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网 > 学生 >

读史记有感作文

时间: 新华 学生

写读后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别人,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这可以增强人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写读史记有感作文有什么要注意的呢?这里给大家带来读史记有感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史记有感作文篇1

最近读了《史记》这本书,我们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的国家。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了大量杰出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通过自己的笔墨,为后世的人们展现了一幅幅绚丽夺目的画面。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后,忍辱负重,以心灵和血肉之躯完成了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以后的几千年里,这部伟大的著作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又如一座高耸的丰碑,屹立在中国文学和历史的长河之中,后人无法超越也难以企及,这个人就是司马迁,这部史学著作就是《史记》。《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它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约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传统国学精品中,唯有《史记》是无以伦比的“百科全书”。鲁迅先生曾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这部巨著是对历史发展的深刻总结。他发表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独到见解,同时又对矛盾现实给予了有力批判。这样一部既具中史学价值又具文学价值的著作的成功,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文学手段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丰满灵性的人物形象。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在“本纪”、“世家”和“列传”中所写的一系列历史人物,不仅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高度概括力和卓越的见识,而且通过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活动,生动地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此,两千多年来,《史记》不仅是历史学家的学习典范,而且也是文学家学习的典范。鲁迅曾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在文学上最伟大的成就是它那形神兼备、跃然纸上的人物描述,开拓了我国传记文学作品的先河。它的成功在于采用文学手段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丰满灵性的人物形象。其所记载的人物形形色色,众态纷呈;其所刻画的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司马迁描写人物的艺术手法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将人物放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去表演,将人物置于时代和生活的环境中去描写;二是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的场面中写人;三是用典型的细节来写人,旨在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四是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五、运用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

读史记有感作文篇2

夜空漫漫,历史的星空里有许多英雄。《史记》中,到底有几个算的上真正的英雄呢?

或许有人说:“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可谓英雄。”我认为秦始皇不可。原因有四:第一、秦始皇虽然扫六合,但统治极其腐朽。焚书坑儒,摧残文化;求取仙丹,耗费国力。第二、秦始皇教子不当,其子胡亥同李斯、吕不韦谋权篡位。第三、秦始皇自认功劳胜过三皇五帝,过于骄傲。第四、统治之间太过残暴,死后,还让许许多多无辜的人陪葬。所以,秦始皇不能算为英雄。

再有人说:“西楚霸王项羽可谓英雄。”项羽此人优点极多——懂得爱民,英勇无比,破釜沉舟打败章邯。但项羽不懂得用人,未能重用亚父范增等一大批人才,虽在战场上扬言愿与刘邦决一雌雄,最终兵败自刎未能统一天下。假如项羽能重用范增等人,我想刘邦也未必能称帝。不懂得用人,所以,西楚霸王也项羽不能谓之英雄。

“那汉高祖刘邦可谓之英雄?”我认为不可当做英雄,汉高祖此人虽在破秦之时善于用人,但自从建汉后便开始大肆杀戮良臣,韩信、彭越、黥布三大开国功臣先后以“谋反罪”被杀,但还好有张良、曹参、萧何三人帮助,不然早就亡国了。

文种、伍子胥、苏秦等不知功成名就之时隐逸归田,而偏偏去与君王同喜同忧,结果只落得自杀归天,也不能谓之英雄。

蒙恬蒙毅兄弟二人,虽为秦始皇立下汗马功劳,但终究被胡亥所杀,而蒙恬却怪罪于修长城,不荒.唐吗!更不能谓之英雄。

但我认为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可以当选为英雄。因为二人都曾在外流亡过,知道百姓疾苦,又有管仲、狐偃等忠臣辅佐,故能称霸一方。

专诸报恩刺杀王僚,虽成但身死;豫让报智伯之恩二刺赵襄子,临死斩空衣报仇;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还有荆轲刺秦王未成被杀身亡……一生舍己为国,“义”字当先,个个都可当做所谓的英雄!

读《史记》可尝得从古至今的英雄所绩。英雄的“义”字!

浩瀚的历史星空中,英雄繁星点点;渊博的《史记》故事中,篇篇让人激动。

读史记有感作文篇3

暑假,总比平时多了一点空闲,想读一读书柜中平时无暇顾及的书,一本《史记》映入眼帘,那是爸爸以前带回来的。

赤足踩在历史松软的沙滩上,俯身拾起一个散发着智慧光芒的五颜六色的贝壳,细细的把玩,心中一片感慨。历史是一座巨大的宝藏,智慧之人善于从中挖掘经验和长处,以便借鉴和学习。历史是一为和爱又不是为威严的老人,他的口袋里装着无数无价的珍宝,那是智慧和思想的产物,了得到这些珍宝就必须翻开历史的长卷孜孜不倦的学习学习。

