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网 > 学生读物 >

读名著感受怎么写作文

时间: 新华 学生读物

写读后感需要人们深入分析评价原文,同时也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看法。写好读名著感受怎么写作文不是那么简单,下面给大家分享读名著感受怎么写作文,供大家参考。

读名著感受怎么写作文篇1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的斯威夫特于1721年开始创作的一本书,1725年完工。这本书在第一版出版时曾遭到过篡改,变得面目全非。斯威夫特在寄给篡改人的声明信中说:“我差点认不出自己的作品了。”在当时,这本书由于写得太不现实,没有多少人认可;而在300多年后的今天,却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

《格列佛游记》是一本很好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格列佛在第一次出海时,途中遇到了台风,被卷到了利立蒲特国——也就是小人国。在小人国,他遇到了很多新奇的事。三年后,格列佛离开小人国,回到英国。两个月后,他又想去异国他乡看看。于是在接下来的十三年里,格列佛游览了大人国、飞岛、格勒大锥、日本和慧骃国。

这本书共有四卷组成,我最喜欢的是第三卷:飞岛、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日本游记。这卷描写了格列佛在“冒险号”上被海盗围攻,之后被流放到了一个小岛上。在小岛上,他发现了一个飘在天上的岛,岛上的人把他接了上去。这个岛叫飞岛,也叫浮岛,飞岛上的人样子十分稀奇古怪,他们的头一律都是歪的,眼睛是一只内翻,另一只朝上直瞪天顶。这些人旁边总会有一群穿着仆人服装的人,手持一种带气囊的短棍,气囊中都装着少量的干豌豆或小石子儿。在他们那儿,这些人叫“拍手”、短棍叫做“拍子”。贵族家中总养着一名“拍手”,到处都得跟着主人,伺候主人。这个国家的数学好,但又十分瞧不起实用几何学。由于这里的人们实用几何学得不好,下的命令又太过精细,工匠的脑子根本无法理解,于是他们的房屋造得极差,墙壁倾斜,还不见一个直角。

因为格列佛的数学和音乐都没有飞岛上的人学得好,两个月后,飞岛国王把格列佛送到了巴尔尼巴比。在巴尔尼巴比的首都拉格多,格列佛参观了大科学院,看见了这个国家荒谬的各种发明,比如从黄瓜中提取阳光,把粪便还原成食物等等。

在朋友的帮助下,格列佛来到了格勒大锥。格勒大锥,译名“巫人岛”,接待他的长官可以任意呼唤任何鬼魂。他便让长官召来了很多鬼魂,比如亚里士多德、荷马、亚历山大和凯撒等大人物,并和他们谈话。这花了格列佛十天的时间。最后,他又去了拉格奈格和日本,深得这两个国家皇帝赏识,授予他很高的官职。可是,格列佛思念祖国和亲人,坐船回到了英国,结束了他五年六个月的旅游生活。

读完了这一卷,我想提醒一下飞岛上的居民:数学无处不在,不要只限于纸上,一定要重视实用几何学,不要再把房子建成歪歪斜斜的了。我还想对巴尔尼巴比的人们说:不要整天做那些不现实的事情,还是想想那些切合实际的事吧!其实,这些对于现在的我们也同样需要警醒的问题。

三百年前,这本超现实的书受到人们的反对和嘲笑;三百年后,却变成了一本倍受推崇的小说,尤其受到我们这些中小学生的欢迎。正是因为外面的世界充满神奇,吸引着我们走出去看看的目光。我想把这本书推荐给三到六年级的朋友们,一起读万卷书,一起行万里路。

读名著感受怎么写作文篇2

一八四七年十月,英国出版了一本署名为夏洛蒂。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引起了轰动,成为了传世之作。今年暑假,我一口气就把它看完了。  

在我的心目中,《简。爱》是一部完美而伟大的著作,因为它使我懂得了什么是善恶美丑,学会了怎样做人,而书中的主人公简爱就是我学习的榜样,她的聪明、善良、坚强、有主见,是最令人敬佩的。简爱的一生悲欢离合。她遭遇了许多挫折和坎坷,能够说是不幸的,但是她却从不向命运低头,任何困难在她面前都会感到恐惧。简爱从小父母早亡,她被送到舅舅家,但是舅舅不久也去世了,她只好跟着舅妈生活,受尽了她的折磨。而且她舅舅的儿子约翰里德还是一个又胖又大、蛮横无理、猪狗不如的禽兽。他经常无缘无故地打骂简爱,但她的舅妈不但不去制止,反而支持她野蛮的儿子。然而,简爱是一各顽强的、决不向恶势力低头的人。她再也忍受不了了,她对约翰的恨压倒了对他的畏惧,不顾一切地跟他对打起来。当然,结果可想而知,简爱受到了她舅妈的惩罚。但她的这次举动足以令约翰胆颤心惊。舅妈越来越厌恶她,便把她送到了劳渥德教会学校。那里的孩子们受冻挨饿,伙食恶劣,还要遭到很多惩罚。那里生活环境不卫生,结果斑疹伤寒夺去了好些孤儿的生命。简爱痛恨那里。8年之后,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那里,去了桑菲尔德,到罗切斯特先生家里给他的女儿做家庭教师。  

