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电影观后感格式
观后感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能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看完一部作品的感受。什么样的夺冠电影观后感格式才算是优秀的呢?这里整理一些夺冠电影观后感格式,方便大家学习。
夺冠电影观后感格式篇1
就当是马后炮吧,笔者对陈可辛指导的电影《中国女排》一开始就不是太看好,心中总有一些疑惑,不过由于媒体和观众的热捧,《中国女排》未上映先爆红,笔者个人也随波逐流谨慎看好。
不过最近随着中国女排功勋主教练陈忠和对《中国女排》电影表示不满,这部电影的口碑出现了反转,笔者也就着这股热度将自己心中的疑惑说一说。
笔者认为电影《中国女排》是存在一些失误的,这些失误导致了现在的争议。
不可否认,陈可辛近年来导演的两部有原型的电影《中国合伙人》和《亲爱的》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这两部电影的编剧则是同一人张冀。于是他们又合作了电影《中国女排》。
先不提张冀,光说陈可辛,制片方选他当导演是存在一定问题的,那就是陈可辛是否真的能理解“女排精神”?这也是广大网友最担心的。女排精神传递了三十多年,陈可辛又关注过多少中国女排的故事?他知道侯玉珠吗?知道李国君吗?知道吴咏梅吗?
查看陈可辛的履历,他之前的工作几乎没有什么和女排交集的经历,很难想象他真的了解女排精神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分量。
同样是香港导演,为何林超贤的《红海行动》和《湄公河行动》能成功,李仁港的《攀登者》却遭遇滑铁卢。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林超贤两部作品都是动作枪战片,这是香港导演的强项。李仁港却难以理解为了国家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因此他拍不好《攀登者》。
陈可辛能否完美演绎女排精神确实让人捏了把汗。
要知道,陈可辛和张冀是有虚构原型故事、丑化原型的“前科”的,《中国合伙人》他们丑化了俞敏洪,虽然俞敏洪本人到首映现场了,但那更多是商业考虑,回手俞敏洪就发布了几千字的长文表明自己的态度,直接挑明电影丑化了自己。
无独有偶,陈可辛和张冀的另一部热卖作品《亲爱的》,同样虚构了主角“陪睡”等情节,导致电影故事原型吴永侠不堪村名耻笑要状告陈可辛和剧组,最终陈可辛道歉了事。
履历不符又有此丑化原型“前科”的二人组,也是笔者对于《中国女排》从一开始就谨慎看好的根本原因,现在功勋陈忠和教练的态度对于陈可辛和张冀来说也并不陌生。
多说一句,笔者心目中能拍好《中国女排》的人首推老谋子,他是懂得如何撩拨国人心弦的导演。
二、《中国女排》似乎“名不符实”
我们知道,中国女排在三十多年里经历了三次辉煌期,分别是五连冠、日本和雅典双冠以及现在,当然中间也存在很长的蛰伏期。
笔者的看法是,如果片名是《中国女排》,那三次辉煌期就一次都不能少,冯坤、杨昊、赵蕊蕊、王一梅、周苏红、张萍等夺冠功臣她们同样应该留下自己的影子和名字。
同样的,既然是《中国女排》,那么在蛰伏期拼搏过的李国君、小老虎孙玥、赖亚文、吴咏梅、曾春蕾等人她们就要被遗忘吗?她们同样是中国女排的一员,不该同样被铭记吗?
可能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他们只认得明星球员,但对全国以万计以亿计的中国女排球迷们来说,不论是奥运会冠军还是第七名,她们都是最可爱的中国女排队员!
