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网 > 观后感 >

电影影评观后感

时间: 新华 观后感

观后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分享给他人,与他人交流和讨论,从而丰富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下面给大家整理一些电影影评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怎么写电影影评观后感。

电影影评观后感篇1

凡是用来做笛子的竹子都需要经年历冬,让“风刀霜剑严相逼”,质地才能更加紧密结实,做出来的笛子才能不变样,不走调。

文章作者孙君飞小时候认为能做成笛子的竹子也没什么奇特的,觉得家里的木匠只是在敷衍他了事。当多年后,在卖笛人手中买笛、请教退休音乐教师解答疑惑,才知晓其中的“奥秘”——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春夏的竹子都长得太散漫,只有到了冬天,生长的环境恶劣,风霜对竹子的摧残,使它的质地变得更加紧密结实;而这些并不是每根竹子都愿意经历的。

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不是所有人都能成材。现在生活中很多家长都同作者一样,认为只要是根竹子就能做成笛子。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却因此而无视孩子的发展顺序和个体差异,觉得别人家的孩子能这样,自己家的孩子一样可以,认为孩子什么都能学会,什么都能学好,从而逼迫孩子学。一旦学不会学不好,那就是孩子没尽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历过风霜,经得起挫折,才有可能成为对社会对家庭都有用的人才。一味的提高要求只会和“拔苗助长”的结果不谋而合。

表面上一样的东西,而实质上是不同的。我们要用心取材、分辨事物的好坏。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不能光看其表面的光鲜亮丽,还要透过表面看清实质。

电影影评观后感篇2

最近观看短片《进击的智人》,主要是讲解:石器时代的人类起源并加以生动的演讲,让观看耳目一新,了解人类发展史。主要讲解有以下几点:

北京猿人跟我们现在人有什么关系?之前老师都说那是当今人类的祖先。可梁硕告诉我们,观点错了。北京猿人跟当今人没关系,因为,猿人是简单直立人,而我们是智人,分别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种。什么叫不同人种?就是彼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生育健康的后代,简而言之,我们与北京猿人之间的关系,有点像驴和马的关系,就算驴和马能繁殖出骡子来,但骡子绝不能生出小骡子来,大概是这个意思。不过北京猿人确实属于人这个大类,他们会直立行走,会使用明火,这是人跟动物的重要差别。

《进击的智人》用图片、语言讲解智人,从走出非洲开始,智人在踏上食物链顶端的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无敌,不光灭绝了很多猛兽,还灭绝了同属人类的其他人种,走出非洲的智人开始向地球各大洲进击,他们所到之处,其他物种或者人种都会遭到疯狂血洗。比如四万五千年前,智人登陆澳大利亚,当时这块土地上有很多奇怪的物种,它们身形高大,比智人强壮十倍,却完全不是智人的对手,智人厉害到什么程度?澳洲原本有二十五种大型袋类动物,智人把他们斩尽杀绝到只剩袋鼠一种,连几米长的蜥蜴都无法生存下去。

很多人以为物种灭绝是工业化开始的,然而事实却不是如此,事实上很多物种在旧石器时代就被咱智人祖先们灭绝了。可以这么说,智人是世界上最凶狠恐怖的动物,对别的物种绝不留情,对人也不留情,据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会对同类进行种族灭绝,他们是人类和黑猩猩!

还好,人类经历了三百二十万年漫长的石器时代后,终于走进文明时代,发明了科学,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法律,礼教等等,这让我们的世界渐渐不那么恐怖。很庆幸,我们没有出生在血腥残忍的上古石器时代。

梁硕说:我们要做的,是用文明社会的东西去压制我们内心真正阴暗恐怖的那一面,这当然也是我们智人最后的尊严所在。但愿人类在未来能建设一个更加文明,科学,法制,礼教的社会。

电影影评观后感篇3

她写了日本有史以来销量最大的一本书,她是亚洲第一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她还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节目主持人,她就是小豆豆,一个因淘气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孩子。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一所小学和在那里上学的一个小女孩的真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曾经只读半个学期就被退学的小豆豆。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小豆豆被退学后,妈妈把她送到了巴学园。这所学校和其他学校与众不同,有着许多特殊的习惯,小豆豆在这里既开心又难过。

快乐的是在这里交到了许多好朋友,也参加了许多有意义而特殊的活动,学到了许多知识。难过的是小豆豆的朋友---洛基离开了她,去了更遥远的地方。在巴学园,最有趣的是暑假生活:有一次,校长带全体学生去野炊,妈妈帮豆豆做了肉汤,在野炊的地方,豆豆学会了野外生存和如何做饭。美好的生活在二年级的时候结束了,美国的炸弹从B29的飞机上投向了巴学园,毁掉了校长的梦想,也摧毁了孩子的乐园,舒适的环境,快乐的学习,幸福的成长都毁与一旦,豆豆哭了。

读完这本书我陷入了沉思,,作者不光是在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更是在呼吁,只有和平,我们才能在祥和稳定的生活中畅游在知识的海洋,在学习中,我们应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让对世界,对学习充满好奇的孩子们了解到知识奇妙,知识的深奥,从而产生无比浓厚的学习兴趣,让我们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

电影影评观后感篇4

从剧情来看这个报警电话很简单,就是一个女人遭到前夫绑架,但事情似乎远不止此。。。

电影镜头在有限的空间里,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盯着男主的脸在做特写,但影片的空间感随着男主接打电话而拉伸、延展,变得极为繁复。