在桑菲尔德,她追求自尊自爱,坚强勇敢。应对罗切斯特的轻视,她说出了那句“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她虽然爱罗切斯特,但当她以为罗切斯特先生要娶英格拉姆,又要把她留下的时候,她恼火地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我是一架自动机器吗?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码?我们是平等的!”简爱是一个坚强的人,也是一个靠个人奋斗的人,她想的只是自己怎样在社会获得一个平等地位。她有尊严,并且努力维护着自己的尊严。  

怀抱着《简爱》,我深深地明白:我就应坚强地活着,努力地活着。

读名著感受怎么写作文篇3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进行贴地考察的实践成果,它集作者肢体行动与内心思考与一体,因而无形又有形的文化被赋予了实践精神,在这流行于纸上空谈文化的时代里,实为空谷足音。不仅仅如此,余先生舍去了以人文为主,将自然生态礼貌作为基奠,去探索在其之上繁衍的其它礼貌。至于“苦旅”,这蕴含的不仅仅是探寻之路上焚膏继晷的艰难辛劳,更是一种对文化执着的追求与不舍的信念。文化,要苦想、苦思、苦寻,而与最终获得精髓那刻的隆重欢喜相比,这“苦”便不值一提了。

在读完此书后,我深为自我曾因稍触文化之皮毛,而沾沾自喜的行为感到羞愧,因为这实在是管窥蠡测。但随之而来的,便是远远超出我羞愧感的震撼。其实文化是常常给我带来震撼的,而中华文化更是如此,以至于有时我身体的每个毛孔都在极力收张。而在这震撼之中,有惊喜也有悲愁。

寺庙长久以来润物细无声的慈悲,以及对人灵魂的洗涤感化,是惊是喜;为大河礼貌的民族赖以生存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千百年来沿用至今,且被后人奉为圭臬,是惊是喜;水网稠密、风光秀丽且汇集佳人才子的杭州,曾默默牵动着十五世纪远行航海家内心的罗盘,是惊是喜;狂沙蔓延的大漠之中一汪明丽宁静的清泉给人一种“造化钟神秀”之感,又使人顿悟人生与世界,是惊是喜。

而悲愁呢?是山西晋商背井离乡数十载、妻儿不认的劳苦经营,为中国历史创造出的庞大财富,最终销声匿迹于历史长河中;是宁古塔下映射的君王那“株连”的残忍与快感,“南国佳人多塞北,中原名士半辽阳”的杯具,就算是蛮荒之地那终年的刺骨寒风也吹不尽、吹不散;是阳关外的盾持缨动的烽烟萦带,一将功成万骨枯……

那些文化的惊喜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或永驻史册,或消散在了历史的尘烟里,而这些种.种、种.种的悲愁之中,却分明有一把刀,重重地砍在了我心头的血肉上,便是那在长久的纷争战乱中,遭受的侵略与迫害的中华文化!

应对中华文化,我有着与生俱来的向往与热衷。在此处更是与作者产生了来自于内心深处的共鸣,我们拥有着同样一颗因民族文化遭受外来侵略,而被狠狠动摇的愤懑之心。书中的《道士塔》这篇,无疑在这层层波澜里,激起了我内心的钟鸣。战争纷乱,沧海横流,王道士可是是一个愚昧的代表,一根导火线,他目光如豆,没有任何图谋不轨的理由供你去伤害他、消灭他。真正要反思的是那些发“国难财”的人,那些“一退六二五”的官员,那些乘人之危的外来侵略者。

其实何止是敦煌石窟,在那些青瓷白釉的国粹被高高举起、重重粉碎于地之时;在那千金难买、曾被西方贵族称为“高贵标志”的丝绸,而今被金发蓝眼的豺狼踩于足下之时;在那斥金银难以计数之下建造的行宫,被熊熊烈火燃成灰烬之时,民族的魂魄就已经遭受了沉重的侵噬。正如那位诗人所写一般,我恨自我为何没能早生一个世纪,去和侵略者来场较量,无论如何,反正不能让他们就这样悄悄地运走祖先给我们的遗赠。