这本《史记》是已经译成白话文的。原著是司马迁,对于历史,我兴趣不浓,对于此书,我却一改往日,兴致勃勃地翻阅起来。

虽然是译文,但里面的历史人物错综复杂故事繁多,古典成语还是让我读起来颇费劲的,但越读你就越感到,《史记》是一部巨大的历史画卷,在这部画卷中,看到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文明史。

《史记》是一部历史词典,从中我知道了中华民族的创建者——黄帝,他使中国从野蛮的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然后才出现了“尧”“舜”“禹”和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回的动人故事。在这部画卷上我了解了从商国到春秋战,直到秦始皇统一了全国,漫长的历史,每个细节,司马迁竟写的如此详细,真让我最佩服。我不国禁对司马迁肃然起敬,这么一部巨作,没有一点文字动底,没有对祖国历史的负责精神,是不可能写出这一部千秋不朽的巨著的。

《史记》是一部历史词典,我从这本书里获取了很多名人故事和成语古典。从“完璧归赵”“负荆请罪”让我了解了蔺相如的历史故事。读了此书我还知道了“一鸣惊人”“指鹿为马”“管鲍之交”“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些成语的来源,《史记》也更详细的记载了孔子的一生以及他在中国历对中国文化所起的作用。

《史记》是一部历史词典,在这部巨作中我知道了中华民族音乐的起源,也知道了音乐能与天地相和,音乐能与国家安定想和,音乐能展示一个民族的文明史,这时我联想到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张艺谋导演的一场气势恢宏的音乐盛典,中国音乐能让人惊叹,2015名演员为奥运而歌,让世界瞩目,音乐的魅力之大,打响之歌,让世人明白这悠久的文明历史。

《史记》是一部历史词典。里面的内容太丰富,读一读只能了解它的大意对于我来说,以后要读上几遍或几十遍,才能真正了解它才能真正了解中华民族古老悠久的历史,而读了后记,更是对作者司马迁的佩服,司马迁身陷监狱,还在研究历史,出狱后继续编写史记,直到五十岁,才基本编成,可见他的敬业精神。

《史记》的前言中是这样评价《史记》的,“《史记》有史鉴的明智,诗歌的颖慧,数学的精神,博物的深沉,伦理的庄重,逻辑与修辞的善变”。做为一个初中生的我,平时喜欢读小说,欣赏散文,但自从初读《史记》,让我又一次感受,我们读一些古书,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那也是受益匪浅啊

读史记有感作文篇4

司马迁的《史记》鼎鼎大名,她既是一部文学巨作,也是一部史学巨作。书中记述了上自黄帝时期下至汉武帝时期共计三千多年的历史。里面篇篇故事都很吸引人,让人感觉就像身处其中。我感觉自己读完史记有很大收获。

《史记》中有很多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

其中《五张羊皮》讲述了秦穆公用小小的五张羊皮就赎回了拥有治国之才的百里奚的故事,让我见识了秦穆公的智慧。这个故事告诉我:凡事要从多角度思考,从这个角度解决不了,换一个角度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成功。

《完璧归赵》讲了蔺相如用机智的头脑把和氏璧完好无损的从强大的秦国带回自己的国家——赵国的一段历史。这个故事告诉我:有时机智的头脑或许可以胜过十万雄兵。我太佩服蔺相如在遇见大事时的处变不惊了。

《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就更有名了,周幽王为了讨自己宠妃的欢心居然点燃烽火,戏耍诸侯,拿国家大事开玩笑,最终导致国家灭亡,这可是个惨痛的教训,她告诉我们:不能因为小事而不顾大局,否则就会酿成大错,后悔都来不及。

我很敬佩司马迁完成这部巨作的毅力,因为他当时忍受着皮肉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付出的一定比正常人更多。我就缺乏这种毅力,我应该向他学习。

《史记》这本书很精彩,作者也让我们非常敬佩,让我们一块好好读读这本书吧!

读史记有感作文篇5

在中国这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泱泱文明古国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先贤们留给我们浩如烟海的精神财富——古文典籍。其中,满天星辰中,《史记》是最为璀璨,最熠熠生辉的一颗。细细品读完《史记》,可以是人感到3000年前,群雄蜂起,英雄拼搏,帝王称霸的峥嵘岁月。

《史记》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了中国第一部,也是最为的纪传体通史。

《史记》思想深邃、气势开阔、笔力雄放,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通史方法为历代”正史“开创先河。其丰富的艺术价值被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所传承并不断发展。从鲁迅”史学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高度评价中就可看出它对后世的影响。