画面从各种电话间,落在公路上一辆疯狂奔驰的汽车里,里面出现一个丧心病狂的男人和一个孤苦无助的女人。

警官阿舍尔的一个同僚那里,他刚喝了酒,正为明天出庭为同事做证而苦闷。

在那个疯狂前夫的住处,刚刚赶到的同事,被阿舍尔命令踹门,去找“可能会有”的证据。

在这个接警电话的外间,阿舍尔一再被提醒,今天是你接线的最后一天,明天出庭后,你就能回到警队了。

在公路上那辆汽车最终驶向的终点,一个精神病院。

《罪人》只有阿舍尔和身边道具意义大于生物意义的一个同僚,但影片要说的事,关乎所有人。

一方是有罪的人,报警电话里的嫖客、醉汉、开车的前夫。

一方是无罪的人,报警的女人,无辜的孩子,或者是阿舍尔本人。

《罪人》的主题建立在一个反转的基础上。本着不能再剧透了的原则,我略过这一点。

影片的主题非常宏大,说的是谁是罪人,判断有罪的标准是固化或者是所看到的吗?

在阿舍尔接到女人报警电话之前,他接了几个电话,处理方式其实是他行事作风的展示,用香港电影的语言就是,“一个霹雳刑警”。

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明天出庭,解释在出警期间,开枪射杀一个年轻人的事。

那个报警的女人后来在电话里说,“他肚子里有蛇”,这句话也让阿舍尔终于明白,“我也曾经杀过人。他做了一件可怕的事情,我杀了他,我不应该撒谎,我不应该说我是自卫。我就想,除掉一些杂碎”。

那个女人问,“他肚子里也有蛇吗?”

有的人伤害别人是觉得别人肚子里有蛇,而有的人伤害别人是自己肚子里有蛇。

觉得别人肚子里有蛇的人,会受到法律制裁,是罪人。自己肚子里有蛇的人,先要接受道德的审判,但不一定觉得是罪人。

我们都是罪人,问题是,我们怎样面对自己的罪?

电影影评观后感篇5

最初,电影的名字让我误以为它会充满死亡的气息。当我一个人安静地看完了这部电影,想起梭罗说的“死亡,是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这句话时,我才终于明白,只有让不属于自己的那部分思想和灵魂死去,才能真正把握住属于心灵的那部分生命,开始真实的生,清醒的生,有意义的生。

基廷先生让学生们停下浮躁的脚步,去面对那一张张年代久远的发黄照片,去聆听静默的忠告,去感悟时光的短暂和生命的消亡。基廷先生用他的心血让学生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诗歌,让他们不受世俗的羁绊,为自己的梦想去奋斗。

悲剧的发生是出乎我意料的。随着那一声枪响,故事里的一幕幕在我脑海里定格:

第一节课时,基廷先生让他的学生们撕去书上对诗歌评判与赏析规定那一页,让他们喊自己“船长”。年轻的心在呼唤中得到指引和鼓舞,学生们在意气风发的青春岁月里,深深地感受到生命本真的喜悦和自由的照耀。

基廷先生带领大家去一个简陋的山洞里去寻找自己精神的家园。

尼尔慢慢拉开抽屉,拿出被白布裹着的手枪,指向自己。

陶德得知尼尔的死后在雪地疯狂地奔跑。

基廷先生被学校开除后缓缓走出教室,陶德不顾校长的阻拦,毅然站到桌子上,高声呼喊:“船长,我的船长!”

那些被基廷先生感动过的学生们都站到桌子上呼喊他们的船长。

……

基廷就像一个船长,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着这一群在禁锢里压抑太久的年轻人,那种不受拘束的血性与追求深深震撼了我。他的无畏与学生们的渴望自由充满活力也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当电影在一群站在课桌上的孩子深情的注视下划了句号时,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也深深地再一次定格在我的心中。

我忽然懂得,理想是不可能对抗现实的,或许生命有时会是痛苦的,但不要忘了灵魂深处面向生的勇气和对生的渴望。

电影影评观后感篇6

每个事情都有它的故事,比如是甜的、苦的、酸的今天我观看了《超级演说家》里面的内容真是震撼人心。

《超级演说家》每轮有四人,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薛来。他的导师给他取了一个称号叫“薛不来”,因为他为了这次比赛而突然失踪。今天他讲得是关于人能不能突破二维,二维指的是人的眼睛所看见的事物。由此而能把它画出来。但盲人是看不见的,他只有思维。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正常人触摸某种事物能把它一模一样地画出来,而盲人用他们的手去触摸某种事物,却画的和我们不一样。

我们能突破二维去看三维、四维吗?薛来认为是有可能的。在二维中如果前面有阻碍就必须得突破它,这样你的思维才能有所提高。薛来认为二维世界是一个正常人的一生,如果你没有创造出奇迹,那么,你的一生也就平淡的度过了。

薛来可以说他是一个天才,他在科学的领域中畅通无阻,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例如,这次的“我们能突破二维”。他就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把一个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让人们知道思维也是可以突破的。薛来的思维是独特的,在人们眼中一切都是平凡的,没有那么多的奇迹。可他用科学的方法,证明了这一点。他的导师认为薛来是科学界的王,他可以在这个舞台上越飞越高,让我们知道科学的力量是无穷的。