然而那个乱世告诉我的是,就算我早生了一个世纪,就算我与敌人决一死战于最终的城门下,富商们茶杯中的袅袅茶香,官员们奔走相送的重重贺礼,都在渐渐瓦解着我脚下最终的土壤;那些发“国难财”的人,他们的眼中饱含着珠光宝气的贪婪,哪里还能容得下你苦心的劝说。就这样,官员们的弹冠相庆、朝歌夜弦,发“国难财”的人,抱着他们的钱财醉生梦死,而我们的中华文化竟这样被糟蹋,难道我们就只能如此隔着时空的咫尺天涯,痛心的观望着自我民族的物质文化遗产就这样被自我人毁坏、被侵略者拿走吗?回答是“不”。

战火纷飞、硝烟四起,人性在此时暴露无遗,自私、贪婪,背叛民族而苟且偷生……可就是这样的环境下,这样的人性中,总有一股力量,它执着并且生生不息;总有一种声音,它嘹亮并且不穿透人心,决不停息。它用言行证明着民族精神的强大,证明着人性中本应存在的无私与职责。例如那个故意走漏消息的翻译员陈万里,例如那些为保护莫高窟,从十几公里外跑到此处的几十个村民,又例如那些之后从外地赶来莫高窟的学者,在艰苦的条件下,夜以继日的守护与不断刻苦地钻研敦煌文化……

只是,只是,正如陈寅恪先生说的那样,“敦煌者,吾国学术之悲痛史也”。终究还是一道伤疤,而伤疤下的原先的血肉,只能从大英博物馆等这些地方找到了。

我时常叹息,叹息着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叹息着民族文化的流亡,叹息着子孙后代是否会生长于没有色彩与音韵的干涸之上。因为中国历朝历代,无论是内战或对外战争,对民族文化来说都是一场浩劫。这场浩劫,小到天一阁里数量庞大的珍贵藏书,几乎一夜之间消散在了太平天国运动之后的时光里。大到努尔哈赤、皇太极为拓张领地,进入中原后大肆屠杀汉人,许多汉族文化濒临灭绝。再严重的,就是之后众所周知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等……

历史自有它的规律,这规律从百家争鸣的先秦时代便有先人总结过,战乱纷争无可避免,就如同《三国演义》开篇那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在战乱中除了当世人饱受摧残之外,便是文化的浩劫。身为后人的我们,对此只得是同余秋雨先生一样,站在当代的城门之上摸索又叹息,哀愁之极也只能是长歌当哭,一些文化的散失,是需要遵从客观实际的。然而应对这些有幸传承至今、供后人学习考究的宝贵的中华文化,我们是否要研究承担起自我肩上那份文化传承的职责?是否能背起行囊,去进行一场震撼心灵的“文化苦旅”?可能我们的贡献无法与王国维、陈寅恪、梁思成等这样的伟人相比,却也能够是那些为保护敦煌石窟而不远十数里徒步赶来的村民啊。

先人们双手捧起文化的火种,代代相传,到我们后生那里,不应让它熄灭。每种文化的产生都有其自身意义,所以它们理应得到一个归宿。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讲的那样般:

“时间和文字在一个个老庭院里厮磨,这是文化存在的极温暖方式。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读名著感受怎么写作文篇4

老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刻画得最成功的吝啬形象之一,已成为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人物而广为流传。

欧也妮——欧也妮是这部小说中最为善良、纯洁的一个人物,整部小说就是以她的悲剧人生为中心线索的。她的美德在痛苦的生活和与老葛朗台、夏尔、德·蓬风等人的对比中逐渐呈现出来,她所遭遇的人生苦难越多,周围其他人物的虚伪、丑陋越突出,她的善良、宽容、慈爱也越显分明。

专横、吝啬的父亲老葛朗台给了欧也妮一个"黯淡而凄凉的童年",并且葬送了她的青春。对她来说,生命中的唯一希望是期待中的爱情。为了爱情,她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全部积蓄,资助恋人夏尔到海外去谋生;为了爱情,她勇敢地反抗父亲,不为他的淫威所屈服。为了爱情,她苦苦等待多年,终日思念、牵挂远在万里之外的恋人。

但是,无私的爱换回的却是无情的背弃。在海外发了财回来的夏尔贪慕名利,抛弃了欧也妮,想娶一位贵族的女儿为妻。遭受巨大打击的欧也妮独自承受痛苦,而且以德报怨,依然宽容地对待夏尔,并拿出巨款替夏尔还清了父债,成全了他与贵族小姐的婚事。欧也妮的这种爱情是纯洁、高尚的。