读《史记》,使我认识了四面楚歌中,乌江自刎的项羽;生灵涂炭中,起兵反秦的陈胜吴广;紧急危难中,智勇双全的蔺相如;流亡在外,却终登皇位的重耳……历史风云,世间百态,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灵,其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最为引人深思。

公元前494年,吴国进攻越国,越国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无奈勾践只得屈辱求和,按照吴王的要求。勾践得在吴国服苦役。三年里,他忍辱负重,一心复国。回国后,他又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与百姓同甘共苦,最终,”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吞掉吴!“

勾践卧薪尝胆,雪耻灭吴的佳话至今为人们代代相传,它也为我们这些”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后人多了许思考:生活在当今的竞争大潮中,应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居存思亡,艰苦奋斗;如果不具有忧患意识,不把目光放长远,畏惧困难而贪图安逸,得过且过,那么,他就会被这个社会淘汰,结果只会像吴王一样死路一条!

困难与挑战虽往往给人以挫折,却能催人奋进,给人以力量,而安逸与保守虽可以暂时保身,但却可以使人堕落而遭淘汰,所以,遇到挫折,就做一只同暴风雨抗击的海燕吧!只有这样,才能见到雨后的晴天!

读史记有感作文篇6

《史记》是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用一生心血创作的我国古代第一部通史。书中记载了黄帝以来的传说,商周的史迹,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这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巨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宝。

我比较喜欢项羽,他推翻了秦朝,烧了阿房宫。但是因为项羽的一些缺点,让他兵败,乌江自刎的悲惨下场。我认为项羽应该听取良言忠告,在鸿门宴的时候,项羽有个谋士叫范增,范增看出刘邦是与项羽争夺天下的人,就让项庄在宴上舞剑刺杀刘邦。只可惜项羽没有听从,让刘邦逃了。还有项羽的部下韩信也是很有才能的,但是项羽一直没有重用韩信,最后韩信投靠刘邦,率汉军冲出汉中,把楚军打的落花流水,最终项羽兵败自杀。

《史记》他不仅丰富了我的见闻,还增加了我的知识。我也知道了如何做人最好,要善于听取良言忠告,要克服缺点,这才能成大事。

读史记有感作文篇7

《史记》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圣”司马迁的著作,记载了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汉武帝时期中国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的历史,为“二十四史”之首。

我十分佩服司马迁在史书著作上的创新方式,“二十四史”中大多是使用编年体。以时间顺序写历史,而《史记》以人物传记为主,并吸收了编年、纪事等体裁的长处,创造了历史书籍的纪传体的新体裁。其它史书记载的历史都很短,就是的《资治通鉴》,也只是记载了从战国至五代十国的一千多年的历史。而《史记》却记载了三千多年的中国历史,是“二十四史”中记载年代最长的史书。

我更佩服司马迁那种绝不违背真理的不屈精神。司马迁虽然是朝廷的史官,但在《史记》中却并不体现统治者汉武帝的意志,司马迁写《史记》秉笔直书,他的文章公正,史实可靠,不空讲好话,不隐瞒坏事。在某些方面,敢于批评朝廷,这是封建统治者所不能允许的。他在《史记》中直言不讳地记载了汉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计祈求不死之药的荒谬行为,惹恼了汉武帝。而当时正好发生了李陵兵败投降事件,李陵攻打匈奴战败被俘,司马迁替李陵说了几句解释的话,触怒了汉武帝,便把他投下监狱处以宫刑。宫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自杀,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毅然选择了宫刑。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最终完成了《史记》。

《史记》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秦始皇本纪》。我觉得秦始皇做出的贡献是统一了中国,统一了文字、货币等,为中华文明的强盛打下了基础。但他也非常残暴,焚书坑儒、废黜百家,修皇陵,活埋了上万人,是个残虐的暴君,因此秦朝才短短十五年便灭亡了。

《史记》这本书是司马迁在巨大耻辱下写成的史书。让我明白了许多治国的道理,治国不能太残暴,但也不能偷懒放松。我要读更多的好书,学习更多的知识,开创一个繁荣、富强的新时代。

读史记有感作文篇8

芙蓉面,眼儿媚,肉弱不经风。

第一次见你的图片,真心赞叹一番“好俊俏的女子”,再细看,儒衣束发!竟是一男子!原来你叫张良。

原来我们早已相识,小学时便读过你为老人捡鞋子的故事,老人的音容相貌早已忘记,只有你的所作所为还印在我的记忆——多尊师敬长的孩子啊!当时感叹,现在想来,那是便已逐出你日后必有大作为。

战火纷飞,群雄涌起,你偏偏选了那个草包刘邦。事实证明你是对的,唯有他是适合的,但我仍无法认同你的选择,无能之于他,怎能与你相衬?清晰记得鸿门宴那惊心动魄的一场饭局,暗藏杀机是否能让人汗毛竖起?可是你,缺气定神闲地为刘邦安排好了退路,在他慌张逃命之时,温文尔雅地见项王及亚众,送上礼物之时,姿态恭敬而不失风度,刘邦慌不择路,你正谈笑风生,霎那间便想到了羽扇纶巾的周公瑾,若你们相遇,定会惺惺相惜把!我想。

司马迁 记在你多病,未尝领军,还好是这样。我暗自高兴。若是你手握刀剑,上战杀敌,这该是怎么惊人的画面?怎么衬得上你那儒雅的眉眼?怎么衬得上喊你一声“子房”的口留余香?