既然电影名字叫《中国女排》,那就不能厚此薄彼,敬酒还有“宁少一圈,不落一人”的说法呢,何况是一部举国关注的电影。
实在不行,那就改名。
这次陈忠和教练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争吃鸡腿”和“队友教导成才”这样的细节上,认为这些虚构的桥段事实上丑化了陈忠和。
对此,绝大多数网友都是支持陈指导的。笔者看了四部预告片和一些预热图,然后得出了三个看法。
1、彭昱畅饰演的青年陈忠和就是一个好莱坞电影中常见的“谐角”。
一般来说,好莱坞电影在角色分配上总是要让主角和配角形成一正一谐的搭配,如果主角是正角,身边一定有个谐角,反之亦然。比如《花木兰》中的花木兰和小龙。
陈可辛让彭昱畅饰演的青年陈忠和在片中多次出现如“争吃鸡腿”“呆若木鸡”“茫然失措”等桥段,就是把青年陈忠和当作青年郎平身边的谐角处理的。很明显,这是一个商业电影的套路,而不是主旋律电影的打法。
很多网友质疑黄渤出演陈忠和是否太丑,笔者倒认为还可以勉强接受,而且黄渤的演技起码从预告片中看起来还相当不错,没有出现彭昱畅那样的“搞笑”桥段,和巩俐饰演的郎平惺惺相惜。
虽然说黄渤饰演中年陈忠和是可以接受的,但明显他也不算是最佳选择,这是导演和制片方在考虑商业票房的结果,因为黄渤的票房号召力还是不错的。
但是制片方和陈可辛明显忽略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黄渤的票房号召力主要来自于搞笑电影,并非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票房大卖也绝不是因为他。
第二个问题就是靠明星拉票房现在明显不好使了。同样是《我和我的祖国》,中间有个章节叫“夺冠”,也就是中国女排洛杉矶奥运会夺冠那次。这个章节里两个小朋友和一帮弄堂大爷大妈叔叔阿姨们演得相当好,结果章节最后莫名其妙加了吴京,虽然只有短短十来秒的戏,但片方却把吴京头像打到了宣传页面上。其实大多数观众的意见都是吴京和马伊琍这段戏纯属多余,远不如两个小朋友演得好而且演得合理。
事实上吴京主演的《攀登者》票房和口碑也不怎么样,吴京都不好使了何况黄渤。
多说一句,《我和我的祖国》中另一段遭受差评的桥段是“白昼流星”中两个小伙子迎接飞船降落,明显这个桥段是虚构的,而且虚构得极不合理,因此被网友群嘲。可见,虚构是可以的,但要合理,观众都不是傻子!
3、《中国女排》宣传图“用力过猛”
之前《中国女排》剧组曾发布过一组宣传图,这组血迹斑斑的大腿照片引来不少争议,笔者认为,这张照片也许没有太多夸张和虚构,但却有过度宣传之患。而且给人一种不好的感觉,片方机极其简单的将女排精神归于“惨”这个肤浅的表面现象上,似乎宣传用力过猛,但,过犹不及。
归根结底,片方还是把《中国女排》当成一部要大卖特卖的商业片对待了,而忽略了《中国女排》和“女排精神”真正的硬核。
说句悲观的话,根据预告片的内容看,整不好大年初一观众们要被强行灌一大碗鸡汤了。
夺冠电影观后感格式篇2
1986年,女排写就五连冠伟业,但随着主帅变更、名将退役,中国女排青黄不接,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一沉寂,就是17年。
直到2001年陈忠和上任中国女排主教练,淘汰上一代名将、提拔新人,在他的运筹帷幄下,中国女排队伍焕然一新。
陈忠和指导继承着老女排精神,最终带领中国女排赢得了久违的胜利!2003年第9届女排世界杯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阔别了17年的世界冠军奖杯,最终回来了!
他一手缔造了“黄金一代”,是与郎平相当的冠军教头。
2008年,陈忠和指导率领中国队,郎平坐镇美国队,两方在北京奥运会赛场交锋,“和平大战”轰动一时。
陈忠和教练的扮演者不止一位,之前已经曝光年轻版的陈忠和由彭昱畅饰演,而任教期间应对举国上下的期望和瞬息万变的战局,始终笑对一切的传奇教练,黄渤当仁不让。
夺冠电影观后感格式篇3
五星红旗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又一次响起来了,我那颗激动心也跟着飞扬起来了。
看着12个美女,她们身着中国红的运动服,胸前挂着金光闪闪的金牌,手里拿着奥运会的标志物,那神采飞扬的情态简直让我羡慕,让我鼓掌,让我的心儿飞翔。
回顾这些年来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多此激励我走过坎坷,走过泥泞,走过风雪。
今年的暑假我跟随着女排的身影,和他们一起决战了小组赛,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今天的决赛。女排的精神依然在姑娘们身上闪烁:责任降临用肩扛起,对手凶猛智勇还击,X了再爬起来迎战,抓住机会猛了反击,一轮轮的对战,一场场的较量,一次次的置换,一天天的煎熬,他们在场上的姿态是昂扬的,信心十足的,让国人看这就心安。
那个郎指导,手握圆珠笔一点点的圈画勾勒,她是在在针对球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她站起来了,她的右手中指向了左手掌心,她申请了暂停,她把刚才自己观察到的球情和队员进行了现场指导,就是这一指导往往场上就出现了转机,队员们由衷的佩服,分数显示出她的判断力,当发现个别球的意外情况时,她会声嘶力竭的呐喊,知道她的队员听见了她的声音,你看,她又拿起水瓶喝水了,那是在湿润那嘶哑的喉咙。
联系她知道的三界奥运会,取得的成绩时三连冠,有人称她是郎帝导了。
是呀,三连冠,这在奥运会历也是不多见的,更何况她是领着一个12人的队伍。
中国女排的三连冠,这个成绩的取得传承了华夏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关键时候压不弯,踩不扁,挤不碎,打不垮,顶得住,抗的起。
中国女排我向你致敬!