当周围的人都陷没在金钱的魔沼中,并甘心被其吞噬整个生命时,欧也妮对待金钱的态度也是与众不同,超凡脱俗的。尽管她所拥有的财富不断增加,但金钱对她来说既不是一种权力,也不是一种安慰。"她根本不把黄金放在心上,只在向往天国,过着虔诚慈爱的生活只有一些圣洁的思想,不断地暗中援助受难的人。"对宗教的虔敬之情使她超越了个人的创痛,以慈悲之心善待世人。她用金钱去兴办慈善事业,而自己过着节俭、朴素的生活。

巴尔扎克满怀同情与赞美之情塑造了欧也妮,使人们在这个为金钱遮蔽的黑暗世界里看到了一抹光亮。

读名著感受怎么写作文篇5

这个星期,我读了一本以二战背景为题材的小说——《安妮日记》。读完之后,我陷入了沉思……

安妮,一个十四五岁的花季少女。她的生活本应无忧无虑,却因丧失天良的德国侵略者入侵而被迫躲进了一个暗无天日的密室。在那里,她的灵魂发生了质的蜕变——由原来的纯真善良逐渐变得有些偏执。然而这种性格很大程度是受到密室里愚蠢无能的凡•丹太太和脾气暴躁且固执的杜瑟尔医生的影响所致。

虽然这个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却也演绎了一段美好的爱情——彼得和安妮之间幸福浪漫的故事。然而,就在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之时,他们被残忍地杀害了,只有安妮的父亲一人活着走了出来……

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在这本书中,一切故事都被战争刻上了痕迹,这些平凡的人们仅仅只是想要一份安定的生活,一方自由呼吸的天地。然而,战争如一只遮天的黑手操纵着太多人的悲欢离合,小小安妮生存的心愿却被泯灭在硝烟中。所以我觉得文中更多的是表现一个受战争影响,灵魂被摧残的花季少女对命运的抗争,似乎有一种无声的呐喊响彻在我的耳畔,搏击着我的心灵。

纵观当今世界,战争的硝烟从未中断,世界还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或无助的人们在枪林弹雨中逃难,或武装冲突地区热点连连。即使貌似和平的大国之间亦是暗潮涌动,各种“突发事件”接二连三。

本世纪世界平均每年发生45场局部战争,多少安妮会挣扎其中,多少纯真的心灵被战争扭曲。我仅仅是一名中学生,对国家大事无能为力,但是,我还是要发出我心中的呐喊:“远离战争,铸剑为犁,让和平永驻人间!”

老师评语:文章较清楚地表述出了故事内容,文题醒目有力,由主人公在战争中对命运的抗争痛斥了战争的残酷,进而联系当今世界形势。写出了对局部地区仍处于战火中的状况的忧虑和渴望世界和平的美好心愿,体现了当下中学生胸怀天下的担当和责任感。

读名著感受怎么写作文篇6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通史。书中记述了黄帝以来的传说,商周的史迹,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时间跨越三千多年,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我国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巨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宝。

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忍受了别人无法忍受的奇耻大辱,受到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时间,在他60岁时,最终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但他还是完成了《史记》,实现了自我生命的最高价值,启发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大师,被鲁迅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思想深邃、气势开阔、笔力雄放,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通史方法为历代“正史”开创先河。读《史记》,使我认识了四面楚歌中,乌江自刎的项羽;生灵涂炭中,起兵反秦的陈胜吴广;紧急危难中,智勇双全的蔺相如;流亡在外,却终登皇位的重耳……历史风云,世间百态,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灵,其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最为引人深思。

在司马迁笔下,有多少英雄以他们的汗与血,情与志来尽忠书写“精忠报国”这四个熠熠生辉的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荆轲受命大厦将倾时,壮志未酬咸阳宫;“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卫青霍去病漠北决战,扬大汉雄风。这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史剧,已退色成书页发黄的史书,窸窣作响。而就是这书页轻微的翻动之间,那精神的钟鸣绵延至今。声声清晰,声声震撼,余音袅袅,激荡心间。钱学森粪土万户侯,弃洋归根,献身航天;邓稼先隐姓戈壁滩,呕心沥血,新捐国防;袁隆平水稻伴青春,而使天下苍生皆得饱。《史记》传递着那古老、悠扬的钟声——精忠报国,一首在中华历史长河中荡气回肠的英雄交响曲。它让我领悟什么叫做“精忠报国”豪情壮志。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百姓与其团结一心,风餐露宿,最终制服水患,而使华夏民族能一代一代生息繁衍;句践卧薪尝胆,越国百姓与其同甘共苦,奋发图强,最终雪耻复国,而成诸侯强国。今日,这精神依然在发光,在弘扬。曾记得,在年初暴风雪肆虐的日子里,正是全国上下万众一心让我们挺过难关——武警战士扑在高速公路上顶着寒风奋力除雪,疏导交通;电力职工在高空连夜抢修受损电网,甚至付出年轻的生命;出租车司机在油价高涨的日子里,免费接送受困市民。古往今来,在困难挑战面前,尤其是在事关民族利益的紧要关头,众志成城往往能成为每个国人心中的一盏灯,指引我们跋山涉水,绕过道道弯,迈过道道坎,直至胜利的前方。众志成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一道长城。