子房,你如战火中一支芙蓉独立。

垓下之战,如果可以,我真想从没读过垓下之战。这场战役没有给我留下印象——什么力拔泰山的项羽,什么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英雄气概,与我如浮云。我只是不解为什么偏偏是你为刘邦出的这个决策,我早知你是谋臣,却不曾想过你的计谋会害死那么多人。

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 更应该包揽史书 更好的充实自己。

张良,你面若桃花,却有一颗黑色的心。

我想像着,你依旧会笑着,笑容还是那么儒雅:“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我知“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残忍,我知统一山河万鬼哭的无奈。但张良,你给我的印象不再是芙蓉面,弱不经风了,你变得坚毅,真正的谋者。

虽不想承认,但你的形象真的鲜活了,如钻石般面面皆有。

那个在历史进程中傲然独立的芙蓉,我依旧敬你。

读史记有感作文篇9

《史记》既是一部史学著作,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史记》中对古代优秀任务的颂扬,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对丑恶现象的揭露,显示了中华民族嫉恶如仇的精神品质,如其中的大禹治水,表现了一个为民造福的大英雄,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塑造中,可以看出他的心非常善良,肯为别人付出。他治理了九条河流,为人民立下了丰功伟绩,也体现了劳动人民改变大自然的雄心壮志。我还从赵氏孤儿,塑造了忠臣程婴和公孙杵同奸臣屠岸贾斗志斗勇的故事。让我们感动于忠诚、善良、正义;鄙视邪恶,痛恨不忠不义。其中的《武王灭纣》通过文王和武王用他们的仁义、善良为民造福,让百姓安居乐业,和纣王的残暴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他们。《陈胜吴广》的故事讴歌了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带领奴隶推翻秦朝的暴政。陈胜从起义到牺牲只有6个月,然而他点燃的反秦之火越烧越旺。《飞将军李广》写的是飞将军李广爱兵如子抵抗匈奴进犯,保卫国土,立下了赫赫战功,受到人民的爱戴……

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忍受了别人无法忍受的奇耻大辱,受到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但他还是完成了《史记》,实现了自我生命的最高价值,启发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大师,被鲁迅评价是“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

翻看《史记》,不知怎么,心中有一种感动,仿若穿越时空的界限,将那些在历史上投下或多或少身影的人,投到了我的心中,依稀看见那个时代的残血夕阳……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后,忍辱负重,以心灵和血肉之躯,完成了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此后的几千年里,这部伟大的著作,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又如一座高耸的丰碑,屹立在中国文学和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个文人就是司马迁,而这部无与伦比的史学著作就是《史记》。

司马迁原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史官,和其他人一样,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然而命运的捉弄,使得他饱受了身心上的折磨,备受屈辱。但值得赞叹的是,在那般恶劣的境况下,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忍辱奋进,付出了超出常人的数倍心血,终于出色的完成了作为一个史学家最顶尖的杰作——《史记》。单凭这一点,我就由衷地敬佩司马迁先生,他的执着,他的毅力,他的韧性,也和他的作品同样受人景仰。

在阅读《史记》之时,有如穿越时空,遥望古老中国的风雨。而能够有这样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主要凭借着司马迁在《史记》里倾注了丰厚的情感,融入了对英雄的讴歌,也有对封建帝王的批判,使它充满了强烈的爱憎之情。本来一个史学家记述历史,只要求客观的,公正的记述,不要求抒发情感。然而读着《史记》,你会很容易的跟着司马迁的思绪,为那些泪满襟的悲剧英雄感动,惋惜;又为那些奸佞的小人愤慨,汗颜。

而最让我感慨的是,《史记》中有其他史学家想都不敢想,写都不敢写的内容——对开国皇帝刘邦和当朝皇帝汉武帝的揭露及批判。记录当朝皇帝的历史已经是一些史学家不敢恭维的事了,更何况是去揭露他的一些负面的事迹,这很容易就会招致杀身之祸。然而《史记》却完完整整的将他们一一收入书中,犀利,深刻地把他们内心的隐秘剖析得十分清楚,让我看到了最最真实的朝代,绝不带半点阿谀奉承之味。这可是史无前例的啊。这也许正是《史记》为何如此珍贵的原因所在。