夺冠电影观后感格式篇4
很多人说,女排有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夺冠》所展现的女排精神,女排精神是为了赢吗主教练郎平在采访中谈到:“女排的精神不是赢,而是有时明白不会赢,却还要竭尽全力,在所不惜。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必须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没有哪一场胜利是轻而易举的。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近代以后,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自那时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就成功,在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的挫折和磨难,在每一次低谷中,都是我们养精蓄锐,等待凤凰涅槃的时机。只要我们不言放弃、全力以赴,定能实现自我,升华自我。我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为建设美丽的新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我的一份力。
夺冠电影观后感格式篇5
日前,电影《中国女排》正式宣布更名为《夺冠》,1月19日,由王菲、那英合唱的电影片尾曲《生命之河》MV曝光,她们用温柔而坚定的声音,娓娓道出中国女排近40年的奋斗历程,也勾勒出以中国女排为代表的几代中国人不懈奋斗的时代乐章。
电影《中国女排》更名为《夺冠》的消息一出立刻引爆社交网络,由于新片名与导演徐峥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执导的片段重名,这个有趣的巧合也引发网友调侃,甚至徐峥本人更幽默回应:“我心甘情愿为中国女排拍摄预告片!”
今日,由王菲、那英合唱电影片尾曲也刷屏朋友圈。王菲与那英曾在首次合作《相约一九九八》,脍炙人口的歌词唱出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渴望,瞬间红遍大江南北。在22年后的今天,两人再度合体,用温柔走心的歌声,歌颂几代人的偶像中国女排,再次唤醒国民回忆。伴随着优美动听的歌声,MV中展现的中国女排近40年奋斗历程也令人动容。MV不仅有大量80年代风貌的展现,也体现了社会风貌的变化,而中国女排的赛场边欢呼和掌声从未断绝,女排精神历经30余年,始终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导演陈可辛表示:“从1979年写到,电影三十几年的跨度,从女排的故事中也可以看到整个中国的变化。”
夺冠电影观后感格式篇6
电影《夺冠》在万众期待中启动预售,对外宣布全力支持电影奋力冲顶,并邀请广大粉丝朋友免费观影,重温中国女排跻身世界强林的高光时刻!
据悉,影片在定档之初已成为贺岁档呼声相当高的影片之一。论阵容,陈可辛导演、巩俐和黄渤领衔主演,加上中国女排原版人马,可以说是华语电影顶配阵容。论题材,电影讲述的'是中国女排贯穿近几十年的历史故事。论期待值,这部电影可是让中国人等了三十年了!
作为体育营销界的行家里手,三雄极光紧抓绝佳的营销契机,搭上《夺冠》这辆体育电影快车,和广大粉丝一起走进院线重现荣耀,致敬英雄。
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在比赛场上咬牙坚持,缔造绝地逆转的传奇,创造前所未见的纪录,这就是中国女排!坚持“比别人做得多一点”,致力让用户体验更好一点,书写着照明行业的新篇章,这就是三雄极光。互相欣赏、互相靠近,这也是促成三雄极光这次选择为电影《夺冠》助力打call的原因。
为女排姑娘喝彩,三雄极光不是简单粗暴地诉求品牌或者产品信息,而是通过免费邀请粉丝观影,重温中国女排夺冠高光时刻,旨在通过其精神内核传达出企业与世俱来的独有气质。这个春节,三雄极光邀您一起“燃”起,再度传递这份荣耀!