《超级演说家》这个大舞台,凝聚了许多震撼人心的故事,也让我认识到了他们演说的是一个故事,更是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道理。舞台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令人想往的地方,而对他们来说舞台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在那里停留一次也会令他们很满足。但如果他们成功地站在那里,他们还会有许多神奇的故事。我们将深刻地记住他们的往事,也会让我们在生活中得到启示。

薛来的故事让我明白了科学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只有你真正的去了解科学,才能明白其中的奥秘。

电影影评观后感篇7

20--年第一周,我读了心理学畅销书《终身成长》。

该书作者是卡罗尔·德韦克博士。她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

她经常为《纽约客》、《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波士顿环球报》撰写文章。

在该书中,德韦克博士讲述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与成长型。

她说,我们获得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而是受到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能力是先天的,失败是因为自身能力有限。

他们害怕冒险,害怕被评价,遇到挑战就会退缩。担心自己出丑,只做能力范围内的事,思想固步自封。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他们不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任何困难和挫折,愿意接受挑战,而且会越 战越勇。

他们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有多厉害。

书中有一段话描述了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大脑的发展变化:

很多人认为,一个人生来要么聪明,要么平庸,要么愚蠢,而且一生都不会改变。但是新的研究成果显示,大脑更像肌肉——

它会发生改变,而且你越使用它,它就变得越强壮。而且科学家已经证实,当你学习的时候,大脑会成长,会变得更强壮。

现实生活中,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比比皆是,随处可见。

我刚学习写作的时候,身边朋友经常对我说,“在单位,无论你文章写得有多好,没有关系,没人赏识,也是混不上管理层。

作为老员工,你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得过且过,就可以了。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累,要知足常乐。”

开始,我还会反驳几句。后来,次数多了,我发现,之所以有分歧,其实是我们之间的思维模式不同。

我总是希望自己,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多学习一些知识,多掌握一些技能,希望通过学习,能让自己变得学识渊博,更具有竞争力。

尽管写作不能使我职位得到晋升,但是我发现,写作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的能力。

因为写作,我需要多看书。这样,使得我无暇顾及,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减少了家庭矛盾。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自己比以前平心静气,思维敏捷,观察事物,也细致了许多。

前几天,我收拾儿子掉在地上的几页故事书,忽然看到,上面有几句富含哲理的话语。

如果是以前,我可能看过之后,随手一放就算了。

但是,这次,我却毫不犹豫地把纸收起来,并把那几句话认真地抄在了笔记本。心想,没准儿,下次写文章,这些文字,或许会派上用场。

自从学习写作,我开始了持续不断的输入和输出。每当我写不出文章时,我就知道自己输入不够。这时候,我会更加疯狂地读书,读一些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书,从中汲取知识。

人一辈子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如果我们过早放弃学习,那么,大脑反应会越来越迟钝,改变人生的机会,更不可能出现。

或许,有人会说,这个和思维模式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

德韦克博士认为,固定性思维模式,只是提供仅有专业技能或动力。或许,它能让我们取得暂时的成功,但,无法帮助我们尽可能维持成功。

而这成功,也包括大脑的成长。

成长型的思维模式鼓励我们,要持续不断的奋勇前进,要不畏挫折,不惧困难,要付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要比别人刻苦,才有可能保持成功。

因为越努力,大脑成长机会越多,思考越快速。

越是爱学习的人,越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大脑越聪明发达,思维越清晰活跃,人越年轻有活力。

不知谁说过,人的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学无止境,学海无涯。就让我们,从此刻开始,活到老,学到老。

电影影评观后感篇8

自电影《无双》上映,好评不断,千言一直想进影院欣赏此片。奈何一直忙于生计再加上找不到影友,一直拖着。昨夜花了5块钱,电视点播,一人看至深夜。

看的很认真,突然想写点什么,尽量不啰嗦。

影片本身的剧情不多做叙述,无非就是烧脑悬疑、紧张刺激、环环相扣、峰回路转、引人入胜。确实算的上是一部用心的好电影,编剧质量过硬、演员演技更是到位。只是到了千言这等年纪,看电影早已不满足于看电影本身,总是不自主的从电影里看到人生。

电影进行中,最开始让千言思考的是发哥饰演的吴复生,如此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还不差钱,为何一定要去做伪钞,就因为是祖传的吗?再难后他丧心病狂的杀了鑫叔全家、接着想置阮文、李问于死地。他想干嘛?做人做事一定要这么极端吗,纵使人生如戏,明明自己有风流潇洒的气质,为何还要如此拘泥小节、睚眦必报?看到吴复生穿着警服进入大楼被制服的前一秒,我是不理解他的。

再后来,他被抓了,事情峰回路转,根本没无复生这个人,不过是画家李问脑海里的杜撰。或是他人格分裂的一面,又或是他所向往的形象。这样无复生的人生便不值得深究了,他如何天马行空都是说的通的,因为他根本不存在。至此才震惊的发现深藏不露的daboss画家李问的人性竟如此的惊涛骇浪,说他有才华吧,不会原创;说他没才华吧,模仿能力冠绝天下,钞票都画的出来。幻想自己不为情所困,却对爱情一眼钟情、至死不渝;幻想自己江湖义气,有生死相交的兄弟,却视伙伴如工具草芥,弃之如履·····人性扭曲至此,看着都累。只是想问,他的人生追求的是什么呢?芸芸大众所追求的金钱、爱情吗?或许他想成为自己生活的主角,能掌控一切、叱咤风云潇洒无拘的豪士,可惜的是始终摆脱不了他自己阴暗懦弱、癫狂如魔的性格。才是有才,人生注定悲剧。甚至都不敢去追求自己所认为的最好的,到头来也不知折腾个什么劲。

再想想自己,自己活明白了什么呢,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呢? 能看透他人,却看不穿自己。岁月不饶人,努力吧,做自己认为对的,追求自己认为好的。人生不过一场酣畅淋漓、潇洒不拘!