培根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看《史记》就仿佛在作一次足不出户的历史旅行,领略了那个时代的一切,回顾了各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事件。体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看《史记》就仿佛在读一本趣味的故事书。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有声有色的为你讲述他们身上发生的趣味的故事,带领你进入他们的世界。看《史记》就仿佛在和一个历史学家应对面的谈话。深深的被他那准确到位的语言所打动。在不知不觉中也增长了必要的历史知识,丰富了头脑。

在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我们的科技越来越先进,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完美,可是我们依旧需要中华民族聪慧的祖先给我们奠定精神基调。在我们构想宏伟蓝图时,给我们前车之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中找到我们的幸福未来。

读名著感受怎么写作文篇7

尊严和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两样东西,一个是高于生命的灵魂,一个是包容万物的思想《简爱》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充满了浪漫的幻想,让我们去感受人间的人情冷暖,去触碰人们的心,它真的是让我爱不释手。至今我还是难以忘记里面的情节!

初看这本书是在上年暑假,那时也只是品读表面的意思。后来我又再次从书架上拿起来了它,体会它字里行间的奥妙……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夏洛蒂.勃郎特所著。描述了简爱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

简爱的父母双亡她从小和舅妈生活,但舅妈和舅妈的两个孩子都很讨厌她,有次因为反抗表哥的殴打被关进了红房子,舅妈从此再不想让简爱待在她们家,就将她送进了孤儿院。虽说摆托了舅妈一家的虐待但孤儿院里环境恶劣,生活艰苦。过了不久自己的好朋友海伦也因患肺病去世。从此简爱厌倦了孤儿院的生活。在她长大后她登广告应聘家庭教师,而幸运的是她被桑恩费尔德庄园的女管家聘用了。她很快来到那里,巴不得早日离开孤儿院!但由于她的与众不同那个房子的男主人便爱上了她,后来她们就定了婚,但却被男主的前妻(一个疯女人)阻止了。简爱也因此离开了这里。不久后等她再来这时这里已经是一片狼藉。简想尽一切办法找到了罗契斯特并和他结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人间爱的力量是没有穷尽的,它可以穿越一切阻碍,让温暖经久不衰,心中有爱,才感到温暖!

读名著感受怎么写作文篇8

《格林童话》是由丹麦的雅克布—格兰和弟弟威廉一起创作的,这对兄弟还被称为“格林兄弟”呢!

童话故事里有许多的人物,小红帽、灰姑娘、白雪公主等,每个不同的人物,都有不同的爱好,有恶有丑、有善有美。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灰姑娘,在姐姐们和继母的恶毒对待中,她仍然不反抗,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漂亮的灰姑娘参加了午夜晚会,和王子跳舞,穿上了水晶鞋,成为了王妃,恶毒的姐姐们被夺去了双眼,这就叫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拇指姑娘是一位身材非常非常小的一个女该,她在花苞里睡觉,不小心被一只青蛙抢走了,她伤心不已,后来小鱼儿帮她逃了出来。遇到了金龟子,还有田鼠,最后年轻的国王与她相遇了,他们相爱了,过上看幸福生活。这就是表示真诚的对待生活,每个人都会得到幸福的!

《格林童话》里面的故事很动人,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让我沉浸在里面,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爱这本书!

读名著感受怎么写作文篇9

喜欢读余秋雨先生的书,先生总是将自我独特的见解溶于文字中,领导读者理解问题,思辨问题。先生的文字逻辑性强,见解独特,含义深刻。每读一次都会让我深深地震撼。

《文化苦旅》这本书介绍了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但你千万不要所以认为读余先生的书会心旷神怡,简便自在。整本书还没读完,我就已经被民族意识唤醒后的沉重与悲哀压的喘可是气来。在我们欣赏历史留给我们的有形“著作”——古迹时?谁又会去潜心探究这一处处古迹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余先生恰恰做到了。他运其妙笔,给我们的心灵写下了“震撼”两个大字……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句评论:余秋雨以历史文化散文而名世。余秋雨先生凭借自我丰富的文史知识功底,优美的文辞,引领读者泛舟于千年文化长河中。是的,他的这本著作《文化苦旅》也深深印在每个读者的脑海里。有人说,中国散文的天空星光灿烂,而《文化苦旅》是一条河系,其中每一颗星星都散发着一种魅力非凡的深不可测的力量。有人称他是本世纪最终一位大师级的散文作家,是开一代散文新风的第一位诗人。这些话道出了我的心声。我之所以要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是想要表达我至深的敬意。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展现给我们那一处处古迹背后的辛酸和沉痛以唤醒我们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让铭记我们历史的教训!

