空间》上映,我约上三两同学,一同去购物公园的五星电影院抢险观看。
不愧是热门电影,来看《盗梦空间》的人还真多。我们排队买票之后,赶紧进入放映厅,等待开映。
终于,电影开始了……
故事在一个一个“扣”的揭开中展开,整个电影剧情在亲情、爱情、和惊险刺激的场面中深入,在莱昂纳多重回现实中结束。
若观看了这个电影后,不禁被导演诺兰的叙事方式和创意手法所折服,故事在梦境和现实中不断交错,故事情节盘根错节,让我看了不禁拍案叫绝。
影片中的主人公似乎是迷失在现实与梦境中,已经完全模糊了,分不清现实还是梦境。由此,我联想到了我自己。
我也有自己的梦想,我梦想成为一名作家,我只喜欢语文、政治、历史,而不喜欢理科。我文科成绩很好而理科成绩一塌糊涂。
但是现实是,我必须通过中考才能上高中、通过高考才能上大学,上了大学才能更好的实现我的梦想。而以我蹩脚的理科成绩,很难上到好的高中,也就很难上到很好的大学了。
我一直处在纠结中。看看了《盗梦空间》,经过深思熟虑,我明白了现实与梦想的区别,我必须处理好我现在的显示问题,我必须把理科学好,考上好高中、才能继续我的梦想。
《盗梦空间》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我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