电影影评观后感篇9

下午刷微博的时候看到有人吹《驴得水》,晚上回来立马在网上找来看了一下。

不得不说,确实牛逼。很久没看过这么好看的电影了。近几年的国产喜剧电影,要么刻意装逼,要么难看得要死,却整天发牢骚,说没人懂得欣赏,要么全程穿梗,搞得情节支离破碎,甚至逻辑都难以自恰。《驴得水》却能将可看性和深度结合得很好,全程没有故装深沉,偶尔的插科打诨,也是那么自然而然。

如果对情节感兴趣,建议大家自己去看,毕竟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我这里就不赘述了。我只是想在这里分享几点自己的一些想法而已。

首先,戏剧性。我们花2个小时去电影院或者在家里,安安静静地欣赏完一个故事,为的是什么?我想绝不会是为了看一日三餐,菜米油盐来着,我们渴望看到我们日常生活中遇不到的故事,体验那不同寻常的经历。一个好的故事,必不脱一个奇字,比如灰姑凉嫁给王子,底层少年遇到种.种奇遇最终成为武侠高手,等等。一个离奇曲折的故事,让我们暂时忘记了生活的平淡,还有无奈、无力。可以说,一个故事的生命力和张力,都在这个奇字上了。

在这一点上,这个故事可以说足够离奇了:一个英语老师竟然是一头驴,不对,是一个铁匠。为了掩盖这个谎言,众人不得不撒更多的谎言,故事,就这样被这个谎言带着走。在面对谎言的时候,在真诚和利益的拷问下,每个角色都现出了自己最真实的人性。

其次,真实性。如果一味猎奇,失去了真实性,那么就不会让人产生代入感,故事将不再是故事,电影也不再是电影,而成了一长串瑰丽的幻灯片了。这里的真实就是逻辑自恰的意思,不是说一定要和现实世界一样。比如我看《长城》,就觉得很难受,完全没办法融入故事的情境中,整个故事的逻辑性一塌糊涂。比如让女兵站在城墙外吊着圆环跳下去与异兽战斗这个设定,让我非常难受,这导演白痴啊,城墙的作用是什么,你跳下城墙与敌人战斗,那要这城墙何用?《驴得水》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就是太真实了,真实得让人难以接受。

铁匠一出场的时候,我一直以为后面他会成为逆转局势的正面人物,努力读书,最后成为接班孙校长梦想的旗手。没想到,铁匠,他还是铁匠。周铁男,我以为他会强项到底,没想到在子弹的威胁下,他也会认怂,不仅认怂,直接变成软骨头了。不对,应该说我没想到编剧敢这么写,因为其实周的反应才是一个正常人的,在那种情境下的人物应该有的反应。导演只是遵从了真实,但这个真实却是那么地震撼,一点都不平淡。我承认,如果我在那种情境下,我也会认怂的,这才是最真实的人性。只是我们都很难承认,我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勇敢的英雄可以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反转剧情,很多故事就是这么写的,但导演没有这么干,这又是一“奇”。其他各个人物,他们的所有行为,虽然看起来让人难受,但他们都严格遵守着自己的设定,丝毫没有逾距,这就是讲故事的时候需要的克制,很多导演和作者都没有这个品质,想一股脑往作品里拉好东西,结果反而破坏了作品的一致性。

电影的最后,陆一曼用捡到的那把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虽然很伤心,但我仍能接受,因为我知道,这就是她的命运。不是死,就是疯,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她在自己短暂的清醒时刻,用一种不那么痛苦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可能是导演最后的仁慈吧。

解释一下为什么说陆一曼只有死和疯两条路可走。因为人物设定,或者说,如果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么这就是她的真实归宿。如果说,贯穿这个故事的引线是驴得水是英语老师这个谎言,通过这个谎言推动着整个故事的进展。那么,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则是制造波澜的力量。这个冲突,在陆一曼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陆在城里的事情故事里并没有交代,但我推测可能是这样的:陆在城里遭到了无法言说的侵害,她无法承接这巨大的羞耻感,所以只能合理化侵害,把自己变成一个荡妇,否则她无法活下去。这种合理化,就像在说,看吧,不是你侵害我,而是老娘在睡你。后来,可能在城里实在混不下去了,她投奔了孙校长。所以,来到三民小学的陆一曼,其实是带着荡妇的面具来的,这个面具对她来说,是一个保护层。因此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裴魁山向她求婚的时候,她果断地拒绝了。来到小学后,从电影一开头可以看出,她活得还是很自在的,至少表面上如此。但是,当她尊敬的孙校长剪掉了她美丽的波浪长发后,她从镜子中看到了血淋淋的自己,那个被隐藏的自己。 是的,头发可以再长出来,但是,这个情境,肯定唤醒了被她小心翼翼地掩藏着的伤痛体验。被侵害,但是无力反抗的伤痛体验,意识的容器无法容纳这巨大的冲突,为了保护自己,只能让自己疯掉,隔绝意识,从而也隔绝了这些痛苦的感受。影片的最后几次插入了她想象着校服已经做好,几位老师和孙校长一起照相的温馨画面,这是想象,可惜现实并没有这么美好。当她看到掉到地上的那把枪的时候,她的意识突然那么一丝的清明,原来,还有另外一条路可以走。