读史记有感作文篇10

对于我们这种学文学的孩子来说,《史记》无疑是最富有代表性的史家名著。它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它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是与《资治通鉴》齐名的史家名书,与《资治通鉴》联合,链接上了中国的千年历史。

因为《史记》不以地理国家和统一纪年撰写,而是以各家之传记集合形势呈现,故《史记》中不以地理位置和时间发生顺序为线索,而且,它的特点在于对于同一历史事件,它采取了不同的人,不同的视角来阐释不同人的不同观点及见解,运用矛盾的手法让不同地位的人能得出适合自己立场的属于自己的见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史记》这本书中,作者司马迁反其道而行之,直接将不同人的见解如身临其境的展现在了所有读者的眼前。

《史记》起初是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史记》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而被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的便是这八书,并不是整本的《史记》。也正是因为这八本,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梁启超指定的史记“十大名篇”分别是:

“大江东去楚王留芳”——《项羽本纪》

“礼贤下士威服九州”——《魏公子(即信陵君)列传》

“文武双雄英风伟概”——《廉颇蔺相如列传》

“功成不居不屈权贵”——《鲁仲连邹阳列传》

“旷世奇才悲凉收场”——《淮阴侯列传》

“官场显形栩栩如生”——《魏其武安侯列传》

“戎马一生终难封侯”——《李将军列传》

“汉匈和亲文化交融”——《匈奴列传》

“商道货殖安邦定国”——《货殖列传》

“史公记史千古传颂”——《太史公自序》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在中学课本中见过的《项羽本纪》节选,及《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这是让人能够深思的名篇啊。

在《项羽本纪》中,我们可以看到项羽的鲁莽,后悔,他的无颜见江东父老早在他年少的时候就看出了,不学兵法,只知光凭武力取胜,典型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型。而在最后,他终于看清了自己,可是大势已去,没有后悔药可以吃,他注定遗憾千年。

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的坦诚,负荆请罪,都让我们学到不少道德方面的知识,做人的道理就在其中。

历史的长河中,总是有些人遗憾千年,也有些人畅快淋漓,有很多都流失在岁月的洗礼中,但是这些纷纷琳琳的事迹,在史学家的笔中,总有一些是留下来的,总有一些是值得留下来的。《史记》中有很多遗憾,不过留下更多的是给后人的反思与考量。

读史记有感作文篇11

中国文学家鲁迅曾经说过: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寒假里,我读了史记,仿佛看到了野心未泯的庞涓,乐于助人的信陵君,百步穿杨的李广……

《史记》中有一个故事让我非常喜爱。那是项羽的故事。项羽他十分骄傲自满,目中无人,自以为可以取代秦始皇,而且他总是不听别人的劝告,最终死在了东城。他还不知道他错在哪儿,仍给自己找借口:这是天意,并不是自己用兵的失误。但项羽身上有一种精神值得我学习:他在东城决战的时候,宁可死在战场上,也绝不当逃兵溜回江东。李清照曾经说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读完《史记》,我懂了许多,从信陵君的故事中让我懂了:如果你想要更多的同伴,就必须乐于助人,待人温和,当朋友有危险的时候会为同伴出谋划

策。从项羽的故事让我想到了自己:有好几次我在做数学题的时候,碰到了一些拦路虎,我并没有绞尽脑汁去思考,而是当个可耻的逃兵,直接跳过去了,甚至可能我连题目也没读清。读了项羽的故事后,我回想起来,真愧疚呀!

《史记》中有许多爱国的伟人,每个人的爱国方式都不一样。我们既不能像屈原那样国亡就投江自尽,也不能像子贡那样凭着三寸不烂金舌影响七国的发展然后以此拯救鲁国,但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譬如: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少用一次性筷子,少用餐巾纸,建议随身携带手帕,爱护公物,保护环境……这些看起来像是小事,但如果大家都做到的话,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们国家也会因此变得更加强大。

读了《史记》,不仅丰富了我的视野,还拓展了我的课外知识,更让我对历史有了浓厚的兴趣,这可真是“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史记有感作文篇12

今天下午,当明媚的阳光照射进我们的卧室,我捧着一本《史记故事》在床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妈妈走进我的我的卧室,对我说:“ 别趴在床上看书,那样对眼睛不好。”可我根本没听到,还是老样子继续趴在床上看书。

当我看到《赵氏孤儿》这篇文章时,我不禁热泪盈眶,因为我被这篇文章中的公孙杵臼和程婴所感动,文章中的公孙杵臼为了保护自己主公的后代—赵武不被屠岸贾残忍的杀害而制定了一个天衣无缝的计划:公孙杵臼抱着一个假赵氏婴儿躲到深山里,然后让程婴去屠岸贾那儿告密,领着屠岸贾去搜捕他们。赵武保住了,可公孙杵臼和婴儿却遭到了毒手。