夺冠电影观后感格式篇7
这部影片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现役中国女排球员走上银幕演自我,中国女排球员们过了一把电影瘾,但令人震惊的是她们的演绎超越了演员,或者说她们真实再现了她们自我,幕后故事直击泪点。
朱婷演朱婷自我,来自农村的她其实内心比较自卑,刚进国家队就是不爱说话,在场上更不会招呼队友,十分闷,这在影片中真实再现。朱婷自我都直言:“我第一次演电影,这也是对我的一次再教育。当初,就是父母家里孩子太多,自我如果打不出来,就可能去广东打工。”朱婷身体单薄,郎平给她营养粉完全属实。为了让朱婷能够释放自我,郎平不断鼓励朱婷在场上大声地说话,朱婷还是闷。坐下来,郎平用话去刺激她,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在队里都一样,朱婷急了,“你别说了!”郎平说:“我需要的就是这股劲儿。”尤其是郎平问她为什么打排球,朱婷最终说话:“为了我爸妈!”再问,朱婷再说:“为了成为你!你满意了吧”现场鸦雀无声,朱婷爆了。郎平静下来说:“那你就错了,你永远都不会成为我。”影片中,朱婷痛哭的那场戏完全超越了表演,因为这就是朱婷自我。就在与巴西队里约奥运会14决赛决胜局,郎平对着朱婷直言:“朱婷,你要成为你自我!”从过去到此刻,朱婷成为中国女排队长,成为世界顶级球星,有多么不易。
还有一个人,记者根本没有想到电影会触动这一点,那就是2016年著名球员曾春蕾无缘里约奥运会出征大名单。拍这一点,需要直面矛盾的巨大勇气。更让人吃惊的是,由巩俐饰演的郎平和曾春蕾本人的对手戏相当精彩,全国花蕾粉丝团会找到鼓舞人心的答案,曾春蕾的泪水与倔强真实感人,那简直不能说在演,而是带血的释放,为何曾春蕾无缘里约,真的是因为伤病吗那是曾春蕾长久的伤疤,她到底如何承受电影给你答案。
夺冠电影观后感格式篇8
女排精神需要我们去传承,中国的女排夺冠之路是艰辛的,保持一个勇不放弃的品性。《夺冠》这部电影写出中国女排的夺冠历程,推荐大家观看。
老一代的女排夺冠更是不容易,没有先进的科技,为了冠军甚至往死里打。那时的教练对女排是狠,一刻不许停歇,郎平在那时也是中国女排的一员,她对自己充满信心,心中也有很足的勇气,她扣球时的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的受伤,膝盖上的血也是越流越多。而她每一次吃的苦都是为自己的成功搭起了阶梯。
到后来,郎平由美国教练转为中国女排教练,她对女排的改革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好。当女排与巴西争夺第一的那一天,中国好似已经豁出去命了,那一个个跌倒的身影也挡下了一个个球,朱婷表现最为突出,所以她的跌倒次数比其它人都多。她一咬牙,艰难的从地上爬起来。看到这,我懂了,女排精神是什么?是顽强的体现,都保持一个“我是团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我,中国女排就不会成功”的信念。
只见中国女排的惠若琪挡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球,再回想起她们原来努力时的场景,举重,打排球打到站不起,被球打得鲜血淋淋,就是为了比赛的夺冠。此时,她们在赛场上拼命,不怕受伤还不断挡下排球,摔到地上,也毫不气馁。最终,中国女排把巴西打赢,夺下了冠军。
当国歌回响在赛场上空、女排耳朵周围,此时郎导和中国女排面带微笑接受奖牌和奖杯,付出得到了回报。《夺冠》令我受益匪浅。
夺冠电影观后感格式篇9
今天,老师让我们观看了影片《夺冠》之后,使我明白了中国女排精神内深刻内涵。
《夺冠》再现了中国两代女子排球运动员顽强拼搏,最终取得成功,夺得冠军的故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们的第一代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员在器械简陋、条件艰苦的情况下,靠她们坚强的意志,顽强拼搏精神,拼命地进行训练,终于冲出低谷,走出黑暗,荣获五连冠、七连冠,成为了世界体坛上的闪耀巨星。新的世纪,郎平带领的第二代运动员们又团结一心,刻苦训练,靠坚强的意志练就了过硬的本领,靠卓越的技艺战胜了巴西排球队,再次摘取世界桂冠。整个影片激动人心,深刻诠释了顽强拼搏的中国女排精神。
影片一开始,就把我们拉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时,中国女排一直不被世人看好。为了在与日本球队比赛时夺得冠军,她们只得没日没夜地练,甚至大年初一也不歇息。负伤了,她们忍受伤痛;跌到了,她们再爬起来,从不喊累,从不叫苦;当她们被一个个快如闪电的排球打到在地时,当她们无法抵挡对手的攻势时,她们从未放弃,仍然进行着魔鬼式训练。最令我感动的是那些老队员们练习排球时,硬是把坚硬而又平坦的球场地面练出了一个又一个坑,这是女排姐妹们日夜奋战的烙印,这是中国女排顽强意志的体现!