当她拿起地上的那把枪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马上把在场的所有坏蛋都给崩了。但她没有,要是这样做的话,她就不是陆一曼了,也不会来到这个地方了,她会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亲爱的朋友呵,当你手中有一把枪,请把它指向你的敌人,千万不要指向自己的大好头颅啊。

整个电影看下来,没感觉导演在批评谁,或者揭露谁,他只是在呈现。他好像在说,看,事实就是这样。每个人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都选择了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你能说想改变自己现状的铜匠是错的吗?你能说为了理想委屈求全的孙校长是错的吗?你能说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屈服的周铁男是错的吗?你能说完全臣服于现实的裴魁山是错的吗?不能,你不能。每个人都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而当你看到了自己的时候,你就会体验到那种我们笼统地叫感动的情绪。这时候,这部电影便有活了过来。

做了选择的人,命运亦为他们准备好了相应的归宿。没有谁是谁非,这只是生活本来的样子罢了。

电影影评观后感篇10

挑了一个不想看书的晚上,关了灯,选了《影》来看,就着片尾曲开始写观后感。被吸引,因为张艺谋、因为黑白用色、因为金马奖、因为夫妻档。错过,因为张艺谋、因为夫妻档。

传说中是开放式结局,倒也不算,只是孙俪最后的眼神告诉观众,最后的那个门后仍然有个秘密。我想,门后是真正的王,影子依然是影子,是提线木偶。影子作为贵人的假面这一手段并非是子虞一家独有,王并非不知道影子这一工具的存在,否则又怎会会怀疑足以乱真的境州?如此多疑的王又怎不会为自己造出影子?

“王被刺杀、刺客被子虞所杀”这样的结局不难被预料。在最后的对决中,境州是唯一有选择的。选择子虞,做回影子,被奴役、被报复、被隐藏;选择王,换个真身,依然被控制。怕黑、怕无声的子虞有仇恨、有愤怒、有欲望,从来都不甘心只是影子,因此不用判断到底母亲被哪一方所杀、平安度日的希望被何人所灭,面前的两个人都是仇人、都是障碍,所以都得死,必须死!

可惜,境州依然是影子,无法做境州,也无法做子虞。

是的,即使刚看完我依然没能记住孙俪饰演角色的名字。一来是名字实在不容易被记住,二来是整个观影过程中都记着这是孙俪。相比孙俪,很庆幸邓超和郑恺的角色地位、性格更具特点,否则真的是无法入戏了。一直以来都存在明星参加真人秀对演员工作反噬的说法,我想是存在的。在看《烈日灼心》的时候才意识到即使邓超参加了那么多的真人秀,可是演技真的一直在线,不愧于演员的工作。邓超凭借《影》被提名金马影帝是当之无愧的,影片中演技很容易就使人忘记这是一人分饰两角,也很容易在心里给超哥点赞。但是我看电影是为了进入故事、为了做梦,而非发现并惊叹演员的演技、惊叹造梦师手段高超。

其实本想就此告诫自己要抵得住诱惑、坚守并钻研。然而,成功的定义是不同的,环境是多元的,选择也就是多样的。因此,做出选择后要坚持、不犹豫、不回头地走下去,勇敢地承担选择背后的舍弃、困难、风险和代价,唯有如此,才能果断作出选择、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当然,我真的没有立场对你们个人作出评价,只是自己的一些想法而已,邓超、孙红雷我真的超喜欢你们的,毕竟你们的演技是真的刚,重要的是鸡条没了我会很伤心的。

最后稍稍夸一下也有点吐槽。

很喜欢电影的节奏,心里有过对黑白灰画面的抵触,可是很快就被情节和音乐吸引,很棒。

喜欢飞流,看好吴磊,一定要在中戏好好学习,和胡军的对手戏一开口就高下立现。

总之,错过了有点可惜,不过也是惊喜。电影院观影效果毕竟要好很多,可是担心期望过高会失去惊喜感。《影》——一部挺好的电影,推荐给你们看。

电影影评观后感篇11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红色电影——《刘胡兰》。看完后,我不禁被刘胡兰的勇气与智慧所折服,当她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时,我不禁潸然泪下,为抗日时期又折损一位中华英雄儿女而感到惋惜。

这部影片主要介绍了年青的共产党员刘胡兰,她为了保护党的机密和乡亲们的生命安全,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慷慨就义,牺牲时年仅15岁。

刘胡兰英勇就义前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乡亲们,敌人的枪、刺刀,没有让我们屈服,今天我死了,以后有很多的人会替我报仇的,不要哭,不要难过,更不要低头,我们在日本鬼子手里就没有低过头!国民党反动派算什么,他们活不长的,我们的队伍就要打过来了,我们一定会胜利的!”多么令人感动的一段话,就是因为这段话,中国站起来了千万个“刘胡兰”,他们与帝国主义战斗到底的精神已植根在了每一位革命战士的心里!他们踏着先烈的血迹,掀起了战斗的狂澜,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世界的和平,他们坚持不懈,丝毫不放弃抵抗。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也过不上我们现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美好生活,他们却毫不抱怨,可想想现在的我们,有多少人能够为父母分担家务,有多少人能够认真学习,勤恳工作,又有多少人遇到困难和挫折从不气馁……