十五年后,赵武长大了成为了一个生气勃勃的少年将军,他们又联合别人一起斩杀了奸臣屠岸贾,替他的父亲和公孙杵臼报仇雪恨。皇上又下旨恢复了赵家原先的封地,并且让他继承了他父亲的爵位和封号。赵武决定让程婴留下来帮助他,但程婴说:“现在你已长大成人,报了灭门之仇,继承了赵世家业,恢复了爵位,我也该到地下去禀报你的父亲和公孙杵臼了。”说完便自杀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世界上有为了自己的主人而放弃自己的生命的人。

读史记有感作文篇13

学习了《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之后,其中的主人公烛之武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第一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一直很好奇烛之武的经历。为什么佚之狐给郑伯不推荐别人,反而推荐了“不如人”的烛之武呢?于是我就去找到了烛之武的经历:

烛之武年轻的时候能言善辩、声名远播,但是机不逢时,他在郑文公手里始终不受重用,导致一生就只是一个养马的圉正。而到了秦国围郑之时,才被举荐。郑文公救国心切,客客气气的向烛之武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才有了烛之武以三寸不烂之舌劝退秦师的著名典故。

那么,面见了秦穆公后,烛之武又是怎样说服已经围郑的秦国退兵呢?主要分为三点。

首先,先向秦国示弱。“郑既知亡也”我们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也没有反抗的意思了。这个不轻不重的马屁拍上去,让秦穆公有耐性听下去,也为后面能让自己顺利地陈述利害关系铺垫了。如果烛之武一见到秦穆公第一句就是:“你们快退兵吧,攻打郑国对你们没有好处。”那秦穆公肯定想也不想就把烛之武赶回郑国。

其次,烛之武所有的说辞都像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陈述的。“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邻之厚,君之薄也”将所有的害处都从秦国立场出发想秦穆公陈述,让秦穆公能更清楚地看到灭亡郑国的害处。从郑国角度来劝说秦穆公,只会让他觉得:烛之武你只是郑国来的说客而已,我不攻打郑国对我有什么好处呢?这也体现出了烛之武巧妙的思维。

而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经过前面两点的铺垫,烛之武放出大招,离间秦晋两国关系。因为有了对于秦国害处的阐述,让秦穆公对晋国产生了怀疑。之后烛之武就举出晋惠公“朝济而夕设版焉”的历史,戳中了秦穆公的痛处。再抛出“夫晋,何厌之有?”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呢?使秦穆公更加相信烛之武的话语,而此时,烛之武也拿定了晋文公不会在秦国撤兵时趁机攻打郑国。更是让秦穆公以为晋文公是心虚而不敢攻击,一箭双雕,不但使秦国退兵,晋国毫无办法,同时也成功地离间了秦晋大国之间的关系,让郑国这个处在大国之间的小国得以喘息的机会。正所谓“但凭三寸不烂舌,说退秦师留美名。”

烛之武用自己的巧思善辩,为郑国争取到了继续生存的机会。而他凭自己一人劝退秦国大军的故事,也得以流传至今。

读史记有感作文篇14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凝聚了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又重新屹立在东方,傲视群雄。时间埋没了过去的辉煌,但它是不可磨灭的,因为那上古至汉武的五千年文明永恒的定在了那本不朽的史册中--《史记》。

人人都说,初中三年的生活是枯燥无味的,但是伴我度过初中三年的,确是这本书,《史记》。

《史记》是一部不朽的书,也是一本不屈的书。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走遍大江南北,收集史料,纂写《史记》。他忍受宫刑,却不向困难低头,不向命运低头,他不放弃,不屈服,终成《史记》,这也使得这本名著流传千古。这种精神,使得《史记》也变得伟大了。

是它,让我体会到了上古的大同安定,是它,让我体会到了周商的盛世小康,也是它,让我临身于战国之乱,同时也让我体会到人民对于战争的痛苦与无奈。

沉浸在那沧桑岁月,我深有感触。从此我爱上了它,与它在一起的岁月里,我们来到牧野,同周王讨伐商纣,铲除暴君;来到大齐,目睹桓公称霸诸侯,葵丘会盟;驰骋沙场,同白起大战赵军,长平大捷;秦王宫里,陪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归赵;齐鲁大地,伴孔子周游列国,品味哲理。这一切的一切,是《史记》让我畅游这历史,也是《史记》让我懂得了许多哲理:

我明白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卫国精神;我体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活跃思想;我同情于商鞅心系天下,尽力变法却车裂而死;我佩服于白起的英勇壮志;我欣赏那齐威王的虚心纳谏;我厌恶那赵高的小人得志;我敬佩刘邦的选贤举能任用贤臣,我也惋惜项羽四面楚歌,乌江自刎。

《史记》让我学到了许多,它教会我不疯狂的追求功名利禄,它教会我要以礼服人,宽容待人,它教会我心系天下,忧国忧民,它也教会我奉献社会,自强不息。我也学会了不张扬,不骄傲,不小气,不自卑,以史为戒,方为其本。

《史记》是一本经典的好书,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真实性,更在于它对人思想的影响,对人品德的修养。《史记》一直在向我灌输中华的精髓。有它伴我成长,一生不会孤独。

读史记有感作文篇15

“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大文豪鲁迅对《史记》这一经典名着的称赞,《史记》无愧与这个称赞。中华上下五千年,一共二十六史。《史记》正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史书中的地位无可替代,而太史公司马迁也因这本书而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史记》主要描写了从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包罗万象,及其生动地描写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这其中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有破釜沉舟,一代英雄项羽;有统一六国,功大于过的秦始皇;还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他们都仿佛出现在了我的眼前,太史公极高的文学素养让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不禁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就像回到了那段沧桑的历史中。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多少英雄逝去。在《史记》中,我最敬佩,也最印象深刻的一对人物,正是廉颇和蔺相如。刚开始时,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下了大功。廉颇认为他只是呈口舌之利而已,居然地位比自己高,所以很是不服,蔺相如怕和他产生矛盾,就总是躲着他。后来,廉颇知道了蔺相如的良苦用心,就背上荆条,向他请罪。他们最终成了好朋友。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负荆请罪的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不仅感慨万千:如果蔺相如没有让着廉颇,而是跟他争斗,廉颇如果没有知错就改,而是顾及面子,不像蔺相如认错的话,那赵国早就衰退了。由此可见宽容大度和知错能改有多么重要。在生活中,如果别人犯了错误,我们应该宽容他,原谅他;而如果我们自己犯了错误,就应该知错能改,像别人承认错误。有一次我弄坏了别的同学的东西,同学不知道是谁干的,大发雷霆,但是我没有犹豫,毅然向他承认了错误,他也原谅了我。试想,如果我没有向他承认错误,我有可能就失去了这个朋友。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太史公虽然被施了宫刑,但他仍然自强不息,奋发图强,以顽强的毅力,就像凤凰涅盘重生似的,不破不立,他忘记了屈辱,终于完成了《史记》这一不朽的经典。他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读着《史记》,淡淡的油墨芳香扑鼻而来,令人神清气爽。品读《史记》,回味无穷。

读史记有感作文篇16

夜空漫漫,历史的星空里有许多英雄。《史记》中,到底有几个算的上真正的英雄呢?

或许有人说:“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可谓英雄。”我认为秦始皇不可。原因有四:第一、秦始皇虽然扫六合,但统治极其腐朽。焚书坑儒,摧残文化;求取仙丹,耗费国力。第二、秦始皇教子不当,其子胡亥同李斯、赵高谋权篡位。第三、秦始皇自认功劳胜过三皇五帝,过于骄傲。第四、统治之间太过残暴,死后,还让许许多多无辜的人陪葬。所以,秦始皇不能算为英雄。

再有人说:“西楚霸王项羽可谓英雄。”项羽此人优点极多——懂得爱民,英勇无比,破釜沉舟打败章邯。但项羽不懂得用人,未能重用亚父范增等一大批人才,虽在战场上扬言愿与刘邦决一雌雄,最终兵败自刎未能统一天下。假如项羽能重用范增等人,我想刘邦也未必能称帝。不懂得用人,所以,西楚霸王也项羽不能谓之英雄。

“那汉高祖刘邦可谓之英雄?”我认为不可当做英雄,汉高祖此人虽在破秦之时善于用人,但自从建汉后便开始大肆杀戮良臣,韩信、彭越、黥布三大开国功臣先后以“谋反罪”被杀,但还好有张良、曹参、萧何三人帮助,不然早就亡国了。

文种、伍子胥、苏秦等不知功成名就之时隐逸归田,而偏偏去与君王同喜同忧,结果只落得自杀归天,也不能谓之英雄。

蒙恬蒙毅兄弟二人,虽为秦始皇立下汗马功劳,但终究被胡亥所杀,而蒙恬却怪罪于修长城,不荒.唐吗!更不能谓之英雄。

但我认为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可以当选为英雄。因为二人都曾在外流亡过,知道百姓疾苦,又有管仲、狐偃等忠臣辅佐,故能称霸一方。

专诸报恩刺杀王僚,虽成但身死;豫让报智伯之恩二刺赵襄子,临死斩空衣报仇;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还有荆轲刺秦王未成被杀身亡……一生舍己为国,“义”字当先,个个都可当做所谓的英雄!