《文化苦旅》这本书在告诉我们中国古代历史的同时,告诉了我们更深一层的道理。

跟随作者走到书中,我们不得不因那历史和文化推引,走上前去——眼前出现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旧壮观,石像。壁画依然不言。跟随作者静看着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变化,如同它们静静地看着敦煌千年的变迁。千年前的一次刀划下,开启了千年后莫高窟的壮丽。它曾遭遇浩劫,多年后的今日,那神秘又充满意义的洞窟,能引起大家的注目并非外表炫丽而是一种人性的。深层的蕴藏。

“报纸上说我书写得简便潇洒,其实完全不是如此。那是一种很给自我过不去的劳苦活,一提笔就感到年岁徒增,不管是春温秋凉,是大喜悦大悲愤,最终总是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这是余秋雨教授在《文化苦旅》中的自序。

千年之前的那场浩劫,绝不能只是过眼云烟。我们要吸取教训,将文化的精神永贮于华夏大地!

合上书卷,走向窗前,看着流动的车潮和人群,每每,处处不在宣泄着一种文化,而深埋千年文化的故土呢?

我们真应当去辽阔的土地上走走,看看,咀嚼,体验……释放自我那涌动着满心。满眼。满脑的渴念……

读名著感受怎么写作文篇10

轻舟一扁,在一望无际的大海边缘,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孤独的身影置身在小船中。拿起《老人与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幅图画。

“老人瘦骨嶙峋,颈背上刻着深深的皱纹,脸上留着良性皮肤肿瘤引起的褐色斑块,那是阳光在热带洋面上的反射造成的。”作者海明威将他刻画得如此普通,但是在我读完整本书后却再也不敢说他普通了。

风烛残年的老渔夫圣地亚哥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头。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老人的生活信条。他正视失败甚是死亡,表现出无畏的勇气和硬汉的奋斗精神。正如歌德所说的:“你若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点儿;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失掉了许多;你若失去了勇气—你就把一切都失去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比如偶尔会因为成绩名次的下滑而感到沮丧,但是我们不能一遇到困难就想放弃,要向圣地亚哥老人一样,勇于面对挑战挫折乃至失败。

读名著感受怎么写作文篇11

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矮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简·爱》夏洛蒂

《简·爱》这本书,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本书所描写的是男主角罗切斯特和女主角简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传说,简从小就生活在舅妈家,她却不受欢迎,有一天,终于忍不住了,大骂表兄是,还和他打了起来,结果被关进‘可怕的红房子’,后又被舅妈送到洛伍德学校接受教育,在那,她认识了被宗教所毒害的海伦和善良的谭波儿小姐,并在洛伍德学校生活了八年,她毕业后,几乎是本能的动作,她在报上登了求职广告,到桑菲尔德当家庭教师,还认识了罗切斯特,经过一段时间,他们相识,相爱,直至婚礼上的意外,简出走。四天的流浪,简被沼泽山庄收留,又在不远的莫尔顿村当了老师,然后竟发现沼泽山庄是她姑妈家,而圣约翰三兄妹是她的表兄表姐!圣约翰自己是一个被宗教驯化的人,他也要驯化简的天性,要求简嫁给他,简在宗教和人性中,最终选择了后者。简因想念罗切斯特,所以匆匆赶去桑菲尔德看他,没想到那里一片废墟,疯女人也烧死了,然后又去芳丁庄园见到了眼瞎手掺的心上人,他们如如愿以偿的结了婚,大团圆!

简是一个无财无貌的人,却凭借着她的艰苦奋斗,克服一切困难,从弱者渐渐成为强者,并追求到了她想要的幸福,夏洛蒂用她笔下的简告诉了我们:相信自己的心,跟着它走,尽头便是幸福!