刘胡兰,一个只有15岁的文静小女孩,表现出来的是对党的事业赤胆忠心,对人民、对其他革命同志忠心爱戴,面对敌人的屠刀依然是面不改色心不跳,宁死不屈,大义凛然,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当她昂首走向敌人的屠刀时,是那么从容不迫,视死如归。15岁,是一个花样年华;15岁,我们还在父母身边撒娇、享受着无忧无虑地生活!可是,刘胡兰却在敌人屠刀下死去,一个美好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我们伟大的领袖主席曾为她挥笔写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对刘胡兰的一种赞扬!与刘胡兰对比之下,我感觉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平时就知道向父母撒娇、要钱,碰到一点点困难,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会垂头丧气,叫苦叫累……再看看当今社会上的有些人,事业失败了或者感情受挫后,就轻率地放弃自己的生命,跳楼自杀……他们有没有想过,这样做不仅会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养育自已的父母,真是不应该啊!

作为生长在这个和平年代的青少年,我们都是时代的幸运儿,大家被父母宠着、惯着,过着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生活,虽然我们不用像刘胡兰那样要上阵杀敌,但我们可以向她学习,学习她那公正无私,做事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品质;学习她不畏困难、不怕险恶的革命意志;学习她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们一定不能辜负革命先烈们的期望,从小就要好好学习,练好本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

电影影评观后感篇12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主席形象深刻地这样论述发展道路。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改革开放已经40周年。40年的风雨兼程、40年的接力奋斗、40年的春风细雨。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党的领导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改革开放40的发展,让中国人民的生活从贫穷到温饱并即将迈进全面小康的新时代。我们现如今的好生活,都是来源于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体会最深的是人民生活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已经深深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作为一个80后的农村孩子,自身的成长过程也算是对祖国改革开放发展历程的一种见证。

【衣】

我记得小的时候经常穿补丁衣服,妈妈也会手工缝制衣服给我们家人穿,买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在当时那个年代,我们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过年了。只有过年了,妈妈才会给我们做新衣服穿。也没有人会注意到衣服的面料、颜色、款式。对比现在。每当我们走在繁华的大街上,看着过往的行人,穿着是各样的衣服。真的是丰富多彩,五颜六色。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也不在单单追求衣服的新旧,而是追求衣服是否个性,是否时尚。

【食】

小时候在我们农村,每个家庭吃的食物差不多,除了自家地里面长的或者集体统一供应的再无差异而言。在那个年代,没有大型超市,没有蔬菜批发市场。经常一年到头才能吃上一次肉,经常吃鱼吃肉那是梦中的生活。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超市,疏菜批发市场比比皆是,里面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还要吃得健康。

【住】

小时候我家里的房子是那种土毛坯房。房屋破旧,一到下雨就漏水,家里的锅碗瓢盆都能派上用场。但是当时的我们也没有觉得有什么,毕竟大家都是这样过的。到了改革开放的今天,大家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就算在我们农村,也很少在见到以前那种老房子了。乡亲们都住上了新型的两层小平房。人们也从居者“忧”其屋发展成为了今天的居者“优”其屋。这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行】

在当时那个年代,我们农村的出行方式主要依靠“11号汽车”双腿出门。当时也有牛车、马车等牲口车出行,但是要等到农忙或者有什么大型活动的时候才能使用。所以步行是当时最普遍的出行方式。随着改革开放发展的不断深入,我们农村也逐渐有了自行车、摩托车、拖拉机,直到现在的家庭轿车也是屡见不鲜。

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时代变迁的一种体现。回首过往,我们的祖国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艰苦奋斗与不懈努力,社会总体建设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

电影影评观后感篇13

新年民族音乐会,慷慨激昂、气势恢弘。其中的《瑶族舞曲》,让我心醉神迷了。

初听此曲,仿佛在一个暖春的清晨,濛濛细雨漂漂然洒在我的面颊上,那种润泽肌肤感觉,顿觉舒畅。清新的微风撩动我的衣角,像爱人的在我耳边轻声耳语的鼻息。而我此时徜徉在青石板路的小道上,石板上的湿,如此明亮,如同涂了一层薄的柏油,走起来油腻一般。

走着走着,好像走到了一个花园里。群花还没有睡醒。那小雨悄悄的洗掉了她们的尘埃,于是她们的美丽光泽变得焕然一新。被洗净的浮华下,我看到平日太阳下曾经有过的娇艳的红,高雅的紫,和纯洁的白。以前那般锦绣,如今都懒洋洋的,却也如此的美不胜收,如同一个卸去妆容的素颜美女。这是春来的困意吗?