新世纪伊始,中国女排又走向了一次低潮,无缘世界赛事。当中国第二代女排运动员在巴西参赛时,竟听到让我们卷铺盖走人的嘲笑。面对别人的讥讽和羞辱,中国女排忍辱负重,立誓拼搏。虽然,她们前几场比赛接连失败,但在与巴西队淘汰赛中,她们不畏世界冠军巴西队的强势进攻,沉着冷静应对,打出了她们的最好水平。当中国国歌奏响的那一刻,我感到无比自豪,为不屈不挠的中国女排精神自豪。
女排队员们,她们用超强的战斗力,用顽强的团结拼搏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女排精神,将永远引领着更多的追梦人奋起!
夺冠电影观后感格式篇10
上周末,我非常有幸的与公司同事一起观看了《夺冠》这部电影。
影片以时间为线索,重现了1980年战胜日本队首夺世界冠军、08年遗憾负于郎平执教的美国队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战胜东道主巴西最终夺冠的几场比赛,展现了中国女排三十余年波澜起伏的发展之路。
整部影片中最令我难忘的,其实是郎平问队员们:你们为什么打排球?你们爱排球吗?有的队员因为这句话终于忠于内心,下定决心去读书,有的队员则终于认清自己打球的目的,更加坚定的走下去。
我想,其实大多时候,我们普通人决定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很难说是因为真正的热爱。正因为这样,才会得过且过,并且非常容易被丰富多彩的外界环境干扰。所以我们必须在做的过程中寻找到我们要做的原因,这样做一件事内心才有了支撑,在遇到困难时不会轻言放弃,最终才更有可能成功。
强大而坚定的内心才能重燃我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坚韧拼搏的事业进取心。正如有人总结出的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会竭尽全力。
夺冠电影观后感格式篇11
今天,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这样一则广告,“体操男团稳拿金牌,零失误成就中国成功卫冕。”看到这则消息的我,心中不禁狂喜起来,打开电脑,重新回味夺冠的瞬间。
在28日的资格赛中,中国队表现不佳,仅名列第六。让人们对中国队决赛中的状态打下了一个问号。决赛中,中国队与宿敌日本队同组竞技。第一项吊环,日本队略微领先;第二项跳马中日对抗发生转折,中国队冯喆与张成成分别拿下16。216和16。200的高分,日本队却有一人被拉伤,被背出场外。此后,中国队在比赛进行中稳扎稳打,逐步扩大了自己的优势,遥遥领先。我不由的呼喊了起来,热血沸腾。
竞争在鞍马上结束,先出场的中国队没有人出现过一次重大失误,不许看后面日本队的表现,金牌已经跑不掉,日本队王牌内村航平未能把自己比赛的句号画圆,却帮中国队圆了金牌梦。
这次中国体操男团的状态的确不佳,在杨威、黄旭、李小鹏等名将退役后,中国男子体操一下子面临全能人才紧缺的窘境,与此同时,近令日本队也因此成为了中国队最大的对手,其全能型人才辈出。
所以,中国体操男团将“临时工”代替了上去,没想到,中国体操男团凭借着一股气,最终夺冠,让世界震惊中国!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不知何时夺眶而出……
夺冠电影观后感格式篇12
很多年后,中国更强大了,中国人依然会想起20_年8月21日的这个场景:中国女排姑娘站在里约奥运会冠军领奖台上,齐声高唱国歌: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中国女排里约之行,完全能够拍成一部大片,逆袭命运,咬牙死磕,绝地反击,最终迎来气壮山河的胜利!