读名著感受怎么写作文篇12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名著之一。读起来是人惊心动魄,很有趣。

主人公汤姆与哈克贝利·费恩,乔·哈波是好朋友。他们整天在一起,虽然不像我们现在有电脑电视。但他们的游戏,却能给他们正真的快乐,他们就是这样无忧无虑,快乐的让我们羡慕。他们不爱听牧师的那些话,和学校无味的生活,也不喜欢假惺惺的好学生,他们只要快乐就行。

汤姆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当他和贝奇困在一个山洞里的时候,面对那些飞来飞去的蝙蝠,和漆黑的夜晚,谁能听得见他们的话语和倾诉,谁动他们的心声。这个山洞的恐怖,像冰冷黏湿的魔爪抓住这两个孩子的心灵。假如换做我们,早就吓得魂都没了,也不会报什么希望。可汤姆在这种情况下也能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尽管贝奇早在那里泣不成声。

眼下,蜡烛早已用完,带来的蛋糕也吃完了,可汤姆就是汤姆,拿出了放风筝的绳子,把它栓在石头上,慢慢向前走,又放开绳子……最后,汤姆他们终于被找到了,他们失踪了三天三夜。在那三天里,凝聚了无数的恐惧,但他们没有绝望,不断地寻找出口,即使遇上了杀人凶手印江·乔埃,他们也没吭声。我们就应该具备那种不被困难打倒的精神,在绝望的时候,不免试一试,也许,成功就在眼前。

当汤姆发现了宝藏,与哈克平分了,道格拉寡妇收养了哈克,并将他的钱照六分析放债,汤姆也如此,这样,他们每天都有一块大洋,就是应为哈克的富有,他的生活不像以前那样随意对他来说,能够自由自在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就是快乐。钱,永远是买不了快乐的。再看看现在的我们,整天以玩电脑,看电视为快乐,这样会使我们沉迷于网络,还容易近视,我们应该亲近于大自然,在生活中寻找真正的快乐。

也许,这本书能让我们有面对困难不被打倒的信念,和遇事冷静的态度,从而,给我们一条宽敞成功之道。

读名著感受怎么写作文篇13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初中的课本上,只知道这本书大体讲了一个吝啬鬼的故事,当时只是为了升学而看书,对于这些外国名著我是丝毫没有一点兴趣的。但是后来渐渐的接触了一些像葛朗台的“吝啬鬼”,我就想让现实生活中的葛朗台与书上做一下对比,看一下到底是谁比较“抠门儿”。以上纯属题记,请某些同志不要对号入座。

这是一个悲剧的故事,故事展开自家庭内部日常生活中,没有耸人听闻的事件,没有丝毫传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说,这是由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但是它惨烈的程度去不亚于古典悲剧。不过,在古典悲剧中主宰人物的是命运;在巴尔扎克的笔下主宰一切的却是金钱。葛朗台的性格特征是贪婪吝啬,但又远不止这一点,重要的是葛朗台这一形象概括了一段历史,描写了法国大革命以后迅速崛起的第一代资产阶级的代表。

葛朗台胸有城府,说话不多,动作更少。他心狠手辣,玩弄世人于股掌之上。在他所住的城市—索漠城,人人都被他钢铁般的利爪干净的抓过。人们看见他,没一个不觉得又钦佩又可怕。所以他自然成为众人膜拜的对象。他把所有的开支都看成浪费,奢侈享受更是最不可容忍的恶习。尽管他家财万贯,但是他一直保持相当“节俭”的作风,喝的总是坏酒,吃的老是烂果子,面包是自家佣人拿侬烤的,肉食蔬菜靠佃户供应:蜡烛是全家合用一支,而且是最便宜的:白糖早就落价了,可永远当奢侈品看待。年收入达三十万法郎以上的家庭,开销不到几法郎,所以家产越滚越大,直到他死竟留下了一千七百万家产。

这个吝啬的老头,不仅对索漠城的人如此吝啬,就连对他唯一的女儿也是如此,以至于在我认为他的女儿是整个故事最大的悲剧,因为专横、吝啬的父亲老葛朗台给了欧也妮一个"黯淡而凄凉的童年",并且葬送了她的青春。这个勇敢的女孩为了爱情,敢于与自己的父亲反抗为了爱情,她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全部积蓄,资助恋人夏尔到海外去谋生;为了爱情,她勇敢地反抗父亲,不为他的淫威所屈服。为了爱情,她苦苦等待多年,终日思念、牵挂远在万里之外的恋人。但是却遭到自己最心爱的人的背叛,最后嫁给了公证人的儿子,没想到的是在自己三十二岁的时候就守起了寡,悲惨的童年加上悲惨的爱情遭遇,想必是一个女人这辈子最大的痛苦了。虽然最终她得到了一大笔遗产,但是他的人生是无比空虚的。