突然,惊雷想起,惊起了一片芬芳,这浓浓的雨幕淹没了香气。绵绵东风送来一缕缕饿了般的花香,夹杂着潮湿的泥土的腥味。那是刚刚睡醒的群芳,居然发现在她们酣睡的时候,有人闯了进来,恼羞成怒了。我慌忙跑出园外,园外的田和泥沼里,新插着稚嫩的秧,少壮的麦,路边是点缀嫩芽的垂柳,一起散发出雨后蒸腾出气。这些美丽的绿色在雨幕中快活的沐浴着,鼻子里闻到的是春季特有的味道,闭上眼睛都是愉快。

我耳中听着美丽的旋律,眼中却看到的是一片美景,心中跟着节奏起伏,时而开心时而忧愁,如同被取代了大脑的控制权,脑中只有这个乐曲,时高时低,时快时慢,听着听着,世上就只有它了。

电影影评观后感篇14

主角阿舍尔·霍尔姆是一个110报警接线员,影片故事就是从他接到一个女人的报警开始展开的。

从剧情来看这个报警电话很简单,就是一个女人遭到前夫绑架,但事情似乎远不止此。。。

电影镜头在有限的空间里,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盯着男主的脸在做特写,但影片的空间感随着男主接打电话而拉伸、延展,变得极为繁复。

画面从各种电话间,落在公路上一辆疯狂奔驰的汽车里,里面出现一个丧心病狂的男人和一个孤苦无助的女人。

警官阿舍尔的一个同僚那里,他刚喝了酒,正为明天出庭为同事做证而苦闷。

在那个疯狂前夫的住处,刚刚赶到的同事,被阿舍尔命令踹门,去找“可能会有”的证据。

在这个接警电话的外间,阿舍尔一再被提醒,今天是你接线的最后一天,明天出庭后,你就能回到警队了。

在公路上那辆汽车最终驶向的终点,一个精神病院。

《罪人》只有阿舍尔和身边道具意义大于生物意义的一个同僚,但影片要说的事,关乎所有人。

一方是有罪的人,报警电话里的嫖客、醉汉、开车的前夫。

一方是无罪的人,报警的女人,无辜的孩子,或者是阿舍尔本人。

《罪人》的主题建立在一个反转的基础上。本着不能再剧透了的原则,我略过这一点。

影片的主题非常宏大,说的是谁是罪人,判断有罪的标准是固化或者是所看到的吗?

在阿舍尔接到女人报警电话之前,他接了几个电话,处理方式其实是他行事作风的展示,用香港电影的语言就是,“一个霹雳刑警”。

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明天出庭,解释在出警期间,开枪射杀一个年轻人的事。

那个报警的女人后来在电话里说,“他肚子里有蛇”,这句话也让阿舍尔终于明白,“我也曾经杀过人。他做了一件可怕的事情,我杀了他,我不应该撒谎,我不应该说我是自卫。我就想,除掉一些杂碎”。

那个女人问,“他肚子里也有蛇吗?”

有的人伤害别人是觉得别人肚子里有蛇,而有的人伤害别人是自己肚子里有蛇。

觉得别人肚子里有蛇的人,会受到法律制裁,是罪人。自己肚子里有蛇的人,先要接受道德的审判,但不一定觉得是罪人。

我们都是罪人,问题是,我们怎样面对自己的罪?

电影影评观后感篇15

上小学那个年代,娱乐活动很少。当学校组织看电影时,同学们就像过节那般开心,欢欣雀跃,同时又有一种隐隐的担忧,要上交一篇观后感。如今看电影早已不足为奇,各大影院轮番上阵,有动作片、惊悚片,动漫片、科幻片……有国产片、进口片,国外的还分原版片、译制片,应有尽有,任其选择,只是没了儿时的那种喜悦,当然更无写作文的负担,但是电影《网络迷踪》却使“大妈有话要说”。

影片拍摄手法非常新颖,颠覆了我对电影的三观。它表现形式完全不同于传统场景,从头至尾观众始终面对着的是电脑屏幕。我是第一次看这种影片,当屏幕上出现WindowsXP的开机画面时,心里“咯顿”一下,“放映出故障了?”随着鼠标向左下角移动,点击“开始”,故事情节就此逐渐展开, Google搜索、电视新闻报道、视频对话、监控录像……仿佛我不是坐在影院里而是坐在电脑前,不断地操动着鼠标,当移动到“关机”,放映结束了。虽然我稍知晓一些互联网的知识,但是不断滚动的视频窗口、网页浏览器窗口、对话窗口……还是让我眼花缭乱,看起来很是费劲。比如搜索的信息一条条映入眼帘,全部都是英文,尽管关键词有中文字幕出现,仍应接不暇。再比如聊天对话框中打字,还没来得及回车,“嘟”,对方一条消息过来,于是删除,重打;“嘟”,再删除,再重打,反复好几次,自己的思维顿时变得不流畅,卡机了。这种全新的感觉迫使自己也要不断地刷新,经常升级,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这是一部悬疑片。我喜欢这类题材,就如同我爱看阿瑟?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笹泽左保的作品一样,总能让人产生一种探索的激情,在人物言行举止或字里行间寻找蛛丝马迹,揭示真相。影片以女儿人间蒸发,父亲网上寻凶为线索,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疑团,让观众随着男主角在网络媒体上的各种搜索,不断发现新的迹象。情节一波三折,反转合理又惊喜,真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剧情演绎中,充满了悬念的营造和揭秘后的感叹。它探讨了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家庭教育问题。比如为人父母如何与子女的沟通,对孩子的正确教育方法,共同记忆是家庭亲情的纽带等等话题。告诫人们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不能完全依赖网络上的互动,更要重视现实生活里的交往与理解,尤其是两代人之间的交流与共识。