这是里约奥运会中国人最关注的一场比赛。一位“80后”妈妈在朋友圈里写道,她带着6岁的女儿在客厅里看完了这场直播,“奏国歌时,我把女儿拽着站起来,一齐跟着唱”。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有刻骨铭心的团体记忆、共同情结,对中国人来说,中国女排就是团体记忆、共同情结。新一代中国女排在里约的伟大胜利,又在中国年青一代中延续和强化了对这支队伍和“女排精神”的认知和情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刚刚拉开帷幕,封闭已久的中国大门,向世界缓缓打开。那是一个中华民族争取“球籍”的年代,百废待兴,而又迷茫困惑,中国人需要精神偶像。关键时刻,中国女排带来了一场关键胜利。1981年年底,中国女排以亚洲冠军身份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7战7胜,首次夺得世界杯赛冠军。
那时在中国,黑白电视机都不多见。决赛那天,人们黑压压一片守在电视机前、广播前,收看收听中国女排对阵日本队。在主场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一个叫郎平的北京女孩扣下了世界冠军,中国女排3:2获胜。举国沸腾。天安门广场上,人们彻夜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
在今日回望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一个活力燃烧的年代,那是一个人人谈梦想为荣的年代,那也是一个国人争先恐后用勤奋与智慧改变祖国面貌的年代,而中国女排用“五连冠”的佳绩,对各行各业的中国人起到了激励、感召和促进作用,为当时的改革开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诚如当时《人民日报》头版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所言:“她们的胜利捷报,也使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全国人民得到极大的鼓舞……看看女排,想想自我,我们难道不应当好好向她们学习吗中国女排在体育战线上为国争光,我们就不能在自我的岗位上为祖国多作贡献吗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三十多年过去了,中国早已今非昔比。198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到5千亿元,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67万亿元。各个领域,中国都迎来了收获时刻。中国人对待奥运金牌的心态,越来越理性。毕竟,值得中国人骄傲的,已不仅仅是体育了。可是,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对巴西、荷兰、塞尔维亚的比赛,为何仍然让中国人揪心关注、热泪盈眶
这又是一场关键时刻的关键胜利,远远超出了一块金牌的含义。中国人从这场比赛中,看到了梦想的复苏,看到了奋斗的价值,看到了精神的力量!
在今日,中国已进入改革攻坚阶段和深水区,前面路上充满激流险滩,每进一步,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应对改革的复杂形势,许多人像中国女排在里约那样“一分一分咬牙顶”,但也有人迷茫,也有人退缩,还有人堕落……在今日,时代和人民对精神的渴望和呼唤,越来越清晰有力。
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如果没有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没有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在世界上生存,更谈不上实现伟大的梦想。
“只要坚持,梦想总是能够实现的”——中国女排在里约的坚持,不正是形象地指明梦想实现的路径吗中国人用“女排精神”去坚持去努力,像中国女排那样专注、团结、拼搏,必须能够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的提出,基于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历史大背景以及当代中国发展现状,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齐,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梦想总是美丽的、动人的,是激励人前行的不竭动力,但追梦之路,并不平坦,有不少的艰难与险阻,有不少的挑战与考验。
如果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女排之崛起,极大地激励了中国人投入改革开放;那么,三十多年后的今日,中国女排的胜利,将再度激发中国人的精神动力,自信地走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
夺冠电影观后感格式篇13
“仅有坚持到底,才能走到最终。”
“球能够输,人不能输!”