读《史记》可尝得从古至今的英雄所绩。英雄的“义”字!

浩瀚的历史星空中,英雄繁星点点;渊博的《史记》故事中,篇篇让人激动。

读史记有感作文篇17

今日我看完史记的刺客列传,里面有一个故事让我难以理解十分迷惑,那就是——荆轲刺秦,图穷匕现。

先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吧:一个名叫荆轲的卫国人,喜欢读书和剑术。这一期间,秦国正在攻打赵国,把赵国拿下后,秦军将打向燕国。燕太子丹心急如焚,想找一个技艺高超的刺客去刺杀秦始皇。之后,他认识了荆轲,荆轲说能够帮他刺杀秦始皇,但他需要一个助手,太子丹帮他找了一个13岁就杀过人的秦舞阳。荆轲想出了这样的一个办法:他本人手持着一个装有燕国将军樊於的脑袋,因为他是秦王的仇人。秦舞阳跟在他身后,手持燕国地图,在地图里藏着匕首,借着拜见秦王的机会伺机刺杀。荆轲按照计划执行了,然而因为秦王的狡诈,最终荆轲刺秦失败了,他也悲惨的被秦王刺死了。

我迷惑的是,荆轲和燕太子丹他们为什么想出的办法这么愚蠢?!真的是愚笨,没有好好地准备,不看天时地利人和,也不管成功的系数大不大,就冒然行动,结果肯定是失败的,还白白送了燕国将军的一条命,真是太不划算了。并且,刺杀的失败让秦王更加速了对消灭燕国的脚步,我真的想不通,难道就没有别的出路了吗?说不定有樊於将军在,再和别的国家联手,还能避免燕国的灭亡呢。当然,他们的勇气我是很佩服的,但仅仅有勇气是不够的,还要有智谋啊。

所以啊,时机没有成熟的时候千万不要行事,要等到时机成熟时再能见机行事,要不然下场会很惨的。并且,决定做一件事之前,要想清楚成功的胜算有没有把握,不能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读史记有感作文篇18

《史记》是我国西汉时期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一生的心血,我读了它,脑海中浮现出从华夏民族的祖先炎、黄帝到汉朝三千多年的历史画面。

《史记》对古代优秀人物的颂扬,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情操。《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继承父亲的遗愿,立志编写《史记》。他遭受宫刑后,不仅肉体被摧残了,精神上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但他是不是为此毁灭自己的生命呢?不是,他还没有完成编写《史记》的使命。他以古代圣贤为榜样,忍辱负重,倾尽心血,历经数年,终于完成《史记》,实现自我生命的最高价值。司马迁这种自强不息、信念坚定、不被挫折打倒的精神值得我学习,生活中,我遇到点困难就退缩,没有勇气再坚持下去。其实,我们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能度过难关,实现美好的理想。同时,我也要学习司马迁勇于奉献,他为了奉献,永远比索取愉快,它使心灵丰满而充实。

《史记》也揭露了一些丑恶的形象,显示了中华民族疾恶如仇的精神品质。春秋有名的暴君晋灵公搜刮民脂民膏,修建桃园供自己享乐,还在高台上拿着弹弓,对准人群弹射,以此作乐,只为自己着想,把自己的快乐建在别人的痛苦上。侍臣有过错,晋灵公便让凶猛的大狗灵獒咬他;厨师没煮熟熊掌,晋灵公就将他砍为几段,视人命如草芥,真是胡作非为。

《史记》既是一部史学巨著,又是文学界的珍宝,难怪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读史记有感作文篇19

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阅读史书,以史为鉴,可以鉴往知来。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史籍中,《史记》无疑是最璀璨的明珠之一。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写就了史记。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三间多年的历史。

在《史记》中,我最喜欢的片段就是《殷本纪》了,《殷本纪》中的纣,天资聪颖,有口才,行动迅速,接受能力很强,而且气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格斗。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绝臣下的谏劝,他的话语足可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凭着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凭着声威到处抬高自己,认为天下所有人都比不上他。他嗜好喝酒,放荡作乐,宠爱女人。他特别宠爱妲己,一切都听从妲己的。他让乐师涓为他制作新的俗乐,北里舞曲,柔弱的歌。他加重赋税,把鹿台前库的钱堆得满满的……就是这样一个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却如此荒淫无度!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让读者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个个优美的意境中。随着情节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为之而改变。喜着主人公的喜,忧着主人公的忧,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轻松幽默的语言,紧张刺激的情节,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各个时代的背景特色;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史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读一读《史记》吧,你会发现更多奇趣奥妙!

3522