读完这个故事,看到葛朗台的死,欧也妮悲惨的生活,试想他们一家一辈子都没有享受过什么,直到死去,那他们拥有这么多钱又有何用?在葛朗台的心中,”钱和人是一样的,会动的,他会来,会去,会流汗,会生产”。他一辈子都在琢磨的就是这钱是怎么生怎么死的秘密。但是如此的人生拥有着太多的遗憾,钱是身外之物,它是会来,也会去,但是要让它来的有意义,去的有价值。让钱发挥自己的价值才是它存在的意义。

读名著感受怎么写作文篇14

诚信是金,只有讲诚信才能换取别人对你的信任,才能得到他人的帮助,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快快乐乐。说到这不禁想起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狼来了》:

大家都知道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书中的这个小男孩呢?因为好玩,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欺骗了大人,使大人们不再相信他,使狼有机可乘,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你看看,最终受害的人是谁,这已明摆着就是——书中的这位小男孩。这个故事中,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一定要诚实信用,以德服人,从小要做一个讲诚实信用的人.一旦你用失信这颗“子弹”朝着诚信发射出去,想收回来,那是“镜中花,水中月”,不但得不到别人的信任,而且会伤害到自己。人与人之间也是一样的。虽然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如果能及时改正,可以弥补回我们的过失,但是三番五次地撒谎,那别人就会失信于你。不信,你瞧:

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经常没有交作业。组长向他要作业,他每次都找种.种理由,今天说作业在家里,忘记带;下次又说忘记带了。老师叫他补交,他总是点点头,说“好!”,可是下次还是没见到他的作业影子。同样,他在家里,也是经常欺骗爸爸妈妈。父母叫他做作业,他总是说在学校已经做完了,或者说今天没作业,一回家就坐在电脑旁玩游戏。一开始,父母亲都信以为真,可是一直这样下去,他们也开始怀疑。有一次,周末的语文和数学作业,他一个字都没写,老师实在没办法,只好打电话给他爸爸,这时老师和他爸爸才知道,原来他一直都在欺骗大人。后来,因为期末考试上午他不用去学校,就在家里玩电脑,他爸爸误以为他又逃课,不相信他的解释,狠狠地赏了他一顿“竹笋炒肉丝”。这就是他不诚信骗人的后果。因此,我们一定要诚实守信,不骗人。

还有一次,我的朋友对着我说:“你下午去我家玩吧!”我二话不说立即答应了答应了, 可我猛然想起我下午有事,但我要面子,所以没有对他说。后来,放学时,我一出教室便逃之夭夭了。后来,他每一次见到我都瞪大了眼睛,还骂了一句:“大骗子。”我无言以对,只好离去。

诚信,是我们生活中的一样“必需品”,它是人们最纯洁的心灵,是人们最美丽的外套!

读名著感受怎么写作文篇15

写一本好书,谁都不曾想到用已逝的人的角度来描写,可是英国作家希尔却用“死亡”这个角度来描写一种美,一种淡淡的美。这是一场忧伤的童话,但绝不寒冷,捧在手中,反而觉得温暖,一种属于生命的暖意。

活着的人在迷茫,在为工作奔波;死去的人依旧在苦恼,在苦恼无聊的时光。“生命”的路铺向“死亡”,“死亡”的路铺向“彼岸”,谁也不知道“彼岸”是不是这条路的尽头,或许他也只是一块站牌而已。

生活是由危险构成的,没有了“危险”,那也没有了“生活”。只有“生”与“死”在孤寂地交替,有些人或许会觉得枯燥,而另外一些人,依旧过着日子,迎接死亡的洗礼。

人们都在想象死亡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是一种怎样的“被迫”。“但它是这样缓慢,寂静,或者突兀,直接和粗暴。”——前言中说道。然而,这只是表面,就像你看见海面的平静,然而不知道海底那弱肉强食的规则。

“死亡”是“生存”在镜中的倒影,没有太大的差异,有的只是一些不知“真像”的人的悲哀,你的葬礼上或许落满了眼泪与哀伤,但你永远也不可能知道哪些人参加过,因为你永远不能出席你自己的葬礼!虽然没有参加过牧师催人泪落的悼词演讲,但你也会有悲哀,突然间,那个以往活蹦乱跳的身体被囚锢在一个狭小的盒子中,而你,却隔着一层泥沙看着。或许会有些许恐惧,但是就像你已逝的老祖母,不会从地下伸出手来拉你的脚后跟,生前的她是多么的和蔼。死去的人不可能永远是那么恐怖。

死后的你,有着无尽的时间,可以好好反思“生前”的一切,想想那些爱你的人与你爱的人,跟他们说“再见”吧,死亡不是终止……

已逝的“你”,道不出的忧伤,生活依旧在继续,没有那么多人,会为你停留脚步、止步不前……

12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