“中国女排没有你,没有我,仅有我们。”
最近上映的电影《夺冠》讲述了中国女排几十年来艰苦奋斗的故事。从低谷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再由顶端直线坠落,最终又奋起直追,中国女排的每一个扣球,都扣到了我们的心弦上。这部电影除了扣人心弦的情节,更有一些情节发人深思。
首先,是对于自我。“仅有坚持到底,才能走到最终。”“球能够输,人不能输!”1979年,郎平作为国家队的替补队员,不甘心一向被教练冷落,而是一向努力训练,尝试突破自我,碰到三米三二之高的国旗。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最终做到了,并一跃成为国家队中一名出色的队员。她从心底里热爱排球,排球是她生命的一部分!然而,多年以后,当她成为中国女排主教练时,在声势浩大的中国女排队伍中,有很多队员并没有弄明白自我打排球的目的,所以这些队员在打排球的过程中缺少恒心和毅力。她教育队员,先要认清自我的内心,要团结协作,努力拼搏,去享受体育本身。在郎导的陪伴和鼓励下,中国女排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中顶住了压力,打败了东道主巴西队,并最终获得了奥运会女排冠军!这块宝贵的金牌,像一剂强心剂,振作了中国女排,振奋了全国人民!当我看到那里时,我的眼泪也忍不住流了下来。看清自我的内心,与志同道合的人一齐团结、奋斗,终会获得胜利的果实!
其次,是对于整个国家。“中国女排,没有你,没有我,仅有我们。”中国女排,不仅仅是一支实力雄厚的排球队,更是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象征。在待遇优渥、实力更强的美国队担任教练,郎平为何在2008年中国女排队输了比赛后毅然回国,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因为她有一颗爱国之心。在她眼中,中国女排就是中国,热爱排球,就是热爱自我的祖国。她也在用自我的行动践行着自我的爱国情怀,以排球为媒介,将女排队伍与整个国家融为一体。正因如此,中国女排才在郎平的领导下日渐强大,一举夺下世界排球之冠。
夺内心之冠,夺排球之冠,展中国之强!中国女排的每一位队员,用自我的信心和决心,将自我融入排球,将排球融入国家。“队员强则女排强,女排强则中国强”便是她们夺冠的秘诀。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不仅仅要坚强自我的内心,更要视自我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少年强则国强”!
夺冠电影观后感格式篇14
写在前面: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阿来:乡村教育是重要的,但常常被忽略;乡村教师是伟大的,却不应该被遗忘。
阎肃写下这样深情的评价:星星和月亮在一起,桂林和建芬在一起,太阳和温暖在一起,桂林和建芬了不起!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颁奖典礼,里面有张艺谋奥运团队,唐山十三农民,武文斌,经大忠,李隆,金晶,吉吉,神奇航天员,李桂林,陆建芬,韩惠民。颁奖典礼中我最感动的是李桂林和陆建芬这两位人物,因为二坪这个过去的"文盲村穷山村",现在成了"文化村"。
昔日的荒凉到今天的精神巨变,与这两位老师付出的心血是分不开的。他们18年扎根这里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他们的颁奖词是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在实际生活中我要学习他们坚持不懈,乐于助人的两大特点,我在平实生活中也要乐于助人。我看完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让我很感动,特别是李桂林、陆建芬他们告诉我要坚持不懈,乐于助人。
夺冠电影观后感格式篇15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总概括。其具体表现为: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她们在世界排球赛中,凭着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五次蝉联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为人民建功。她们的这种精神,给予全国人民巨大的鼓舞。国务院以及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和全国妇联号召全国人民向女排学习。从此,女排精神广为传颂,家喻户晓,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女排精神的激励下,为中华民族的腾飞顽强拼搏。
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始终代代相传,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奋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女排人,身体力行地传承着“女排精神”。正因为这种精神的薪火相传,让大家敢于期待来年在东京奥运会的女排赛场上,再次迎来升国旗、奏国歌的荣誉时刻。
女排精神曾被运动员们视为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鼓舞着他们的士气和热情。更关键的是,它因契合时代需要,不仅成为体育领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强烈地升华为民族面貌的代名词,演化成指代社会文化的一种符号。它一直与女排的得失、沉浮紧紧联系在一起,并成为评价中国女排的最难以割舍的标准。
女排精神之所以备受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种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强敌、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远远比“五连冠”本身更加能鼓舞国人。
郎平看来,中国女排的精神不只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难赢,也竭尽全力。昨天,她更新了“女排精神”的内涵: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团队精神,踏踏实实,做好工作。
队长朱婷认为,“女排精神”就是传承,从最早的5连冠辉煌延续至今,“女排精神”的实质没有变化,新一代队员一直在丰富内涵,一起努力,永不放弃。
张常宁认为,新时代的“女排精神”就是,哪怕只剩1%的机会,也要100%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