电影影评观后感篇16

周末,我们一家人从安康出发,来到爸爸单位----镇坪县曾家镇。听爸爸说,这里有一个叫桃花村的地方,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现在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

中午,我们吃过午饭,爸爸就开着车,带我们去桃花村观赏菊花!一路上,我很开心!沿途的美景目不暇接,有静静流淌的河水,有高大粗壮的柳树,有造型独特的房子,远处,还有连绵起伏的大山。车子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很快便开进了村子。

走进村子,我看见满山遍野金黄金黄的,像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那就是菊花!菊园里有很多忙碌的身影,有的人背着筐子飞快地采摘菊花,有的人正把摘好的一筐筐菊花放到车上。我们的车继续往前走,一会儿就到达了目的地,爸爸说:“我们也去帮农民采菊花吧!”我说:“好呀!好呀!”在向导叔叔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了一块最大的菊园,这里种着最大、最漂亮的“金丝黄菊”!我学着大人们的样子,两根手指夹着花朵底部,轻轻一提一摘,就采下一朵。大人们时不时顾着拍照,最后,还是我采的最多,我真高兴!

时间过得很快,一会儿太阳就要下山了。爸爸又开车带我们去了一个名叫“七彩菊公司”的生产车间。我看见有很多员工正在把菊花往“大盘子”里放,“盘子”上有很多正方形的小孔,“哦,原来这就是摆放菊花的!”我恍然大悟。听公司老板说,菊花摆好后,直接放到炕房里,经过高温烘炕,三天后就变成“菊花茶”了,听说菊花泡水喝可以去火,对身体健康有益哦!

今天,我真得有很大收获,不仅学会了采菊花,知道了生产菊花茶的过程,还学到了知识,真是快乐的一天!

电影影评观后感篇17

请注意,这位美女穿的是VERO MODA 家的衣服哈!

《手机狂响》,个人感觉这是一部低成本的片子。刚上百度搜了一下,确实是这样:一部3000万成本的片子,票房已经过亿。豆瓣评分8.6分,算是一个很好的成绩了。

画面以低头族开篇,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不知不觉已在拇指族,低头族度过数年。我们最宝贵的时间和注意力,全都被这个看似能提升我们效率的家伙——手机占据了,实际上它是低效的真正原因。

回到电影,没有宏大的场景,却以公开手机通讯信息为主题,展开了一场“手机大冒险”,真实描述了7个人心理活动。手机每响一次,总能引起观众的好奇心,也总有笑点,当然也会反转,转危为安。从影院现场的爆笑程度和笑声次数,足以看出,编剧设计的情节是多么地贴近生活,情节也总能和观众产生共鸣。

看完电影之后,觉得这是一部倡导大家放下手机,关心、关注身边人的一部喜剧。

我反思自己使用手机的情况:

每天打开DAPP签到,领取Token,会占去半个小时。

关注社群信息,尤其是查看Mixin Message 会用去15分钟。

工作时间会使用微信、关注信息。

通过 得到 和 樊登读书会 听音频。

总之,手机的使用,确实如电影里所说,减少了和家人、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新的一年,我要在使用手机上做一个改变 —— 在家里跟家人说话、吃饭的时候,把手机放在一边。30分钟的时间不碰手机,保持和家人在一起有高效的、专注的沟通交流。

有时间和机会,也去影院现场感受一下吧,除了倡导正确使用手机、有些笑点外,《手机狂响》还没能达到让我强烈地向你推荐哈。

电影影评观后感篇18

当历史的年轮压过奥斯威辛,听到的是男人的怒吼与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亲的哭泣与孩子的惊恐。而今,奥斯威辛的天空湛蓝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耸的建筑直插云霄,似要打破这里的宁静。

难道时间已将历史风化,坚忍的犹太民族已似“一笑泯恩仇”。没有!不但犹太人没有忘记那曾经的苦难,德国人民也没有忘记。每当犹太人纪念日那天,德国总理总是跪在营前,默默悔过。男儿跪地惊天动地,何况总理,而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忘记。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任时间长河滚滚不息,他们没有忘记。犹太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知道知耻而后勇,于是在诺贝尔奖面前,他们经常是胜利者。德国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把昨日的罪过,当作今日的教训,防止明日的错误。全世界的人民都不会忘记,因为和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渴望。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谁都不想让奥斯威辛的哥特式建筑真正打破世界的宁静,但这也不会影响到我们记忆中的伤痕,它只会作为我们的一个和平的标志,以示警钟长鸣。现在犹太民族早已得到了公正的对待,但他们也未曾将自己的历史忘掉,即使那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记忆。

古人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行。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佩乎塞苍溟”。犹太人正是凭着这一股浩然之气,将心中的愤怒转化为一股复兴民族的决心。不要以为不声不语的他们已将历史忘却,时间永远不会使有些记忆风化,就像叶延滨永远不会将荒野无灯的感触忘记一样,奥斯威辛也永不会讲屈辱的历史遗忘,即使时间不断轮回。

那天,奥斯威辛警钟长鸣;那天,犹太人民饱含热泪;那天,记忆流经这和平的世界;那天,和平在向极端的功力者和道貌岸然的战争者宣判:胜利的钟声会在和平者的心中响彻整个胸膛。

时间永远不会将奥斯威辛风化在记忆底层!

7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